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顛倒黑白

(漢語成語)

鎖定
顛倒黑白(拼音:diān dǎo hēi bái)是一則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屈原《九章·懷沙》。 [1] 
“顛倒黑白”的原義是把黑的説成白的,白的説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實,混淆是非;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 [1] 
中文名
顛倒黑白
拼    音
diān dǎo hēi bái
近義詞
顛倒是非混淆是非指鹿為馬
反義詞
實事求是
注音字母
ㄉㄧㄢ ㄉㄠˇ ㄏㄟ ㄅㄞˊ
成語出處
《九章·懷沙》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顛倒黑白成語出處

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戰國·屈原《九章·懷沙》)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顛倒黑白”。 [1] 

顛倒黑白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有一位詩人名叫屈原。他出身於楚國的貴族之家年輕時聰明好學,見聞廣博,擅長辭令,無論在政治、外交或文學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詣,因此深得楚懷王的信賴,曾被任命為左徒,負責起草法令和接待諸侯賓客等事宜。 [2] 
屈原所處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國的聲望日益提高。但是,由於他對內主張改革弊政,對外採取聯齊抗秦的策略,觸犯了貴族內部腐朽勢力的利益,引起了這些人的嫉恨。因此,他們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便相互勾結,接二連三地向楚懷王進讒,惡意中傷和誣陷屈原。久而久之,懷王就對屈原漸漸疏遠起來。 [2]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到楚國,對懷王説,只要楚國同齊國絕交,秦國願將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割讓給楚國。屈原認為這是一場騙局,極力勸諫懷王不要上當。但昏聵至極的懷王不但不聽,而且把忠心為國的屈原放逐到漢水以北。 [2] 
等到楚、齊絕交以後,秦國立即變卦賴賬,説割讓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懷王怨恨秦國食言,重新召回屈原,並出兵攻打秦國,結果慘敗,損失嚴重。後來,秦王又主動要求講和,並約懷王到秦國相會。懷王中計前往,進入武關後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後病死在秦國。 [2] 
懷王的兒子襄王即位以後,更加糊塗昏庸,對靳尚和子蘭言聽計從,進一步屈服於秦國的壓力。不久又聽信讒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遙遠的湘水地區。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郢都,燒燬楚國先王的陵墓,使無數百姓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屈原在湘水聞訊後,感到無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負屈含冤,報國無門,只能把滿腔的忠誠和悲憤,抒發在迴環起伏、激越奔放的詩篇中。在《九章·懷沙》裏,他寫了這樣兩句詩:“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對那些肆意顛倒黑白、葬送楚國的奸佞小人,進行了憤怒的鞭撻和控訴。不久,屈原寫下了最後篇絕命詩《惜往日》,便縱身跳進滾滾的汨羅江,自沉而死。 [2] 

顛倒黑白典故寓意

當屈原看到秦軍進犯,國都失陷時,他選擇了死。他想以死來驚醒昏庸的貴族,喚醒沉睡的國人。然而,屈原的死並沒有起到警世作用,楚國還是亡了。楚國統治者昏聵無能,不善納忠言註定了這樣的結局。 [2] 

顛倒黑白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顛倒黑白”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比喻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1] 
  • 運用示例
清·吳趼人《黑籍冤魂》:“他本是幾十年的老煙……終日終夜,只是躺在煙鋪上,公事大小,一概不問,任着幕賓胥吏,顛倒黑白。” [3]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七回:“終日終夜,只是躺在煙鋪上,公事大小,一概不問,任着幕賓胥使,顛倒黑白。” [1] 
現代·王國維《人間詞話》:“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温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 [3] 
現代·馮玉祥《我的生活》:“編寫歷史,如此顛倒黑白,輕率任意,實在是不應該的。” [3] 
現代·趙家璧《編輯憶舊·記鄭伯奇在良友圖書公司》:“‘罪狀’之一説他曾反對魯迅,真是顛倒黑白,無中生有。” [3] 

顛倒黑白成語辨析

顛倒黑白—顛倒是非
“顛倒是非”與“顛倒黑白”意思相近。“顛倒是非”即把對的説成錯的,把錯的説成對的。兩者都有混淆是非曲直的意思,但有區別:“顛倒黑白”偏重在故意地歪曲事實,語意較重;“顛倒是非”偏重在混淆正確和錯誤,語意較輕。“顛倒黑白”是比喻性的,“顛倒是非”是直陳性的。 [3] 
參考資料
  • 1.    顛倒黑白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2.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418-419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醜惡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