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金週

(帶薪休假的方式)

鎖定
“黃金週”是從日本舶來的休假方式。1999年,中國國務院公佈了新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黃金週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勞動節和國慶節兩個節日的每個節日的連續七天休假。勞動節七天休假稱為“五·一黃金週”,國慶節七天休假稱為“十·一黃金週”。相對於其它公休假期,“黃金週”又被稱為“長假”,通常冠以節日名稱,分別為“五一長假”、“國慶長假”。 [1] 
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週”,全國出遊人數達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41億元,假日旅遊熱潮席捲全國。長假制度也被視為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一大舉措。
2013年10月17日,商務部召開例行發佈會,介紹1-9月份商務運行情況。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迴應“取消黃金週”的建議時指出,黃金週對消費的增長貢獻很重要的。 [2] 
2015年10月1日,是“十一”黃金週首日,這個國慶長假也是國內景區按照最大承載量實施限流的首個黃金週,全國至少有故宮、九寨溝等16個知名景區提前發佈了“限客令”。 [3] 
2015年10月8日發佈的“十一”黃金週消費數據,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820億元,同比增長11%。這是中國自1999年確立黃金週以來,零售和餐飲消費首次破1萬億元大關。數據顯示,2014年國慶黃金週,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為9750億元;春節黃金週為6780億元。 [4] 
中文名
黃金週
外文名
Golden week
方    式
日本舶來的休假方式
動    因
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
根    據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黃金週節日由來

黃金週動因

黃金週 黃金週
黃金週 黃金週
2008年,五一法定假期從3天改為1天,意味着五一黃金週被取消,並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小長假
1999年9月18日中國國務院修訂發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和新年為“ [5]  全體公民假日”,其中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為三天,元旦為一天;還規定這四個屬於“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
黃金週
黃金週(5張)
2000年國慶放假開始,對國慶、春節和勞動節這三個節 的休假時間進行了統一調整,移動節日前後的二個週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這樣共計7天時間。自此實行這種休假制度以後,每逢這三個節日的休假稱為“長假”,通常前面冠以節日名稱。
根據《旅遊法》的相關規定,2015年“十一”是國內景區公佈最大承載量和實施限流的首個黃金週。攜程度假事業部市場分析師彭亮提醒,“十一”預計將出現史上最大旅遊客流,部分景區可能出現超過最大承載量、排隊擁堵等情況。此次限流,除了5A景區以外,部分地方的A級景區也加入限流大軍。例如北京景區限流措施,將從故宮擴大至全市A級景區。數據顯示,10月1日全國景區接待遊客數量平穩。截至17時,全國納入監測的125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遊客271.72萬人次,同比下降11.06%,門票收入14063.78萬元,同比下降0.9%。 [3] 
黃金週制度出現的動因之一,是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促進國內旅遊而做出的舉措。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消費作為衡量社會經濟平衡發展的重要標誌,既與社會羣體收入水平息息相關,也與民眾消費觀念更新、消費時間充裕與否密不可分。通過給予充足的休息時間,刺激中國老百姓經濟思維從簡單的“積累型”向“積累——消費型”轉變,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中國人閒暇時間的增多,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與此同時,百姓的休閒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用於餐飲、購物、旅遊、健身、娛樂等的消費與以前相比大幅度增加。這標誌着人們從滿足現實的基本生活需要轉向對精神生活的嚮往,從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逐漸轉向消費——生產模式,人們開始從有限發展自己階段進入到全面發展自己的新階段

黃金週目的

黃金週 黃金週
“長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動“假日經濟”,通過長假啓動內需、創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於週末和節假日本來就是商業消費的集中時間,七天長假更是旅遊、交通和商業集中時段,相對於商家賺錢的商機,媒體稱為“黃金週”。

黃金週發展歷程

從1999年開始,黃金週已經走到了第七個年頭。回顧黃金週的發展歷程,有起伏有爭議,如同一支變奏曲整理一下黃金週的發展脈絡,井噴,調控,反思,理性,儘管一直與爭議相伴,但更多的人已經習慣了黃金週所帶來的別樣的生活方式。回首七年路,其中不少東西值得回味,也如同一面鏡子,給人新的啓發……

黃金週客流潮湧

黃金週從1999年“十一”正式開始。當時國務院專門出台了文件,其主旨還在於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由於國慶大慶以及天氣等原因,1999年“十一”期間的旅遊並不火爆。
2000年“五一”黃金週,人們利用長假,紛紛出遊。大部分傳統旅遊景區人如潮湧。當時媒體紛紛用“井噴”來形容這種突如其來的旅遊大潮。泰山景區創下一天接待5萬人以上的最高紀錄,這個紀錄至2018年9月為止仍沒有打破。
2018年國慶假期,綜合各地旅遊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上報和提供的數據,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12301全國旅遊諮詢投訴平台共收到投訴736件,同比下降9.25%。 [6] 

黃金週政府調控

初期黃金週客流的集中爆發,讓人看到旅遊業潛力的同時,也大面積暴露了旅遊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供需瓶頸,盲目的出遊人羣在傳統人文景區的大量聚集,給景區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人擠人的遊覽過程,給很多人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受罪般的感受。這,就是旅遊嗎?
政府出手了。一方面,開始大力推介一些非主流的温冷線路,另一方面開始成立假日辦,推出旅遊預報系統,將各地的熱點景區納入監測範圍,通過媒體發佈動態的旅遊信息,宏觀上調控客流的走向,引導遊客避開旅遊高峯和旅遊熱點。同時,開始公佈一些景區的最佳容量,在這個容量之下,人們的遊覽是舒適的,景區的壓力也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一些新興的旅遊目的地,特別是容量較大的山嶽型的旅遊景區迅速崛起,成為市場的“黑馬”。例如蒙陰蒙山的走紅就是一例,在眾多森林公園中,率先打出“天然氧吧”的品牌,黃金週的遊客接待量甚至超過泰山。這種“黑馬”案例,在黃金週的發展過程中屢見不鮮,每年都有發生。比如後來的江北水城聊城沂水地下奇觀旅遊區、青島海底世界等,都借黃金週的天時地利人和,迅速“躥紅”。黃金週,也因此成為景區的“試金石”。
隨着黃金週的發展以及社會各界對於假日旅遊的關注,遊客的信息渠道也在增加,在旅遊消費上也逐漸理智。這有力地緩解了黃金週旅遊的供求矛盾。
休假爭議
政府的宏觀調控,客觀上起到了引導客流和市場的作用。但是伴隨黃金週的爭議或者説質疑卻一直沒有斷過。對於這種7天長假舉國出遊的消費方式制度安排,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對此,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是黃金週制度要保留,一是取消黃金週,用帶薪休假取代。部分社會輿論還相繼給出了“分散假期”、“分區制宜”等建議。
但人們面臨的現實是,儘管“帶薪休假”在法律上早已做了原則規定,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真正能夠落實的單位卻不多。對於大多數的人羣來説,“有薪”又“有假”的休閒方式還只是理論上的構想。
而全國假日辦日前也充分肯定了黃金週的合理性,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帶薪休假”覆蓋面小且實施不充分、週末雙休日短暫無法長途旅行等眾多因素制約下,以覆蓋全體公民為基本特徵的公眾假期,既滿足了人民羣眾的實際需要,又符合中國重視家庭的傳統觀念,為舉家出遊創造了條件。
來自旅遊部門的統計數字也提供了佐證,如2000年“十一”我省接待遊客509.2萬人次,到2004年“十一”則達到1077.8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從20.78億元,增長到56.07億元。自實行黃金週以來,全國累計出遊人數達到10.7億人次,每年的三個黃金週同比均呈快速增長態勢;2000年“十一”至2005年“五一”的十幾個黃金週中,全國累計實現旅遊收入4292億元。
對於廣大遊客而言,黃金週已經成為一個期待性的節日。而帶薪休假和黃金週也完全可是互補的關係,而不是對立。

黃金週均衡市場

黃金週進入第7個年頭,關於黃金週“七年之癢”的議論傳播開來。支持這種觀點的事實是,旅行社的黃金週接待開始遭遇滑鐵盧,大不如前。
這只是一個小的側面。據瞭解,雖然省城的旅行社黃金週期間的遊客接待量呈下滑趨勢,但這並不足以説明黃金週失去了魅力,而這恰恰是市場更為理性、均衡的表現。
據悉,在1999年前後,我省的旅遊景區只有500家左右,而據省旅遊局掌握的2018年為止的數據,賣門票的收費景點數量在800家以上,隨着生態、人文、健身、休閒、遊樂等各種旅遊產品的豐富,使得全省旅遊景區的市場容量大大增加了。以濟南為例,在短短几年內,除了市區的三大名勝,濟南近郊地區已經有大大小小的景區40餘家,種類不一,形成了內容豐富的環城遊憩帶,如果再加上不收費的景區,市場容量就更是今非昔比了。
此外,人們出遊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從觀光到休閒的發展趨勢已經開始顯現,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再滿足於匆匆忙忙、走馬觀花式的觀光之旅,而是更加註重休閒的質量,更願意一家人或者幾個朋友在景區多住幾天。而自駕車羣體的壯大,使得這部分遊客的選擇更加靈活,不必像隨團遊客那樣受制於交通條件,而我省交通條件又非常便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市場的容量。
山東省旅遊局假日辦有關人士認為,黃金週的發展歷程,使得旅遊真正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儘管它伴隨爭議,但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黃金週從無序到均衡理性的發展過程中,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不可忽視。只要尊重市場規律,以遊客為本,黃金週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7] 
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介紹,2015年“十一”黃金週,全國消費市場繁榮穩定,銷售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興消費蓬勃發展,大眾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旅遊休閒、文體娛樂等成為節日消費亮點,消費正加快從注重量的滿足到追求質的提升、從物質商品消費向更多服務消費轉變。
商品銷售亮點紛呈。應季服裝鞋帽、金銀珠寶、家用電器、信息產品新能源汽車等商品熱銷,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新款秋冬服飾陸續上市、銷售較快增長;國慶“結婚季”引燃家電銷售熱潮,智能、節能型產品更受歡迎;新的汽車消費政策效應開始顯現,新能源汽車、小排量汽車尤受青睞,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兩成以上,部分新能源汽車銷售一空。
大眾餐飲持續紅火。美食團購、網上訂餐、半成品訂製等新型餐飲消費模式頗受歡迎,一些傳統餐飲企業攜手外賣平台,推出送餐服務,讓市民足不出户享受美食。江蘇、內蒙古、湖北、河南、新疆等地重點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6%、15.7%、14.5%、14.3%、14.1%。
文化休閒廣受青睞。旅遊、觀影、看展、讀書、運動等過節方式越來越受到民眾青睞。健康休閒活動深受大眾喜愛。各地影院人氣爆棚,許多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專門為黃金週設立了專題展、特展等,受到廣大參觀者的歡迎。 [4] 

黃金週政策支持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佈 根據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根據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 為統一全國年節及紀念日的假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曆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曆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條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週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週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第四條 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第五條 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第七條 本辦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黃金週國家新規

2007年11月9日, 國家發改委公佈了新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
1.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1天,即由2007年11月9日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對國家法定節假日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元旦放假1天不變;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曆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2天;“十一”國慶節放假3天不變;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農曆節日如遇閏月,以第一個月為休假日)。
3.允許週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
2023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202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表示,《通知》鼓勵各單位在大家最需要的時候進行統一休假安排,是國務院務實推進帶薪年休假的制度創新。意味着職工在2月9日除夕當天可以休假,將事實上形成了長達9天的“超級黃金週”。 [9] 

黃金週節日討論

主持人:取消“五一”只是黃金週改革的第一步是嗎?
蔡繼明:我個人是這樣認為,我們提出的方案是建議“十一”黃金週也取消。
主持人:在您看來,以前已有的“五一”、“十一”、春節三個黃金週,是不是前兩個都是可以取消的?
蔡繼明:是的,只有春節保留的意義比較大,因為它是一個民俗的節日,幾千年遺留下來的。春節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文化內涵民族傳統也很多,它很有意義。你像五一、十一,老百姓除了旅遊、買東西,沒有別的事可做,反而把節日本身的政治含義給淡化了。
主持人:這一次首先取消“五一”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國慶節的緣故所以暫時還保留“十一”嗎?
蔡繼明:這個我不知道發改委是出於什麼原因,按説這兩個節日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主持人:課題組提的方案中點明瞭嗎?
蔡繼明:我們提的方案是取消兩個(“五一”和“十一”),同時取消,並沒有説先取消哪個後取消哪個。要説“十一”也不是太合理,尤其是對於大中小學學生來説,暑假剛剛結束,有的學校甚至九月中旬才開學,剛上了兩個禮拜的課,馬上就又放假,學生的心就會浮躁起來,這對於學業是很不利的。
恢復傳統節日有助於恢復傳統文化
主持人:課題組的成員是不是都是經濟學的背景?有無其他學科背景?
蔡繼明:大部分是經濟學博士、教授,我們最近也吸收了一位歷史學教授,他是搞民俗研究,傳統節日研究的,他是清華大學歷史系劉曉峯教授。
主持人:黃金週存廢一直以來都有爭議,課題組的成員主要是持廢除觀點較多的嗎?
蔡繼明:那當然,我們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説都是不謀而合。並不是説我是導師,我是課題的負責人,我就把我的意見強加給其他人,大家一討論好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個共識。這個受我們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們聽到的呼聲跟我們提出的方案也是基本上一致的。
當然,不排除有少數人對取消黃金週有保留意見,甚至有一些學者,他們認為把傳統節日變成法定假日就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有一點期望過高,或者不切合實際,他們認為還得靠基礎教育。其實我們也並沒有説,恢復了傳統節日,傳統文化整個地也就恢復起來了,我們只是它“有助於”,而且作用非常大。
個人經歷:黃金週是個“遭罪周”
(觀點PK:王衍用:黃金週的負作用已經被降到最低了)
主持人:您平時一般怎麼度過“黃金週”?
蔡繼明:我個人來説,不光是黃金週,任何一個節假日,如果不是出公差,那都是在家裏作研究。
我第一個黃金週的時候出行了,那時候去的是泰山,當時就感覺到了黃金週是個“遭罪周”,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出去。
有人就提醒我説,你是教授,你自己有寒暑假,好像“站着説話不腰疼”,他們可能是不瞭解情況,也不是所有教授都這樣。
實際上,“十一”黃金週是 完全可以取消的,將十一放假改為1天,並增加元宵節、重陽節放假。請大家注意,中秋節、重陽節不是固定某一天,而是與十一交叉的。完全可以連休,中秋節或重陽節1天,十一1天,加2個週六週日,共6天。下面是2015-2030年國慶、中秋、重陽節放假情況列表:
2015年:中秋節9月27日,9月27日-10月2日放假;
2016年:重陽節10月9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17年:中秋節10月4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18年:中秋節9月24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19年:重陽節10月7日,10月1日-10月7日放假;
2020年:中秋節10月1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1年:中秋節9月21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2年:重陽節10月4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3年:中秋節9月29日,9月29日-10月4日放假;
2024年:中秋節9月17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5年:中秋節10月6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6年:中秋節9月25日,9月25日-10月1日放假;
2027年:重陽節10月8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28年:中秋節10月3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2029年:中秋節9月22日,10月1日-10月3日放假;
2030年:重陽節10月5日,10月1日-10月6日放假。
可以看出,這19年大部分年份都可以放6天假,2019、2026年可以放7天假,只有2013、2016、2018、2021、2024、2027、2029年由於中秋節、重陽節與國慶節相距較遠,放3天假。(2018、2027年也可以放8天假)

黃金週節日評論

國慶長假臨近,黃金週制度的發展及走向再次引發輿論關切。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提出,今後中國假日製度的重點要轉向帶薪休假,通過增加分散的帶薪休假來解決“缺假”問題,黃金週將逐漸淡出歷史舞台。他建議全國人大立法固定放假規則,國家領導人帶頭示範帶薪休假,隨着帶薪休假的落實,將國慶節的法定假日調整為1天。
蔡繼明教授長期研究假日經濟和假日製度,並參與有關部門的相關調研和決策諮詢,他對國家假日製度發展和改革黃金週的建議,具有不一般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然而,蔡繼明主張假日製度應重點轉向帶薪休假,黃金週逐步淡出歷史舞台,被一些媒體解讀為“應取消‘十一’黃金週,落實帶薪休假”,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口水戰。一些網友僅憑新聞標題,認定蔡繼明是在呼籲立即取消“十一”黃金週,其目的是要剝奪公眾來之不易的長假福利。有的網友認為,2008年國家對假日製度作出調整,取消了“五一”黃金週,每年黃金週從三個減為兩個,如果又要取消“十一”黃金週,接下來説不定連春節的黃金週也保不住,那就太可怕了。主張黃金週淡出的蔡繼明教授,就這樣被當成了黃金週制度的“敵人”,受到許多網友的質疑和抨擊。
對於黃金週和帶薪休假之間的關係,蔡繼明教授原本是分析得很清楚的,但他的意見仍然招致許多網友的誤解,可見網友在此問題上有何等性急與焦慮。假日製度重點轉向帶薪休假,黃金週逐漸淡出歷史舞台,這的確是國家促進國民旅遊休閒、推動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方向,但普通公眾擔心的是,帶薪休假制度尚未全面落實,不少地方和單位的帶薪休假仍停留在紙面上,這時如果取消“十一”黃金週,勢將造成國民旅遊休閒福利的重大損失。
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對有關部門包括決策部門而言,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的難度和成本,顯然都要遠大於取消黃金週。即便這兩者都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有一個此消彼長、同步進行的過程,但事情發展到後來,很可能是取消黃金週毫不含糊,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卻步履蹣跚,以至於黃金週已完全淡出歷史舞台,帶薪休假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遲遲不能有實質性進展。正是出於這種疑慮,許多網友要求,先不折不扣落實帶薪休假,再討論是否取消黃金週,否則一切免談。
其實,人們並非對黃金週有多麼深厚的感情,近年來黃金週的全民集中出行,加劇交通擁堵、景區爆棚、秩序混亂、服務質量差等問題,早已讓人嘖有煩言。但是,每年的假期就這麼幾天,黃金週期間你不出去,其他時間你就沒法出去,大多數人只能一邊抱怨,一邊照樣出行不誤,活生生把黃金週擠成一鍋“黃金粥”。如果帶薪休假制度能早日落實到位,每個人都能分散、靈活地安排自己的假期,即便國家沒有明文取消黃金週,它也將變成一種正常、“消極”的存在,幾萬幾十萬人同時湧向某個景區的“黃金粥現象”,自然將淡出歷史舞台。
很多人“賴”住黃金週死活不撒手,並不是有多喜歡黃金週,而是為了“逼”出一個全面、完備的帶薪休假制度,使之儘快落實為國民的法定休假權益。帶薪休假一天不成為看得見摸得着的福利,人們對假日制度改革的敏感和疑慮,對有關取消黃金週議題的警惕和牴觸情緒,就一天也不能消退。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