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目張膽

(漢語成語)

鎖定
明目張膽(拼音:míng mù zhāng dǎn)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唐·房玄齡等《晉書·王敦傳》。 [1] 
“明目張膽”的原義是直截了當地,不加掩飾地;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1] 
中文名
明目張膽
拼    音
míng mù zhāng dǎn
近義詞
明火執杖、堂堂皇皇、行所無忌、肆無忌憚
反義詞
鬼鬼祟祟藏頭露尾偷偷摸摸
注音字母
ㄇㄧㄥˊ ㄇㄨˋ ㄓㄤ ㄉㄢˇ
成語出處
《晉書·王敦傳》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明目張膽成語出處

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唐·房玄齡等《晉書·王敦傳》) [1] 
後人據此典故提煉為出成語“明目張膽”。 [1] 

明目張膽成語典故

東晉大將軍王敦,在東晉建國之初,因擁立新帝有功,成為手握大權的重臣,王家也是江東聲名顯赫名門望族。但是隨着權勢的逐漸擴大,王敦越來越不滿足於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他想要成為真正至高無上的皇帝。東晉剛剛建立六年,他就以“清君側”為藉口,率軍攻進都城建康,殺掉了一批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大臣,並挾持皇帝。他的所作所為激怒了朝臣,很多人站出來反對王敦,到了這時他自己也意識到篡權的時機還不成熟,所以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回了武昌。 [2] 
就在這一年冬天,東晉皇帝司馬睿去世了,明帝司馬紹即位。王敦認為這是實現他皇帝夢的大好時機,但是又沒有藉口再次進軍都城,於是他就嚮明帝大施壓力,讓明帝給自己更多的特權,以便為將來篡位奪權做準備。無奈之下,明帝只能讓王敦在朝中任職。為了安撫他,還給了他很多的特權,比如他可以佩帶寶劍上殿,他還可以在皇帝面前大搖大擺地走路,不必像其他的臣子那樣畢恭畢敬。但是王敦對此並不滿足,又自任揚州牧,把他的軍隊駐紮在離京城很近的姑孰。 [2] 
沒過兩年,王敦就已經不再滿足於皇帝給他的這些特權了,於是又找了個藉口説要討伐“奸臣”温嶠,準備再次興兵進犯京城,但是這時王敦身患重病,沒有辦法指揮打仗,就派了他的哥哥王含為元帥。王敦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朝臣的極大不滿,他的叔伯弟弟、丞相王導就寫信斥責他説:“如果説前幾年奸臣禍亂朝綱的時候,你們出兵京城還算是有藉口的話,那麼這一次你們的所作所為根本就毫無道理可言。任何一個人都能看出你們這樣做是為了篡位奪權。皇帝對我們王家的恩寵已經無以復加,你們如今做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臣子應該做的。我王導可能沒有足以匡扶天下的文韜武略,但我還是要旗幟鮮明地做六軍的首領,帶領軍隊和你們戰鬥到底,哪怕是死,我也要以一個忠臣的身份去死。” [2] 
但是王敦卻對王導的勸阻置之不理,堅持叛亂。後來王含攻城不下,王敦病死,各路勤王的軍隊也紛紛趕到京城迎戰,王含只得敗逃到荊州,最後死在了那裏。 [2] 

明目張膽成語寓意

貪婪是致命的毒藥。東晉初年,王家在江東的勢力可以説是首屈一指的了,但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敦並不知滿足,還是想方設法要登上皇帝的寶座,最終身敗名裂,還落下亂臣賊子的罵名。俗話説:“水滿則溢,月盈而虧。”什麼事情到了極致之後再往前就只能往相反的方向走了。人們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和火候,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2] 

明目張膽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明目張膽”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1] 
  • 運用示例
北宋·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等《新唐書·卷一一六·韋思謙傳》:“丈夫當敢言地,要須明目張膽以報天子,焉能彔彔保妻子邪?” [1] 
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起初不過把那死了的屍骸割了去吃,後來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明目張膽的把活人殺吃。” [3]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百三:“近日京師奔競之風,是明目張膽,冠冕堂皇做的。” [1] 
清·李伯元《中國現在記·第一一回》:“始而這事還秘密,後來便明目張膽了。” [1] 
參考資料
  • 1.    明目張膽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08]
  • 2.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266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醜惡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