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晶格動力學

鎖定
晶格動力學(lattice dynamics)是研究晶體原子在平衡點附近的振動 和這些振動對晶體物理性質的影響的學科。固體物理學的基礎內容之一。 [1] 
中文名
晶格動力學
外文名
lattice dynamics
創始人
玻恩
提出時間
1925年
著    作
《晶格動力學》

晶格動力學簡史

1907年A.愛因斯坦提出,組成晶體的N原子有3N個獨立的自由度,各自由度均看成是以同一頻率ωE振動的諧振子,它的能量應是量子ћωE的整數倍,ћ為普朗克常數h除以2π。他的理論解釋了在温度趨於絕對零度時,晶格原子振動貢獻的比熱也趨於零。1912年,P.J.W.德拜把晶體當作連續介質求得振子頻率分佈,導出在低温下晶格比熱依賴温度T3的規律,與實驗符合甚好。同年,M.玻恩和T.馮·卡門共同提出,晶體中原子振動形成的格波可分解成不同模式的諧波,從而奠定了晶格動力學的基礎。1954年,M.玻恩和黃昆合著的《晶格動力學理論》出版,全面總結了這一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實驗研究成果以及晶格振動固體各方面物性的影響,被國際學術界譽為經典著作。從20世紀50年代起,晶格動力學主要是發展了可直接測定晶格振動頻率波矢關係(色散關係)的實驗技術,對各種材料用不同的動力模型計算晶格振動的色散關係取得成功,對新材料(如晶體表面半導體超晶格、C60及其固體、高温超導體等)的晶格振動特性的探索研究。 [1] 

晶格動力學格波方程

考慮由兩種原子構成的一維原子鏈。晶格常數a,第l原胞中這兩種原子的質量分別為M1M2位移u(l,1)和u(l,2),可以得到:
u(l,1)=M1-1/2u(1)ei(ωtqlna)
u(l,2)=M2-1/2u(2)ei[ωtqln(a/2)]
上式是一種行進波(ω為頻率,q為波矢),稱為格波 [1] 
同時對應於一個波矢q,有兩個振動頻率ω+ωω+的格波稱為光學波ω的格波稱為聲學波。一維雙原子鏈的ωq)也稱為格波的色散關係。光學波是原胞中兩個原子相對位移所產生的波動。聲學波則是原胞中兩個原子同相位移產生的波動。由於是一維原子鏈,這兩類格波都是縱波,即原子位移和傳播的方向都在一條直線上 。 [1] 

晶格動力學簡正模

通常把N原胞的一維雙原子鏈看成是無限長的雙原子鏈中的一段。這樣可採用週期性邊界條件
u(l,j)=u(l+N,j),j=1,2,…
由此求得波矢的值:
q=2π/(Namm=0,1,2,…,N-1
因此在以q為變量的直線上,相鄰兩個q值點的間距為2π/(Na)=2π/LL鏈長。在(-π/a,0)範圍內,q的取值有N個,等於晶體的原胞數目。雙原子鏈的格波有兩支,即光學波和聲學波,因此格波的頻率依ωi(q)共有2N個值,即有2N個模式的格波。第i個模式的格波等效於同一頻率ω振動的簡諧振子,稱i簡正模。按照量子理論,每個簡諧振子的能量為(n+1/2)ћωn=0,1,2,…,N=0的情況是諧振子的零點(振動)能量。ћωi為格波的能量量子,稱為聲子 [1] 

晶格動力學實際晶體格波譜

若一個有限晶體沿三個軸a1a2a3方向都有N週期,則整個晶體有N3個原胞。每個原胞有S個原子,整個晶體有3SN3個自由度。此時,波矢q沿q空間三個軸b1b2b3方向的取值個數都是N個,因而q取值的總數為N3。在三維情況,每個原子的位移有三個方向,不僅有縱向聲學波和光學波,還有橫向聲學波和光學波。由於聲學波代表原胞中原子同向位移形成的格波,所以只有一支縱向聲學波(LA)和兩支橫向聲學波(TA)。光學波一共有3(S-1)支,其中1/3是縱向光學波(LO),2/3為橫向光學波(TO)。所以,三維晶體的簡正模總數仍然等於晶體的原子自由度總數。 [1] 

晶格動力學非簡諧性

晶格振動源於原子間的彈性恢復力。若用勢能表述,表達式中只含原子位移相對值的二次項,故稱之為簡諧近似,這在原子位移較小時是正確的。若原子間位移相對值較大,在勢能表示式中應當含有三次以上各項。這部分稱為非簡諧項。它們引導出的現象稱為非諧效應。 [1] 
晶體的熱膨脹現象在簡諧近似下是無法解釋的。因諧振子的平均位置不因振幅大小而改變,永遠處在中心點 。非諧性帶來格波頻率ωi(q)依賴於晶體體積。體積增大使彈性能量增加,格波頻率下降,導致振動引起的自由能減小。兩種效應結合使晶體體積依賴温度。非簡諧性還與晶格熱導率有密切關係,沒有非簡諧性各模式的聲子之間不發生相互作用,攜帶熱流的聲子分佈一旦建立,將不隨時間變化,意味着沒有熱阻存在,與實際情況不符。只有計入非簡諧性之後,各模式聲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引起散射,才可給出熱阻的存在。 [1] 
參考資料
  • 1.    詞條作者:陸棟.《中國大百科全書》74卷(第二版)物理學 詞條:晶格動力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07:266-2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