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揭陽戍

鎖定
揭陽戍,是秦代南海郡揭陽縣行政區別稱。秦代,秦始皇於此設立軍事機構揭陽戍,隨後設為縣 [1]  ,自此,潮汕地區始有正式行政建制,揭陽縣轄域包括今潮汕梅州地區和福建漳州一帶。歷漢、三國、晉,至東晉時將揭陽縣改建為義安郡 [1]  ,自此古揭陽之名始被取代 [2]  ,揭陽雖不再作為縣級建制名字,但卻成為郡、州的代稱,存在於唐宋多數古詩詞中 [1]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原義安郡境置潮州,隸屬廣州總管府,州治海陽縣(一説當時稱義安縣),潮州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 [3] 
秦朝在南海郡揭嶺陽面設立揭陽戍,顯示了戰略位置的重要。從開鑿靈渠通湘漓,迅速運兵南下,強秦在軍事戰略方面具有卓越遠見。
揭陽戍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佈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中文名
揭陽戍
朝    代
秦漢時期
地理位置
嶺南南海郡東部沿海

揭陽戍建制沿革

秦代,秦始皇於此設立軍事機構揭陽戍,隨後設為縣,揭陽縣轄域包括今潮汕、梅州地區和福建漳州一帶。歷漢、三國、晉,至東晉時將揭陽縣改建為義安郡。揭陽雖不再作為縣級建制名字,但卻成為郡、州的代稱,存在於唐宋多數古詩詞中。 [1] 
漢高祖三年(前204)趙佗建南越國,潮地歸南越國。漢元鼎六年(前111), 南越國亡,潮地仍屬南海郡 [3]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漢平南越,揭陽縣令史定歸漢,被封為安道侯,仍任揭陽縣令,揭陽縣隸屬南海郡。王莽篡漢後,改揭陽縣為南海亭,隸屬交州。東漢複稱揭陽縣,隸屬南海郡 [4]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析揭陽縣為海陽縣、海寧縣、潮陽縣和綏安縣併入東官郡 [1]  晉義熙九年(413年)以秦漢揭陽縣域置義安郡,郡治駐海陽縣,義安郡統海陽、潮陽、綏安、海寧、義招5縣,自此古揭陽之名始被取代 [2]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原義安郡境置潮州,隸屬廣州總管府,州治海陽縣,潮州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 [3] 

揭陽戍行政區劃

秦代,秦始皇於此設立軍事機構揭陽戍,隨後設為縣,揭陽縣轄域包括今潮汕、梅州地區和福建漳州南部一帶。歷漢、三國、晉,至東晉時將揭陽縣改建為義安郡 [1] 

揭陽戍地理環境

揭陽戍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佈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揭陽戍軍事戰略

秦朝在嶺南南海郡揭嶺陽面設立揭陽戍,顯示了戰略位置的重要。從開鑿靈渠通湘漓,迅速運兵南下,強秦在軍事戰略方面具有卓越遠見。

揭陽戍人口民族

百越族,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兩大漢族民系。

揭陽戍政治體制

史祿”留任“揭嶺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