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牧

(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

鎖定
馮牧(1919-1995),1919年生於北平。1935年,他參加著名的“一二·九”運動。1938年春,他輾轉到延安,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和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1944年,任延安《解放日報》副刊部文藝編輯;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他隨劉鄧大軍陳賡兵團轉戰華北、中原、華東和中南戰場,並隨後參加瞭解放大西南的戰役。1950年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文化部長;1952年至1957年任昆明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1957年底,馮牧調中國作協任《新觀察》主編;1959年起任《文藝報》編委、副主編,1965年起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中國文聯黨組成員。粉碎“四人幫”後,他歷任《文藝報》主編、文化部黨組成員、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和《中國作家》雜誌主編等職。他是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2] 
中文名
馮牧
別    名
馮先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95年
職    業
文學評論家
代表作品
《馮牧文集》

馮牧人物生平

馮牧 馮牧
馮牧(1919—1995),原名馮先植,北京人。中共黨員。1935年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37年“七七”事變前參加了抗日民族先鋒隊,1938年到延安抗大和魯藝文學系學習,1941年起在魯藝文藝理論研究室工作,後任延安《解放日報》副刊部文藝編輯。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任前線記者,隨劉鄧大軍陳賡兵團轉戰華北、中原、華東和中南戰場,並隨後參加瞭解放大西南的戰役。1950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13軍文化部長;1952至1957年任昆明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1957年底調任《新觀察》主編,1959年任《文藝報》編委、副主編;1965年起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1966年起遭林彪、“四人幫”迫害並去五七幹校。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馮牧先後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負責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第一副院長;1978年任中國文聯籌備小組副組長兼秘書長、《文藝報》主編、文化部黨組成員、中國文聯黨組第一副書記;1979年起,任中國作協黨組第一副書記。在1979年的第三屆、1985年的第四屆中國作家代表大會上,馮牧均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和中國作協副主席;1985年,兼任新創刊的《中國作家》雜誌主編。同時還擔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會長等職。
50年代之後,馮牧長期在文藝界不同崗位擔任領導工作和從事文藝評論工作,他以極大的熱情和敏鋭的眼光,培養和扶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作家。1976年以後,為清除“四人幫”在文藝理論思想上的流毒,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馮牧親自撰寫並組織了大量理論批評文章,並直接主持了為被“四人幫”迫害的許多作家和錯誤批判的文學、文藝作品,公開給予平反、回覆名譽的工作。在文藝界貫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肅清“左”的影響,恢復全國文聯、中國作協的正常工作中做了突出的貢獻。他是新時期以來歷屆由中國作協主辦的優秀中短篇小説獎、報告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評委的負責人。直到生命垂危時刻,他仍在關注着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健康發展和繁榮。
馮牧先生十分重視文學人才的培養,是半個世紀以來在幾代作家和文學青年中深受尊敬的一位良師益友。他作為經受過戰爭洗禮和在軍隊文化戰線工作過多年的老戰士,對部隊文化事業和軍事文學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很大貢獻。 [1] 

馮牧人物逝世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藝活動家、評論家、散文家馮牧同志因病於1995年9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2] 

馮牧人物作品

馮牧早在延安時期即開始文學創作和文藝評論工作,在延安《解放日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文章。他在《解放日報》任副刊編輯期間,推出了一批解放區文藝的代表作品。在解放戰爭期間,他冒着槍林彈雨採寫了許多戰地通訊、特寫和報告文學,忠實記錄了劉鄧大軍的英雄羣像,並因此在淮海戰役中榮立一等功。解放後,即便是在繁忙的領導崗位上,馮牧先生依然筆耕不輟,著有評論集《繁花與草葉》、《激流小集》、《耕耘文集》、《馮牧文學評論選》、《新時期文學的主流》、《文學十年風雨路》、《但求無愧無悔》;散文集《滇雲攬勝記》、《馮牧散文選粹》、《我的三個故鄉》、《沿着瀾滄江的激流》等及《馮牧文集》九卷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