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聞日日睇

鎖定
新聞日日睇是廣州電視台新聞頻道主打的新聞時事評論節目,於2004年2月2日開播-2008年12月31日,由陳揚主持。從2009年開始,由主持人陳國欣和林潔輪流主持。由於節目以言辭犀利、敢説敢言,作風強硬著稱,深受觀眾歡迎,故節目主持陳揚多次因涉及談論敏感話題被替換。節目由星期一至星期日於新聞頻道晚上7:00首播,晚上11:40重播,次日早上7:00,中午12:15重播;節目開播之初僅為20分鐘,2004年10月11日改版後加長為1小時。2013年,節目迎來了開播以來最大規模的改版行動,增加了G4重案組、G4-120“、健康大過天、G4愛心直達基金等子欄目,繼續秉承本土、民生的風格。延續情義廣州、正義廣州的精神。
中文名
新聞日日睇
外文名
News Eyes
開播時間
2004年2月2日
現役主持
林頤林潔陳國欣、鄧世恆
播出頻道
廣州電視台新聞頻道
播出時間
週一至週日19:00——20:00

新聞日日睇內容

1.7點點一點(已撤銷)
2.點完傾一傾(已撤銷)
3.G4視點
4.G4出動
5.活在廣州
6.DV特工(已撤銷)
7.廣州影像
8.人人都是G4

新聞日日睇特點介紹

以廣州話及廣州人的生活態度、文化觀念來解讀當天的時事新聞,關注廣州的話題和社會新聞,再加上平民和主持人的觀點來評述。

新聞日日睇節目大事件

2004年10月11日,《新聞日日睇》節目改版,新增“G4出動”欄目,報道廣州本地民生新聞
2004年12月,經過八個月的製作,新聞頻道播出紀錄片《琴童》,由新聞頻道全程追蹤拍攝,主要講述廣州郊外12歲少年何劍暉學琴歷程。
2005年1月1日,新聞日日睇播出元旦特輯《2005,你好廣州》,以“體現廣州,寄望新年”為風格,播出廣州各階層市民渡過2005年元旦的片斷。
2005年3月28日,《新聞日日睇》節目播出特輯《新廣州人主義》,節目主持人陳揚與廣州形象大使尹捷作出對廣州失落的舊文化與保護粵語的探討。[1]
2005年5月,《新聞日日睇》播出一連6集的特輯《走進同德圍》,主要關注廣州地鐵一號線的建設而搬遷到廣州市白雲區同德圍的十幾萬居民的生存狀況,陳揚親自下訪,瞭解民情,聽取民意,節目播出後造成極大反響,位於同德圍的同德圍貨運場因此搬遷到黃金圍。
2005年5-6月,《新聞日日睇》節目推出“情義廣州”專題第一集,《情義廣州,幫幫珍姐》,主要報道一位三十多歲的離異婦女“珍姐”和三十多位刑滿釋放人員在廣州市荔灣區明心路經營的“碧源餐廳”遇到挫敗面臨倒閉的新聞,節目播出後造成強烈反響,觀眾紛紛表示捐資幫助“珍姐”,節目也對此多出多次追蹤報道,2005年7月9日,“碧源餐廳”終於重新營業。
2005年6月3日,陳揚突然一改平民化形象,由西裝領帶,攜帶手提電腦上鏡,面無表情地做節目,觀眾深感愕然,紛紛在廣州電視台官方網站論壇詢問緣由,其後陳揚只用隻字片語迴應。[2]
2005年7月10日,《新聞日日睇》節目聯合同頻道節目《南國紀事》於廣州市荔灣區多寶路恆寶廣場推出户外節目《情義廣州 輕觸傳統》。
2005年10月14日,《新聞日日睇》與《活在廣州》節目(此節目已與《新聞日日睇》於2007年8月6日合併)推出大型歌會《慶祝廣州解放56週年——十月歌會》。
2006年6月,針對廣州市衞生局要求醫院接受採訪需報批的事件,陳揚發表激烈評論,矛頭直指衞生局。
2006年8月,颱風格美、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吹襲廣東省北部地區,在8月初吹襲韶關市,導致樂昌部分地區山洪暴發、大量公路被沖毀、許多村鎮電力通訊交通中斷、眾多房屋倒塌,損失慘重。
2006年9月25日,陳揚接受中央電視台《大家看法》欄目的採訪,陳揚在節目中反駁此帖中所提及的“煽動當地的老百姓同政府搞對立,是對樂昌市所有公務員的不尊重,是文痞行為、媒體暴力”,將其評論為“平庸的官樣文章”。
2006年10月29日,新聞日日睇推出G4兩週年實驗晚會《蜕變》,晚會在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北路一個建築工地上舉行,舞台設在一個寫滿“拆”字的工地上,以有廢摩托車堆出的山、工程車、加長型的豪華轎車、軍用吉普車和帳篷,有虛擬的“沐足”、“髮廊”、“菜市場”、“小販”,有革命片倒轉來看的膠片投影等作背景,以多個角度演繹廣州的社會百態,實驗晚會當晚分成五個部分,首先是狂歡;接着是代表痛與尋的變奏;然後是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小步舞曲;第四部分是進行曲,呈現巨浪不斷地成長;最後便是尾聲。
2006年11月17日,新聞日日睇推出專輯《那些花兒》,主要講述遊走在社會邊緣青少年的情況,體現社會基層生活差別,也藉此呼籲社會對邊緣少年的關注。
2006年11月26日,新聞頻道播出紀錄片《房子》,主要講述經歷颱風格美、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吹襲後的廣東省韶關市樂昌縣當地農民的重建與災後生活。
2007年1月,新聞頻道播出紀錄片《温老師在“撤校”風波中》,本片主要講述在廣東省從化市山區的一名教師温淑春,所教學的學校教學環境的惡劣和生源的相對減少,其三村小學有被合併的風險,在片中以寫實的方式表現山區女教師的苦於樂,且提出對山區學校的生存狀態的關注。
2007年5月,《新聞日日睇》多次播出保護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的相關報道,主要針對荔灣區政府2007年3月21日首次透露恩寧路連片改造項目的初步情況。
2007年5月8日,中共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佈了《關於切實解決涉及人民羣眾切身利益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包括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充分就業、促進教育公平、完善共享型社會保障、加快發展醫療衞生事業、加強平安廣州建設、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優化人居環境、加快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等11個方面的66條民生措施。
2007年5月11日、5月14日、5月18日,《新聞日日睇》節目分別播出多條火災新聞,並且在5月16日、5月18日、5月23日、5月24日播出有關廣州老城區火災隱患問題,主要反映了一些批發市場周圍住房改倉庫所導致的火災隱患。敦促各方重視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2007年5月8日,天河區政府透露位於珠江新城中心地帶的城中村獵德村的整體改造方針確定,獵德村將全部拆除,拆除後按東西南三片分別建成安置區、商業區及村集體留用酒店,東片的村民拆遷安置區計劃在2009年完工,原當地居民2010年可遷入新居。
2007年6月28日,陳揚宣佈臨時由為節目編輯陳國欣、G4記者彭穎斌擔任主持,2007年7月5日,廣州《新快報》報道陳揚自6月28日節目後一直未露面,[5] 連電視台內同事也不知他的去向,並已“傳聞離職”為題,引起社會譁然,觀眾紛紛在廣州電視台官方網站論壇詢問其下落。
2007年7月2日,新聞日日睇G4官方博客發表了一篇未署名文章《沒有他的日子》,文中多次已“沒有他的日子”為首。
更加“印證”了這段傳言。2007年8月6日,已經1個月未露面的陳揚終於在節目主播之位,同時,節目改版。其後,陳揚表示“失蹤”只是因傷前往湖南省鳳凰縣休假。[6]
2007年9月28日到10月30日,新聞日日睇播出國慶黃金週系列報道《廣州之珠》,主要播出廣州市海珠區環保生態新城區建設成果,從小洲村的自然景色,到80年代工業建設蓬勃發展的工業大道廣州造紙廠、廣州重型機械廠、東方紅印刷廠等多家國營工廠的發展歷程等多方面展現海珠區的建設。
2007年10月22日,《廣州日報》B6版刊登《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穗房拆字【2007】29號公告》,公告以泮塘五約周邊老村建築為主的街巷大部分被列入拆遷範圍,包括泮塘五約直街、泮塘五約新街、泮塘五約二巷、三巷、四巷、五巷、七巷、八巷、泮塘五約外街、青春裏、三官廟前街、泮塘五約、泮塘五約湧邊、泮塘五約新橫巷等。
2007年11月5日,新聞日日睇節目報道廣東省從化市鰲頭鎮村民荔枝園因與當地政府徵地協商未果而無故被砍,2007年11月6日,部分觀眾在節目中投訴電視信號在該段報道播出時無故被截斷,卻在報道播出完畢後重新恢復。2007年11月12日,有觀眾報料表示村民已經得到合理補償,報道於同日播出後,節目收到新的報料於節目中表示所謂“已經得到合理補償”的村民並非土地持有人,所報的姓名也是假名。2007年11月14日,新聞日日睇播出後續跟蹤報道,報道中部分村民指出部分於11月12日節目所稱已得補償的村民更是村委的人,所謂已經得到的各種安頓措施,根本沒有落實。
2007年12月25日,新聞日日睇播出保留廣州老字號的專題報道,以北京路廣州文一文化用品商店、古籍書店、新以泰體育用品公司及新港西路中山大學書籍一條街的興衰,呼籲社會對文化老字號的保留。
2008年1月11日,新聞日日睇節目播出特別報道,主要揭露社會上多次發生的美容院無故倒閉的事件。
2008年1月11日,新聞日日睇節目播出特別報道《越秀金盾》,主要展示越秀區治安管理的完善及對此作出表揚。
2008年1月29日-2月6日,新聞日日睇播出特別報道,直擊廣州火車站周邊地區2008年春運因雪災滯留200萬旅客的情況。
2008年2月26日,廣州電視台官方網絡論壇開設“G4烏托邦”版面,以求打造一個文明的網絡討論環境,但該版面於2008年2月29日被撤版。
2008年3月15日,大篇幅報道荔灣區西村的野蠻拆遷事件。
2008年3月15日,陳揚獲得全國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 、全國年度節目主持人提名;《新聞日日睇》獲得全國最佳時評節目提名。
2008年5月7日,節目主持人陳揚擔任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廣州站火炬接力第134號火炬手。
2008年7月, 採訪物管公司焊死業主的鐵門時,被物管公司職員威挾和發生口角.
2008年9月,G4出動播出特別報道《歌中的故事》.主要介紹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流行歌手,同月播出特別報道《車位之戰》。
2008年11月,G4出動與網易合作,推出“G4 烏托邦”論壇版面。
2008年12月,節目G4出動欄目聯合網易新聞論壇、羊城晚報、廣州市國家檔案館、廣東美術館長隆集團聯合舉辦《冬至拍廣州—獻給2008年之後的廣州》攝影活動,收集市民在2008年冬至所拍攝的照片,集合成為相冊,收藏在廣州市國家檔案館
2009年1月1日,廣州電視台新聞頻道對節目播出安排作出調整,撤銷《新聞日日睇》在新聞頻道的所有重播,僅保留星期一至星期六晚上7時以及廣州電視台綜合頻道星期一至星期六晚上23時10分的重播。
另一方面陳揚在當天節目中全身身穿黑色着裝。在1月3日節目後,節目由G4記者湯璐代為主持,另一方面,新聞日日睇官方博客被關閉,點擊後自動跳回廣州電視台博客主頁。
1月4日,有報道指廣州電視台接獲上級指示,要求加強新聞管理,強化正面輿論引導整肅,之後《新聞日日睇》被整頓。
2009年3月17日,陳揚出南方衞視節目《城事特搜》中,內容為藝術展評畫。但節目中沒有明確表明陳揚為何長期沒有露面。
2009年6月,節目新增“春秋視點”欄目,由司馬春秋主持,而欄目形式與之前“七點點一點”類似,疑似是為了挽回下降的收視率作出的改動。

新聞日日睇節目主持人

陳揚(2004年2月2日-2009年1月3日)
陳國欣(2005年起)
彭穎斌(2007年7月)
林潔(2009年8月3日起)
張健(由廣州電台調至廣州電視台主持)
林頤(2014年3月3日起)

新聞日日睇記者團隊

彭穎斌
叢高
鄧世恆
朱欣
利嘉偉
王祥麟
黃展昌
謝永琳
李遠超
謝德炬
馮慧妍
鄧璐瑜
吳曉霞
廖桂忠
鄭雅璇
林輝昊
朱志旖
方盛
楊軍
叢高
徐波
江倩文
鍾嘉威
張嘉莉
陳善恆

新聞日日睇爭議

節目開播之初,主持人陳揚在節目中以其正直形象、平民視覺、敢説敢言、措辭強硬及大眾化用語評論新聞的手法廣受廣州市民歡迎。其中,多次重點提及廣州本土化意識以及對粵語的保護,如提出“新廣州人主義”和《走進同德圍》等。2004年2月至11月,節目收視率從起步的不足1%飆升至5.25%(約52萬5000人)。
然而,於2005年開始,陳揚多次無故或以休假、受傷、生病等為由缺席節目,在復出後於節目中的評論手法開始也轉向温和,引起觀眾對該節目評價下降。而陳揚每次缺席主持節目時多次被傳因在節目中所談論的話題過激或過度政治敏感而被臨時替換甚至離職。2009年3月29日,陳揚現身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市一宮參與活動。有記者問到關於他在《新聞日日睇》幾次“消失”的往事時,陳説:“我只想説‘人在幹,天在看。’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我希望過去能畫上句號,重新開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