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漢詩運動

鎖定
新漢詩運動是指2006年由著名詩人原野牧夫 [1]  倡導策劃發起的一次以實現中國漢詩文化復興為己任的詩歌革新運動,其主要平台是華語詩歌生活刊物《潮流·島》。
中文名
新漢詩運動
外文名
New Chinese Poetry Movement
口    號
詩歌就是生活,文化就是時尚
倡導者
原野牧夫
主要特徵
“漢詩革新”
發生時間
2006年

新漢詩運動總綱

原因: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商品經濟大潮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低俗的享樂主義帶來了文化墮落。信仰的缺失,心靈的空虛,利益的驅使使得文化產生剝離,詩歌逐步走向邊緣化,最後導致詩人遭受社會的歧視。雖然網絡帶來了網絡詩歌文學的興盛,但卻受到體制內文化機構諸多制約,網絡詩人得不到官方認可,網絡詩壇本身山頭四起,整個詩歌界一盤散沙。尤其一場梨花體事件使得詩歌受到詬病,雪上加霜,詩歌的發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尷尬困境:詩歌面臨着是否存活?中國詩歌到底何去何從? [2] 

新漢詩運動宗旨

振興漢詩,倡導中國文化;尊重詩人,構建和諧世界。

新漢詩運動構想

原野牧夫《坐海觀潮》 原野牧夫《坐海觀潮》
上個世紀末開始,詩歌文化離得人們的生活世界越來越遠,但趙麗華“口水詩大戰”在網上掀起了千層浪。無論是惡搞、辱罵還是對峙,一夜之間,詩歌這個原本陷入在小圈子裏的名詞成了大眾的飯桌話題,並迅即成為探討中國詩歌價值的“導火索”,引發了一場關於詩歌意義及創作前途的大論爭,這種論爭也從網絡空間影響到現實世界。但是在鋪天蓋地理性或非理性的言辭之外,詩人原野牧夫讀到中國國學網轉發的新京報《新詩:存在還是死亡?》一文, [2]  卻伏案陷入了深思。
可以説,殘酷的現實世界使得一位有良知的中國詩人,認識到今天詩歌陷入這樣尷尬的處境,原因還在於詩歌本身。有人説,新詩是一種失敗,這話不一定正確,在他看來,這是新漢詩必然要走的一段路,事實證明,詩歌的政治口號化、西方化和口水化都是死衚衕,那些路都走不通。
當然,中國的現代詩歌從新詩啓蒙到革命現實主義詩潮、從實用主義到朦朧詩歌的探索,從熱鬧一時到邊緣化,一切都是暫時出現的現象。畢竟還處在初始階段的摸索期,一旦覺醒,很快就要步入快速發展的成熟期,但惟有走新漢詩崛起的發展道路,才有出路。而且詩歌不同現代工業產品,“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哪怕是超越,也是站在令人驕傲的唐詩宋詞築起的兩座頂峯,實現本民族的詩歌革新後超越。原野牧夫認為,詩歌出現沉寂是好事情,可以讓人沉靜下來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大可不比用口水詩、裸體詩朗誦來博得眾人一笑。中國詩人只有迴歸漢語詩歌傳統和創新,同時融合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最精華的詩歌文化與技巧,真正用自己的母語進行漢語言藝術創作,才可能寫出真正不愧於自己的民族的詩歌。從歐洲文藝復興可以看到,歷史也將會證明,詩歌不但可以帶來文學的繁榮,甚至可以帶動整個中國文化的創新和思想的解放,因為華人遍及全球,而漢詩是中國帶有普及性的根文化,他首先提出“通過提倡新漢詩寫作在全球產生的影響力來帶動中國文化的崛起,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構想。 [3] 

新漢詩運動定位

這是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是中國繼唐詩宋詞之後,又一場以“漢詩革新”為主要特徵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也是這個偉大的時代賦予給中國詩人和炎黃子孫的光榮使命。 [4] 
不久,他寫下《潮流:新漢詩運動的定位和思考》一文 [3]  ,很快就在潮流詩歌論壇發表出來,各大詩歌論壇紛紛轉載,在網絡詩歌界引起極大關注。同時又將這篇文章刊登在他創辦並擔任執行主編的大型世界華語詩歌生活刊物《潮流島》上,後來保存在海南作家網上 [5]  。當時詩壇大致是兩種情形:一是為“梨花體”擊鼓叫好,許多詩人瘋寫口水詩;一是百里煙塵如聞鶴鳴,哀鴻遍地。 [6]  與當時國內中國詩人普遍存在的虛妄主義或悲觀主義不同的是,一批真正熱愛詩歌的詩人,卻悄悄聚攏在潮流詩歌論壇,這個剛剛創辦不到半年的論壇,一下子會員數量激增,不到半個月時間,前來申請駐壇的詩人就高達三千多人。這表明廣大詩人對他所倡導的新漢詩崛起之路充滿極大的希望和信心。
正如他給温家寶總理的信裏所寫道:“這些年來詩歌在經濟商業大潮中雖然慢慢淪落走向邊緣化卻並沒有完全被人們遺忘和丟棄,詩歌也永遠都不會被遺忘和丟棄。”(注:該信寫於2006年11月11日凌晨,第三天寄給了温家寶總理,現保存在原野牧夫新浪博客) “因為對於一個有着數千年詩歌文化歷史的國家,丟棄了詩歌就等於丟掉了文化根本,丟掉了一個民族的尊嚴和信仰。對於一個熱愛詩歌的國家和民族來説,丟棄詩歌應該可以説會讓子孫都感到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而且“這又是提倡和諧的時代,和諧的根本就是心靈的和諧,而自古以來詩歌是讓心靈得到滌盪、平靜、慰撫的和諧文化藝術,可以説,詩歌就是和諧世界真正的核心文化。”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倡導漢詩文化在世界語言藝術世界的地位,打造中國繼唐詩宋詞後文學藝術頂峯——新漢詩,從而奠定中國新文化國際地位和進一步擴大漢語詩歌世界影響力;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需要,重新喚起國人對詩歌文化的重視和對詩人的尊重,重塑21世紀中國詩人形象和時代精神,促進新時期詩歌文學事業和文化大繁榮。2006年11月,原野牧夫在與著名詩人、第三條道路詩歌流派創始人譙達摩等醖釀下,在論壇創始人之一覓雪嫦晴、總版主臨荷等幫助支持下,決定率先在中國詩歌界興起一場漢詩文化復興運動。 [5] 
首先是要通過迴歸漢詩傳統與創新實現漢語詩歌重大突破,“詩歌不再是小圈子範圍內象牙塔中的語言藝術,它和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企業文化,以及和諧社會也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的目的在於重振漢詩雄風和倡導詩歌文化,培養產生一批又一批優秀和傑出的詩人,普遍提高現代詩歌寫作技巧和詩歌欣賞水平,追求漢語詩歌本土化和語言藝術最高境界,推動新漢詩走向世界,最終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4] 

新漢詩運動平台

大型世界華語詩歌生活刊物《潮流·島》是作為椰城雜誌副刊創辦的,同時也是作為推廣新漢詩和響應新漢詩運動號召的詩人發表作品的主要平台。創辦人原野牧夫認為,“如果説潮流詩歌論壇是一塊陣地,那麼刊物就將成為這場二十一世紀漢詩文化復興運動的吹鼓手。”她在保持一種民族文化和詩歌尊嚴的前提下,將直接大膽地介入商務和世俗生活,構築和諧文化建設,引導文化時尚潮流。
很快得到駐壇詩人的支持和廣大詩人紛紛響應,其中包括臨水照花、田暖、木易沉香、黃吉元、劍熔、烏衣婷、重慶子衣、藍顏依風、江南拾遺、作二、冷落清秋節、雪草、蝶雨馨蘭、紅線女、雲海魚、魯緒剛、南巖、邊子、碧楊樹、輕醉、暖暖心扉、聶難、虞文浪、張世明、心無沙漠、周鴻傑、楚無痕、鄭小瓊、蔡寧、陳衍強、欣梓、馬兆印、石靈、石冰、鮮聖、麥岸、簡楓、向迅、石硯、野川、陳東、中原客、野賓等,以及第三條道路駐站詩人亦言、西北龍、雲外野鶴、上帝的拇指(張延文)、月亮、夕婉、朱赤、申林、高梁、如月、蘭妮、朱楓、王清音、雷火、温浩然、元谷、雷子、纖手太陽、蒼虞、夜來、柳蔭等,第三條道路、綠風、詩選刊、詩歌報、中國詩歌網等大型詩歌網站轉發了《潮流島》創刊啓事給予支持, [7]  一時間詩人從全國各地紛紛通過郵件發來稿件,並且到論壇發貼表示參加這一偉大的詩歌事業。由此,這場中國二十一世紀漢詩文化復興——新漢詩運動,也就悄悄地拉開了序幕。 [4] 
潮流島(創刊號)卷首語《告詩友》 潮流島(創刊號)卷首語《告詩友》 [4]
原野牧夫在2007年創刊號《潮流·島》“卷首語”《告詩友》一文中寫道:“眼下,詩歌可是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一場跨時代的以文學為主要代表的新文化運動將要開始了!而且,這次唱主角的又必定是詩歌——世界文學藝術的最高形式。”他最終的願望是讓世界傾聽到漢詩言時代最真切的聲音,“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點燃了中國二十世紀開天闢地的聖火;百年後的今天,人們多麼期待着一個遠勝於大唐的和諧盛世的來臨。隨着網絡科技的發展與和諧時代的前進步伐,時下各種詩歌文學網站、論壇蓬勃興起,各種民間詩刊相繼創辦,大批高水準的有着新漢詩本質特徵的網絡詩歌作品紛紛問世,大量具有文化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詩人不斷湧現,標誌着一個新文化潮流——世界華語詩歌時代即將迅速到來。” [4] 
作為一個全新的詩歌刊物,首先是扶持一批真正熱愛詩歌的作者,注重發表一些有着新漢詩語言藝術潛在品質的詩歌作品,她選稿不看名氣,也不搞任何潛規則,堅決反對通過關係發作品,但堅決反對偽詩、非詩和政治口號詩歌,擯棄下半身、梨花體等,對詩人的寫作提出了要求,一個有良知的中國詩人應該關注人類本身生存和生命,關注時代變革所帶來的人的命運和未來,關注這個世界和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而且責無旁貸的是,必須主動承襲唐詩宋詞詩歌藝術頂峯上的優秀傳統,同時廣泛吸收西方詩歌各種流派語言藝術精髓,通過自己母語的獨立創作,引領一個漢語言詩歌世界的偉大時代的到來,從而讓中國的詩歌文化發揚光大。

新漢詩運動簡介

新漢詩運動時間

2006年12月

新漢詩運動標誌

原野牧夫創辦潮流詩歌論壇;創辦世界華語詩歌生活刊物《潮流·島》(因故暫時停刊,將更名改版為《新潮流》而復刊)。原野牧夫先後在論壇及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潮流:新漢詩運動的定位和思考》,後來在各大詩歌論壇發表《新漢詩:大國文化的崛起》,正式提出“新漢詩運動”構想並制定計劃初步付出實施。

新漢詩運動內容

提出“詩歌就是生活,文化就是時尚”的理念,主張平等、自由、獨立、包容、尊重,提倡新漢詩個性寫作和多元化,反對非詩主義、下半身主義、個人主義和形式主義,反對自殺、墮落和惡搞;提倡真誠對話、切磋、溝通和交流,反對互相吹捧、敷衍、攻擊和漫罵等;提倡關注時代和現實生活,注重生命體驗與根文化,反對無病呻吟、裝腔作勢和全盤西化移植。反對低俗和享樂主義,反對虛妄和社會墮落,重新找回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尊嚴。鼓勵關注人類本身生存和生命,關注時代變革所帶來的人的命運和未來,關注這個世界和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創立新漢詩學及其理論,引導詩人通過大膽創新的語言藝術實踐實現漢語詩歌重大突破。嘗試新的詩歌傳播途徑,開展多種詩歌交流活動,擴大漢詩及其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 [3]  [5] 
由此,將成立世界新漢詩聯盟,創辦大型世界華語詩歌生活刊物《新潮流》及世界新漢詩聯盟網站;策劃出版潮流·新漢詩代表詩人作品精選和新漢詩庫叢書,創建全球詩歌文化推廣電子閲讀平台,推出一批優秀的新漢詩代表詩人;成立世界新漢詩基金會,設立“新潮流詩歌獎”(暫名),獎勵和扶持對世界新漢詩運動作出傑出貢獻的人;舉辦世界漢詩文化節和新漢詩國際高峯論壇等。 [8] 

新漢詩運動目標

重振漢詩雄風,倡導詩歌文化。讓世界傾聽到漢語言時代的最真切的聲音。
這場詩歌文化運動將圍繞“詩歌就是生活,文化就是時尚”這個主題,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給全球華語詩人提供一個良好的詩歌交流平台,並借這個平台推出一批又一批傑出的漢詩文化復興代表詩人,將詩歌文化重新納入到廣闊而充滿激情的現實生活中去,並且讓詩人成為當今時代的文化主力軍。
推廣新漢詩及其文化,普遍提高現代詩歌寫作技巧和詩歌欣賞水平,追求漢語詩歌本土化和語言藝術最高境界,推動新漢詩走向世界,最終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新漢詩運動團隊

新漢詩運動領袖人物

原野牧夫(1965——) 原名張雁,字祖豪,湖南郴州人。當代著名詩人,作家 [8]  。21世紀漢詩文化復興·新漢詩運動倡導者、策劃及發起人 [1] 譙達摩在《第三條道路:後現代女性主義詩學的漢語之舞》一文中,稱他是 “第三條道路”詩派同時具有後現代符號主義和後現代先鋒主義的詩人 [9]  。創立了新漢詩學及其理論,致力於新漢詩語言藝術探索實踐及漢詩文化復興事業。
原野牧夫與洛夫先生合影 原野牧夫與洛夫先生合影
他是新漢詩學的創立者,也是新漢詩理念的實踐者,始終堅持新漢詩寫作。著有兩千多首詩,並以他的臨屏創作的《愛情和麥子一起成熟》,作為名家名作被選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公共基礎教材《文學欣賞》 [10]  及大學語文教程、國學研究等,被著名台灣詩歌泰斗洛夫先生贊稱為“現代田園詩歌的經典之作”和“現代詩經”,與《七月流火》同被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中學生作文指導》及語文教師工具書 [11]  。獲獎作品有:《五月,我的悲傷長出幾棵青苗》《老屋》《重慶寶貝》 [12]  等。此外,著有長篇小説《紅狐傳》 [13] 
創辦潮流詩歌論壇及《潮流島》詩刊,組織論壇團隊在短短不到十天的時間內策劃並編輯厚達六百多頁的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出版問世,並在贊助商食言後抵押房產出版,贏得政府和社會廣泛認可。此外,由原野牧夫策劃主編潮流新漢詩代表詩人作品精選《大國文化的崛起》和《新漢詩庫》叢書。
他一直研究漢詩文化,先後寫下並發表《潮流:新漢詩運動的定位和思考》 [3]  [5]  ,為新漢詩的崛起拉開序幕。不久,又寫下《新漢詩的真正覺醒——駁季羨林先生新詩“失敗論”》《試談新漢詩的血統及其他》《新漢詩:大國文化的崛起》《漫談新漢詩語言藝術規範的探索和實踐》等系列理論文章,在詩歌界引起網絡詩歌界極大的關注。後來整理成詩歌理論專著《新漢詩理論與漫談》一書,計劃單獨出版。 由此創立新漢詩學的基本架構;全力提倡新漢詩寫作,開創中國漢詩文化的新時代;首次提出成立世界新漢詩聯盟和世界新漢詩文化發展基金會,設立“新潮流詩歌獎”,獎勵和扶持對世界新漢詩運動作出傑出貢獻的人;舉辦世界漢詩文化節和新漢詩國際高峯論壇,擴大漢詩及其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最終,他主張通過詩人的創新帶動整個中國文化的創新和思想的解放,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他奉行“用經商掙的錢來養活貧寒的詩歌,同時也用詩歌來拯救自己孤獨的靈魂”的理念。其座右銘是:“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成為這個世界的獨一無二。而我生命的全部意義,是要讓世界傾聽到漢語言時代最真切的聲音。”
譙達摩肖像 譙達摩肖像
譙達摩(1966—),又名譙達慕。1966年4月生,貴州沿河人。 先後就讀於復旦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獲教育碩士學位。著有詩集《橄欖石》、《摩崖石刻》等。《世界文壇》、《第三條道路》主編。當代著名詩人,中國“第三條道路寫作”詩派創始人。
1999年12月與莫非主編《第三條道路》、《九人詩選》為契機,與“知識分子”、“民間寫作”分庭抗禮,引起詩界極大關注。曾主編《詞語的盛宴——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詩人作品精選》(與譚五昌合作);主編《中國百年兒童詩選》(與譚五昌、譚旭東合作)。參與創辦大型詩歌與詩學叢刊《新詩界》(與李青松、陳旭光、譚五昌合作)。主編大型詩歌與詩學叢刊《第三條道路》(第一、二、三卷);主編《第三條道路代表詩人作品集——穿旅遊鞋的舞神們》(與朱赤、亦言合作);主編《在路上:第三條道路10週年作品集》(與朱赤等合作);長詩《世界之王交響曲》入選洛夫主編的《百年華語詩壇十二家》。曾先後供職於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詩刊》編輯部。現居北京,主要研究中國佛教思想史。2010年3月與温皓然聯袂創辦《世界文壇》。
在這場詩歌運動中,他是一個早期的參與支持者,作為第三條道路的精神領袖,與原野牧夫共同醖釀過活動如何開展,並出任大型世界華語詩歌生活刊物《潮流·島》副主編。 [5] 

新漢詩運動核心成員

臨荷(1972—— ),本名吳秀琴,浙江省温州人氏。新漢詩重要代表詩人,作家,有詩歌及散文習作散見於各網絡詩歌論壇及報刊雜誌。代表作品有:《春天的香樟樹》《小蓮莊》《楊梅酒》等。論壇創始人之一,現任潮流·世界新漢詩聯盟常務副站長,是21世紀漢詩文化復興·新漢詩運動的重要骨幹成員,協助原野牧夫主編新漢詩代表詩人作品精選《大國文化的崛起》、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等。 [14] 
覓雪嫦晴(196?—— ),本名王麗華,筆名筱雪,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石化作協會員;天津石化作協會員;天津市大港區作協會員。曾在《天津日報》《散文百家》《威海文藝》《太陽魂》《火種詩刊》《未來詩刊》《珠江詩報》《中國詩歌》《左手詩刊》等多家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小説等百多篇。著有詩集《雪語晴歌》,詩歌代表作有:《心中的那隻鷹》等。潮流詩歌論壇創始人之一,現為潮流·世界新漢詩聯盟副站長 [15] 
亦言 (1957—— ),原名許建國,生於吉林省榆樹市,現居長春。1982年初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第三條道路寫作”詩歌流派代表詩人,曾與譙達摩、朱赤主編《第三條道路代表詩人作品集:穿旅遊鞋的舞神們》一書。 [16]  出版有《亦言詩詞選》等。現為潮流·世界新漢詩聯盟副站長,新漢詩運動理論的初始建設成員之一,撰有重要理論:《論新漢詩詩人的準則與使命》等,成為新漢詩學重要組成部分。
嶽靈(1972—— )女,筆名海琴,曾用筆名秋風。自2007年初涉詩歌領域,有詩作百餘首散見各大網站及論壇,有部分作品發表於《青年文學》《九月詩刊》《玄鳥》《原創力量》等。新漢詩運動核心成員,潮流詩歌論壇管理員,新漢詩代表詩人之一。 [17] 

新漢詩運動陣地

潮流詩歌論壇是新漢詩運動的主要陣地,也是新漢詩詩人活動交流的重要交流場所。
2006年3月,原野牧夫在覓雪嫦晴、臨荷聽雨等幫助下,在樂趣網創辦了潮流詩歌論壇,同時組建了管理團隊,由原野牧夫擔任站長,覓雪嫦晴、臨荷聽雨為總版主,首任版主有:臨水照花、田暖、木易沉香、黃吉元、劍熔、烏衣婷、重慶子衣、雪草、雲外野鶴、西北龍、藍顏依風、江南拾遺、冷落清秋節、蝶雨馨蘭、紅線女、雲海魚、南巖等。論壇交流氛圍濃,回帖快,版主看貼認真,很快得到廣大詩歌朋友的青睞。
2008年9月16日,潮流·世界新漢詩聯盟網站順利開通,同時宣佈《潮流》詩歌論壇不再使用。除了原來的“壇六條”即“不敷衍,不吹捧、不詆譭,不薄新人重名家,不隔靴搔癢,不亂加精”,新漢詩論壇制定了詳細的版規和管理制度。在清荷鈴子等鼎力幫助下,新論壇很快開始正常運行。
新論壇的管理團隊成員有:原野牧夫、臨荷聽雨、覓雪嫦晴、亦言、清荷鈴子、若荷·影子、雲海魚、雪草、晴寶兒、鳴砂火、冷落清秋節、燕莊生鐵、蝶雨馨蘭、嶽靈、孤雪、青藍格格、嘉德、林宗龍(現離任,轉為駐站詩人)、量山、高梁(現離任,轉為駐站詩人)、寒江醉舟、佟俊兒、沈彩初、紫裕含風(現離任,轉為駐站詩人)、文君、夜魚(現離任,轉為駐站詩人)、紅蓮(現離任,轉為駐站詩人)、蒹葭、南楊玲子、雪泥埋香、綠楊、梅雪(現離任,轉為駐站詩人)、冰漣(現離任,轉為駐站詩人)、楊樹也、張惠芬、北默、飛花、如水、七彩風鈴、清韻悠長、秦腔齋主人、納蘭蘭兒、閒雲不語、蘇橋、林泉、思安、松懷、棠棣、秋月、水靈子、賈淑玲、吳宏鵬、雲南周志等。其中原野牧夫為站長,臨荷聽雨、覓雪嫦晴、亦言為副站長,擔任過高級管理人員的有:清荷鈴子(原為管理員,現轉為功勳管理)、嶽靈(原為總版主,現升為管理員)、蝶雨馨蘭(新漢詩聯盟詩歌圈管理員)、晴寶兒(原擔任總版主,現轉為功勳管理)、冷落清秋節(原擔任主區超級版主,現離任轉為功勳管理)、若荷·影子(原擔任總版主,現轉為駐站詩人)、燕莊生鐵(原擔任主區超級版主,現離任轉為駐站詩人)、鳴砂火(總版主)、青藍格格(副總版主)等,先後成為新漢詩運動的核心平台管理者。
潮流詩歌論壇升級為世界新漢詩聯盟網站後,駐站詩人發展到四千五百多人,陣容強大。經過多次改版,現設有“潮流休閒社區”、“潮流典藏詩歌館”、“潮流詩歌論壇”、“華文百花苑”、“論壇服務管理區”等五大版區,其中《潮流》詩歌論壇分為五個欄目:《新漢詩原創》《潮流詩會》《新漢詩研討會》《紅狐詩坊》《桃源詩社》等。各大版區均制定比較完善的管理規範,這標誌着《潮流》逐步發展走向成熟。
駐壇詩人有:原野牧夫、覓雪嫦晴、田暖、臨荷聽雨、臨水照花、烏衣婷、重慶子衣(雨滴心湖)、黃吉元、聶難、劍熔、雲外野鶴、川北藻雪、魯緒剛、冷落清秋節、雪草、亦言、溪邊芳草、紅線女、蝶雨馨蘭、西北龍、木易沉香(阿潤)、暖暖心扉、藍顏依風、南巖、陳亞偉、江南拾遺、王沛君、虞文浪、欣梓、蔡寧、梅邊吹笛、馬兆印、炎陽、左岸、蔡啓發、作二、南閩老茂、黎凜、元谷、安然、韓俊、輕醉、碧楊樹、楚無痕、心無沙漠、梅影三疊、天淡雲閒、天界、朱赤、申林、如月、蘭妮、朱楓、月亮、上帝的拇指(張延文)、祁鴻升、海煙、作夜西風、盤亞東、魯荒、劍熔、雲海魚、嘉德、蕭蕭、寒狼、高梁、牧馬、鳴砂火、若荷·影子、秀水、晴寶兒、清荷鈴子、嶽靈(海琴)、孤雪、藍梔子、北默、青藍格格、寒江醉舟、南楊玲子、佟俊兒、沈彩初、野賓、紫裕含風、沙麗娜(冷冷清秋)、文君、夜魚、紅蓮、若離(蒹葭)、曉橋、綠楊、簡明、王琦、飛花、量山、燕莊生鐵、梅雪、圍圍、張惠芬、許禮榮、聽雨不聞風(春亭聽雨)、高丹宇、高作苦、鄒崧蔚、傷感紫龍、十字阿西、如水、清韻悠長、納蘭容若、納蘭蘭兒、松懷、季意、楊樹也、李曉霞、林宗龍、玉上煙、王曉琴、胡雅玲、雪晴、風聲、漂泊客、常建世、馬東旭、孫梧、時東兵、漂之雨、繆立士、沈明賢、北殘、樵野、李劍嘯、李哲夫、沅茵、吳靜、古城天子、蔣明、匡瓢、周過、陳衍強、單翅鳥、古島、路男、楊東、陸承、山東十一傻、依然春衫薄、尹才幹、李朝暉、李長空、章聞哲、風依雲、阿北(蒼虞)、遠方有佳人、田斌、山西小詩妹、霧都蓉兒、美空鬼雲、空靈部落、尹士林、和慧平、莞君、張偉大、楊奇、王瀚偉、木黑、大南山隱士、西南一劍、惠建寧、惠詩欽、三米深、蕭蕭春雨、俞偉遠、馨文、浦君芝、戈多、三色堇、劉勇、梅山子、回家者、十鼓、秋水竹林、寒山寺、柏銘久、鴻文、張禮、陳人華、天下一秋、林紫桑、柳蓬、李發強、張鏵、軒宇、沉戈、蔡招深、郭文沫、燁儷、康喬華、嶺南筆客、曹必勝、朱洪巍、鍾國昌、馬列福、閩北阿秀、齊天寶寶、齊鴻天、卡慕唯拉、洪昌、杭廣、舒雁、刺桐飛花、梅初、胡光明、張九紫、香泉先生、陳青山、徐彪、被春天流放、胡有琪、車鄰、啞女梅、西部之劍、林中和、星兒葉子、雪蛟、李燦南、江淮翠竹、以夢位馬、苗紅年、獨步星空、劉紹華、墨林、李曉芳、徐業華、高野、雲柯、譚有為、田園浪子、秋水一笑、一介老道、唐軍林、陝北林子、雨荷風、雨蘭、河渡、藍魚、花痴、獨步星空、蘇美晴、寂靜的風之子、李獻、思安、啞榴、草根螞蟻、劉國秀、流星雨、黑馬王子、肖東、閒雲不語、秋月等。 [18] 
自創辦以來,潮流不斷贏得廣大詩人的支持和厚愛,一直享有盛譽,在詩壇影響頗大。發展到現在旗下實力詩人頗多, 陣容強大,論壇因種種原因暫時停運營一段時間,改版後重新開通,將逐步成為21世紀漢詩文化復興——新漢詩運動重要交流陣地。 [15] 

新漢詩運動精神

詩人需要一種大愛精神和悲憫情懷,這其實也是我們這個民族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詩人素質。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汶川天崩地裂,,不但撕裂了詩人的心,卻也讓潮流新漢詩旗下的詩人大愛無疆的精神充分得以體現。
新漢詩運動 新漢詩運動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原野牧夫放下手裏正在策劃編輯的潮流新漢詩代表詩人作品精選《大國文化的崛起》的計劃,於5月15日23點零5分在潮流詩歌論壇發出“關注四川汶川大地震!讓我們拿起筆來,愛心賑災·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大徵稿”啓事後,不到半夜時間,論壇就貼滿了應徵帖子,一時間徵稿信箱稿件也是紛至沓來,足以體現詩人充滿着一顆偉大的愛心,具有天生的憂患意識和悲憫情懷,在巨大的災難面前,詩歌成為一種心聲,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15] 
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封面 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封面
在編選詩歌的時候,潮流版主重慶子衣、晴寶兒、西北龍、紅線女、鳴砂火、蝶雨馨蘭等,在沒有任何溝通,又是全部在網絡上操作操作下,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內默默地開始着手幫助組稿、轉帖和整理投稿,矯正初編稿子、審稿,其中重慶子衣、紅線女二人,還是在承受着家人擔心重慶會發生餘震的恐慌狀態下靜下心來完成組稿、選稿。大家盡心盡力,毫無怨言,初選的詩歌通過網絡彙集到主編原野牧夫,他白天要跑出版方面事物,晚上則用一個又一個通宵進行審稿編選,全是沒日沒夜的超負荷工作。原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拿到這樣一部厚達六百多頁的詩選,讀到原野牧夫趕一個通宵撰寫的長達十八頁的序《汶川,一個讓中國詩人揪心的地方》,瞭解到整個詩選這本書從策劃到發帖子徵稿、組稿、編選、交書稿總共還不到十天,感到非常驚訝,省委宣傳部決定在舉辦這部愛心詩選《五月的祈禱》首發式暨座談會,又聽説在贊助商食言的情況下,抵押房產把書出版,對這一詩歌精神表示敬重,又親自揮筆題詞讚賞:“詩集《五月的祈禱》彙集了309位詩人對四川災區人民的感情,是文藝百花園的又一奇葩”。 [19] 
這部詩選是從海內外1009位詩人、3000多首詩歌來稿中遴選出來,總共選入全國309位詩人的地震詩歌精品,迄今為止,成為中國汶川大地震發生以來最具權威的詩歌典藏選本。先後獲得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抗震救災特別獎” [20]  、第二屆海南省出版物政府獎特等獎 [21]  。不但是一場災難的歷史見證,也是在大災難面前中國詩人愛心和情感重磅出擊的歷史見證。她體現了詩歌的大愛精神,是新漢詩運動當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新漢詩運動背景介紹

新漢詩運動時代背景

這是一個低俗文化為主導的時代,詩歌文學文化邊緣化帶來了整個文化的墮落。
時下消費或消遣性文化和快餐式娛樂行業發展迅猛,網絡科技所帶來的QQ聊天成風,但很多人都在喊生活太沒有意思,很多時候都感到太無聊、太空虛。由此而言,當一個國家和民族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把一些消費或消遣性文化當作是一種主流文化,而把最民族的文化根本棄之履邊,那麼,這個國家和民族,也一定會受到精神世界和文化上挫折。更何況,中國目前並不是真正就到了非常富足的地步,許多邊遠地方人們仍然過着十分貧窮的生活。但在一些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很多人卻在熱衷於高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也就帶來了消費或消遣性文化的興盛,和古老詩歌文化的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奇怪現象。

新漢詩運動文化背景

西方有《聖經》,東方有《詩經》。中國文化是因為詩歌而立。
從中國文化的發展史來看,具有六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偉大中華本身就是詩的國度,從擊壤而歌的奴隸到中流擊水的偉人,詩人燦若星漢,詩作浩如江海。從我國秦漢以前的詩經、楚辭到漢樂府、唐詩宋詞,湧現出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蘇東坡、陸游、辛棄疾、李清照等等,足以讓人仰慕千古的偉大而傑出的詩人、詞人。詩歌本是中國最古老的藝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的最高境界,詩歌曾經在中國人類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尤其在唐宋,她在中國出現過輝煌燦爛的鼎盛時期。
在中國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親眼所見隋代滅亡的教訓,為了緩和人民和統治者的“水舟關係”,除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且從“科舉取仕”等政策性傾斜入手大力扶持詩人和倡導詩歌文化地位,隨着當時社會的需要和特定的環境條件,以及受着使用價值與流通價值的規範與引導,使得詩得到空前的繁榮和長期發展。並且,區別於歷史所留下來的任何一代詩歌,詩人們批判地繼承了《詩經》、《楚辭》,以及漢樂府、魏晉南北朝過度時期蓬勃發展的五言詩等詩歌藝術傳統,繼“初唐四傑”之後,以陳子昂為代表的詩人創造性地提出“詩歌革新”,明確主張詩歌要有“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反對“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的形式主義詩風。因為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隨之唐詩也就發展到了光輝的頂峯。清人編《全唐詩》,錄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多人。尤其是優秀詩人如羣星燦爛,詩歌質量之高,流派之紛繁,名家之輩出,並且出現了李白、杜甫這樣光照千古的偉大詩人。詩這一藝術品在唐代精神生產中的如此普遍性、涵蓋性,足見其與社會需要的密切關係。同時,唐詩的發展和繁榮,也直接帶來了唐代社會思想文化和各門類藝術的普遍繁榮,也促使與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和發展,使人民精神生活豐富,更加刺激和增強了精神生產的創造能力。歷史上把這個產生“唐詩”的最強盛時期的朝代稱之為“盛唐” [22] 
從大唐盛世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是有了許多人熱愛詩歌和普遍懂得欣賞詩歌文化藝術,詩人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詩歌重新成為普遍接受的社會文化主流,我想,這個國家不但繁榮強大、民族興旺發達,社會一定也是非常和諧的。
中國歷史上每一次的新文化運動,也恰恰都是從詩歌開始。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唐詩,再看宋詞,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詞本屬詩之一體,萌芽於隋唐之際,興於晚唐五代而極盛於宋。在宋詞之前,詩在中國受到特殊重視和格外尊崇,也出現了大量反映現實的不朽之作,而到了宋代,在詩中説理、博學的成分越積越重,詩人的寫作慾望不斷增強卻越來越感到壓抑和束縛。這樣,常被輕視的長短句——詞卻獲得了意外的長足發展,一代傑出女詞人李清照以其《詞論》正式宣佈詞的獨立地位,她掛出詞“別是一家”的招牌,並以其高度的藝術成就及反叛精神,奠定了詞——甚至有些“惟我獨尊”的地位。詞在宋代又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風格迥異,各有千秋,名家眾多,交相輝映,經過“無數詞人於此傾注深情,寄託豪興,馳騁才華,精心琢磨,創作出大量晶瑩、燦爛、温潤、磊落,反映時代精神風貌而具有不同於傳統詩歌藝術魅力的瑰寶”,遂使得宋詞成為我國詩歌史上又一高峯。而且,宋詞的高度發展又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元曲的興盛和明清小説藝術的延續性誕生與發展,也促使了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發展。 [23] 
縱而觀之,以詩歌文學為主流文化所發生的社會作用是不可輕視、不可低估的。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文化“兩會”的講話中所説:“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昇華,無不鐫刻着文化進步的烙印。”同時他也特別強調:“當今時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誰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24]  而詩歌就是這樣一種文化,它不但代表中華文化的精髓和民族文化先進性,也標誌着一個時代的進步與一個和諧時的真正到來。

新漢詩運動社會現狀

人類歷史和社會發展總是有一定規律的。二十多年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開始讓這個國家經濟受到世界的矚目,中國人也逐漸開始富足起來,但有人早已經發現中國文化卻成為自己的短腿——能夠讓國外人瞭解最多的居然是麻將和中國餐飲,中國出現一種極端而普遍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官場和商業賄賂等社會現象,而且社會也開始出現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尤其是物質文明所帶來的地球資源人類的掠奪性開發和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普遍空虛,以及各種競爭所帶來的精神壓力的增大和釋放空間的狹小,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內心世界的不安和危機感,等等。中國領導人也充分地意識到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把和諧文化看作是“和諧社會的特徵”,並將文化視作為“國家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軟實力”,可以説是第一次把文化提到了一個歷史性新高度。可以充分肯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之中”。人們開始便把目光重新投向文學——單從文化界“兩會”上,我們可以看到,文學藝術是排在第一個重要的位置。
在這個物質世界較為豐富而精神世界卻淪為空白的時代背景下,詩人理應走在最前面進行應有的心底裏的吶喊和抗爭,更應該和這個偉大時代的重大歷史性變革完全同步。

新漢詩運動詩歌

新漢詩運動新詩啓蒙運動和發展

中國的新詩走到今天這近一百年來,不可否認是從白話文運動開始。從唐詩宋詞之後,中國詩歌古典詩詞再難出現藝術上更大超越。我們不得不寄希望於現代詩歌。二十世紀的新文化運動使得漢語詩歌進入了現代時期,文學史上人們把它叫做“新詩”。有必要進行補充的一句,“有別於古典格律詩詞的新詩形式自由,不講究平仄、對仗,甚至不需要押韻,這自然是詩體的解放”。 [25] 
從這種新詩在這個古老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之後,二三十年代就產生了眾多的詩歌流派,出現了徐志摩、戴望舒等優秀詩人,創作出了《再別康橋》《雨巷》等這樣的詩歌傳世名篇。之外,我們的詩人中還出現了一些令人矚目的名字,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聞一多郭沫若冰心穆旦何其芳郭小川艾青臧克家公木流沙河公劉綠原牛漢邵燕祥屠岸賀敬之、鄭敏、蔡其矯昌耀雷抒雁等;在祖國寶島台灣因為現代詩歌運動產生了一批值得關注的詩人,如紀弦鄭愁予覃子豪余光中洛夫瘂弦商禽羅門蓉子、席慕容等 [25]  。八十年代又因朦朧詩歌的興起而出現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詩人,像北島舒婷顧城海子多多、食指、王小妮翟永明吉狄馬加葉延濱李小雨楊煉歐陽江河于堅西川伊沙等為代表的所謂“朦朧詩人”和“後現代詩人”,以及謝冕洪子誠徐敬亞耿佔春韓作榮朱先樹等一批優秀的詩歌批評家。但終歸還遠遠沒有達到現代漢詩所要抵達的頂峯。
坦白説,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新詩都還是一個啓蒙發軔的初級階段,很多詩人的作品大都處在對西方現代詩歌的模仿,尚未出現能夠與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等齊名的詩人,在理論上也是把中國詩歌附屬於西方一些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上面進行探討、詮釋和揣摩,至今尚未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漢詩的理論體系。這樣,造成整個詩歌界方向迷茫,詩人精神混亂,漢語詩歌文本缺失,詩的形式怪異,詩人創作小眾化、圈子化,詩歌藝術標準的整體性“失範”現象就為突出。 [26] 
而且,也因為歷史的原因,朦朧詩歌之前出現數十年的詩歌斷層,之後又因為經濟時代大潮的原因和詩歌本身存在的問題,使得新詩從九十年代後一直都處於低谷期,甚至走向了邊緣化、地下文學。

新漢詩運動網絡詩歌誕生和現狀

上個世紀末世界文化在全球範圍了發生了一場大革命,那就是網絡文化的誕生——其結果是網絡詩歌文學的興盛。隨着互連網時代的到來,網絡詩歌很快就在中國這塊有着數千年詩歌文明歷史的土地上應運而生,只因為網絡詩歌的興盛,使中國詩歌寫作難、發表難、交流難的“三座大山”,幾乎一夜之間就化為烏有,掀起了又一輪詩歌熱潮,隨之出現了一大批實力派詩人,活躍在各大論壇。
網絡,它對於中國的詩人來説,無疑是找到一個大舞台,讓廣大詩人和自己的文字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平台。許多詩人、詩歌愛好者,也因為這個大平台而重新喚起了對詩歌的熱情,讓一首首詩寫出來就發在了網絡詩歌論壇,不再像以前,就只有官方文學或詩歌刊物那幾座獨木橋,況且與那些刊物相比,網絡詩歌論壇更有着通過屏幕直接交流的獨立優勢,一首好的詩歌不再是看一個編輯的喜好,而是接受許多人閲讀時的審美評判。從時下整個文化類網站來看,與小説、散文等文體相比較,目前詩歌論壇一直都是會員最多、人氣最旺,作品也最具有豐富性、代表性、探索性和先鋒性,具有絕無僅有的歷史性衝擊力和影響力。更令人注目的是,已經有人把詩歌創作提升到一個絕無僅有的高度來對待——世界華語詩歌,從目前而言,也只有詩歌在網絡上提出首先是一種世界範圍內的全球性寫作。
但是,網絡詩歌有其最致命的弱點,那也是先天性的,網絡詩歌有着發表容易、傳播快、覆蓋面廣等特點,詩歌在網上基本上是沒有功利色彩的,許多詩歌論壇網站都是詩人用自己掏錢進行投入,打點論壇的斑竹們沒有分文報酬,詩人嘔心瀝血寫出的文字也得不到稿費。讓詩人難以接受的是,他們創作出優秀的詩歌作品,卻得不到社會應有的重視和承認,其實這也就是一種社會對詩人精神勞動缺乏應有的尊重。隨之而來,網站論壇越來越多、人員卻越來越分散、交流機會越來越少、詩人們心態越來越浮躁和不安,而且長期性的鉅額費用支付而得不到經濟上的受益,個人生活和網站論壇生存越來越艱難,而且出現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等等,幾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網站或論壇,真正起到一個龍頭作用 [5] 

新漢詩運動新漢詩崛起和理論突破

長期以來,詩人原野牧夫一方面默默堅持新漢詩創作實踐,一方面在苦苦探索中尋找着漢詩語言藝術突破和發展規律的途徑。他在各大詩歌論壇發表著名的《潮流:新漢詩運動的定位和思考》,由此奠定新漢詩學理論基本架構。《新漢詩理論與漫談》是他的重要理論專著,這部理論的誕生,應該説具有開創性的里程碑意義。 [3] 
詩歌雖然目前是少數人的事業,“無論何時卻在更深刻的層次上體現出一種時代精神,甚至是率先推動了時代的變化。或許這也就是我們一直都還堅持站在它的前沿陣地,我們作為詩人在做一種全方位、多角度的社會關注和文化思考,對詩歌本身在默默地進行更高藝術的探索前進的極大動力和信心。與上個世紀西方詩歌革命時期的詩壇一樣,東方式詩歌文字無不在發生一場內在意義上的核裂變和傳統反叛” [5] 
網絡詩歌誕生以來,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詩人們都在認真地反思,並在詩歌創作上默默地進行探索,一方面承襲這個古老詩歌國度的漢文化衣缽,一方面又在廣泛獵取來自西方和其他國家地區民族文化土壤上生長出的現代詩歌技巧,並逐漸在新時期以網絡文學為主要特徵的領域裏形成自己獨有的西方式文體、東方本土化詩歌文字,各種各樣的詩性語言風格化寫作,創作出了大量優秀詩歌作品,並呈現出強大的推動詩歌發展的力量。為了與之前上個世紀的“新詩”的模糊概念區別開來,原野牧夫在他的新漢詩理論中把新世紀以來這種詩歌創作,統稱為“新漢詩寫作”。而且,為了進一步提升其應有的文化地位和倡導其本身具有的文化價值,又把漢詩兩大組成部分,即“古典漢語詩詞”和“現代漢語詩歌”進行劃分,把中國二十一世紀以來所產生的具有漢語言藝術特性的現代詩歌,稱之為“新漢詩” [5]  。無疑這是相對於古漢語詩詞即“古漢詩”而提出來的,可以説,這種定位是比較準確的,突破性解決了漢語言詩學一個最大命名難題。
以《潮流:新漢詩運動的地位和思考》為基本方向,原野牧夫先後發表《新漢詩的真正覺醒——駁季羨林先生新詩“失敗論”》《試談新漢詩的血統及其他》《新漢詩:大國文化的崛起》《漫談新漢詩語言藝術規範的探索和實踐》等系列理論文章,後來,又有亦言《論新漢詩詩人的準則與使命》,韓玉光《新漢詩的發展和未來方向》等,試圖創立新漢詩學基本架構,由此而打開聖殿之門。

新漢詩運動主要影響

從“大國文化的崛起”這一高度,詩人原野牧夫大膽提出“新漢詩”的詩學概念,確立新漢詩三大基本審美特徵:含蓄美、張力美和意境美。並且主張中國詩歌的現代化,必須迴歸漢語詩歌傳統,即在繼承中國古典詩歌含蓄美和意境美的兩大詩歌美學原則的前提下,廣泛吸納世界各地詩歌技巧,採用富有張力的語言,爾後加以全新的獨立而頗有個性的漢詩創作,由此,實現漢詩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這不但是一種理論概念上的創新,更是一種漢文化的歷史突破。 [5] 
青年詩歌評論家、詩人祁鴻升《新漢詩”理念的成功實踐》一文中説:“原野牧夫的詩歌實踐,在將漢語詩歌引回到自己原有的空間。雜語化、多樣化的歐式詩歌充斥了中國詩壇,一些詩人成了西方文化的影子。真正的漢語詩歌失語了,一些有良知的人在大聲疾呼對民族詩歌的迴歸。原野牧夫便是其中的覺醒者之一,作為二十一世紀漢詩文化復興——新漢詩運動的倡導發起人、策劃人,他沒有流於空洞的理論説教,而在努力以自己的詩歌文本説話。”“《愛情和麥子一起成熟》是一首典型的網絡詩歌,卻作為名家名作被選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公共基礎教材《文學欣賞》及大學語文教程、國學參考,以及中學語文教輔書《中學語文指導》、語文教師工具書等。對於網絡詩壇來説,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訊息。這首網絡經典詩作的一些藝術指向上的意義,遠非一般文本所能替代,這是一首現代‘詩經',她代表着詩歌創作的民族化走向,在結構、手法及其抒情氣質上都彰顯出民族化的特色,‘文體華淨,少病累’,應合了中國傳統文學發展的時代需求,是對現代詩歌民族歸位的一次成功實踐。”
《大國文化的崛起》封面設計 《大國文化的崛起》封面設計
作為新漢詩運動的重要交流平台,潮流詩歌論壇開壇就起點比較高、旗幟鮮明,她以重振漢詩雄風和詩歌文化革新為己任,大力提倡新漢詩理念的創作實踐,特別注重詩歌交流和在線作品研討,注重自己獨立的詩歌理論建樹和作品大檢閲。除了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外,由原野牧夫擔任主編,臨荷、亦言等擔任副主編,策劃編輯了潮流·新漢詩代表詩人作品精選《大國文化的崛起》和“新漢詩庫”叢書,其中詩選歷經兩年多時間的徵稿和初選,2008年5月份已經基本確立入選作者,即將進入初編階段,後因為不久發生四川汶川大地震,因為編選完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而被擱置下來。2009年重新成立編委會,對出作出新的安排,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篩選,確定並公佈出來目錄及入選詩人作品,全書分“鼎”、“典範文本”、“聖殿之門”、“朦朧時期”、“新漢詩時代(上、中、下)”、“新漢詩聯盟”、“詩壇一百零八單將”、“紅狐詩坊”、“新漢詩研討”等九大版塊,所選作品力求代表新漢詩各個時期代表詩人作品的最高水平,作為21世紀漢詩文化復興——新漢詩運動第一部新漢詩代表詩人詩選,原計劃在2009首屆中國熱帶國際休閒文化節暨首屆潮流天涯國際詩會作為文化厚禮隆重推出。本書屬於主編原野牧夫策劃籌資出版的詩歌文化事業公益書籍,後來由於文化節及詩會被主辦單位取消、出版經費無法解決等原因暫未出版 [27] 
雖然產生挫折,但並不能否定潮流所取得的成就。新漢詩理念已經得到廣大詩人的認同,旗下的詩駐站人現達四千五百多人。而且,大批詩歌愛好者從這裏走向詩界。論壇先後向各大刊物推薦詩人的作品,先後在《人民文學》《詩刊》《中國詩歌》《大家》《星星詩刊》《綠風》《詩選刊》《詩歌月刊》《詩潮》《詩林》《花城》《椰城》等各大官方刊物發表,不少優秀作品入選各種詩歌年度選本,也有不少詩人出版有個人詩集,並且加入各地作家協會,部分駐壇詩人獲得過全國及省級詩歌大獎,活躍於當今詩壇。
到2009年為止,先後連續舉辦了十五屆潮流·新漢詩臨屏詩歌大賽、首屆潮流·新漢詩網絡詩歌大獎賽,特別舉行了十二屆潮流·新漢詩代表詩人在線研討會,代表詩人包括:臨荷、冷落清秋節、重慶子衣、牧馬、晴寶兒、雪草、若荷·影子、燕莊生鐵、原野牧夫、清荷鈴子、雲海魚、嶽靈、孤雪、鳴砂火、高粱、覓雪嫦晴、文君、嘉德、量山、青藍格格、北默等,每次研討會參與人數眾多,詩人們暢所欲言,通過切磋交流和探討,儘讓大家對新漢詩有了更深的瞭解,達成通過新漢詩運動引領21世紀漢詩文化復興共識,無疑,這場產生於網絡詩歌論壇的詩歌文化運動具有深遠意義和影響。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