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所向披靡

(漢語成語)

鎖定
所向披靡(拼音:suǒ xiàng pī mǐ)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1] 
所向披靡(所向:風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隨風伏倒的樣子)比喻力量所達到之處,敵人望風潰散,一切障礙皆被清除。主謂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4] 
中文名
所向披靡
外文名
carry the world before one
拼    音
suǒ xiàng pī mǐ
近義詞
所向無敵、一往無前
反義詞
強弩之末、畏縮不前
出    處
《史記·項羽本紀》
注音字母
ㄙㄨㄛˇ ㄒㄧㄤˋ ㄆㄧ ㄇㄧˇ

所向披靡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所向披靡”。 [1] 

所向披靡成語故事

公元前203年12月,項羽的十萬大軍被漢軍圍困在垓下(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兵少糧盡被漢軍會同諸侯軍隊重重包圍。 [2] 
一天夜裏,項王跨上戰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着馬隨從,連夜朝南衝破重圍,縱馬奔馳。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方才覺察,命令騎將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趕。項王渡過淮河,跟隨項羽的騎士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王走到陰陵(在今安徽省定遠縣西北),迷失了道路,問一個農夫,農夫騙他説:“向左行!”項王往左走,陷到泥漿地裏去了,所以很快被漢軍追上。項王只得重新領着兵向東逃跑,到了東城(在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五十里),只剩下二十八個隨騎了。追趕上來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王估計不能脱險,對部下説:“我自起兵到現在八年了,身經七十餘次戰役,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沒有打過敗仗,故而稱霸天下。然而今天終於受困在這個地方,這是天要亡我,不是我打仗失誤!今天定要決一死戰,願為諸君痛痛快快打一仗,一定要打勝,為各位突破包圍、斬殺敵將、砍倒敵人大旗,叫諸君知道這是天亡我,不是我打仗失誤!” [2] 
於是,他把騎兵分為四隊,向着四面成一圓陣,漢軍包圍他好幾層,項王對他的騎兵説:“我為你們暫他一將。”命令騎兵分頭向四面殺去,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在這個時候,項王大聲呼喊着向下直衝,漢軍招架不住,人馬望風而潰,果然斬殺一員漢將。這時,赤泉侯楊喜任漢軍騎將追趕項王,項王二目圓睜,向他大喝一聲,赤泉侯連人帶馬驚慌失措,連連倒退了幾里。項王同他的騎兵在三處會合。漢軍弄不清項王在哪一處,就把軍隊一分為三,重新又包圍了項王。項王只好往來突圍,又殺了漢軍一員都熨,殺死漢軍數十百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隊伍,只不過損失兩個騎兵而已。他向隨騎問道:“怎麼樣?”隨騎們都敬服地説:“正如大王説的那樣!” [2] 

所向披靡成語寓意

項羽的十萬大軍被漢軍圍困在垓下,兵少糧盡之時選擇拼死突圍。然而正是在被圍困的情況下,僅率領二十八個隨騎,卻所到之處漢軍皆披靡。歷史上項羽破釜沉舟,七戰七捷。韓信背水一戰,終獲勝利。成語告訴人們,面對困境,人們不僅要有放手一搏的勇氣,更要有沉着應變的智謀。 [2]  [3] 

所向披靡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達到之處,敵人望風潰散,一切障礙皆被清除。主謂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4] 
運用示例
唐·房玄齡晉書·景帝紀》:“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陣,所向皆披靡。” [1]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九一引《譚賓錄》:“唐太宗徵遼東,駐蹕於陣。薛仁貴著白衣,握戟橐鞬,張弓大呼,所向披靡。” [1] 
宋·李昉《太平御覽》卷三O二引《東觀漢記》:“於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諸將皆服其勇。” [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遂與其友鮮伯等百餘人,直犯秦陣,所向披靡,殺死秦兵無數。”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