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英雄傳》是清代滿族文學家文康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説,又名《金玉緣》《日下新書》,或稱為《兒女英雄評話》。是中國小説史上最早出現的一部熔俠義與言情於一爐的社會小説。
[1-2]
- 作品名稱
- 兒女英雄傳
- 作品別名
-
金玉緣
兒女英雄評話
日下新書
- 作 者
- 文康
- 創作年代
- 清代
- 文學體裁
- 長篇小説
- 字 數
- 約 551,000
兒女英雄傳內容簡介
編輯漢軍世族舊家子弟安驥的父親安學海被上司陷害入獄,於是安驥變賣家產,不遠千里前往贖救,途中夜宿能仁寺遇上歹徒,幸好得到俠女十三妹解救,同時被救的還有一位村女張金鳳,由十三妹做主,二人結為夫婦。後來安學海打聽到,十三妹就是其故交中軍別將何杞之女何玉鳳。玉鳳因父親被大將軍紀獻唐所害,隱姓埋名,避居他鄉,志在待機復仇。安學海告訴她,紀獻唐已經被天子處死,她尋思父仇已報,母親又已經去世了,無家可歸,便打算出家,卻被張金鳳等人勸阻,最後也嫁給了安驥。此後,何玉鳳一反十三妹的俠義面目,勤於理家,而又熱衷功名,勸丈夫“奮志成名,力求上進”。安驥得到兩個妻子的輔助,連中舉人、進士,考中探花,連連高升,官運亨通,“辦了些疑難大案,政聲載道,位極人臣”。金鳳、玉鳳姐妹各生了一個兒子,夫妻都活到一百歲,子孫也都很有出息,盡享榮華富貴。
[1]
兒女英雄傳作品目錄
編輯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佔龍頭 | 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牢 |
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 | 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泄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 |
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原情 怯書生避難翻遭禍 | 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 |
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 | 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 |
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 | 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 |
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 | 第十二 安大令骨肉敍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 |
第十三回 敦古誼集腋報師門 感舊情掛冠尋孤女 | 第十四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 |
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説十三妹 | 第十六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 |
第十七回 隱名姓巧扮作西賓 借雕弓設局賺俠女 | 第十八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 |
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變幻重重從容救死 | 第二十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 |
第二十一 迴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借弓留硯 | 第二十二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 |
第二十三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 | 第二十四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 |
第二十五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 | 第二十六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 |
第二十七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痴 | 第二十八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 |
第二十九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媪赴華筵 | 第三十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 |
第三十一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 | 第三十二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 |
第三十三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 | 第三十四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 |
第三十五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 | 第三十六 滿路春風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 |
第三十七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 | 第三十八 小學士儼為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 |
第三十九 包容量一諾義賙貧 矍鑠翁九帙雙生子 | 第四十 虛吃驚遠奏陽關曲 真幸事穩抱小星禂 |
兒女英雄傳創作背景
編輯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實行優待滿族人的政策,滿族人有所謂的“鐵桿莊稼”政府的高官一 般由滿族人擔任,中央各部尚書都設兩人,滿一人漢一人,滿族實際上成為一個處在社會上層的階層。八旗兵在清初戰鬥力很強,所以能佔據中原,統一中國,成為中國的統治者。但是經過100多年養尊處優的生活,滿族人日漸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與進取精神,滿族的種族優勢正在失去。文康所處的時代,世風日下,滿族上層人士大多面臨着家族頹敗的趨勢。作者希望這一頹勢得以挽回,創作了這部小説,期望能振奮人心。
[1]
兒女英雄傳人物介紹
編輯何玉鳳(十三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兒女英雄”,她忍辱負重,不為一己私仇壞國家大事,是“忠”;時刻不忘父仇,奉母歸西,是“孝”;混跡草莽,守身如玉,是“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義”。其父何杞曾為中軍副將,權貴紀獻唐欲聘何玉鳳為兒媳,何杞不從,遂為紀獻唐所害,冤死獄中。何玉鳳使乳母丫環扮作她母女二人扶柩還鄉,而她自己則和母親避居山林,後投奔江湖好漢鄧九公。何玉鳳智勇雙全,武藝出眾,疾惡如仇,好打不平。偶遇兩個騾夫密謀暗害公子安驥,她雖與安素不相識,卻仗義相救。在能仁寺,殺死兇僧,救了張金鳳一家三口,並使張金鳳與安驥結為夫婦,幫助安驥能平安救出父親。後來母親去世,她欲單身去報家仇,正值紀獻唐已被皇上處斬,她扶母柩回鄉與父合葬。先欲以死表節烈,後立誓出家不嫁。在眾人的巧妙安排和説服下,最後嫁給了安驥,與張金鳳一起鼓勵安公子進取功名。作品前段突出她的俠義,較為生動,後段強調她的守禮,則甚蒼白,前後性格不統一。
[4-5]
安學海:表字水心。正黃旗漢軍人。天性聰明,見識廣博,學問超羣,但屢次會試,都未得進士。近五十歲會考,終於得中,被派到南河玄家堰任職。因為人剛直,不知賄賂,被河台談爾音所妒。後因河堤決口,被革職拿問帶罪賠修。被開復之後,便死了仕宦之心,一心尋找兒子的救命恩人即亡友的遺女十三妹。在鄧家莊與鄧九公意氣相投,結為兄弟,在眾人幫助下,制止了十三妹的復仇行為,説服並幫助她扶母親靈柩回京與父親合葬,此後又打消了十三妹立志不嫁的念頭,使她嫁給兒子安驥以安身立命。他一生謹行仁義禮智信,言合於經學。他又以德報怨,給鄧九公祝壽時遇到談爾音窮愁潦倒,不得歸鄉,便贈與銀兩。又喜授業講學,在鄧家莊使四個儒生佩服得五體投地。
[5]
安驥:表字千里,別號龍媒,乳名玉格。從小在父母的嚴格教育下長大,學識淵博,温文爾雅,但又幼稚而缺乏世事經驗。但他有主見。其父安學海在外任官被陷遭參劾後,他籌集銀兩前去救父,途中被兩個騾夫欺騙,他卻相信騾夫而懷疑前來救助他的俠女十三妹。到了能仁寺,又被寺裏的和尚暗算,幸虧十三妹救助,才逃得活命,在十三妹逼迫之下,與村女張金鳳結為夫妻。後來同父親回京,又娶了十三妹。自此學業上有些怠惰,追求酒詩風流。十三妹,張金鳳二人借開菊花宴激勵他,使他閉門發憤讀書,力爭求取功名。後來參加考試,探花及第,作過國子監祭酒,後任山東觀風整俗使。
[5]
張金鳳:河南彰德府人,因遭災,變賣家產,隨父母去京投親。途中宿於能仁寺,住持見其貌美,對之起歹心,她堅決不從,後被十三妹救出,並與同時被救的安公子成親。她性情温婉賢淑,孝順公婆,克盡婦道,深得安學海夫婦的歡心。後來十三妹仇人被誅,其母又死,安學海欲使她亦嫁安公子,她執意不肯。張金鳳以其伶牙俐齒説服了她,二人共事一夫。作品突出她對父母公婆的尊孝,對丈夫的體貼鼓勵和不專房嫉妒。
[5]
談爾音:號鈺甫,河工佐雜微員出身,靠逢迎獻納當上了南河河道總督,待入傲慢,居心陰險,利用職權廣收賄賂。安學海初上任,未給他送厚禮,他便以為是看不起他,同時又嫉恨安學海的才幹,不加重用。在他慶壽時,安學海又未送厚禮,就更增加了對安學海的憎恨,便伺機報復。明知高家堰外河工程偷工減料,不能承受大水,他便派安學海去任通判,果然外河發水,堤岸兩次決口,他便藉此將安學海革職拿問。其貪污以及工程的偷工減料問題被欽差查清後,他亦被革職,並追退贓物,他因此破敗。後貧窮不過,只好扮作道士化了裝賣唱。
[5]
鄧九公:名振彪,排行第九,淮安人,早年習文不成,改去習武,武舉時又因文試而落榜,於是便做了保鏢,六十年沒出什麼事,客商們敬給“名鎮江湖”之匾。性格粗獷豪放,仗義疏財,有一副義膽俠肝,因得罪了海馬週三,險些遭禍。十三妹制服了週三,保全了鄧九公的臉面。雖然十三妹拜他為師,並同老母親投奔於他,但他對十三妹卻十分敬重。後與安學海相識,彼此意氣相投,遂為結義兄弟,幫助他使十三妹安身立命。他身體強健,年已八十無龍鍾之態。喜飲酒,且酒量很大。鄧九公這個人物性格鮮明、生動,豪俠好義,受恩不忘恩。
[5]
[6]
兒女英雄傳作品鑑賞
編輯兒女英雄傳主題思想
《兒女英雄傳》描寫一個沒落的旗人世家,歷盡磨難,始終恪守封建綱常倫理,終於重振祖業的故事。作者感慨萬端地追憶逝去的榮華,憤怒地鞭撻禍國殃民的罪惡勾當,熱情地謳歌忠臣孝子節婦義夫,對滿族貴族未來的興旺發達充滿了熱烈的幻想,寄託了無限的深情。目的是激勵不肖的八旗子弟,以經世致用為己任,不要辜負天恩祖德,要重振往昔雄風。
[7]
這部小説作者雖與曹雪芹的境況相似,但沒有曹氏那種深刻的人文關懷和超拔凡俗的審美情思,只是一個皈依封建道德倫理規範的世俗之人。寫作此書,實是要在精神幻想中圓一個補天的夢。所以曹雪芹寫的是罪惡世家的衰敗史;而他寫的則是積善世家的發皇史,因此,濃重的封建道德説教、陳腐的綱常名教觀念以及玉堂金馬、夫榮妻貴的庸俗人生理想成為小説的主要思想缺陷。
[8]
兒女英雄傳藝術特色
書中較成功地塑造了英風俠概的十三妹形象。孫楷第考證十三妹的形象淵源於明代凌濛初的《程元玉店肆代償錢 十一娘雲岡縱譚俠》(《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和清人王士禎的《女俠》(《池北偶談》卷二六),然而該二則中的人物形象仍然比較蒼白,不脱詭秘之氣。可以説,直到文康筆下,才完成了一個血肉豐滿的人間俠女形象。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名教的束縛,賦予十三妹以民間俠義色彩。這個出身宦門的女子,身懷絕技,遁跡深山,蔑視權臣,目無王法,由一腔不平之氣激成一副遊戲三昧的性情。小説着重刻畫了她拯人於窮途末路的義骨俠腸。從悦來客店尋根究底,到能仁寺殲滅兇僧,贈金聯姻,借弓退寇,生動地表現出她襟懷磊落、肝膽照人的豪俠氣概。文康筆下的十三妹,心高氣傲,豪爽天真,口角鋒利逼人,又帶幾分詼諧風趣,個性鮮明,氣韻生動。在她剷除人間不平的俠義行為上寄寓着人民的審美理想。她最終成為安家的賢德媳婦,恪守三從四德,熱衷榮華富貴,前後面目迥異。作家立意要收服“十三妹這條孽龍”,“整頓金籠關玉鳳”(第十六回),把她送入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去作為最終的歸宿,與其他俠義公案小説之將俠士送至清官手下,表現了同樣的思想趨向。“兒女英雄”模式的確立,又為俠義、言情小説的合流推波助瀾。
[8]
《兒女英雄傳》具有切近世態人情的長處,所謂“描摹世態,曲盡人情”。作家以精細的筆觸勾勒出一幅19世紀中國社會風俗畫面。諸如官場的鬼蜮橫行,下層社會的光怪陸離,悦來老店、天齊廟會的喧闐擾攘,以及當時的各種典章禮俗,無不寫得細膩真切。首回寫蹭蹬場屋的五旬老翁安學海赴考、候榜前光景,笑中有淚,不遜於《儒林外史》筆墨。第二十八回敍安、何結親,文字花團錦簇,滿洲貴族婚禮的一應儀注,皎然揭諸眉睫之下。人物描寫也有相當的功力,安學海忠厚善良而不免迂腐,張金鳳內剛外柔而深心周密,鄧九公豪爽拙直,張老夫妻又怯又土,各具風神。
《兒女英雄傳》採用市井細民喜聞樂見的評話形式,如同對讀者當面娓娓而談,還不時地忙中偷閒從旁插話,點明筋節,或則插科打諢,妙趣橫生,深得評話藝術之閫奧。小説結構的翻新出奇,亦為一時所僅見。蘇曼殊稱譽此書前半部,結構“佳絕”。作家善用伏筆,巧設懸念,悦來店、能仁寺數回,小説主人公十三妹的行動雲遮霧罩,藏頭露尾,作了如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卻似“神龍破壁騰空去,夭矯雲中沒處尋”(第十回),直到第十九回方才道破她的真名實姓,全然打破了開門見山、平鋪直敍的套數。此書尤為擅長的則是它純熟、流利的北京口語。
[8]
兒女英雄傳出版信息
編輯古代本
1.《兒女英雄傳》三十九回鈔本:一函十八冊,藏於國家圖書館分館。
2.《兒女英雄傳》光緒四年刊本:木活字本,藏於北京隆福寺聚珍堂書房。
現代本
名稱 | 出版時間 | 作者 | 出版社 |
《兒女英雄傳》 | 2010年1月 | 文康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兒女英雄傳》 | 1989年 | 文康 | 齊魯書社 |
《兒女英雄傳》 | 1983年 | 文康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兒女英雄傳作品評價
編輯現代文學家魯迅《中國小説史略》:“緣欲使英雄兒女之概,備於一身,遂致性格失常,言動絕異,矯揉之態,觸目皆是矣。……榮華已落,愴然有懷,命筆留辭,其情況蓋與曹雪芹頗類。惟彼為寫實,為自敍;此為理想,為敍他。”
[1]
[8]
兒女英雄傳作者簡介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姜薇薇.中國名著大講堂.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7年:275-277
- 2. 夢華主編.圖解國學知識 全綵圖解典藏版.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7:112
- 3. 文康.兒女英雄傳.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8:目錄頁
- 4. 董文成主編.清代滿族文學史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267
- 5. 苗壯主編.中國古代小説人物辭典.濟南:齊魯書社,1991:610-611
- 6. 周鈞韜 歐陽健等主編.中國通俗小説鑑賞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857
- 7. 馬清福主編.滿族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2:408
- 8.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466-464頁
- 9. 馮蒸..餘音迴響 老北京俗語民謠述聞 北京市民語言文化閲讀書系.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99-105
- 10. 本社編.文學百科辭典.北京:華齡出版社,199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