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所畏懼

(漢語成語)

鎖定
無所畏懼(拼音:wú suǒ wèi jù)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北朝·北齊·魏收《魏書·董紹傳》。 [1]  [3] 
“無所畏懼”指沒有什麼好害怕的,絲毫不畏懼;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褒義,多指不怕困難。 [1]  [3] 
中文名
無所畏懼
拼    音
wú suǒ wèi jù
近義詞
渾身是膽了無懼色
反義詞
不寒而慄毛骨悚然
注音字母
ㄨˊ ㄙㄨㄛˇ ㄨㄟˋ ㄐㄩˋ
成語出處
《魏書·董紹傳》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無所畏懼成語出處

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北朝·北齊·魏收《魏書·董紹傳》) [1]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無所畏懼”。 [1] 

無所畏懼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北魏有個叫董紹的人,精通詩詞,又頗有風度儀採。一年,豫州城有人發動叛亂,皇帝命董紹前去安撫。董紹走到上蔡,卻遭到南朝軍隊的襲擊,被抓起來押往江東扣留。梁武帝蕭衍聽説他很有才能,便派人勸慰董紹説:“你是國家的忠臣,家中的孝子,如今任你選擇是留還是走。” [3] 
董紹説:“老母親還在洛陽,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回去。”蕭衍又派了主書官霍靈超對董紹説:“這次送你回去,希望能通過你的努力讓兩國重新言歸於好,使百姓安居樂業。” [3] 
董紹回到本國,北魏世宗皇帝對他雖好好地安慰了一番,但對兩國和好之事卻不同意。 [3] 
後來,蕭寶夤在長安造反。董紹上奏,希望能統率兵馬去攻打他。奏摺上説:“我將統率三千名瞎眼的巴人,定將叛軍全部殲滅。” [3] 
北魏肅宗皇帝看了董紹的奏摺,對身邊的太監徐紹説:“那些巴人果真瞎眼嗎?” [3] 
徐紹對肅宗説:“這是董紹豪言壯語,意思是説那些巴人非常驍勇兇悍,見了敵人無所畏懼,一個個都會奮勇殺敵,並不真是瞎啊。” [3] 
肅宗聽了大笑,下令讓董紹立刻去征討叛軍。 [3] 

無所畏懼成語寓意

無所畏懼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因為如此,董紹能以個弱小的臣子的身份征討叛軍。如今的社會,無所畏懼是一種勇敢面對失敗和困難的心理狀況。一個人有了飽滿的精神狀態,才能勇敢地面對生活。生活中的矛盾,不免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狀態,但關鍵是你要儘快擺脱這種狀態,保持心理平衡。 [2] 

無所畏懼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無所畏懼”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褒義,多指不怕困難。 [3] 
  • 運用示例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九四·真觀》:“又如勇士逢賊,無所畏懼,揮劍當前,羣寇皆潰。” [1] 
現代·馮牧《耕耘文集》:“無所畏懼的真正工人階級的無畏戰士的氣質。” [3] 
現代·陳國凱《代價》:“徐克文接過書,望着這位直率的小夥子,瞧着他無所畏懼的火一樣的目光,不知該説些什麼好,只是緊緊地握握他的手,就進家了。” [3] 

無所畏懼詞語辨析

無所畏懼—渾身是膽
“渾身是膽”的意思是一身都是膽,形容膽量極大,什麼也不怕。“無所畏懼”與“渾身是膽”兩者都有毫不害怕的意思,但有區別:一是意義不同,“無所畏懼”偏重在不怕,“渾身是膽”偏重在膽大;二是用法不同,“渾身是膽”帶有誇張的意味,“無所畏懼”則沒有;三是語體色彩不同,“無所畏懼"多用在書面語裏,“渾身是膽”多用在口語裏。 [3] 
參考資料
  • 1.    無所畏懼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05]
  • 2.    許文靜主編. 每天一個心理遊戲 解讀心理密碼 洞悉人性弱點[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8.02:61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抉擇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