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會寺

鎖定
普會寺位於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希拉穆仁鎮烏蘭圖格蘇木,錫拉木倫河流經廟北。蒙古語稱為錫拉木倫召,稱召河廟。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曾經多次修繕,現存山門、正殿、東西配房等建築。
中文名
普會寺
位    置
包頭市達茂旗希拉穆仁鎮
建立時間
1703年
面    積
72 km²
人口數量
24806人
開放時間
常開
門票價格
10元

普會寺簡介

普會寺始建於1636年(崇德元年,崇禎九年)屬內屬旗,實行的是都統制(也叫總管制)直接受清朝理藩院轄制。為了感謝朝廷的恩惠,六世活佛用自己從外蒙古帶來的錢財,在希拉穆仁河畔修建了一座佛教寺院。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竣工。乾隆皇帝賜名“普會寺”並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為該寺題寫了匾額。這座廟就是保存至今的召河大廟。後來,普會寺就成為席力圖召的避暑召。席力圖召六世活佛在希拉穆仁河畔建“普會寺”後,把召河一帶的牧民全部變成廟屬牧民,稱作“黑徒”。這時的軍政大權全部歸寺廟,形成政教合一的統治格局。席力圖召札薩克大喇嘛掌管一切大權,分管希拉穆仁一切事宜。希拉穆仁的百户牧民,分為八個十户,選定八名達日嘎。又派兩名宰桑分別管理東、西各四個達日嘎。廟內喇嘛等級分明,主要有札薩克大喇嘛、大德木其、德木其、格思貴等。
滿都拉口岸1992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季節性對外開放二類口岸,2002年12月23日實現首次開放。2004年開始,每年開放時間為3、5、8、11月的16日—30日。2009年2月,國務院同意滿都拉口岸對外開放,口岸性質為雙邊季節開放的公路客貨運輸口岸。同年,滿都拉口岸開始實現臨時開放並進口蒙古國礦產品。2011年和2012年召開的《中蒙邊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協定》執行情況第三輪和第四輪司局級會晤上,中蒙雙方同意將滿都拉—杭吉口岸擴大為雙邊性常年開放口岸。 [1] 

普會寺名字涵義

當坐車進入希拉穆仁草原,第一眼您一定已經注意到,在大片大片的蒙古包羣落之中,有一座古廟。那就是“普會寺”。
希拉穆仁之所以叫做“召河”,就是因為在希拉穆仁河畔建造有“普會寺”這座雄偉壯觀的草原古剎。“召河”的“召”,是蒙古語,就是“寺廟”的意思。
在蒙古族牧民中,對於佛教的崇拜,曾經達到極其虔誠的程度。清人姚元之在他的《塞外竹枝詞》註解中寫道:蒙古人“見喇嘛則必五體投地,如拜佛然。拜畢,將頭頂就其側,喇嘛則以手撲其頂,男女皆然。謂其五指有五尊佛在。”他的詩是這樣的:
男女鹹欽是喇嘛,
恪恭五體拜袈裟。
頂心一掌殊驕貴,
佛在何方莫認差。
“旅遊看景先看貌,要看景點先看廟。”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宗教寺廟,都是選擇在風光秀麗的地方。普會寺也不例外。

普會寺傳説

首先,讓我們介紹有關普會寺的幾個傳説。
滿漢蒙藏四種文字牌匾 滿漢蒙藏四種文字牌匾
居住在希拉穆仁草原牧民,特別是當年席力圖召六世活佛帶來的屬民(即“席力阿爾賓達日嘎”)的後人,對於普會寺有着一種特殊的情感。他們把普會寺的建造者——席力圖召六世活佛阿嘎旺老布生達瓦尊敬為他們的“真神”,因此也便有了許多關於六世活佛的民間傳奇故事,綿延不斷地流傳至今。

普會寺傳説一

普會寺 三十年代 普會寺 三十年代
第一個傳説是,公元18世紀60年代,席力圖召第五世活佛圓寂以後,席力圖召大喇嘛親自前往西藏求問第六世活佛的轉生地點,西藏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兩大活佛之一的班禪額爾德尼指示説在外喀爾喀蒙古一帶。席力圖召的喇嘛們認為,外喀爾喀蒙古地域遼闊,迎請六世活佛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但是,神官保證説他們能夠找到。於是,喇嘛們偕同神官,騎着駱駝,帶着帳篷和食物,長途跋涉到了外喀爾喀蒙古境內尋訪。
一天,走到一所王府的附近,神官説:“活佛就轉世在這家王府裏。”喇嘛們就把帳篷搭起來,給王爺送去迎請活佛的書帖。
王爺看到書帖感到很為難,因為他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如果讓他們請去當了活佛,那麼他的偌大的家業就沒有人來繼承了。但是,活佛能夠降生在他的家裏,他感到是一件榮幸的事情,也就不好拒絕。想來想去,王爺想到一個辦法,他要聚集100個年歲相同的男孩子,讓喇嘛們辨認。喇嘛們不敢應承,便和神官商量。神官説:“你們應承下來,到時候我給標記,保證不會認錯。”
耍花招的辦法經過雙方同意後,王爺府立即發出請帖,邀請喇嘛們參加宴會。他給100個孩子穿戴一樣的衣服帽子,讓喇嘛們辨認。
喇嘛們從孩子們面前一一走過去。突然,一隻大蚊子飛了一陣就落在一個孩子的頭上。他們立即朝這個孩子叩頭,連聲説找到了活佛。
這個孩子正是王爺的兒子。
經過這樣一番辨認,王爺也就無法推辭,但他提出要求,在靠近外喀爾喀蒙古的地方,劃撥一塊草地,由王爺府出錢建造一座召廟,作為活佛經常居住的地方。他還陪送了牲畜若干頭,在草地上放牧,作為活佛的隨從人員的生活來源。這樣,也是為了王爺府的人便於探望他們的活佛公子。
喇嘛們接受了這個要求,於是向土默特旗提出申請,經過當朝萬歲爺的批准,把大青山以北、希拉穆仁河周圍的草地劃撥給了席力圖召。這塊地就叫做“設並地”。
後來,六世活佛在這塊草地上建造了“後席力圖召”,被當朝萬歲爺命名為“普會寺”。

普會寺傳説二

第二個民間傳説,是由藍琪兒格格下嫁噶爾丹的故事演繹而來的。
話説當年,當朝萬歲爺康熙大帝得知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勢力大增,侵擾草原,便有意安撫他,讓他進京覲見。噶爾丹聲稱他不想見什麼皇帝,只派使者前去。實際上,他化裝成為隨從進了皇宮,在康熙召見使者時,見到了美麗的藍琪兒格格。不久,噶爾丹給康熙皇帝送信,如果答應把藍琪兒格格嫁給他,他就俯首稱臣。康熙皇帝那時面臨着更為嚴重的戰亂,為了暫時安撫住噶爾丹,便把自己最心愛的女兒藍琪兒,遠嫁給了噶爾丹。
康熙大帝平定三藩叛亂、出兵消滅台灣鄭氏、反擊沙俄帝國的侵略、驅逐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之後,對於噶爾丹裏通沙俄帝國發動叛亂,進攻噶爾蒙古的罪行,十分氣憤,決定進行討伐。
野心勃勃的噶爾丹得了藍琪兒之後,仍然沒有一絲一毫的收斂,進而大肆進攻內蒙古、西藏等地區,到處殺戮,屠殺無辜。
康熙大帝於是親自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由京城出發,向西部進軍。最後,一舉將噶爾丹叛軍剿滅,噶爾丹兵敗自殺。
可憐藍琪兒帶着不滿八歲的兒子,護送噶爾丹的遺體,準備返回部落。跟隨的人員寥寥無幾,好不悽慘!
終於有一天,藍琪兒一行,來到了希拉穆仁草原。這裏,水草豐美,牛羊成羣,人氣旺盛。拉着噶爾丹遺體的戰馬,幾聲長嘯,不願意再走了。藍琪兒心想,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噶爾丹的在天之靈一定喜歡上這塊地方了,那就把故人埋葬在這裏吧!
但那個時候,噶爾丹是朝廷的罪人,是不能大事鋪張的。所以,這個可憐的女人,就把噶爾丹的遺體簡單地埋葬在希拉穆仁河邊。
這座墳墓,十有八九就是今天召河希拉穆仁)鎮所在地西南一公里的王墓。此是後話,按下不提。
掩埋了丈夫的遺骨,帶着丈夫的遺孤,藍琪兒遠遠地離開了希拉穆仁,回到養育了她丈夫的故地,潛心撫育她心愛的兒子。
普會寺 普會寺
康熙萬歲爺雖然消滅了噶爾丹,但對於藍琪兒的命運仍十分關注。也是命裏註定,席力圖召的五世活佛圓寂了。六世活佛應該轉世在哪裏?萬歲爺派遣密使,前往西藏,如此這般。
不久,席力圖召大喇嘛得到旨意,到喀爾喀蒙古尋找,最後,找到了噶爾丹的遺孤、藍琪兒的兒子,將他命名為阿嘎旺老布生達瓦,成為席力圖召第六世活佛。
以後的事情,正如您已經知道的,席力圖召六世活佛在希拉穆仁河畔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普會寺普會寺的大門與王墓遙遙相望。他的目的,一方面是將其作為席力圖召的夏季避暑勝地;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讓他父親的亡靈,永遠得到佛教的護佑。
在普會寺“四大天王”過殿門前東側,有一口古井古井四周圍用鋼筋水泥建起了台子,枱面打磨成水磨石的,古井高出於井台,用瓷磚鑲嵌。古井台上立着一塊黑色大理石的碑,這是公元2000年由希拉穆仁旅遊區管理委員會敬立的。碑的正面鐫刻着筆力蒼勁的“古井”二字,碑的背面寫着這樣的碑文:
普會寺始建於乾隆三十四年,距今二百三十多年。普會寺建成的同年八月六世活佛聚眾喇嘛觀天象,定方位,在大雄寶殿東南開鑿水井一眼。傳説井挖至三丈六尺時,井底東南、西南、正北方有三大金蛙伏卧,於是活佛下令停止挖井,召開法會念經祈禱。一夜之間井底湧出三眼清泉,水清澈見底,甜爽可口,永提不敗。成井後,方圓幾十裏外的牧民逢時過節,取水飲用,以消災除病。在兒女嫁娶時,以水洗面,又能求得神靈保佑,一生平安。文革期間,為保護水井,封井三十餘年。如今開放,以供遊人觀賞飲用。其實,這篇碑文太過於簡化了,在希拉穆仁當地的牧民中,關於古井的傳説,遠遠不是這麼三言兩語。根據牧民們的説法,這口古井,是當年萬歲爺康熙第三次西征噶爾丹,路經希拉穆仁時留下的。傳説康熙爺親統六師,由京城出居庸關,經大同至“庫庫河屯”(今呼和浩特,當時的漢名為“歸化城”),在那裏稍事休息,立即出發。他的大軍浩浩蕩蕩,越過大青山,在希拉穆仁草原露營。
因為當時軍隊人馬太多,又正值隆冬季節,希拉穆仁河水結冰無法飲用,康熙命令打井。於是,在現在的普會寺前打了這口井。當井打成的時候,井水噴湧而出,大軍為之歡呼雀躍。
康熙這位萬歲爺確實很有眼光,他了解到希拉穆仁夏季氣候宜人,便暗暗下定決心,將來平定了噶爾丹的叛亂,天下太平了,要到這裏建造一處行宮。
當然,後來的事情沒有完全按照康熙大帝的想法發展,他把這塊豐美的草原留給了他的愛女藍琪兒的孩子。在這次西征平叛途中,他寫下了氣魄宏大、視野遼闊的《出塞詩》:
森森萬騎歷駝城,
沙塞風清磧路平。
冰泮長河堪飲馬,
月落大野照移營。
郵籤紀地旬餘驛,
羽轡行邊六日程。
天下一家無內外,
烽銷堠罷不論兵。
康熙平定叛亂,消彌邊烽,完成統一祖國大業,給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帶來了新的繁榮。至於説古井是不是他開鑿的,那其實無關緊要。
普會寺古井開鑿成功之後,幾百年來,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民受益匪淺。

普會寺歷史記載

康熙平定叛亂,消彌邊烽,完成統一祖國大業,給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帶來了新的繁榮。至於説古井是不是他開鑿的,那其實無關緊要。
普會寺古井開鑿成功之後,幾百年來,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民受益匪淺。
普會寺 普會寺
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指公元1966年至1976年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那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開始有人以破“四舊”為名,要將古井填塞起來,遭到了牧民們的堅決反對,牧民們自發組織起來,晝夜守候在古井旁邊,不讓“造反派”接近古井,古井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