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振(拼音:zhèn),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 [2]  。本義是救助。引申為救濟,這個意義後來寫作“”。一説本義是振動、抖動。《説文·手部》:“一曰奮也。” 由此引申為奮起、振作,一般用於抽象意義中,又引申為整頓。
2023年12月20日,在“漢語盤點2023”活動中,“振”當選為國內年度字。 [20]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zhèn,zhēn
部    首
五    筆
RDFE
倉    頡
QMMV
鄭    碼
DGH
字    級
一級(1786) [1] 
平水韻
去聲十二震(zhèn),上平十一真(zhēn) [5] 
筆畫數
3+7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    體
𢈫、𤚾、𤚿 
統一碼
CJK 統一漢字 U+632F
四角碼
5103₂
注音字母
ㄓㄣˋ,ㄓㄣ

字源解説

【甲組】《字源》演變流程圖 【甲組】《字源》演變流程圖
形聲字。“振”字始見於戰國時期,左部是“”,表示與手的動作有關,聲符為“”(圖2)或“辰”(圖1)。自小篆以後,聲符統一為“辰”(圖3)。其聲符“辰”的含義有兩説:一説“辰,震也”,指“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而言。這是《説文解字》的觀點。另一説認為,“辰”是古“蜃”字。蜃,海中大蛤,能伏能動,“許書(指《説文解字》)‘辰,震也’似非造字之本義”。這是近代學者吳紹璋的觀點。兩説各執一詞,但有一個共同點:“辰”含有“動”的意思。以“辰”表音、以“手”表意的形聲字“振”,表示振作、奮起、搖動等意思。
古代也有學者認為,振是“賑”的本字,本義是“舉救”(《説文解字》)。此説從古籍中可以找到不少書證。例如,《易·蠱卦》:“君子以振民育德。”《禮記·月令》:“命有司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再引申表示奮起,如振奮、振興。 [16] 
在漢代印章中(圖4-7),“振”字體多近小篆(圖3),但形體上略有變化,主要表現在“辰”字上。到漢隸碑刻中,手部趨於一致,“辰”旁形體上略有區別,但也漸趨一致。 [2]  [6]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èn
動詞
〈文言〉救濟(災民);後作“賑”。
remedy
《易·蠱卦》:“君子以振民育德。”
西漢·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
振救
〈文言〉挽救;救援。
save;rescue
荀子·堯問》:“天使夫子振寡人之過也。”

〈文言〉發放;開放。

逸周書·克殷》:“乃命南宮忽振鹿台之財、巨橋之粟。”

奮起;振作。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
《史記·高祖本紀》:“秦軍復振,守濮陽,環水。”
振奮;振興;振作
〈文言〉揚起;顯揚。

《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趙岐注:“振,揚也。”

〈文言〉引申為助長。

韓非子·説林下》:“吾是振我過者也。”

〈文言〉拂拭。

《禮記·曲禮下》:“振書端書於君前,有誅。”

抖動;揮動;搖動。
vibrate;shake
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
振臂;振顫;振筆疾書
振動,物體通過一箇中心位置,不斷作往復運動。


振盪;振幅共振諧振動
〈文言〉整頓;整理。
reorganize
管子·權修》:“勸之以慶賞,振之以刑罰。”
張衡《西京賦》:“爾乃振天維,衍地絡。”

〈文言〉收取;約束。

《周禮·天官·職幣》:“振掌事者之餘財。”
司馬相如《上林賦》:“振溪通谷,蹇產溝瀆。”

〈文言〉止;終止。

《莊子·齊物論》:“忘年忘義,振於無竟。”

〈文言〉擊;敲打。

《荀子·王霸》:“及以燕趙起而攻之,若振槁然。”

〈文言〉稱,適合。

《新唐書·戴胄傳》:“胄明敏,長於操決,無宿疑。議者美其振職。”

〈文言〉通“”。震驚;震動。
astound
《史記·魏公子列傳》:“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
振怖;振恐
形容詞
〈文言〉極;遠。

《詩經·周頌·載芟》:“匪今斯今,振古如茲。”朱熹集傳:“振,極也……蓋自極古以來已如此矣。”

名詞
〈文言〉通“”。幼童。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以令名男子若振女與百工之事,即得之矣。”

zhēn
非語素字
見例詞。


zhěn
名詞
〈文言〉通“”。 單衣。

《禮記·玉藻》:“振絺綌而不入公門。”鄭玄注:“振,讀為袗。袗,禪也。”


(以上參考資料 [7] 

近義辨析

這兩個詞音相同義相近,都有搖動、抖動的意思。區別在於:
1、“震”比“振”的程度劇烈,“震撼、震天動地、震耳欲聾”中的“震”不能寫成“振”。
2、“震動”與“振動”不同。前者指顫動或使顫動,並比喻重大事件、消息使人心不平靜;後者是物理學名詞,指物體通過一箇中心位置,不斷做往復運動。
3、“震”可以單用,“振”不能。如:火車轟隆隆開過,震得玻璃直響;震了一下就不震了。這時不能寫成“振”。
4、“振”有奮起義,如振奮、振作、振興。這時不能寫成“震”。 [17]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章刃切(zhèn)
,舉救也。從手,辰聲。一曰奮也。
〖註釋〗振:①邵瑛《羣經正字》:“此即俗賑濟之本字。諸史籍所云‘振給’、‘振貸’,其義皆同,盡當為振字。今人之作文書者,以其事涉貨財,輒改振為賑。”按:《説文·貝部》:“賑,富也。”②奮:王筠《説文解字句讀》:“此義與上義反,謂自能振訊(迅疾),不恃人舉救者也。” [8] 

説文解字注

舉救之也。
注:之字依《韻會》補。諸史籍所云振給,振貣是其義也,凡振濟當作此字。俗作賑,非也。匡謬正俗言之詳矣。
從手,辰聲。
注:章刃切。十三部。
一曰奮也。
注:此義則與震略同。《採𦬊》傳曰:入曰振旅。《振鷺》傳曰:振振,羣(羣)飛皃。《七月》傳曰:沙雞羽成而振訊之,皆此義。《麟止》《殷其雷》傳曰:振振,信厚也,則此義之引申,葢未有不信厚而能奮者。 [9] 

廣韻

職鄰切,平真章 ‖辰聲文1部(zhēn)
振,又之刃切。
章刃切,去震章 ‖辰聲文1部(zhèn)
振,奮也。裂也。舉也。整也。救也。又之人切。 [10]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振
(zhèn)《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竝音震。《説文》:舉救也。《增韻》:拯也。《易·蠱象》:君子以振民育德。注:濟民養德也。《禮·月令》:振乏絕。《前漢·元帝紀》:振業貧民。注:振起之,令有作業。
又《説文》:一曰奮也。《廣韻》:裂也,又動也。《易·恆卦》:振恆。《禮·月令》:孟春蟄蟲始振。《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五曰振祭。注:至祭之末,但擩肝鹽中振之,謂將食者既擩,必振乃祭也。《爾雅·釋言》:振,訊也。注:當作迅。謂奮迅。
又同震。《戰國策》:燕王振怖大王之威。《史記·五帝紀》:振驚朕眾。
又整也。《禮·曲禮》:振書端,書於君前。疏:振,拂去塵也,臣不豫愼,將文書簿領於君前,臨時乃拂整也。
又發也。《左傳·文十六年》:振廩同食。《莊子·田子方》:是必有以振我也。
又收也。《禮·中庸》:振河海而不洩。《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敎振旅。注:兵入收眾專於農也。◎按書傳雲:振旅言整眾。
又止也。《詩·小雅》:振旅闐闐。箋:戰止將歸。
又振旅伐鼓。振,猶止也。
又《爾雅·釋言》:振,古也。《詩·周頌》:振古如茲。箋:振亦古也。
又鳥羣(羣)飛貌。《詩·周頌》:振鷺于飛。
又州名。《寰宇記》:瓊州府有崖州,唐武德五年改振州。
(zhēn)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竝之人切,音真。厚也。《詩·周南》:宜爾子孫振振兮。傳:仁厚也。又:振振公子。傳:信厚也。
又盛貌。《左傳·僖五年》:均服振振。
(zhěn)又上聲。《集韻》《正韻》竝止忍切,音軫。與袗通。襌也。《禮·玉藻》:振絺綌,不入公門。
又葉諸延切,音旃。軰琳《柳賦》:救斯民之絕命,擠山嶽之隕顚。匪神武之勤恪,幾踣斃之不振。 [11]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❶“扌”窄,“辰”寬,頂部“扌”高,底部左右旁齊平。❷“扌”,橫筆在橫中線上方。❸“辰”,三個橫筆都從豎中線起筆,第三橫寫在橫中線;第二筆長撇從首筆橫左端起筆,撇向“扌”下側;㇙(豎提)在豎中線右側;捺筆從㇙(豎提)上端起筆,捺腳高於㇙(豎提)底,與長撇撇尖持平。 [3]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2]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ȶ
i̯ən
王力系統
ȶ
ǐən
董同龢系統
ȶ
jən
周法高系統
t
jiən
李方桂系統
t
jiənh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諄臻

jien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jien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jien
隋唐
高本漢系統

i̯ĕn
王力系統

ǐěn
董同龢系統

jen
周法高系統

iɪn
李方桂系統

jĕn
以上參考資料 [13-14]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聲紐)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七真
莊(章)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側(職)鄰切/之人切
tɕjen
去聲
二十一震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章刃切/之刃切
tɕjen
集韻

平聲
上平十七真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之人切
ʨien

上聲
十六軫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止忍切
ʨien

去聲
二十一震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之刃切
ʨien
中原音韻

陰平
真文

齊齒呼

全清

tʂiən

去聲
真文

齊齒呼

全清

tʂi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遮人切



去聲
真文





葉真去聲

洪武正韻

平聲
八真


全清
之人切
tʃiən

上聲
八軫


全清
止忍切
tʃiən

去聲
八震


全清
之刃切
tʃiən
分韻撮要

陰去
第八賓稟嬪𤲃






(以上參考資料 [15] 

方音集匯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當地實際發音存在差異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tʂən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ẽ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ʂẽ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ən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ən
42
上聲
舊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ən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ən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ən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səŋ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tsən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tsaŋ
42
陰去

湘語
長沙
tsən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tiɛn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tsən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tsən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tʃɐn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tʃɐn
24
陰去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in
51
上聲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in
51
上聲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iŋ
53
陰上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siŋ
31
上聲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seiŋ
21
上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5]  、《漢語方音字彙》 [18] 

所獲榮譽

2023年12月20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3”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振”當選為2023年度國內字。 [19]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