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 名
- 憩園
- 作 者
- 巴金
- 類 別
- 中篇小説
- 出版社
- 文化生活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1944年
憩園內容簡介
編輯《憩園》寫戰時作家回到故鄉成都,寓居友人的新置館邸憩園寫作。在那裏他發現《憩園》主人夫婦有內憂,新婚的女主人,受前妻留下獨生子小虎的困擾,前妻孃家是鉅富,他們有意無意利用小虎折磨續絃的後母。隨後他又發現憩園舊主人的悲劇,他因一樁婚外愛情,被長子和愛妻逐離家庭流落破廟中,可是愛他的小兒子則與他保持神秘的往來,並且常到憩園折花安慰他父親。
憩園成書過程
編輯《憩園》寫成於1944年5月,但1941年初就開始醖釀。當時巴金曾回到四川老家,聽到久違的鄉音,看到熟悉的風俗,特別是目睹故居的頹敗,“被一種奇異的感情抓住了”,又彷彿找到了“已失落的遙遠的舊夢”,這時他開始構思《冬》,也就是後來的《憩園》。所以這部作品中有歸家尋夢的哀傷情調,有對人世變遷莫測的感慨。
憩園人物介紹
編輯舊主人楊老三:在嫖賭飲吹中蕩盡了祖傳的遺產,淪落為乞丐,長期寄生蟲式的生活使他喪失了最起碼的謀生能力;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級觀念又使他不屑於自食其力,只好靠偷竊為生,結果在監獄中默默死去。
憩園作品鑑賞
編輯作家所寫小説的情節(盲琴師與賣唱女子之戀),憩園主人的內憂,舊主人的悲劇,以及作家對女主人的關懷,這四條趣味線,交織進展,而各得到動人的歸結。全書僅十二萬字,竟處理得停停當當,天衣無縫。 文學批評家李廣田讀了《憩園》之後説:“巴金的《憩園》是一本好書,在我所讀過的巴金作品中,我以為這是最好的一本。”
其實,不但是巴金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而且是中國現代小説的典範之作。香港文史學家司馬長風曾如此評論《憩園》:“論謹嚴可與魯迅爭衡,論優美則可與沈從文競耀,論生動不讓老舍,論繾綣不下郁達夫,但是論藝術的節制和純粹,情節與角色,趣旨和技巧的均衡和諧,以及整個作品的晶瑩渾圓,從各個角度看者恰到好處,則遠超過諸人。”
小説在藝術上大膽吸收了外國文學的某些構思手法(受契訶夫《櫻桃園》及《未婚夫》影響很明顯),同時繼承和運用了我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具有民族特色。
一、結構上,以楊、姚兩家的生活為線索,雙線並運,或平行發展,或交錯扭結,前後呼應,相互映襯,十分得體。且運用了懸念的手法使故事的敍述引人入勝。
三、意境上,借鑑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美學追求,形成了既有濃厚抒情氣氛又帶有象徵意味的境界,“憩園”顯然是當時新舊交替的中國社會的象徵。
四、語言上,採用了親切婉轉、舒緩自如的散文筆調。
憩園作者簡介
編輯巴金(1904年—2005年),現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間,他接觸了一些無政府主義者,在巴黎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説《滅亡》。1928年底他回國,從事文學創作和編輯工作。抗戰前的作品主要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家》以及短篇小説集《復仇》《光明》等。抗日戰爭期間,巴金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火》《憩園》《寒夜》和《第四病室》。解放後,巴金歷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上海作協主席、中國作協主席等職。新時期出版的《隨想錄》《探索與回憶》等,具有極高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是新時期文學最重要的收穫之一。巴金於1982年獲意大利但丁文學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勳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