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撫州話

鎖定
撫州話是贛語的一個方言,即贛語撫州片,或稱之為撫廣片、撫州南城片,主要分佈在江西撫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 [4] 
撫州贛語是贛語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分支。亦是現代贛語中較強勢的方言,在贛東一帶有一定的影響力,主要分佈在臨川豐城(東部)、進賢、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金溪南城黎川資溪、南豐、廣昌以及福建建寧等市縣區,浙西南亦有大量南豐話使用者,江山有少量宜黃話使用者。同贛語其它片相比,本片在語音、詞彙、語法上的一致性最強。 [1-3] 
中文名
撫州話,撫州贛語
外文名
Timtonese
語    系
漢藏語系-漢語族-贛語-撫州贛語
使用地區
江西撫河流域及福建建寧等地
使用人數
500萬
語言代碼
ISO 639-1
標準音
臨川話

撫州話分佈範圍

撫州贛語 撫州贛語
撫州話是現代贛語中較強勢的方言,在贛東一帶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有人將其當作贛語的代表。撫州話也是贛語撫廣片的代表方言,贛語撫廣片主要分佈在江西撫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包括臨川、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進賢、金溪、南城、黎川、資溪、南豐、廣昌以及福建的建寧等市縣區。 [1]  [2]  [3] 
贛語撫廣片本片可分為臨川、南城兩個小片,臨川、南城兩個小片範圍大致同撫州府建昌府舊域相當。

撫州話臨川小片

江西方言 江西方言
臨川小片包括撫州市、臨川、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進賢、金溪。共同點是泥來洪音相混(東鄉泥來洪細一般都不混),來母音讀[t](東鄉、進賢例外),莊組和精母洪音今讀[ts tsh s](樂安、宜黃例外)。

撫州話南城小片

南城小片包括南城、黎川、資溪、南豐、廣昌以及福建的建寧、泰寧。本小片江西境內各縣的共同特點是泥來不混,[n l]為兩個獨立的音位來母細音不讀[t](南城、黎川例外),莊組和精組洪音除資溪以外,今讀同臨川小片有明顯不同。有三種類型:南城、黎川讀[ts tsh s],南豐、樂安讀[t th s],廣昌精組洪音讀[t th s],莊組讀[ts th s]。

撫州話口音特點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
本片聲母的突出特點是透定二母今開口呼讀為[h](金溪例外);知三章組字廣昌、進賢讀z c s j q x(拼音)以外,江西境內的市縣都讀[t th s ];來母細音讀[t](南豐、廣昌、東鄉、進賢例外)。韻母系統普遍保留了鼻韻尾[-m -n -ŋ]和入聲韻尾[-p -t -k]之間的對立或部分對立。[-t]尾也有人標作[-it]或[-i?],[-k]尾實際發音多為。 本片一般有六至七個調類,以七個為常見。七個調類的平、去、入各分陰陽,上聲一個調類。古全濁上聲字一部分或大部分字今讀陰平是本片的顯著特點。陰入陽入的調型同南昌等地正好相反,陰入低、陽入高。

撫州話臨川音系

南城小片 南城小片
臨川音系》為羅常培先生所作,主要發音人有兩個,其中黃森梁的讀音可以代表北鄉湖西村羅針區,遊國恩的讀音可以代表東鄉瑤湖鄉。字彙材料以黃森梁的讀音為主,並拿遊國恩的讀音作參證,凡黃遊讀音歧異的地方各於表下分別註明。這兩位發音人的音系可以代表當時臨川北鄉、東鄉的一部分帶文一點的讀音。據瞭解這兩處不少字的實際讀音比上述兩位先生還要土一點,分尖團的情況規律性也要強一些。 撫州市音與《臨川音系》稍有區別,6個韻母中系統分尖團;[k kh ŋ]不與齊齒拼合,市內[kieu khieu ŋieu kie]等聲韻組合,上頓渡都無介音。這主要是因為描寫的音系分佈地域不同。 * 《臨川音系》所記音系與陳昌宜《贛方言概要》所記撫州市音系聲母都是19個(含零聲母),韻母都是73個,其中70個韻母一樣(所記音值有所不同)。《音系》有而《概要》無的有三個:[əi](只與聲母[f]相拼,《概要》併入),[ən](只與[p ph m f]相拼,《概要》併入[un]) ,[uen](《音系》只收了“肱觥”兩個字)。《概要》有而《音系》無的也是三個:[ue][ei][m],都用在口語裏。 下面是《臨川音系》對音值的幾條説明: 1. [u]有時候後面好像隨着一個[v]音。 2. [yεn][yεt]裏的主要元音聽起來有點像[ø],那是受了撮口介音[y]的影響所致。 3. [ə]只見於[əi][ən]兩韻,在[ui][un][ut]三韻的主要元音和韻尾之間,實際也有這樣一個‘音渡’(glide),為便利起見我們不把它寫出來。 4. 古宵蕭兩韻的字,遊君讀作[iau]韻,黃君讀作[iæu]韻,微有侈弇的不同。例如“標”遊讀為[piau],黃讀為[piæu]。 下面是《臨川音系》和《贛方言概要》幾個韻母音值的對比,紅色字是韻母代表字,塗成綠色的韻母為《臨川音系》所記,塗成藍色的韻母為《贛方言概要》所記:

撫州話標音舉例

撫州各縣的英文標準名稱以及國際IPA注音和威妥碼注音
地名英文名 IPA國際音標注音 威妥碼注音
撫州 Footew / Foochow
臨川 Timton
崇仁 Tsung Nin / Tung Ngin
巴山 Pah Shan
宜黃 Nee Wong / Ngee Wong
鳳岡 Fung Kong
樂安 Locon
鰲溪 Outch / Ouky
東鄉 Tung Hsiong / Tung Hiong
孝崗 Howcon
金溪 Jimch / Kimky
秀谷 Sewcook
南城 Nam Sing
建昌 Kienton
黎川 Teeton / Ti Chien
日峯 Nit Fung / Ngit Fung
資溪 Tsich
鶴城 Hocseen
南豐 Nam Fung
琴城 Chimsin / Kimsing
廣昌 Conton
旴江 Hecon
撫河 River FOO
福建地區:
建寧 Kiening
泰寧 Tainin / Haining
部份固有名詞國際注音
撫廣片 Area of Foo Kwong
撫州人 Footewese
採茶戲 Tsaicha Drama / Taita Drama
臨川菜梗 Timton Tsai Kwang
新年快樂 Hsin Nien Kwai Lok
恭喜發財 Kung Hsi Fat Tsai / Kung Hee Fat Tai

撫州話贛語概況

贛語是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亦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贛語支的一種聲調語言。 [2] 
宋代漢語方言分區 宋代漢語方言分區
上古至春秋戰國時期,撫州一直都是越人的活動地帶。秦漢以後,朝廷對江西進行了幾次移民,古傒語遂逐步形成。撫州在秦屬九江郡,漢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西北境置縣。初名臨汝,因境內有臨水、汝水得名。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立臨川郡,轄臨汝、南城二縣,隸屬揚州。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屬江州南朝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析臨汝縣定川縣。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陳,總管楊武通奉使安撫,因改臨川郡為撫州。唐光啓三年(887年)割據贛東的撫州人危全諷開始了撫州歷史上第一次修築城牆的工程,歷時三年才竣工。史料表明當時撫州的人口分佈已相當密集。古贛語在吸收中原漢語的過程中,本身的語言特點也就逐漸成型。 [1]  [2]  [3] 
參考資料
  • 1.    李榮、熊正輝、張振興.《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1987年
  • 2.    陳昌儀.《江西省方言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05年
  • 3.    孫宜志.《江西贛方言語音研究》:語文出版社,2007年08月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江西省卷.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0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