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尼堪

鎖定
愛新覺羅·尼堪(nikan,意為漢人 [24]  ,1610年—1653年),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廣略貝勒愛新覺羅·褚英的第三子,清初理政三王之一(另外兩個為博洛、滿達海)。
崇德元年(1636年),封固山貝子。順治元年(1644年),尼堪以戰功進多羅貝勒。破李自成,平陝西,安撫河南,滅南明弘光政權,誅張獻忠,定四川,討伐叛將姜瓖,功勞卓著。順治五年(1648年),進封為敬謹郡王。順治六年(1649年),進封為敬謹親王,後兩次復降為郡王
順治十年(1653年),尼堪奉命南下平定孫可望李定國,在湖南戰死沙場。他是清朝對明朝(包括南明)的戰爭中陣亡級別最高的將領,諡曰莊。
全    名
愛新覺羅·尼堪
諡    號
封    號
和碩敬謹親王
愛新覺羅氏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日期
1610年
逝世日期
1653年
逝世地
衡州 [15-16] 
主要成就
跟隨清軍入關,率軍征戰南方,參與滅南明弘光政權、定四川、討伐叛將姜瓖的戰役
最高官職
掌禮部事、掌宗人府事、定遠大將軍 [13-14] 

愛新覺羅·尼堪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尼堪少年從徵

天命年間,尼堪曾隨軍征討多羅特部、董夔部,幾次戰役都立有戰功。 [1] 
天聰九年(1635年),八旗軍攻打明朝的山西,尼堪跟從多鐸率領大軍進入錦州寧遠的地界牽制明軍。 [2]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立大清。尼堪被封為固山貝子。同年十二月,皇太極御駕親征,討伐朝鮮,尼堪跟從豫親王多鐸追擊朝鮮的國王李倧直至南漢山城,殲滅了朝鮮的援軍。 [3] 
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李倧降,清軍班師。四月,任議政大臣
崇德四年(1639年),皇太極征討明朝,尼堪從武英郡王阿濟格等率四旗護軍兵攻打塔山、連山。
崇德七年(1642年),尼堪受命代替公博和託屯濟哈等戍守錦州 [4] 

愛新覺羅·尼堪隨軍入關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尼堪跟從睿親王多爾袞率軍入山海關,先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的軍隊,然後有跟從英親王阿濟格追擊李自成的殘部到達慶都。十月,進封為多羅貝勒。然後又跟從定國大將軍、豫親王多鐸領大軍自河南進軍陝西,夾擊陝西的李自成大順軍本部。十二月,大軍自孟津陝州,大破農民軍。 [5] 
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尼堪跟從多鐸的大軍到達陝西與河南交界的潼關,李自成的大將劉方亮率軍出潼關抵禦清軍,尼堪與護軍統領圖賴夾擊劉方亮的軍隊,俘獲了三百餘匹戰馬。然後尼堪又偕同懷順王耿仲明、貝子尚善擊敗李自成的騎兵部隊。三月率軍趨進歸德,河南被清軍平定。順治帝下詔慰勞所部清軍,賜給尼堪弓箭一把。
同年五月,尼堪又跟從多鐸南下攻打南明弘光政權,很快攻破了南京,率軍追擊並且抓獲逃到蕪湖的明福王朱由崧。又率軍攻打江陰,尼堪與南明軍隊力戰,攻克了江陰。大軍班師回軍,尼堪被賞賜黃金二百兩、白銀一萬五千兩、馬鞍一副、戰馬五匹。 [6] 

愛新覺羅·尼堪戰功赫赫

參見詞條:豪格平川陝之戰
順治三年(1646年),平定李自成的勢力後,尼堪又跟從肅親王豪格西征四川,攻打那裏的張獻忠的農民軍。當時大順軍駐守漢中一帶的主將賀珍襲擾漢中,二隻虎(劉體純)、孫守法襲擾興安府一帶,陝西各地的流寇紛紛起兵。 [7]  尼堪的大軍到達西安後,從棧道向四川地區進軍。賀珍自雞頭關迎拒清軍,尼堪率軍擊滅了他,然後迅速率軍飛馳漢中圍殲流寇的營地,流寇敗走西鄉,尼堪在楚湖追擊他們,又到了漢陰。二隻虎逃奔四川,孫守法逃到了嶽科寨。 [8] 
同年十一月,跟從肅親王豪格進入了四川,很快擊潰了張獻忠的主力,在西充斬殺了張獻忠。自此,張獻忠大西政權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之後清軍迅速進軍西南,尼堪與貝子滿達海分兵平定了遵義夔州茂州隆昌富順內江資陽等地區。斬大西政權的王及官弁等二千三百有奇,俘獲無算,四川被平定。 [9] 
順治五年(1648年),尼堪的大軍班師回朝。回到北京之後他又偕同英親王阿濟格平定天津一帶的土寇,進封為敬謹郡王 [10]  順治六年(1649年),尼堪被任命為定西大將軍,去山西大同討伐叛將姜瓖,多次擊敗叛軍。攻破姜瓖所設置的巡撫姜輝,他的大將羅英壇率領部眾投降清軍。多爾袞親自赴大同招撫姜瓖,晉封尼堪為敬謹親王爵位。很快從左衞圍困大同,姜瓖的大將楊振威等人斬殺了姜瓖之後投降清軍,尼堪率領大軍回師。 [11] 
順治七年(1650年),尼堪與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打理六部的事務。攝政王多爾袞派遣尚書阿哈尼堪迎接朝鮮王弟,阿哈尼堪請求尼堪同意讓章京恩國泰代替自己去迎接,後來東窗事發,尼堪因為包庇阿哈尼堪,被降為郡王 [12]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復晉封和碩敬謹親王。二月,同諸王奏削故睿親王封爵。三月,又因為坐視阿濟格私自藏匿兵器而不報,被降為郡王。朝廷任命他掌管禮部。五月,再次恢復親王。
順治九年(1652年)六月,掌管宗人府的事務。 [13] 

愛新覺羅·尼堪沙場戰歿

順治九年(1652年),南明大將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從貴州出兵突入湖南。七月,尼堪被任命為定遠大將軍,率領大軍前去湖南討伐孫可望。在將要啓程的時候,順治帝賜給他御服、佩刀、鞍馬等物,順治帝親自送他至南苑。八月,李定國率軍進入桂林,擊斃了定南王孔有德,朝廷萬急之下詔尼堪率軍由湖南寶慶府進入廣西剿滅李定國的軍隊。 [14] 
衡州之戰時的明清形勢 衡州之戰時的明清形勢
同年十一月,尼堪率領的大軍到達湘潭,南明大將馬進忠等逃往寶慶府。清軍向衡州進發,噶布什賢的大軍在衡山縣攻打明軍,擊敗了明軍一千八百人。尼堪率領大軍在夜裏行進,日夜兼程到達衡州。第二天,大軍還未來得及佈陣,明軍四萬餘人驟然出現,尼堪指揮軍隊進攻,大破明軍,向北追擊二十餘里,俘獲大象四頭、戰馬八百多匹。 [15] 
此戰之後,明軍在林內設置伏兵,清軍行進途中伏兵突然殺出,大軍想要撤退,尼堪對他們説:“我軍攻擊明軍不能有撤退者。我作為朝廷的宗室,如果撤退,有何面目回去?”率軍奮勇直入,被明軍重重包圍,大軍找不到突圍的道路,尼堪指揮諸位將領衝殺,不幸陷入了泥淖之中,箭都被射盡,所以他拔出戰刀與明軍衝殺,力竭之後在陣內戰死,年四十有三。 [16] 
順治十年(1653年),報喪的隊伍回朝,順治帝輟朝三日。命親王以下、二品以上的官員到郊外十里迎接,順治帝欲親臨其喪,諸王大臣力諫乃止。順治帝賜予諡號“莊”。這一戰,從徵的諸位將領都因為損兵折將被論罪。 [17]  他的第二子尼思哈承襲了爵位。
順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追論尼堪私自取多爾袞死後的財物以及包庇尚書譚泰驕縱的罪過,應削爵,因為他為國陣亡,所以保留爵位。 [18-19] 

愛新覺羅·尼堪主要成就

清軍入關之前,尼堪在清朝與明朝的戰爭中初露頭角,在松錦之戰中以及後來跟隨皇太極征討朝鮮,跟從豫親王多鐸一起追擊朝鮮國王李倧
清軍入關的時候,尼堪在與李自成的大順軍作戰中也立下了不小的戰功。順治三年(1646年),隨豪格入陝,進攻漢中、四川,鎮壓張獻忠部起義軍。之後與貝子滿達海分兵平定了四川。順治五年(1648年),尼堪又同英親王阿濟格一起平定天津一帶的土寇。順治六年(1649年),被任命為定西大將軍,討伐叛將姜瓖。
順治九年(1652年),孫可望等進攻湖南,命尼堪為定遠大將軍征討。李定國收復桂林後,又下詔尼堪率軍入廣西剿賊。當年十一月,大軍抵達衡州,明將馬進忠等遁走。貝勒屯齊令別將兵詗敵寶慶,遇敵,擊敗之,進攻全州,破寨五,斬所置文武吏九及其徒四千餘,攻陷興安灌陽,斬李定國手下倪兆龍。尼堪不知有詐持續追擊二十餘里,最後中伏被殺。 [20] 

愛新覺羅·尼堪人物評價

  • 《清史稿》:“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
  • 蕭一山:“福臨以沖齡踐祚,奠定中原,征服華夏,其所以能成大業者,皆羣臣襄贊之力也。當時宗室懿親,僇力行間,櫛風沐雨,勤勞佐命者:如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英親王阿濟格、鄭親王濟爾哈朗、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等,其殊勳茂績,誠可為開國之大人物。” [21] 

愛新覺羅·尼堪人際關係

愛新覺羅·尼堪家庭

  • 父親愛新覺羅·褚英,廣略貝勒
  • 母親:納喇氏,清佳努之女
  • 妻妾
    • 嫡福晉:鈕祜祿氏(巴圖魯公額亦都之女,無子女,1637年因擔心被休而冒領漢人僕婦之女為己女,事發後被處死)、烏珠穆秦岱巴圖爾之女、瓜爾佳氏(羅薩順科羅巴圖魯之女)
    • 側福晉:烏珠穆秦岱巴圖爾之女
    • 庶福晉:蒙固爾岱之女
  • 兒子:愛新覺羅·蘭布、愛新覺羅·尼思哈(和碩敬謹悼親王,無嗣)
  • 女兒:第三女嫁科爾沁左翼中旗和碩達爾漢巴圖魯親王滿珠習禮第四子額爾克鄂齊爾
以上參考資料 [25-27] 

愛新覺羅·尼堪世系

  • 第一代:愛新覺羅·尼堪
  • 第二代:愛新覺羅·蘭布:愛新覺羅·尼堪第一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六月,降襲多羅貝勒。康熙六年(1667年)二月, 諭宗人府曰尼堪以親王陣亡,殊為可憫,世祖章皇帝復嘗矜念,仍留所襲爵,又無不準承襲之旨。蘭布着封為郡王,仍與原號。康熙七年(1668年)八月,蘭布以父陣亡功,請復舊爵,得旨蘭布着襲封和碩敬謹親王。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議蘭布娶輔臣鰲拜孫女為妻,詰鰲拜罪狀,狡稱不知,降鎮國公。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命隨貝勒愛新覺羅·尚善討逆藩吳三桂於湖南。康熙十七年(1678年)卒于軍,年三十有七。康熙十九年(1680年),追論蘭布在嶽州時退縮罪,削爵。
  • 第二代:愛新覺羅·尼思哈:愛新覺羅·尼堪第二子,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襲敬謹親王,順治十七年(1660年)薨,年方十歲,諡曰悼,無嗣。 [22] 
  • 第三代:愛新覺羅·賴士:愛新覺羅·蘭布第四子。康熙十八年(1679年),降襲輔國公。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正月,御徵噶爾丹,賴士統兵赴歸化城駐守。十一月,師還。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議賴士不安靜守分,探聽消息,散佈流言,削爵。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赴阿爾吉軍前效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隨徵西將軍祁裏德至額勒齊斯河,擊殺賊眾,議敍得頭等功牌一。雍正八年(1730年),復封輔國公。雍正十年(1732年)卒,諡曰悼愍。
  • 第三代:愛新覺羅·務友:愛新覺羅·蘭布第五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
  • 第四代:愛新覺羅·伊爾敦:愛新覺羅·賴士第三子。雍正三年(1725年)五月,管武備院事。九月,任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尋遷右翼前鋒統領。雍正四年(1726年),襲封輔國公。雍正六年(1728年),擢正黃旗蒙古都統。雍正八年(1730年)三月,攝鑲紅旗護軍統領。十一月,復署右翼前鋒統領。乾隆十四年(1749年)卒,諡曰簡恪。
  • 第四代:愛新覺羅·富增:愛新覺羅·務友第六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襲封輔國公。雍正四年(1726年),因事革退。
  • 第四代:愛新覺羅·富宏:愛新覺羅·務友第七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卒。
  • 第四代:愛新覺羅·拜音布:愛新覺羅·務友之子。
  • 第五代:愛新覺羅·富春:愛新覺羅·伊爾敦第七子。乾隆十四年(1749年),承襲奉恩輔國公。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授吉林將軍。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調杭州將軍。十一月,以前任吉林時,不能禁止採參,革職。
  • 第五代:愛新覺羅·阿慜圖:愛新覺羅·富宏第二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因病告退。
  • 第五代:愛新覺羅·玖雅圖:愛新覺羅·拜音布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卒,無嗣。
  • 第六代:愛新覺羅·斌寧:愛新覺羅·富春第二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承襲奉恩輔國公。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三月,上念敬謹親王尼堪功勳頗顯,且以力戰捐軀,晉封斌寧為鎮國公,世襲罔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任正紅旗蒙古副都統。十月,授宗人府左宗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五月,任鑲藍旗護軍統領。
  • 第六代:愛新覺羅·斌英:愛新覺羅·富春第三子,嘉慶四年(1799年)卒。
  • 第六代:愛新覺羅·斌泰:愛新覺羅·富春第五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
  • 第六代:愛新覺羅·斌靜:愛新覺羅·富春第七子,嘉慶二十三年(17818年)因事革退。
  • 第六代:愛新覺羅·惠英:愛新覺羅·阿慜圖第八子,道光四年(1824年)卒。
  • 第七代:愛新覺羅·果爾豐阿:愛新覺羅·斌英第一子,道光七年(1827年)卒。
  • 第七代:愛新覺羅·博爾慶阿:愛新覺羅·斌英第二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卒,無嗣。
  • 第七代:愛新覺羅·伊忠阿:愛新覺羅·斌泰第一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
  • 第七代:愛新覺羅·煥魁:愛新覺羅·惠英第一子,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
  • 第七代:愛新覺羅·煥明:愛新覺羅·惠英第二子,道光十一年(1831年)卒。
  • 第八代:愛新覺羅·有麟:愛新覺羅·果爾豐阿第二子,道光十九年(1839年)因事革退。
  • 第八代:愛新覺羅·有鳳:愛新覺羅·果爾豐阿第四子,咸豐十年(1860年)卒。
  • 第八代:愛新覺羅·有興:愛新覺羅·果爾豐阿第五子,咸豐六年(1856年)卒。
  • 第八代:愛新覺羅·德鼐:愛新覺羅·伊忠阿第一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
  • 第八代:愛新覺羅·訥爾和春:愛新覺羅·煥魁子。
  • 第八代:愛新覺羅·舒錦:愛新覺羅·煥明子。
  • 第九代:愛新覺羅·玉潔:愛新覺羅·有麟第一子,同治十三年(1874年)卒。
  • 第九代:愛新覺羅·順樂:愛新覺羅·有鳳族侄。
  • 第九代:愛新覺羅·玉鎮:愛新覺羅·有興第三子,同治元年(1862年)因事革退。
  • 第九代:愛新覺羅·致祥:愛新覺羅·德鼐子,咸豐八年(1858年)卒,無嗣。
  • 第九代:愛新覺羅·濯麟:愛新覺羅·訥爾和春子,咸豐十年(1860年)卒。
  • 第九代:愛新覺羅·緝御:愛新覺羅·舒錦子,同治元年(1862年)因事革退。
  • 第十代:愛新覺羅·桂池:愛新覺羅·順樂子,同治五年(1866年)因事革退。
  • 第十代:愛新覺羅·桂豐:愛新覺羅·順樂子,光緒十八年(1892年)卒。
  • 第十代:愛新覺羅·近光:愛新覺羅·濯麟第一子,光緒九年(1883年)因事革退。
  • 第十一代:愛新覺羅·全榮:愛新覺羅·桂豐第一子,光緒十八年(1892年)襲鎮國公,後事不詳。 [23] 
  • 第十一代:愛新覺羅·全福:愛新覺羅·桂豐第三子,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卒,無嗣。 [19] 

愛新覺羅·尼堪史籍記載

  •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 [20]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敬謹莊親王尼堪,褚英第三子。天命間,從伐多羅特、董夔諸部,有功。
  • 2.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天聰九年,師伐明,從多鐸率偏師入錦、寧界綴明師。
  • 3.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崇德元年,封貝子。上伐朝鮮,從多鐸逐朝鮮國王李倧至南漢山城,殲其援兵。
  • 4.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四年,上伐明,從阿濟格等攻塔山、連山。七年,戍錦州。
  • 5.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順治元年四月,從多爾袞入山海關,敗李自成,復從阿濟格追擊至慶都,進貝勒。復從多鐸率師自孟津至陝州,破敵。
  • 6.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二年,師次潼關,自成將劉方亮出御,尼堪與巴雅喇纛章京圖賴夾擊之,獲馬三百餘。又偕貝子尚善敗敵騎,趨歸德,定河南,詔慰勞,賜弓一。五月,從多鐸克明南都,追獲明福王由崧。又攻江陰,力戰,克之。師還,賜金二百、銀萬五千、鞍一、馬五。
  • 7.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三年,從豪格西征。時賀珍擾漢中,二隻虎、孫守法擾興安,羣寇蜂起。
  • 8.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尼堪次西安,自棧道進軍,珍自雞頭關迎拒,擊殲之,疾馳漢中躪其壘,賊走西鄉,追擊於楚湖,至漢陰,二隻虎奔四川,孫守法奔嶽科寨。
  • 9.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十一月,復從豪格入四川,斬張獻忠於西充。與貝子滿達海分兵定遵義、夔州、茂州、隆昌、富順、內江、資陽,四川平。
  • 10.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五年,師還。偕阿濟格平天津土寇,進封敬謹郡王。
  • 11.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六年,命為定西大將軍,討叛將姜瓖,屢敗敵。破瓖所置巡撫姜輝,其將羅英壇以所部降。多爾袞赴大同招撫姜瓖,承製進尼堪親王。旋自左衞圍大同,瓖將楊振威等斬瓖以降,師還。
  • 12.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七年,與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理六部事。多爾袞遣尚書阿哈尼堪迎朝鮮王弟,阿哈尼堪啓尼堪以章京恩國泰代行,事覺,尼堪坐徇隱,降郡王。
  • 13.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八年,復封親王。又坐不奏阿濟格私蓄兵器,降郡王。尋掌禮部。居數月,再復親王,掌宗人府事。
  • 14.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孫可望等犯湖南,命為定遠大將軍,率師討之。瀕行,賜御服、佩刀、鞍馬,上親送於南苑。李定國陷桂林,詔入廣西剿賊。
  • 15.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十一月,師次湘潭,明將馬進忠等遁。師鄉衡州,噶布什賢兵擊敵衡山縣,敗敵兵千八百。尼堪督兵夜進,兼程至衡州。詰旦,師未陣,敵四萬餘猝至,尼堪督隊進擊,大破之,逐北二十餘裏,獲象四、馬八百有奇。
  • 16.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敵設伏林內,中途伏發,師欲退,尼堪曰:“我軍擊賊無退者。我為宗室,退,何面目歸乎?”奮勇直入,敵圍之數重,軍失道,尼堪督諸將縱橫衝擊,陷淖中,矢盡,拔刀戰,力竭,歿於陣。
  • 17.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十年,喪歸,輟朝三日。命親王以下郊迎,予諡。是役也,從徵諸將皆以陷師論罪。
  • 18.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順治十六年,追論尼堪取多爾袞身後遺財,及不劾尚書譚泰驕縱罪,以陣亡,留爵。
  • 19.    卷一百二十八-正文-欽定八旗通志 四庫本-國學典籍網-國學經典大師網-古籍善本網-中國古典文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電子版永樂大典目錄未刪節完整版白話全本全文免費在線閲讀下載  .國學典籍網[引用日期2020-07-22]
  • 20.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列傳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7]
  • 21.    清代通史  .歷史網[引用日期2015-06-27]
  • 22.    《清史稿·列傳三·諸王二》:第二子尼思哈,襲。順治十六年,追論尼堪取多爾袞身後遺財,及不劾尚書譚泰驕縱罪,以陣亡,留爵。
  • 23.    北京文物與考古1983(1),第138頁
  • 24.    商鴻逵.《清史滿語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55頁
  • 25.    常林.《愛新覺羅宗譜》:學苑出版社,1998年:第2916—2918、3153頁
  • 26.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5頁
  • 27.    《大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卷35,崇德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1-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