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投鼠忌器

鎖定
投鼠忌器(拼音:tóu shǔ jì qì)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 [1]  [3] 
該成語本義為想擲打老鼠,卻擔心老鼠身旁的器物被擊壞而不敢下手;後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下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 [1]  [3] 
中文名
投鼠忌器
拼    音
tóu shǔ jì qì
近義詞
畏首畏尾瞻前顧後
反義詞
無所畏懼肆無忌憚
注音字母
ㄊㄡˊ ㄕㄨˇ ㄐㄧˋ ㄑㄧ
成語出處
《漢書·賈誼傳》
成語用法
作謂語、狀語
同義詞
投鼠之忌擲鼠忌器

投鼠忌器成語出處

漢書·賈誼傳》:“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 [1]  [3] 
後人因此提煉出成語“投鼠忌器” [1]  [3] 

投鼠忌器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一(出自《漢書·賈誼傳》)
當時有個富人,很喜歡古董並收藏了很多,其中有一件稀有的古董叫玉盂,工藝精美,受到富人喜愛。有天晚上,一隻老鼠跳進了這個玉盂,想去吃裏邊的剩菜,正巧被這個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惱火,盛怒之下,便拿了塊石頭砸向老鼠。當然,老鼠是被砸死了,可那個珍貴的玉盂也被打破了。富人難過,他對自己的魯莽行為感到後悔。
這個故事被賈誼拿來證明自己的論點。賈誼是洛陽人,少而有才,18歲已頗有名氣,20餘歲便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被文帝召為博士(官職)。
賈誼要證明什麼觀點呢?原來,當時的丞相絳侯周勃有封國,按規定,皇帝給了大臣封地,大臣就應該到封地去,可週勃沒有去他的封國。這時,就有人告周勃謀反,周勃被抓到長安,關進了監獄進行調查,最後查明周勃並沒有謀反,就又恢復了爵位。
據此,賈誼寫了一篇《論政事疏》,建議皇帝對待王侯大臣犯罪,不要像對待老百姓一樣,動不動就割鼻、割腳趾、往臉上刺字,要有等級差別,才能維護皇帝的尊嚴。
賈誼的這種言論與我們現在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説法剛好相反,但他提出這種言論,是真心實意為皇帝好。賈誼認為,皇帝、大臣、百姓,就好比房子、階梯和地面,房子為什麼看上去這麼高大雄偉呢?是因為有階梯把房子和地面隔開了,如果沒有了階梯,房子看上去就不會那麼雄偉了。
賈誼提出“刑不上大夫”,是因為上大夫與尊貴的皇帝離得非常近,如果讓官員與老百姓受一樣的懲罰,皇帝的權威也會跟着減弱了,這就好比打老鼠,如果老鼠離器皿太近,打了老鼠卻要傷到器皿,是不是有點划不來呢?打老鼠還要顧忌器皿,何況是處罰臣子呢?
那麼,大臣犯法是不是就不用懲罰了?並不是這樣。如果大臣們有過錯,皇帝可以罷免他,甚至可以賜死他,但是不要讓大臣受刑。也就是説,皇帝約束大臣,應當約之以禮,而不是約之以法,一味用法會招致怨恨,秦朝的滅亡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賈誼的這番言論深得漢文帝的認可,從那以後,凡“大臣有罪,皆自殺,不受刑”。直到漢武帝時,大臣受刑的情況才又漸漸多了起來 [4] 
成語故事二(出自《三國演義.第二〇回》 [1] 
三國初期,漢獻帝與丞相曹操、皇叔劉備一起去打獵。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漢獻帝齊頭並進。漢獻帝見不遠處有隻兔子,就叫劉備射,説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劉備連忙彎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獻帝連誇好箭法。獻帝又看見一隻大鹿,連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過獻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將士們見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為是獻帝射的,都高呼“萬歲”,曹操得意地站到獻帝前接受歡呼。關雲長實在看不下去,要拍馬刀砍曹操,劉備忙暗示他不可輕舉妄動。事後,關雲長問劉備為什麼不讓殺曹操,他説:“投鼠忌器,他身邊還有獻帝呢。” [2] 

投鼠忌器成語寓意

劉備怕殺了曹操(投鼠)卻得罪了漢獻帝(忌器),正是顧忌到漢獻帝所以才不敢殺曹操的。所以“投鼠忌器”告訴人們,辦事情既要全盤考慮,量利弊得失;也要當斷則斷,不能畏首畏尾 [2] 

投鼠忌器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投鼠忌器”比喻想打擊壞人而又有所顧忌;在句中作謂語、狀語 [1]  [3] 
  • 運用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雲長問玄德曰:‘操賊欺君罔上,我欲殺之,為國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與帝相離只一馬頭,其心腹之人,週迴擁侍;吾弟若逞一時之怒,輕有舉動,倘事不成,有傷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3] 
當代·李國文《花園街五號》:“一建還是省裏的標杆單位,警車開去銬出一大串人來,算怎麼回事?投鼠忌器嘛,不能這麼魯葬。”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