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柔科學城

鎖定
懷柔科學城以高點定位、開放合作、全面改革、內涵發展的基本原則,規劃出“一核四區”的空間功能佈局,規劃面積約100.9平方公里。
2017年9月8日,從北京市發改委瞭解到,定位於“世界級原始創新戰略高地”的北京懷柔科學城建設規劃已經從原41.2平方公里,調整到100.9平方公里。空間佈局研究、基礎設施建設、制度保障設計正有序推進。 [1] 
2019年7月底,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和“十三五”期間佈局的5個大科學裝置將全部在懷柔科學城啓動建設 [2]  。2022年12月,懷柔科學城重點區域提升工程開工。 [15] 
中文名
懷柔科學城
所屬地區
北京
面    積
100.9 km²
特    點
交叉研究平台
文    件
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

懷柔科學城建設背景

懷柔科學城 懷柔科學城
2009年6月,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中國科學院北京懷柔科教產業園合作協議》,懷柔科教產業園區上升到院市合作層面,為懷柔建設科學城打下了基礎;2011年,中科院與北京市簽署了院市共建北京綜合研究中心協議,為在懷柔建設依託大科學裝置的綜合性研究中心邁出了第一步。
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同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懷柔科學城建設進展

2018年,該地區將按照大科學裝置集羣建設的整體安排,推動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子午工程二期等大科學裝置,以及大科學裝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調管研製平台等14個科教專項平台項目落地。
懷柔科學城規劃面積已拓展至100.9平方公里,中科院系統電子所、力學所、空間中心、納米能源與系統所、物理所、大氣物理所等9個研究所已入駐懷柔科學城。
錢學森國家工程試驗基地已投入使用。該基地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激波風洞實驗室,有模擬最高時速達500公里的高速列車動模型實驗平台。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坐落於此。暗物質衞星悟空號、量子通信衞星墨子號、慧眼等多顆重要科學衞星的地面中控指揮大廳也建成於懷柔科學城。
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綜合技術研究所、中國航天集團的衞星研究所等均已坐落於科學城範圍內。 [5] 
2019年6月29日,懷柔科學城兩個大科學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和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同日開建。一個是探測微觀世界的“超級顯微鏡”,另一個是生命醫學領域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設施。 [6] 
截至2019年7月底,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和“十三五”期間佈局的5個大科學裝置將全部在懷柔科學城啓動建設。特別是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和5個交叉研究平台落地建設,子午工程二期也計劃7月底啓動建設 [2] 
2019年10月,北京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伍建民稱,國家在懷柔科學城佈局的5個大科學裝置全部啓動建設。大科學裝置和研發平台建設實現關鍵突破。2017年和2018年,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和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先後開工建設。截至2019年10月初,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工程已經完成總建安工程的98.5%;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完成總建安工程的66.4%。此外,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正在進行臨建和臨時道路施工;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正在進行場地平整等工作;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項目正在進行臨時圍擋等搭建工作,同時對園區內管網進行改線。 [7] 
2020年7月5日,懷柔科學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完成竣工驗收備案,標誌着項目4.8萬平方米的土建工程竣工。這也是懷柔科學城正在建設的5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中首個完成竣工的項目。下一步,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將全面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2022年投入使用。 [8] 
2020年7月8日,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台項目——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撐保障條件平台召開項目啓動會,標誌着該項目正式動工建設。項目位於懷柔科學城聚核區,將建設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研支撐保障及實驗技術培訓系統、公共學術保障系統、科技服務保障系統、運營維護保障系統等,建設週期為30個月。 [9] 
2020年10月22日起,《懷柔科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20年-2035年)》草案正式啓動社會公示。按照發展目標,到2035年,懷柔科學城將建成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羣和國家實驗室集羣。 [10] 
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丁明達介紹,近期,懷柔科學城建設全面加速,科技設施平台集羣初步形成,懷柔國家實驗室掛牌。丁明達介紹,懷柔國家實驗室已掛牌。一期科研辦公樓改造完成,科研人員入駐,二期加快規劃建設。據瞭解,懷柔科學城已佈局的29個科技設施平台中,9個土建完工,其中7個進入到科研狀態。20個在施的科技設施平台中,9個今年年底前土建完工,11個計劃明年上半年土建完工。明年,進入科研狀態的科技設施平台總數將達到13個以上。“十四五”時期佈局的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裝置、太陽能高效轉化利用科技基礎設施以及科教設施加快落地。丁明達表示,懷柔科學城已有中科院18家院所入駐。 [11] 
2022年6月,懷柔科學城57條道路名稱公示。 [12] 
2022年8月,懷柔科學城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將迎來竣工驗收。 [13] 
2022年12月,作為懷柔區“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重要內容之一,懷柔科學城重點區域提升工程開工。 [15] 
2023年3月14日,懷柔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直線加速器成功加速第一束電子束,束流能量達到500MeV(兆電子伏特)、末端電荷量達到額定2.5nC(納庫)以上。 [16]  3月16日,懷柔科學城創新聯合體服務啓動儀式在懷柔科學城舉辦。 [17] 
2024年1月,北京懷柔科學城進入運行為主新階段。 [18] 

懷柔科學城總體定位

懷柔科學城是以大科學裝置集羣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為核心,同時建設四區。“四區”中的科學教育區將位於懷柔科學城北部,主要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建設;科研轉化區位於懷柔科學城南部,主要依託雁棲經濟開發區建設;綜合服務配套區位於懷柔科學城西部,主要依託雁棲小鎮組團建設;生態保障區則位於科學城東南部。在科學教育區,中國科學院大學已有8000名師生入駐。而科研轉化區,2016年已有中科院12個研究所22個項目,其中15項投入運營。 [3] 

懷柔科學城科研條件

懷柔科學城地球模擬裝置
2022年9月,從懷柔科學城管委會獲悉,位於懷柔科學城東區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項目順利通過教育部、中國科學院檔案專業驗收,至此包括工藝、建安、財務、設備資產在內的5個分項驗收全部完成。裝置已有近20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學研究及裝置軟硬件改進等工作。
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用地球系統模擬裝置,規模及綜合技術水平位於世界前列,能夠大幅提高我國大氣污染預測預警的準確性,將為我國應對區域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開展氣候與環境領域談判、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14] 

懷柔科學城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52號)精神,加快推進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着力提升原始創新和技術應用能力,特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焦集聚世界一流科技人才,聚焦實施全面創新改革,聚焦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努力將懷柔科學城打造成為宜讀、宜研、宜居、宜業的綠色生態智慧人文科學城。
(二)戰略定位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和開放科研平台,引導和推動高端創新資源要素加快集聚,打造科技創新中心新地標。
面向體制機制創新改革,推動國家有關部門、中國科學院、本市科技創新政策高效集成,率先落實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舉措,打造全面創新改革新示範。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充分釋放科研活力、實力、吸引力和影響力,促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三)基本原則
高點定位。以國際一流標準,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運營懷柔科學城,在基礎研究和前沿領域搶佔世界科技創新制高點。
開放合作。推動國際合作,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研究平台向全球開放共享;強化部市合作,建立國家有關部門和本市共同參與的協調推進機制;深化院市合作,與中國科學院搭建共建共享合作平台;加強政企合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
全面改革。將改革貫穿於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的各個環節,統籌推進科技創新、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內涵發展。堅持集約、節約、綠色、循環理念,立足現有存量空間資源提質增效,實現內涵式發展。
(四)空間佈局
懷柔科學城按照“一核四區”進行空間功能佈局,規劃面積約41.2平方公里,四至範圍為:東至京通鐵路-懷柔區界,南至京密路,西至雁棲河-京通鐵路及中國科學院大學西邊界,北至懷柔新城邊界(圖1)。
一核:即核心區,主要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羣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區域,位於懷柔科學城的中部,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
四區:即科學教育區、科研轉化區、綜合服務配套區、生態保障區。其中,科學教育區位於懷柔科學城北部,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主要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建設;科研轉化區位於懷柔科學城南部,規劃面積12.3平方公里,主要依託雁棲經濟開發區建設;綜合服務配套區位於懷柔科學城西部,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主要依託雁棲小鎮組團建設;生態保障區位於懷柔科學城東南部,規劃面積10.8平方公里。(圖2)
(五)發展目標
到2020年,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高端人才、科技資源、重大項目加速集聚,健全功能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前沿科學和先進技術研究成果不斷湧現,高端特色產業集羣效應初步顯現,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區
推進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2016年底前開工,2020年底前竣工。積極推進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大氣環境模擬裝置等項目儘快落地,確保2018年全面開工。聚焦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集中優勢創新資源,組織本市其他區域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懷柔科學城建設關鍵實驗平台或二期工程,打造多類型、多層次、相互支撐協作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羣。
建設一批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依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羣,佈局建設材料基因組、環境污染物識別與控制、大氣物理與環境實驗觀測、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腦科學前沿技術研究、加速器與 X射線技術等一批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力爭2017年全部開工建設。
推進一批專業領域的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相關研究型大學、骨幹科研院所在懷柔科學城佈局建設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設備。着力推動中國科學院力學、空間、電子、納米、網絡信息等領域科研儀器、科研設施重點向懷柔科學城佈局。支持企業、社會研究機構等,依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專業實驗裝置及研發平台。
(二)建設高端科技人才聚集區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發揮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體制機制優勢,推動其與中國科學院所屬科研機構深度融合,支持中國科學院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形成5至7個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交叉學科,並建立多學科交叉學生培養體系,建設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型大學。推動中國科學院繼續在懷柔科學城佈局研究機構,開展國際聯合科研攻關。積極支持國際國內一流大學、科研院所在懷柔科學城建設分校、分支研究機構、重點學科及科研實驗平台。
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及團隊。爭取國家層面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向懷柔科學城傾斜,充分運用中國科學院及本市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一流專業技術人才,參與基礎研究、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國內外創新型企業、科研機構在懷柔科學城設立研發中心、實驗室,組建國際一流的研發團隊,開展高水平技術研發活動。
整合組建一流創新團隊。結合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和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推動中國科學院整合現有資源,圍繞新材料、生命科學、新能源等重點前沿領域,依託重大研究課題或應用研究項目,組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創新成果突出的創新團隊。針對項目計劃特點探索實行首席科學家或項目經理人制度,實行研究人員人事關係雙聘制。推動首都院士之家懷柔服務中心建設,發揮院士智庫作用。
創新人才服務機制。創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人員收入分配機制,探索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負責人年薪制,急需緊缺人才推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多種分配方式,依法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加強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在落户、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服務保障。實行科技人員分類評價,探索基礎研究類科研人員實行同行學術評議制度,適當延長評價考核週期;對從事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科研人員注重市場檢驗和用户評價。
(三)全面支撐國家實驗室建設
推動綜合型前沿基礎研究國家實驗室落地。依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羣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按照國家實驗室綜合交叉融合的建設方向,通過聯合攻關、協作攻關,搶佔國際科技創新制高點,形成世界一流的綜合性跨領域研究平台。
推動專業型國家實驗室落地。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資源有效整合,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在空間科學、腦科學、納米科學等領域組建3-5個專業型國家實驗室。
創新國家實驗室運行管理機制。探索建立符合大科學時代科研規律的科學研究組織形式、學術和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目標導向、績效管理、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新型運行機制。
(四)加快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積極承擔重大基礎和前沿科研任務。面向基礎科學研究,提升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學、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研究水平,推動信息、生物、納米等新興學科和環境科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等應用學科發展,推進新興交叉學科建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納米科技、全球氣候變化及應對、深空科學研究等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重點部署一批前沿技術領域研究項目,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資源環境與生態保護等領域的關鍵問題,重點承接極端環境條件下的製造、新材料設計與製備新原理和新方法等重大研究任務。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大健康、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為重點,突破核心瓶頸技術,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系統部署創新資源鏈。統籌本市及中國科學院各類優質創新資源,加速向懷柔科學城集聚,推動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全創新鏈條。發揮科技計劃配置創新資源的引導性作用,完善科技計劃組織管理模式,促進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強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中試基地和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建設,推動科技前沿研究成果的高效利用及轉化。
着力強化央地政企聯動。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的協同聯動。深化中國科學院與本市合作,推動院市優質創新資源全面對接和高效合作,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在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的同時,調動企業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共同參與懷柔科學城建設。
全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外溢創新資源優先在懷柔科學城佈局,支持昌平未來科技城與懷柔科學城各創新主體聯合攻關,促進創新資源自由流動和高效整合。加大懷柔科學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京津冀區域科研主體、企業主體的開放力度,推動懷柔科學城重大科技成果向京津冀及全國範圍轉移轉化。
(五)提升懷柔科學城的國際影響力
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建立國際論壇和學術會議制度,邀請國際知名大學、科研機構以及相關組織在懷柔科學城開展高層次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支持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參與國際學術活動。圍繞前沿科學問題,與國際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
組建國際科學城聯盟。推進與其他科學城之間的戰略合作,通過科研人員交流互動、科研項目合作等形式,不斷提升懷柔科學城的國際影響力。
(六)高標準建設綠色生態智慧人文科學城
建設綠色科學城。推行綠色建築標準,新建建築一律達到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既有建築分步開展建築節能和智能化改造,推廣裝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堅持節水節地節能和超低排放,推進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基礎設施共用共享。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推動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開發。
建設生態科學城。推動林地生態保護,提高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結合懷柔科學城內主要河流河道治理及景觀建設,推進大面積濕地公園、沿河功能性濕地建設。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系統構建雨水回收、蓄儲、回灌體系,嚴格控制各類新建項目硬質鋪裝比重,建設一批雨水花園和下沉式綠地。
建設智慧科學城。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打造全光纖網絡,提升移動互聯服務能力,實現區域內免費無線寬帶全覆蓋。加快推進下一代互聯網應用,完善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基礎設施,打造物聯感知、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信息基礎環境,提高懷柔科學城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建設人文科學城。系統佈局科普基礎設施和科學文化設施,重點建設科學長廊、科普基地和現代科學館,推動承辦專業科學展覽、科技創新活動,設立北京科博會懷柔分會場。推動懷柔科學城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各類科研設施向社會開放,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文化。
建設高效便捷的智慧交通體系。加強懷柔科學城與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地區的軌道交通聯絡,加快推進京沈客專建設,啓動連接懷柔區的軌道交通S6線建設,利用既有京承鐵路、京通鐵路建設連接懷柔科學城的市郊鐵路。加強懷柔科學城與重點地區的公路交通聯絡,建設京密高速、通懷路等。優化提升懷柔科學城內部路網結構,實施楊雁路改造,建設懷柔科學城與雁棲示範區北聯絡線、雁東路等,研究建設區域內多組團之間的快速捷運系統。
(七)創新建設運營機制
建立懷柔科學城高效運行體系。堅持院市共建、專業運營、屬地保障、社會參與的原則,由中國科學院和本市共同搭建專業運營機構負責懷柔科學城核心區運營保障工作,由懷柔區政府作為屬地服務保障主體,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懷柔科學城建設運營。
創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機制。建立由理事會領導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運行機制,建設資金由國家有關部門、本市和項目主管單位共同承擔,運行資金由國家有關部門和項目主管單位共同保障。探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市場化建設運行機制,積極吸引社會主體參與。研究建立院市共同參與的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建設運行機制。
改革科技項目經費管理機制。落實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舉措,簡化財政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和評審程序,賦予承擔單位和科研人員開展科研更大的自主權,創新財政科研經費投入與支持方式,提高科研項目和經費的管理服務水平。
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研究建立院市共同參與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設立成果轉化基金。統籌科技基礎設施共享、研發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交易與展示、成套技術轉移、高新技術產業孵化等五大科技服務平台建設。充分利用孵化器、眾創空間、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創新創業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孵化。
(八)構建高水平科技服務體系
發展研發設計服務。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高研發服務能力,創建特色服務平台。鼓勵成立工業設計服務中心和實施示範工程,完善工業設計、知識產權交易和中介服務體系。
發展科技金融服務。引導和支持設立創業投資基金、併購基金、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在懷柔科學城開展天使投資。推動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探索投貸聯動融資模式,構建包括科技信貸、科技保險、集合融資、融資租賃在內的創業金融服務體系。
發展知識產權服務。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公共信息等服務體系,引導服務機構與各類創新主體對接,支持服務機構提高知識產權服務水平。
發展檢驗檢測服務。發展面向設計開發、生產製造、售後服務全過程的分析、測試、計量等服務,培育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
發展技術交易服務。鼓勵建立具備技術諮詢評估、成果推介、融資擔保等多種功能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
(九)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有序推動不符合懷柔科學城功能定位的產業轉移疏解和改造升級。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採取收回、回購、置換等方式實現土地資源騰退再利用,吸引和配置高端產業項目。落實《〈中國製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立足懷柔科學城特點及優勢,集聚發展新材料、生藥醫藥、節能環保等高端產業。
(十)強化生活保障服務
完善生活配套保障。按照合理規劃、分類保障的原則,建立科技人才長期居住、短期交流居住等分類分層次住房保障體系
完善教育服務保障。按照高等教育牽引、基礎教育支撐、社會辦學補充的原則,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服務保障體系。
完善醫療服務保障。突出區域醫療特色,結合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交叉平台研究,建設質子、重離子治療等高端醫療機構。推動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北京懷柔醫院,統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社區衞生服務站等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完善區域醫療衞生服務體系。
完善商業服務保障。強化懷柔科學城商貿服務、旅遊休閒等配套設施建設,依託雁棲小鎮建設雁棲湖文化商業綜合體,培育購物休閒、生活體驗有機融合的商業新業態。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統籌推進機制。建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市政府共同組成的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推進機制,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定期調度重大項目。懷柔科學城建設發展日常工作由市科委、市發展改革委、懷柔區政府牽頭,中國科學院和本市有關部門作為工作推進機制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落實。
(二)加大資金保障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層面資金支持,協調國家有關部門、中國科學院等加大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等的資金支持力度。統籌全市科技資金向懷柔科學城傾斜,加大對科技平台建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懷柔科學城建設運營。
(三)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管控,統籌好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調整。繼續優化懷柔科學城空間佈局,挖掘存量土地空間,強化對疏解騰退建設用地的集約高效再利用。做好新增項目人口、水資源、能源、土地等要素的綜合評價,嚴控不符合懷柔科學城功能定位的項目落地。
(四)加強督查考核工作。市科委、市發展改革委、懷柔區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單位要細化分解規劃的重點任務,分年度、分步驟有序推進。要加強督促檢查與考核評估,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方式,及時開展規劃的年度評估和中期評估。要健全公眾參與等機制,鼓勵社會公眾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