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是非顛倒

鎖定
是非顛倒(shì fēi diān dǎo),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戰國策·趙策二》及唐·韓愈施先生墓銘》。 [1-2] 
這則成語意思是把錯的説成對的,對的説成錯的,把是非弄顛倒了;指故意違反事實,混淆是非。其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賓語、定語等。 [1-3] 
中文名
是非顛倒
拼    音
shì fēi diān dǎo
近義詞
是非不分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反義詞
實事求是是非分明
注    音
ㄕㄧˋ ㄈㄟ ㄉㄧㄢ ㄉㄠˇ
出    處
《戰國策·趙策二》
語法功能
作謂語、賓語、定語等

是非顛倒成語出處

較早出處
《戰國策·趙策二》:“張儀為秦連橫,説趙王曰:‘凡大王之所信以為從者,恃蘇秦之計,熒惑諸侯,以是為非,以非為是。欲反覆齊國而不能,自令車裂於齊之市。’” [2]  [4] 
成語衍變
唐·韓愈《唐太學博士施先生墓誌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註紛羅,顛倒是非。” [1]  [4] 
後世由上述典故提煉出成語“顛倒是非”,也作“是非顛倒”。 [1]  [3] 

是非顛倒成語典故

張儀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他首創的連橫策略,與蘇秦的合縱策略相抗衡。他到了秦國後,秦惠王封他為相,後來派張儀出使遊説各諸侯國,以連橫策略攻破合縱策略,張儀憑藉着三寸不爛之舌,首先説服了楚國,後又到齊國、趙國、燕國遊説,使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瓦解了。
這一天,張儀從齊國來到了趙國,便向趙武靈王推行自己的連橫策略。他説道:“大王當年參與合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聽從了蘇秦的計謀。蘇秦惑、亂諸侯,顛倒是非,不辨黑白。最後想陰謀顛覆齊國,不僅沒有成功,反而被車裂於齊國集市上。由此看來,天下各諸侯國是聯合為一體的。現在楚國和秦國已經結為兄弟之邦,韓、魏兩國也自稱是秦國的東方之臣,齊國獻出魚鹽之地,這就切斷了趙國的右臂。一個被割斷了右臂的人去與人搏鬥,自身面臨的危險可想而知。現在秦國派出三路大軍:一路堵塞河道,並通知齊軍渡過清河,駐紮在邯鄲以東;一路駐紮在韓國成皋,指揮韓、魏之軍,列陣在魏國的河外;另一路軍隊駐紮在澠池。他們盟誓説:‘四國團結一致攻打趙國,滅掉趙國後共同瓜分其領土。’我得知這個信息,專程來稟報大王。我站在大王的角度來考慮,您不如和秦王在澠池相會,使兩國互結友好。我再請求秦王罷兵,希望大王速做決定。”
趙武靈王説:“先王在位的時候,任用奉陽君為宰相,他為人專權跋扈,矇蔽先王,獨斷朝政。而我在深宮中讀書,不能參與國政。先王去世的時候,我年齡尚小,親政的時間不長,但內心卻非常疑惑。我認為與各諸侯訂立合縱之盟抗拒秦國,根本不是治國安邦的長久之計。正在考慮改變國策,向秦國割地,對以前參加合縱的錯誤表示謝罪,與秦國修好。我正要準備車馬到秦國去時,適逢您到來,使我能夠領受教誨。”張儀見趙武靈王答應了自己的建議,於是離開了趙國。
於是,趙武靈王率領三百輛戰車到澠池去朝見秦惠王,並把河間之地獻給了秦國。 [4] 

是非顛倒成語寓意

是非顛倒是混淆正確與錯誤。其實,縱然權勢滔天或巧舌如簧,但是道德的客觀標準是亙古不變的,道德的本質是天良,天良的運用是良知。“是非”不會真的被顛倒,“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好”就是“好”,“惡”就是“惡”,不會因利益誘惑而改變,不會因眾聲喧譁而改變,更不會因權力而改變。 [5-6] 

是非顛倒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是非顛倒”意思是把錯的説成對的,對的説成錯的,把是非弄顛倒了;指故意違反事實,混淆是非。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等。 [1-2]  [3] 
運用示例
宋·李光《論鄧雍第二札子》:“臣伏見近年以來,壁幸用事,奸邪擅權,賢否混淆,是非顛倒,世家之子佈滿要塗,瀆亂朝綱,莫斯為甚。” [2]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陽世全憑一張紙,是非顛倒多因此。 [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如此説去,那桀紂很會出令的,又很會誅民的,然則桀紂之為君是,而桀紂之民全非了,豈不是是非顛倒嗎?” [2] 
現代·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六章:“如今朝政昏暗,官紳橫行;民間有天無日,是非顛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