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畏首畏尾

鎖定
畏首畏尾(拼音:wèi shǒu wèi wěi)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 [1] 
“畏首畏尾”的原義是顧前顧後,十分戒慎恐懼的樣子;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 [1] 
中文名
畏首畏尾
拼    音
wèi shǒu wèi wěi
近義詞
諸多忌憚、瞻前顧後左顧右盼
反義詞
敢作敢為無所畏懼當機立斷
注音字母
ㄨㄟˋ ㄕㄡˇ ㄨㄟˋ ㄨㄟˇ
成語出處
《左傳·文公十七年》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畏首畏尾成語出處

晉侯合諸侯於扈,平宋也。 [1] 
於是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九月,蔡侯人於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於執事。十二年六月,歸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請陳侯於楚而朝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藏陳事。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於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邇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於襄,而再見於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敝邑有亡,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事命之。” 文公二年,朝於齊。四年,為齊侵蔡,亦獲成於楚。居大國之間而從強令,豈其罪也?大國若弗圖,無所逃命。“ [2] 
晉鞏朔行成於鄭,趙穿、公婿池為質焉。(春秋·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 [2]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畏首畏尾”。 [1] 

畏首畏尾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晉楚相爭,都想要登上霸主之位。有一次,晉靈公在扈地糾合諸侯,商議平定宋國內亂之事,卻不見鄭穆公參加,遂以為鄭國晉國不敬,準備發兵去討伐。 [2] 
晉靈公不會見鄭穆公,認為鄭國懷有二心,投靠楚國。鄭國的子家就派人給晉國送了一封書信,告訴趙宣子説:“我們的國君即位三年,召見蔡侯跟你一起侍奉你們的國君。九月的時候,蔡侯來到我們這裏,準備出行到晉國,我們國家因為有侯宣多的災禍,君主因此不能和蔡侯一起來。十一月的時候,侯宣多的災禍稍稍平息之後,就跟隨蔡侯朝見您。十二年六月的時候,歸生輔佐我們國君的嫡子夷,為陳靈公與楚國講和,而朝見於你們因君。十四年七月的時候,我們的國君又來朝見你們的君主,這一次為的是完成陳國的事情。十五年五月份,陳靈公從我們國家前往朝見你們的國君。去年正月間,燭之武與夷前往朝見你們。八月,我們的國君又去朝見你們。以陳、蔡兩國跟楚國非常接近,卻又不敢背叛晉國,是由於我們國家有所緣故。雖然我們國家侍奉你們的國君,為何還不免於罪呢?我們的國君在位的時候,一次朝見晉襄公,兩次朝見你們的國君,夷與國君等兩三個臣子,一個個接連着到絳城朝見。雖然我們是小的國家,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超過我們的禮節了吧?如今大國説:‘你們的所作所為不稱和我們的願望。’這樣的話,我們國家只有滅亡,再也不能增加我們的禮數了。古人説道:‘頭也怕,尾也怕,身體還剩下什麼呢?’又説道:‘鹿死了就不選擇蔭涼之地了。’小的國家侍奉大的國家,大國對它有恩惠,那就是人;沒有恩惠,它就是鹿。鋌而走險,着急了哪裏能有所選擇呢?命令沒有窮盡,我們也知道快要亡國了。準備舉全國之兵在儲地等待交戰,就差您的命令了。文公二年,我國朝見齊國國君,四年,幫齊國侵犯蔡國,也和楚國達成和解。處於大國之間,聽從強國的命令,難道有罪嗎?大的國家如果不想到這些,我們小國就沒法逃脱命令了。” [2] 
晉國的鞏朔到鄭國出行,把趙穿、晉靈公的女婿池留到鄭國為人質。 [2] 

畏首畏尾成語寓意

面對強大的晉國和楚國,鄭國大臣子家不卑不亢,以畏首畏尾和鋌而走險兩種不同的態度作比較,維護了鄭國的利益和尊嚴。如果晉國以德相待,鄭國會很恭順,如果晉國無禮,那鄭國只好鋌而走險,陳甲兵以待晉國。可見,做事情有時候要畏首畏尾,謹小慎微三思而後行,有時候要鋌而走險,該出手時就出手。 [4] 

畏首畏尾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畏首畏尾”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含貶義。 [1] 
  • 運用示例
唐·房玄齡等《晉書·慕容魔傳》:“孤軍輕進,不足使勒畏首畏尾,則懷舊之士欲為內應,無由自發故也。” [3] 
明·馮琦《宋史紀事本末》:“臣僚畏首畏尾,多持兩端,此不足與論大事。” [3] 
明·鹿善繼《與耿樸公書》:“ 如以畏首畏尾之為憂,又非我罪本色矣。” [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妹子平日但凡遇見吃酒行令,最是高興,從不畏首畏尾。” [1] 
現代·姚雪垠《李自成》:“為何他們也畏首畏尾,不敢説話?” [3] 
參考資料
  • 1.    畏首畏尾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6]
  • 2.    (清)吳楚材,吳調侯編;劉開舉,王斐,綠淨譯註. 古文觀止譯註 上[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03:30-31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抉擇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4:63
  • 4.    李波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上[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