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晚明史

鎖定
《晚明史》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樊樹志
中文名
晚明史
作    者
樊樹志
頁    數
1228 頁
ISBN
9787309037463
出版年
2003-10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裝    幀
精裝
副標題
1573―1644年[上卷・全二冊]
定    價
60 元

晚明史內容簡介

本書觀察晚明史的一個別開生面的視角,在於晚明與世界的聯繫。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中葉的晚明時期,正處在新航路發現之後的“全球化”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在全球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除了鄰近國家傳統的朝貢貿易之外,遙遠的歐洲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以及它們在亞洲美洲的殖民地,都捲入了與中國的遠程貿易,而且都毫無例外地處在貿易逆差之中,佔世界產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另一方面,地理大發現後的“全球化”進程也表現在文化上,其主要標誌就是以耶穌會為代表的教會向世界包括中國派出傳教士,在傳教佈道的同時傳播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的科學與文化。晚明時期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士,通過澳門這個中西交流的窗口,對中國的知識界產生了影響。
本書演繹晚明史的主要特色,在於充分表現了敍事史學的結構與魅力。晚明中國在經濟、文化上融入世界之際,一個固步自封的王朝不僅不可能把握機遇,反而是加劇了自身內在矛盾,特別是朝廷上下都忙於政治派系之爭,從萬曆到崇禎的幾十年中幾乎沒有不爭之時。書中以翔實的史料、細緻的筆觸,再現晚明王朝在內憂與外患的雙重壓力之下走向滅亡的全過程,並揭示其深刻的教訓。作者廣泛吸收學術界研究成果,在關於晚明時期“倭寇”、“市鎮”、“新政”、“黨爭”等一系列問題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1] 
封面 封面

晚明史作者簡介

樊樹志,著名歷史學家,1937年生於浙江湖州,1962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復旦大學任教。樊先生在明史研究上很有建樹,尤其近年來在晚明史上用力甚勤,成果豐碩。 [2] 

晚明史目錄

晚明史上卷

導論――“全球化”視野下的晚明
一、 地理大發現後的全球經濟與晚明社會
1. 新航路的發現與葡萄牙人的東來
2. 以澳門為中心的晚明對外貿易
3. “倭寇”新論――以“嘉靖大倭寇”為中心
4. “馬尼拉大帆船”與太平洋絲綢之路
5. 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
二、 商品經濟的高度成長與市鎮的蓬勃發展
1. 關於集市與市鎮
2. 江南市鎮的發展與分佈格局
3. 江南絲綢業市鎮與絲綢貿易
4. 江南棉布業市鎮與棉布貿易
三、 耶穌會士與早期西學東漸――中國在文化上融入世界
1. 耶穌會士的東來: 利瑪竇的前輩
2. 利瑪竇神父的“本土化”傳教活動
3. 西方科學與文化的傳播
4. “西學東漸”與晚明知識界的反響――瞿太素、徐光啓、李之藻、楊廷筠
5. “西學”與王學、東林、復社――李贄、鄒元標、馮應京、馮琦、方以智
第一章 張居正與萬曆新政
一、 張居正與徐階、高拱
二、 顧命大臣內訌: 張居正、馮保與高拱鬥法
三、 “王大臣案”――張、馮權力聯盟的強化
四、 萬曆新政的展開
五、 餘懋學、傅應禎、劉台與政治逆流
六、 圍繞張居正“奪情”的政治風波
七、 新政的深化: 財政經濟改革(上)
八、 新政的深化: 財政經濟改革(下)
第二章 明神宗: 十歲登極的小皇帝
一、 從皇太子到小皇帝
二、 視朝、日講與經筵
三、 大婚
四、 張居正歸葬
五、 耕藉禮與謁陵禮
第三章 張居正之死與明神宗親政
一、 張居正之死
二、 斥逐馮保
三、 親操政柄
四、 圍繞劉台平反的紛爭
五、 遼王案與查抄張府
六、 申時行輔政時期
第四章 萬曆三大徵
一、 平定寧夏拜叛亂
二、 東征御倭援朝
三、 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
第五章 冊立東宮之爭與“妖書案”、“梃擊案”
一、 “爭國本”的由來
二、 神宗的宮闈生活與酒色財氣
三、 冊立東宮之爭
四、 圍繞“三王並封”的紛爭
五、 皇長子常洛的冊立問題
六、 “妖書案”
七、 “梃擊案”
八、 福王之國的前前後後
九、 聚斂財富: 礦税太監橫行
十、 臨清民變、湖廣民變及其他
第六章 東林書院與“東林黨”
一、 從《東林書院志》看東林書院的本來面目
二、 東林書院並非議論政治的講壇
三、 “東林黨”論質疑――關於“東林與浙黨”
四、 東林書院如何被誣為“黨”?
五、 東林非黨論――兼論《東林黨人榜》與《東林點將錄》

晚明史表目

表1 1600年前後澳門、長崎間中國貨物貿易及利潤率
表2 1577―1644年馬尼拉每年進港船數統計
表3 1586―1645年馬尼拉港每年平均徵收進口税額
表4 嘉靖七年至隆慶五年太倉銀庫收支數
表5 萬曆清丈耕地增額數
表6 萬曆年間邯鄲縣税糧、均徭、裏甲折銀統計
表7 萬曆年間邯鄲縣地畝徵銀統計
表8 萬曆年間邯鄲縣人丁徵銀統計
表9 萬曆年間華北一條鞭法實施狀況
表10 隆慶元年至萬曆二十年太倉歲入銀兩及指數變化
表11 萬曆年間福王府莊田分佈
表12 萬曆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礦税太監向內庫進奉金銀數量
表13 萬曆三十年至三十五年太倉收支狀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