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暨南大學法學院

鎖定
暨南大學法學院復設於2001年,前身是成立於1927年的國立暨南大學法律系;1990年,成立經濟法學系;2011年,暨南大學法學院和知識產權學院正式合併為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厲麟似翟俊千潘光旦羅隆基等著名學者都曾在該院任教。
截至2019年12月,暨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開設有2個本科專業,擁有法學學科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在校生1000多人,其中研究生600餘人。 [1] 
中文名
暨南大學法學院
外文名
Jinan University Law School
簡    稱
暨南法學、暨大法知院
創辦時間
1930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法學類
主管部門
暨南大學
現任領導
院長:朱義坤
黨委書記:林健和
本科專業
2個
碩士點
1個
博士點
1個
院系設置
法學系、知識產權系
校    訓
忠信篤敬
校    歌
《暨南大學校歌》
校慶日
11月16日
地    址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興業大道東855號
院校代碼
10559
知名教師
厲麟似
翟俊千
潘光旦
羅隆基
石熲
在校生
1000多人
研究生
600餘人

暨南大學法學院辦學歷史

1927年,國立暨南大學在上海真如成立,開設法律系,並賦予重要使命,“使負笈來學者獲得精密之預備,暨嚴善之訓練,庶可造成有用之司法人才,為國效力,為民族爭光,為僑胞爭自由平等。”
1930年成立法學院,為全校五大學院之一,系中國最早設立的法學院校之一。法學院下設法律系、政治經濟學系和外交領事專科。暨大法學院名師薈萃,一時稱威。著名法學家,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石熲先後任法律系主任和法學院院長,著名國際政治和國際法專家厲麟似,現代國際政治和憲法學專家、法國國立里昂大學法學博士翟俊千,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以及羅隆基孫寒冰童冠賢、劉世芳等著名學者都曾在該院任教。
暨大 暨大
1932年上海爆發“一·二八”淞滬抗戰,真如淪為戰區,暨大分散到上海外國租界、杭州、廣州辦學,法學院轉移到廣州上課。
當年9月,三處學生遷回真如,法學院奉命裁撤,在校學生學習到畢業為止。抗日戰爭勝利後,暨南大學遷回上海,復設法學院,鄒文海、周枬、陳文彬先後任院長,著名學者陳彪如等曾在該校任教。
1949年,暨南大學停辦,法學院合併於復旦大學
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
1978年,暨南大學復辦,學校解放思想,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1990年,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學校在經濟學院設立經濟法學專業,成立經濟法學系。
1992年和1996年,學校先後將《香港基本法概論》和《澳門基本法概論》列為全校香港學生和澳門學生的必修課。
2001年,學校復設法學院。
2004年,成立華南地區首家知識產權學院。
2011年,暨南大學法學院和知識產權學院正式合併為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
2014年,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本科遷到暨南大學番禺校區辦學。
2018年1月8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發佈通知,法學學科獲批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2] 

暨南大學法學院學術研究

暨南大學法學院建設成果

暨大 暨大
學院教學科研成果豐碩,在廣東省最早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與一般項目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數量位居全省前列;榮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司法部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以及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重要省部級以上獎勵數十項,連續兩屆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高等教育)成果獎一等獎。 [1] 
學院先後獲批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反壟斷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等,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以“部部省市”共建的方式,共同投資1.5億元在暨南大學建立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廣州基地。 [1] 
民商法團隊入選廣東省教學團隊;同時學院擁有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國家雙語示範課程,另有10餘門課程被列入國務院僑辦精品教材、廣東省精品課程、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廣東省精品教材、廣東省研究生示範課程、廣東省重點課程。

暨南大學法學院科研平台

學院擁有廣東省一級學科優勢重點學科、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東省人大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諮詢服務基地、法治廣東智庫、廣東省反壟斷執法合作基地、廣東省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等多種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平台。 [1] 
  • 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 知識產權與法治研究中心(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網絡與電子商務法律研究中心
  • 競爭法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 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 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
  • 僑務與法治研究中心
  • 黨內法規研究中心
  • 粵港澳大灣區法律合作研究院
  • 網絡信息法治研究院 [3] 

暨南大學法學院學術交流

暨大 暨大
學院率先在國內推出中國法的全英教材系列,傳播中華法律文化;積極推動雙語和全英教學,國際化與本土化有機結合。
學院積極推動與英國伯明翰大學共建的國際商法研究生教育項目,探索內地法律人才與港澳法律職業的對接機制,另外還與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新加坡、荷蘭等國家的數十所高校建立有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渠道。 [1] 

暨南大學法學院辦學條件

暨南大學法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12月,學院有教職工58人,專任教師47人,其中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4人。學院有知識產權國家級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省“千百十”省級培養對象以及廣東省省級教學名師各1人。學院近年大力引進優秀青年教師。“凱原學者”崔建遠被聘為暨南大學周枏講席教授,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名譽院長。 [1] 

暨南大學法學院院系設置

截至2019年12月,暨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下設法學系和知識產權系,開設有2個本科專業。 [1] 
本科專業
法學
知識產權

暨南大學法學院學科建設

學院已形成了法學和知識產權本科教育為基礎,以法學碩士點一級學科的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JM)研究生培養為主體,以國際法與國際關係、知識產權管理等兩個博士生招生方向及與經濟學院和產業經濟研究院共建的法律經濟學博士點的高層次複合型法學人才培養為高地,層次完整的法學人才培養體系。 [1]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雙萬計劃):法學
校級研究生精品課程
  • 經濟法原理,主持人:李伯僑,獲批時間2012年
  • 市場規制法專題,主持人:周顯志,獲批時間2012年
  • 民法學原理,主持人:李莉,獲批時間2013年
  • 刑事訴訟法,主持人:梁玉霞,獲批時間2013年
  • 國際法原理,主持人:劉穎,獲批時間2016年
  • 中國刑法總論,主持人:賈學勝,獲批時間2016年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主持人:高軒,獲批時間2016年
  • 競爭法專題,主持人:郭宗傑,獲批時間2016年

暨南大學法學院教學實力

暨大 暨大
針對生源的多元性和國際性,學院為培養我國法治建設所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以及適應粵港澳台合作和“一國兩制”所需要的跨境法律人才,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實踐。
學院形成了基於分類培養和因材施教的內外招學生人才培養體系和模式;碩士研究生實行春秋兩季招生,全日制教育與兼讀制並舉;在港澳設有多個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面授點,並與英國伯明翰大學共建國際商法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探索內地法律人才與港澳法律職業的對接機制;率先在國內推出中國法的全英教材系列,傳播中國法律文化;積極推動雙語和全英教學,國際化與本土化有機結合,在廣東省最早獲得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率先在港澳建立境外實踐教學基地,聘請港澳法律機構和法律院校專家擔任兼職教授和導師;率先成立了香港暨南大學法學同學會,為區域法律文化交融以及兩地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院積極為國家法治建設以及廣東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建言謀策,提供決策決策諮詢。在廣東省最早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數量位居前列;榮獲多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司法部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以及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名教師擔任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獲聘為省市人大常委會、省市政府和司法機關的立法顧問、決策諮詢專家、法律諮詢專家;與廣州軍區某部“共建軍營法律文化園”。 [1] 

暨南大學法學院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
職務
負責工作
名譽院長
---
院長
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人事工作。
林健和
黨委書記
主持學院黨委工作,分管組織、宣傳、統戰、人才、工會、扶貧、校友工作、行政監督。
副院長
分管學科發展、研究生人才培養、專業培訓服務、績效分配,協管人事。
朱子木
副書記
負責學生工作,分管財務工作。
副院長
分管本科人才培養、科研與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行政服務,協管行政監督。
(以上內容均來自“暨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官方網站) [4] 

暨南大學法學院學生組織

法知院團學會會徽 法知院團學會會徽
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團委學生會,簡稱“法知院團學會”,成立於2001年。是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獨立開展工作的法知院在籍本科學生的羣眾性組織,是學院聯繫學生的橋樑和紐帶。主席團下設宣編部、組織部、學術部、文娛部、公關部、法律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法律援助中心、辯論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