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伊克·拉斯洛

鎖定
拉伊克·拉斯洛(Rajk László,1909年3月8日——1949年10月15日),匈牙利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國務活動家,國際共產主義工人運動的傑出戰士,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卓越領導人。前匈牙利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委員會副總書記,匈牙利勞動人民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內務部長、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匈牙利人民獨立陣線總書記。
中文名
拉伊克·拉斯洛
外文名
Rajk László
國    籍
匈牙利
民    族
特蘭西瓦尼亞薩克森人
出生地
特蘭西瓦尼亞塞凱伊烏德沃爾海伊
出生日期
1909年3月8日
逝世日期
1949年10月15日
畢業院校
帕茲馬尼·彼得大學
政    黨
匈牙利共產黨
職    業
革命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
領導國內反法西斯鬥爭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

拉伊克·拉斯洛人物生平

拉伊克·拉斯洛革命道路

拉伊克·拉斯洛 拉伊克·拉斯洛
1909年3月8日生於奧匈帝國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塞凱伊烏德沃爾海伊(今羅馬尼亞奧多爾黑尤-塞庫耶斯克)的一個特蘭西瓦尼亞薩克森人(12世紀以後移居特蘭西瓦尼亞的德意志人)家庭。在家中的11個孩子中,拉斯洛排行老九。父親拉伊克·約瑟夫是一個靴匠,母親比爾馬出身屠户。哥哥拉伊克·安德魯(1899——1960)是一位納粹政治活動家和法西斯政黨箭十字黨的領導人,是薩拉希·費倫茨的忠實信徒。拉伊克卻走上與哥哥截然相反的共產主義革命道路。1927年就讀於塞凱伊烏德沃爾海伊的“Baczkamadarasi Kis Gergely”歸正學院。1929年起在布達佩斯帕茲馬尼·彼得大學(今羅蘭大學)人文學院主修匈牙利語-法語專業。1930年參加地下共產主義運動。1931年先後加入匈牙利共產主義青年工人聯盟和匈牙利共產黨,曾任共產主義青年工人聯盟新佩斯區委員會書記。1932年、1933年多次被捕。1933年因從事共產主義革命活動而受到退學處分,退學後當建築工人。他作為匈牙利建築工人全國聯合會共產主義派領袖,是1935年建築工人大罷工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1] 

拉伊克·拉斯洛國際主義戰士

1936年,拉伊克·拉斯洛根據黨的指示去布拉格工作。1937年,拉伊克遠赴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鬥爭,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任國際縱隊第十三國際旅匈牙利營政委兼黨組織書記,兩次負重傷。參加了國際縱隊掩護向法國邊境後撤的共和國軍隊和逃難平民的戰鬥。1939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被顛覆後,拉伊克退入法國並被法國政府拘禁。1941年夏獲釋後,同年8月秘密回到匈牙利,並當選為匈牙利共產黨中央委員,與卡達爾·亞諾什一起領導匈共中央在國內的地下活動。同年再次被捕並判刑,此後的近兩年半時間裏,他先後被關押在布達佩斯和小陶爾喬
1944年9月獲釋後,拉伊克·拉斯洛任匈牙利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和匈牙利民族獨立陣線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領導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工作。在匈牙利共產黨和匈牙利社會民主黨事先達成的協議基礎上,他制定出1944年10月10日雙方簽署的匈牙利陣線統一行動綱領,為兩黨實現合作和最終合併為統一、強大的工人階級政黨發揮了重要作用。納粹德國佔領匈牙利後,他是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負責組織游擊隊武裝力量和情報機關。 [2] 
1944年11月匈共發表《匈牙利民主重建和振興綱領》的建議(稍作修改後成為匈牙利陣線的行動綱領)。綱領要求全民積極參加國家解放,擺脱德國奴役;逮捕賣國賊和戰犯,移交人民法庭審判,沒收其財產;解散所有法西斯、反人民和德國豢養的組織;從行政機構、法院、國防軍和保安部隊中清洗箭十字黨徒、賣國賊和其他反人民分子;廢除所有旨在維護反動制度的條文和與民主相矛盾的法律、法令;釋放所有愛國者和人民事業的戰士;實行普遍、秘密、平等的選舉;保障新聞、集會結社、宗教信仰自由;要求在盡短期限內進行廣泛土改,逐步使農產品流通自由化;對卡特爾和大銀行實行國家監督;把電站、油田、鋁土礦、煤礦和礦場收歸國有,對保險系統實行國有;保障8小時工作制,保護女工和童工的勞動,按漲價比例提高工資收入。綱領要求與所有毗鄰國家建立睦鄰關係和真誠合作,與強大的蘇聯建立緊密的友誼。主張按鄉鎮、城市成立由各民主政黨代表和久經考驗的反希特勒愛國人士組成的民族委員會,指出民族委員會是匈牙利陣線的地方機構,它將團結民主愛國力量,領導建立民主的人民匈牙利的鬥爭;要求召開立憲國民議會,成立臨時國民政府。1944年12月2日,匈牙利共產黨、社會民主黨、民族農民黨、獨立小農黨、公民民主黨和工會組織在解放區首府塞格德成立匈牙利民族獨立陣線,社會民主黨總書記薩卡希奇·阿爾帕德當選為匈牙利民族獨立陣線執行委員會主席,拉伊克·拉斯洛當選為匈牙利民族獨立陣線執行委員會總書記。 [3] 
1946年7月,拉伊克在共產黨-社民黨的集會上 1946年7月,拉伊克在共產黨-社民黨的集會上
1944年12月,拉伊克·拉斯洛被匈牙利箭十字黨政權的保安部隊逮捕,之後被移交給蓋世太保,從索普隆監獄被轉押至德國準備執行死刑,但由於他的哥哥、箭十字黨副總書記安德魯為其説情而獲得減刑,被關押在慕尼黑集中營,直至德國戰敗投降後的1945年5月13日才回到祖國。

拉伊克·拉斯洛國家政治生活

拉伊克·拉斯洛
拉伊克·拉斯洛(9張)
匈牙利解放後,拉伊克·拉斯洛積極參與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為建立人民民主政權、鞏固統一戰線、推進各項民主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5月在匈牙利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當選為匈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45年5月——11月任匈牙利共產黨布達佩斯市委員會書記,兼布達佩斯市政委員會副主席。1945年9月任全國民族委員會總書記,同年11月當選為匈牙利國民議會代表。1945年11月——1946年3月任匈牙利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總書記。1945年12月——1946年12月任臨時承擔國家元首工作的國家最高蘇維埃三委員之一。1946年3月20日——1947年5月31日任匈牙利第二共和國納吉·費倫茨政府內務部長,1947年5月31日——1948年8月5日任蒂涅什·拉約什政府內務部長。在內務部長任內領導肅清法西斯分子,審判和懲治賣國賊、戰爭罪犯和其他反人民分子,取締各種反動組織的工作,並組建了國家保安局(類似於克格勃斯塔西、塞庫利塔德的情報安全機關),沉重打擊了國內的反動勢力。1946年9月在匈牙利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匈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48年3月20日當選為匈牙利-南斯拉夫友好協會主席。1948年被授予一級科蘇特勳章。1948年6月匈牙利共產黨與匈牙利社會民主黨合併,在匈牙利勞動人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匈共“四大”)上當選為匈牙利勞動人民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48年8月5日——12月10日任蒂涅什·拉約什政府外交部長,1948年12月10日——1949年6月11日任道比·伊斯特萬政府外交部長。1949年2月當選為匈牙利人民獨立陣線全國理事會總書記。 [4] 

拉伊克·拉斯洛拉伊克案件

拉伊克·拉斯洛大清洗

斯大林在戰後建立一個效仿蘇聯模式的、統一的、服從於蘇聯的集團過程中,鐵托成為一個主要的障礙。蘇南衝突公開化以後,斯大林要通過大規模的清洗和公開審判來“揭露”鐵托和衞星國領導層中所有潛在的鐵托分子,並且要把他們當作滲透到黨的領導層的反蘇叛徒、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代理人。東歐各國共產黨紛紛按照1948年6月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的決議,指責南共是叛徒,並在自己黨內開始清洗“鐵托分子”。拉伊克·拉斯洛作為匈牙利共產黨領導人之一,在國內政策問題上曾持與蘇聯不同的意見,無疑是公開審判的理想目標,因而首當其衝,成為清洗的頭號對象。首先他是“國內派”,被認為是和鐵托一樣的民族共產主義分子;其次他參加過西班牙內戰。蘇聯一直就不信任參加過西班牙戰爭的共產黨人。“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共和國失敗後曾作為德國人的俘虜留在法國或者在法國從事抵抗運動,曾受到較多的西方思想以及蘇聯稱之為‘世界主義’的薰陶。” [5] 
1948年8月5日,拉伊克被解除內務部長職務 1948年8月5日,拉伊克被解除內務部長職務
憑藉蘇聯的力量從莫斯科回國後佔據匈共統治地位的拉科西·馬加什格羅·埃諾法爾卡什·米哈伊是可利用的理想的合作者。拉科西是“斯大林主義”和蘇聯模式的積極擁護者,試圖在匈牙利複製這一模式,而拉伊克長期立足國內,對本國實際情況有比較深的瞭解,在民眾中頗有威望。因此拉科西更加將拉伊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為消除潛在的政治威脅,必欲除之而後快。

拉伊克·拉斯洛入獄

1948年初夏,拉科西應邀到莫斯科進行協商。貝利亞命令他準備公開審判。1948年7月,匈勞動人民黨政治局會議指責拉伊克對蘇不友好,因而免去其內務部長的職務,改任外交部長。蘇聯方面對處理拉伊克的理由頗有意見,認為這樣會引起對蘇聯的不滿。同年8月的一個星期天,拉科西邀請政治局的格羅·埃諾、法爾卡什·米哈伊、雷瓦伊·約瑟夫卡達爾·亞諾什到他的家裏。據卡達爾事後回憶:“法爾卡什宣讀了匈牙利駐瑞士大使向布達佩斯送交的一份秘密報告,報告中詳細陳述了一位匈牙利移民提供給他的信息。據這個提供情報的人説,戰爭期間,拉伊克與艾倫·杜勒斯的諜報部門有聯繫,中間人是菲爾德。” [6]  諾爾·菲爾德是美國的一位外交官,1940年底,與他的妻子一起前往日內瓦,利用“惟一神教禮拜委員會”的資金資助納粹的受害者,有不少東歐共產黨人在他的幫助下逃到瑞士。1949年5月11日,菲爾德在布拉格被捕,被帶到布達佩斯。1949年5月23日,拉伊克突然被國家保安局逮捕,6月16日,他被指控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匈牙利的代理人”、“南斯拉夫間諜和特務”、“霍爾蒂警察局的密探”、“託派”,犯有“陰謀武裝暴動”、“陰謀策劃暗殺共產黨領袖”、“推翻人民民主國家制度”等罪名並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匈國家保安局負責人加博爾·彼得與他的助手休奇·埃爾諾上校和安全局的其他工作人員組成了一個特殊機構調查拉伊克案件。蘇聯的東南歐安全機構的負責人費多爾·別爾金將軍派內務部的利哈切夫將軍和馬卡羅夫將軍以及一批蘇聯“顧問”到布達佩斯協助該機構的工作。
受害者受到無情的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折磨人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拉伊克和許多受害者在經歷了殘酷的折磨後仍然拒絕“認罪”。於是改變了手段,由黨的領導人(包括與拉伊克頗有私交的國防部長法爾卡什、內務部長卡達爾和國家保安局局長加博爾)和別爾金誘勸他們,使他們相信招供是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服務。“斯大林和黨知道他們是無辜的,但是為了揭露鐵托的陰謀,需要他們作出犧牲。審判結束後他們會被送往安全的地方,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許多忠誠的、守紀律的共產黨員成了自己的信仰的犧牲品。
審判拉伊克 審判拉伊克
從拉伊克和他的團伙那裏逼取了“認罪”後,開始了公開審判的預先排練:一批經過精心挑選的被告,認真地背誦了他們的口供,然後在蘇聯顧問的監督下,與充當法官的審問者一起演習。經過一番預演後,公開審判準備正式開始。 [7] 

拉伊克·拉斯洛審判

1949年9月16日,在鋼鐵工人工會大廈二樓大廳裏,公開審判拉伊克和他的同夥的序幕拉開了。8名被告站在布達佩斯的人民法庭上,他們是拉伊克、國防部副部長帕爾菲·捷爾吉中將、內務部警官培訓機構負責人科隆蒂·貝拉·捷爾吉上校、黨中央幹部部長蒂博爾·瑟尼、國際部副部長紹洛伊·安德拉什、前社會民主黨著名理論家尤斯圖斯·帕爾、前南斯拉夫駐匈牙利軍事使團團長拉扎爾·布蘭科夫和南斯拉夫少數民族組織的領導人奧根揚諾維奇。
拉伊克·拉斯洛在人民法庭上 拉伊克·拉斯洛在人民法庭上
拉伊克供認他是霍爾蒂秘密警察的密探,被派到西班牙做內奸。戰後,他的任務是打入黨的領導層,為鐵托和杜勒斯工作。他與南斯拉夫內務部長亞歷山大·蘭科維奇有直接聯繫,準備密謀殺害拉科西、法爾卡什和格羅,接管國家。布蘭科夫在鐵托與斯大林分裂後離開了南斯拉夫,審判的時候他代表“南斯拉夫方面”,他揭露蘭科維奇告訴他“在巴爾幹和中歐,南斯拉夫將成為一個處於中心的領導國家,並且應該組織一個集團,這個集團將成為傾向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聯邦。” [8] 

拉伊克·拉斯洛處決

拉伊克在人民法庭上的陳述 拉伊克在人民法庭上的陳述
1949年9月24日,布達佩斯人民法院宣佈事先由拉科西和貝利亞起草的、斯大林批准的判決書。拉伊克、瑟尼和紹洛伊被判絞刑,布蘭科夫和尤斯圖斯被判無期徒刑。奧根揚諾維奇被判9年徒刑。帕爾菲和科隆蒂被指控一起計劃叛亂,送交軍事法庭並被判處死刑。1949年10月15日,拉伊克·拉斯洛在布達佩斯被處以絞刑,年僅43歲。他的妻子被判處5年徒刑,直到1954年獲釋。兒子小拉伊克·拉斯洛被送到了孤兒院,後來成為匈牙利著名建築師、設計師、科蘇特獎獲得者、民主反對派政治家,曾是前匈牙利自由民主聯盟成員和國會議員。 [9] 

拉伊克·拉斯洛社會影響

拉伊克審判達到了它的目的:證明了鐵托是叛徒,是美國代理人,他試圖破壞社會主義,把人民民主國家與蘇聯分離開來。它也證明了斯大林的理論:階級鬥爭越來越重要,因為敵人混入黨內,甚至混入最高層,因此要保持“革命警惕性”。
拉伊克審判後,匈牙利的清洗並沒有結束。1950年,許多曾為匈牙利社會民主黨與匈牙利共產黨合併作出過貢獻的、擔任黨和國家重要職務的前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被捕,其中有匈牙利勞動人民黨主席和國家主席薩卡希奇·阿爾帕德、副總書記馬羅山·捷爾吉和司法部長裏埃什。1951年,原匈共國內派的一批人被捕,其中有副總書記、內務部長卡達爾和外交部長卡拉伊·久洛。恐怖的大清洗在匈牙利廣為株連,給匈牙利社會造成難以癒合的傷口。
拉伊克·拉斯洛 拉伊克·拉斯洛
拉伊克審判是戰後東歐第一起“完美”的公開審判,它為所有衞星國提供了示範。匈牙利清洗的倖存者之一霍多斯霍多斯出生於匈牙利,戰爭年代加入了共產黨,並且流亡瑞士。1945年回國後,在一家出版社擔任英美文學的主編和記者。1949年被捕,1954年被釋放和平反。1956年匈牙利事件後移居美國。把它稱為“模式化的審判”。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安全機構的代表前往布達佩斯學習它的組織方式和程序。 [10]  “拉伊克案件”在1948~1954年席捲東歐的大清洗中起到了示範效應。在當時與之類似,被指控為“右傾民族主義”和“鐵托分子”的典型案件還有波蘭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捷克斯洛伐克古斯塔夫·胡薩克魯道夫·斯蘭斯基保加利亞特拉伊喬·科斯托夫以及羅馬尼亞的盧克雷奇烏·帕特勒什卡努。

拉伊克·拉斯洛平反

匈牙利隆重安葬拉伊克(1956年10月6日) 匈牙利隆重安葬拉伊克(1956年10月6日)
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蘇聯開始調整政策反對個人崇拜,國際共運的形勢發生了變化。1956年蘇共二十大後,赫魯曉夫實行去斯大林化,同時也強迫其他國家的共產黨跟隨蘇共步伐,並在這些黨中間大搞顛覆活動。在匈牙利國內,拉科西教條主義-宗派主義路線終於激起天怒人怨,黨內外開始聲討拉科西時代的罪惡。1953年7月,赫魯曉夫通過蘇聯駐匈牙利大使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施加壓力,迫使拉科西辭去總理職務,理由是他是個“斯大林主義分子”(當時存在着“各國黨的第一書記都是斯大林分子”的論斷)。赫魯曉夫捧出納吉·伊姆雷來當總理並主持改革和平反工作。在審理違法案件,平反冤假錯案的問題上,匈勞動人民黨“三大”後對案件的審理工作有所進展,無辜判刑者被釋放。但拉科西等人設置層層障礙,百般阻撓,平反工作進展緩慢,尤其是拖延平反拉伊克案件,還在1955年4月把納吉趕下台。蘇共二十大的“秘密報告”出台後,赫魯曉夫為報復拉科西不妥協的態度,通過安德羅波夫在匈牙利掀起一個反拉科西運動,把拉科西叫作“殺人犯”、“罪犯”,還命令拉科西檢討。在蘇聯的強力干預和匈黨改革派的壓力下,1956年2月,拉伊克·拉斯洛等人被恢復名譽。同年7月,內外交困的拉科西被趕下台。1956年10月6日,匈牙利黨和政府為拉伊克、蒂博爾、紹洛伊、帕爾菲舉行隆重的葬禮,有10萬人為他們送葬。 [11] 

拉伊克·拉斯洛相關介紹

匈牙利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
蘇聯軍隊在1945年解放了匈牙利,長期在蘇聯流亡的拉科西·馬加什等人回國領導匈牙利共產黨。在此後幾年由各政黨聯合執政的人民民主時期,國家政治生活比較民主,戰爭創傷迅速恢復。1947年斯大林改變了政治主張,要求東歐各國共產黨儘快將國內其他政黨排擠出聯合政府,加速共產黨一黨執政的進程。匈共1948年取締了其他政黨,本身與社會民主黨左翼合併建立了匈牙利勞動人民黨獨掌政權。拉科西·馬加什取得了黨和政府的最高領導權,“拉科西主義”在很短時間內形成並得以發展。
所謂“拉科西主義”,其實就是“斯大林主義”在匈牙利的翻版。其本質是在奉行個人迷信的條件下強行“全盤蘇化”。“拉科西主義”的主要具體表現如下:
一、大搞個人迷信,獨斷專行;宗派主義嚴重,殘害幹部與羣眾
拉科西這個具有豐富鬥爭經驗和曾在反革命的法庭及監獄裏大義凜然的共產黨人,在斯大林個人迷信的榜樣面前失去理智。他被吹捧為“英明領袖”、“匈牙利偉大的兒子”、“人民的領袖”、“傑出的思想家”和“斯大林最好的學生”等等。黨和政府的文件、新聞媒體及文藝作品對他的歌頌達到肉麻的程度。這從為他歌功頌德的兩句詩中可見一斑:“風兒停止了喧譁,好讓人們聽清拉科西的講話”;“最好的父親拉科西,勞動人民熱愛你”。
在那個時代,拉科西的指示在匈牙利就是聖旨。他夥同格羅、雷瓦伊和法爾卡什結成“四人團伙”。主宰着黨內外一切事務的決定權,黨的政治局、書記處形同虛設。後來拉科西還兼任總理,政府工作也在他的掌控之中。
“四人團伙”在清除了社會上的“階級敵人”和製造了一系列冤案清洗了前其他政黨的領導人之後,根據莫斯科的指示又把鬥爭矛頭轉向黨內。他們首先清洗戰時在國內堅持地下鬥爭的共產黨領導人,捏造各種罪名把他們投入監獄。著名的“拉伊克案”就是這樣的代表作。
拉伊克·拉斯洛曾是戰時在匈牙利國內堅持鬥爭的共產黨國內領導機構的主要負責人,解放後曾任政府內務部長、外交部長等職,在民眾中頗有威望。拉科西為消除對自己地位的威脅,1949年選中拉伊克作為打擊對象,以提高全黨的“警惕性”。拉伊克及其他幾個“同案犯”在獄中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只能出庭承認被指控的罪行。據史料記載:“拉伊克站在擴音器前,臉色蒼白,毫無表情,嘴裏不停地念着捏造出來的口供:他是美國的代理人,也是為舊警察工作的告密者和‘南斯拉夫法西斯分子’的走狗;他準備搞政變,要謀殺共產黨領導人。”其實早在1938年蘇聯就有過同樣的場面,布哈林在法庭上也是這樣“承認”自己是帝國主義的間諜。
審判的結果是拉伊克以“間諜”、“鐵托代理人”和“託派”罪名被處死。拉伊克的妻子拉伊克·尤麗奧在這次審判中也被判處徒刑,直到1956年才獲釋。“拉伊克案”結束後不久,卡達爾·亞諾什等一批黨的領導幹部相繼被捕,軍隊中一大批將領和中級軍官也未倖免於難。
拉科西一夥還大肆製造羣眾性恐怖。當時告密風盛行,竊聽成為掌握羣眾思想動向的重要手段。許多有不同政治見解的人被關進“古拉格羣島”式的“拘留營”強制勞改。一些“階級異己分子”被強行舉家搬遷到荒涼的霍爾多巴吉草原去居住。首都的“不可靠分子”被趕往外地,往往只是因為他們有國外社會關係。在農村,富農是主要打擊對象,共有7萬户人家被列入“富農名單”,處處受到歧視,然而其中至少有2.2萬户人早已失去土地。1953年6月之前,在這個共有950萬人口的國家,竟有150萬人受到過起訴。
二、急於實行工業化和追求高指標
按照斯大林“沒有重工業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思想以及即將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預想,匈牙利從1948年起加快了工業化的速度,提出在5年內將這個農業—工業國發展為工業—農業國,進而將匈變為“鋼鐵國家”。於是,正在執行的三年恢復計劃成了雄心勃勃的工業化的開端。1950年開始執行的一五計劃指標在1951年2月平均提高了一倍。原定工業增長86.4%,改為增長200%;重工業生產從原定增長104%提高到增長280%;採礦業從原定增長55.2%提高到增長142%;冶金業從原定增長15%提高到增長162%。為了實現這些計劃,生產中不顧產品質量,只追求數量達標。這種高速工業化的項目還往往匆忙上馬,普遍缺少必要的準備,其結果可想而知。
原定一五計劃的總投資為280億福林,1949年春天追加到350億福林,同年底追加到510億福林,1950年又追加到600億福林。在工業投資中,90%的資金用於發展重工業,用於發展採礦業和冶金業的資金佔工業總投資的2/3。用於輕工業和農業的投資則少得可憐,影響了食品和日用消費品的生產,造成市場供應緊張。與此同時,由於冷戰加劇,軍費開支大大膨脹,國防費用達到民用投資費用的一半以上。
四、急於改變生產關係
從1948年起,國家對所有100人以上的工廠實行國有化,國營企業職工在工業部門所佔比重很快達到83%以上。1949年12月又頒佈國有化法律,對10人以上的企業也實行國有化。對小手工業進行的改造使小手工業工人的人數由1948年的18.7萬減少到1950年的2.9萬。在農業上則急於實行集體化,確定在3—4年內完成這一任務。由於缺乏物質、社會和思想準備,只能依靠行政命令和暴力強迫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到1953年全國10%的耕地荒蕪。農產品的市場供應量減少20%。
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948年秋到1951年初,由於投資不斷增加,使國民經濟的資金積累比重達到35%這一世界罕見水平。而匈牙利在戰前1919—1939年經濟平衡發展時期,最好年景的積累比重只有8%。這樣,國民收入的大部分資金被國家積累所吸吮,人民生活狀況不斷惡化。一五計劃規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50%,但到1953年工人和職員的人均實際工資反而降低20%以上,農民1952年的實際收入不足1949年的2/3。到1953年,居民的消費總額已由原來佔國民收入75%—80%下降到只佔58%。
城市居民居住條件惡劣,1941年停止的民居建設解放後一直沒有恢復。許多工人、職員家庭蝸居於斗室,有的甚至住在簡易的棚户房。在這福利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工廠、企業還大力開展“斯達漢諾夫運動”,任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定額,使勞動者的利益受到損害。 [12] 
參考資料
  • 1.    《世界政治家大辭典》編委會.《世界政治家大辭典》(下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第2352頁
  • 2.    《世界政治家大辭典》編委會.《世界政治家大辭典》(下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第2352~2353頁
  • 3.    劉祖熙主編.《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第93~94頁
  • 4.    《世界政治家大辭典》編委會.《世界政治家大辭典》(下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第2353頁
  • 5.    塔德·舒爾茨.《“布拉格之春”前後》.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第86頁
  • 6.    H.霍多斯.《公開審判》.紐約:普雷格出版社,1987年:第86頁
  • 7.    1948~1954年東歐的清洗  .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網(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引用日期2013-10-21]
  • 8.    《拉伊克·拉斯洛和他的同謀在人民法庭上》,布達佩斯,1949年,第254~253頁,第270~271頁。
  • 9.    Elek István: Rendszerváltoztatók húsz év után, Magyar Rádió Zrt. és Heti Válasz Lap- és Könyvkiadó Kft., 2009. (Interjú, p.116–124.)
  • 10.    H.霍多斯.《公開審判》.紐約:普雷格出版社,1987年:第26頁
  • 11.    孫喬.《盧比揚卡檔案——克格勃興亡史》.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7年:第403頁
  • 12.    侯鳳菁.《裴多菲俱樂部真相》.北京:《炎黃春秋》雜誌,2008年第5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