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支(拼音:zh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 [2]  。此字本義是指脱離竹莖的竹枝,引申指植物的枝莖,後來為此義造專字“枝”;後引申指人的肢體,後來為此義造專字“肢”;又引申指支應、抗拒;還可作量詞與姓氏。
(基本信息欄來源: [3] 
中文名
拼    音
zhī
注    音
異體字
搘、枝
平水韻部
平聲四支 [4] 
部    首
總筆畫
4
五    筆
fcu
倉    頡
je
鄭    碼
edxs
四角號碼
40407
統一碼
基本區 U+652F
結    構
上下結構
造字法
會意字
字    級
一級字 [1]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圖 字形演變圖
會意字。《説文》:“從手持半竹。”構件又是手的象形;全竹作字形“A”,半竹即取其一半作字形“B”,以手持半竹會離開竹子的竹枝意。戰國古文字有繁簡二體。繁體從又持竹,只是被又在中間隔開,上下各半竹,潦草的則下半竹作字形“C”;簡體或同小篆,或半竹省作字形“D”。隸變後楷書作支,主要是筆勢變化。《説文》本義是“去竹之枝”,即脱離竹莖的竹枝,引申指植物的枝莖,《詩·衞風·芄蘭》:“芄蘭之支。”後來為此義造專字枝。引申指人的肢體。雲夢秦簡《法律答問》 : “若折支指、胅𦡊(體)。”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問》:“無以動亓(其)四支而移去其疾。”後來為此義造專字肢。又引申指支應、抗拒。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外支秦魏之兵。”又用作量詞與姓氏。以上讀zhī。支“F”,楚方言,指絮語不清,讀zhì。今支,春秋時山戎屬國;亦古縣名,在今唐山一帶。以上讀qí。 [2]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肢”的古字。

《易·坤》:“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宋洪邁《夷堅甲志·犬齧張三首》:“張自是亦病,左支皆廢。”

枝條。
Branch
《詩·衞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劉備奔走,僅以身免」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根未着地,摧折其支,雖未刳備五臟,使身首分離,其所降誅,亦足使虜部眾兇懼。”

一本旁出或一源而分流,分支。
Branch
《詩·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醒世姻緣傳》第二十回:“近支絕沒有人,這是幾個遠族。”
分支,支流
猶枝節。
Minor
莊子·列禦寇》:“從事華辭,以支為旨。”
惲敬《舅氏清如先生墓誌銘》:“為文章峭簡精強必己出,讀書條解支劈,鑿虛躡空,旁抉曲導,必窺意理之所至。”

地支。

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今日甲子,時加於巳,支傷日下,氣不相受。”
天干地支
古代軍事術語,指地形對彼我雙方出兵均不利。

孫子·地形》:“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Zhī)姓。



動詞
引申為附屬,隸屬。
Attach
韓愈《衢州徐偃王廟碑》:“衢州,故會稽太末也,民姓徐氏,支縣龍丘有偃王遺廟。”
支部
支撐,維持。
Support
左傳·定公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眾之所為,不可奸也。”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也。”
支撐
引申指砌壘,建造。
Build
陸文夫《特別法庭》:“(他)想請小汪幫他買點石灰支灶。”

抗拒。
Resist
戰國策·魏策三》:“趙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於魏而支秦。”
支御
阻塞。
Block
《莊子·天地》:“且夫趣舍聲色以柴其內,皮弁鷸冠搢笏紳修以約其外,內支盈於柴柵,外重纆繳,睆睆然在纆繳之中而自以為得。”

豎起,伸出。
Reach out

支稜
丈量,計算。
Calculate
《後漢書·竇憲傳論》:“士有懷琬琰以就煨塵者,亦何可支哉!”

支付,領取。
Pay
漢書·趙充國傳》:“今大司農所轉谷至者,足支萬人一歲食。”
楊萬里《出真陽峽》:“郡官只怨無供給,支與真陽數石峯。”

處理,應付。
Deal with
《敦煌曲子詞·十二時·普勸四眾依教修行》:“大丈夫,自支料,不用教人再三道。”
支對,支理
打發人離開。

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摺:“大姐,你娘支我哩……小生在此,實難久住,不如趁此離門,倒也好看。”
支開
謂支使、調遣。
Dispatch
張宇《境界》:“‘你又要啥?’王大娘問,‘説,把人支得流星不落地。’”
支使,支派
支吾搪塞。

紅樓夢》第一○四回:“(賈芸)來到家中,只見倪家母女正等着呢。賈芸無言可支,便説是‘西府裏已經打發人説了,只言賈大人不依。’”
支支吾吾
形容詞
繁瑣。
Cumbersome
袁宏道《與伯修書》:“弟謂永明一向只道此事是可以明得的,故着《宗鏡》一書,極力講解,而豈知愈講愈支,愈明愈晦乎?”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高雨農序》:“道光壬辰秋,餘初次歸田,暇輒類次前後所為雜文,自知體雜而辭支,不足以言載道。”

量詞
物品如蠟燭、鉛筆等的計量單位。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便有一十五六歲的小和尚點了兩支蠟燭來。”

參考資料: [5]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去竹之枝也。從手持半竹。凡支之屬皆從支。𢺶,古文支。章移切 [6] 

説文解字注

去竹之枝也。從手持半竹。
此於字形得其義也。章移切。十六部。
𢺶,古文支。
上下各分竹之半。手在其中。 [7]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巵。《説文》:去竹之枝也。從手,持半竹。注:徐鍇曰:竹葉下垂也。《增韻》:俗作攴,非。
又《韻會》:庶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傳:支,支子也。《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注:支子,庶昆弟也。
又《廣韻》:持也。《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又《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為飮歌,名之日支。注:支,拄也。
又《廣韻》:度也。《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
又《韻府》:支,券也。《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台。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注:今時人謂析產符契為分支帳。
又《大戴禮》:燕支地計眾,不與齊均也。注:支,猶計也。
又《玉篇》:支離自異。《類篇》:一曰分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支離分赴。注:支離,分散也。
又《玉篇》:載充也。
又《韻會》:十二支,辰名。《史記·天官書注》:爾雅釋天雲: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歲隂者,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又《後漢·王符傳》:明帝時,以反支日,不受章奏。注:凡反支日,用月朔為正,十二支終戌亥,反還於子醜。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為反支也。見隂陽書。
又國名。《書·禹貢》: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卽敍。注:馬雲:析支在河關西。《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注:應劭曰:黃支在日南之南。
又《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
又山名。《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支山。注:焉支山,在丹州。
又荔支,果名。《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支。
又姓。《莊子·列御》: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後趙錄》:司空支雄。
又與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疏:四支,猶人手足。
又與枝通。《詩·衞風》:芄蘭之支。《前漢·揚雄傳》:支葉扶疎。
又與梔通。《前漢·司馬相如傳》:鮮支黃礫。注:鮮支,卽今梔子樹也。
又《集韻》:翹移切,音只。令支,縣名。《齊語》:刜令支。注:今為縣在遼西。
又《集韻》:支義切,音寘。揚子《方言》:南楚謂謰謱為支注。 [8]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 [9] 

音韻集匯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章移切
tɕje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章移切
ʨiɛ

上聲

開口呼
全濁
雉兩切
ȡiɑŋ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支義切
ʨiɛ
韻略


平聲





章移切

增韻


平聲





章移切

中原音韻

陰平
支思



全清

tʂï
中州音韻


平聲
支思





爭時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清
旨而切
tʃie
切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章移切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三幾紀記






(音韻資料來源: [10]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29]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28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5]
  • 4.    平水韻 四支  .搜韻[引用日期2020-02-29]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6441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19
  • 7.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465
  •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14
  • 9.    支-書法欣賞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3-01]
  • 10.    支-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