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惠農區

鎖定
惠農區,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介於東經106°70′—106°80′,北緯39°20′—39°30′之間,地處寧夏最北端,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北與內蒙古烏海市接壤,是寧夏的北大門。包蘭鐵路京藏高速公路和109、110國道以及濱河大道橫貫全境。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惠農區常住人口為178891人。 [14]  截止2021年4月,惠農區下轄6個街道、3個鎮、3個鄉,總面積1254平方千米, [15]  區政府駐北街街道。 [22] 
惠農,源自雍正皇帝為惠農渠欽定的名字,包含施惠於民的涵義。 [1]  2004年4月,撤銷石嘴山市石嘴山區和惠農縣,成立惠農區。境地貌由賀蘭山丘陵地、洪積傾斜平原、黃河沖積平原三個單元組成。 [2]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長城雄關、賀蘭山岩畫、羅家園勝景等人文古蹟。
2021年,惠農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億元;規上工業產值突破7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8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3274元、17883元。 [16]  [20] 
中文名
惠農區
外文名
Huinong District
別    名
煤都
行政區劃代碼
640205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
地理位置
寧夏北部,黃河中游
面    積
1254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街道、3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
北街街道
電話區號
0952
郵政編碼
753200
氣候條件
屬中温帶大陸氣候
人口數量
178891 人(2020年)
著名景點
石嘴山石嘴子公園
石嘴山區四合木保護區
火車站
惠農站
車牌代碼
寧B
地區生產總值
183 億元(2021年)

惠農區歷史沿革

惠農,源自雍正皇帝為惠農渠欽定的名字,包含施惠於民的涵義。
春秋,惠農區境為狄、戎雜居的遊牧之地,未劃入中央集權統治。
秦,統一六國後為北地郡轄。
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區境屬北地郡廉縣(治今平羅縣下廟鄉西南)轄。不久,歸屬朔方郡
三國西晉,區境先後為匈奴、羌、鮮卑等少數民族所據,復為遊牧之地。
東晉十六國,區境先後為前趙(匈奴族)、後趙(羯)、前秦(氐)、後秦(羌)、夏(匈奴)各族政權所控制。
南北朝太和初,區境屬靈州普樂郡。北周(557年至581年)區境屬懷遠縣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屬廣閏縣;仁壽元年(601年),為避太子楊廣名諱,改廣閏為靈武縣;至楊廣大業年間,區境又屬靈武郡
唐,唐前期區境屬靈州都督府;安史之亂前後,屬朔方道節度使。先天二年(713年)區境屬定遠軍,後定遠軍升為縣;景福二年(893年)升為州,名警州。
五代,區境先後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政權所控制,為靈州節度使轄區。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將警州降為威肅軍。
北宋,屬陝西路靈州定遠鎮所轄。至道年間(995年至997年)改為威遠軍。
西夏,區境歸定州省嵬所轄。
元,屬甘肅行中書省寧夏路(今銀川市)定州。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筑北長城後(在今紅果子地區),河西北長城以北地區為蒙古部落所據。區境被蒙古部落控制。嘉靖三十年(1551年),區境此時屬寧夏衞平虜守禦千户所。
清,屬甘肅省寧夏府平虜守禦千户轄。雍正三年(1725年)改稱平羅縣,區境屬平羅縣轄。雍正四年(1726年),屬寧夏衞寶豐縣(治平羅縣寶豐鎮)轄。雍正七年(1729年),區境為市口堡屬寶豐縣。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因地震寶豐縣毀而併入平羅。光緒年間(1908年)前,石嘴山設鎮。
中華民國,民國初,區境屬甘肅省寧夏道(先後改為朔方道、寧夏道、寧夏行政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寧夏建省。
民國三十年(1941年),劃平羅縣的王全口、高莊、惠北、靈沙等地及其以北地區設置惠農縣,隸屬寧夏省轄。地域即為現惠農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0月4日,惠農縣人民政府成立,縣黨政機關駐寶豐鎮,屬寧夏省轄。
1954年9月,寧夏省撤銷,與甘肅省合併,設銀川專署,屬甘肅省銀川專署管轄。同年10月,縣黨政機關遷至黃渠橋。
1958年9月,銀川專署撤銷,同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屬寧夏回族自治區管轄。
1960年3月,在惠農縣的基礎上成立石嘴山市,惠農縣撤銷。
1960年1月7日國務院第93次全體會議決定“設石嘴山市,撤銷惠農縣。
1968年,大武口鎮改設大武口。
1972年2月,在大武口設銀北地區,石嘴山市由自治區直轄降為地區直轄。俗稱“小市”。機關仍駐石嘴山,行政區劃不變。
1973年,大武口設區,城區撤銷。
1975年11月,銀北地區撤銷,恢復石嘴山市由自治區直轄,機關遷往大武口。同年12月,成立石嘴山市一、二、三區,石嘴山為二區。
1975年12月,銀北地區撤銷,石嘴山市改由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遷駐大武口。
1976年12月1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批准成立石嘴山市郊區革命委員會,為縣級市轄區。
2004年1月30日,寧政發[2004]7號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撤銷石嘴山市石嘴山區和惠農縣設立石嘴山市惠農區的通知》,撤銷石嘴山市石嘴山區和惠農縣,成立惠農區。同年4月,石嘴山市惠農區掛牌成立。 [4] 

惠農區行政區劃

惠農區區劃沿革

1950年2月,經寧夏省人民政府批准,惠農縣改劃為6個區,27個鄉,187個行政村。同年4月,又將6個區改劃為5個區27個鄉,168個行政村。同年,又將全縣的168個行政村劃為171個行政村。
1951年1月,寧夏省政府批准,將黃渠橋、石嘴山、寶豐3鎮定為城市地區。
1952年3月,寧夏省政府將惠農縣定為丁一等縣。同時將全縣27個鄉改劃為5個區34個鄉。
1953年全縣進行調整,轄5個區,34個鄉,231個行政村。
1954年3月,經寧夏省政府批准,惠農縣在原第二區、第五區的基礎上分別成立寶豐回族自治區、靈沙回族自治區,將原四區改為二區,一、三區不動,原各區所轄鄉不變,共5區34鄉。同年4月,惠農縣村建制,調整為225個村。同年10月15日,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會“撤區並鄉”的指示,惠農縣撤區並鄉,全縣轄2個回族自治區、24個鄉。
1956年2月,全縣調整,將小鄉合併大鄉,全縣轄15個鄉,231個行政村。同年8月,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寶豐、靈沙兩個相當區級的回族自治區撤銷,建立惠北、靈沙、寶豐、禮和4個回族鄉。又將石嘴山、黃渠橋2個鄉改建為2個鄉級鎮。全縣轄2個鎮,13個鄉231個行政村。
1957年1月,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同意,石嘴山鎮由鄉級鎮改劃為區級鎮。同年10月25日,將外西河鄉與燕子墩鄉合併為燕子墩鄉,東永固鄉與渠中鄉合併為渠中鄉。全縣轄2鎮11個鄉,231個行政村。
1958年8月撤銷黃渠橋鎮,保留石嘴山鎮,撤銷鄉的建置,建立3個農村人民公社,全縣轄1鎮3個人民公社。1鎮3個人民公社為:石嘴山鎮,燈塔、五星、紅旗人民公社。同年11月,3個人民公社分別改名為尾閘、黃渠橋、寶豐人民公社。
1960年1月7日國務院第93次全體會議決定“設石嘴山市,撤銷惠農縣,將原惠農縣的石嘴山、黃渠橋、燕子墩、渠中、寶豐、禮和、廟台、尾閘、下營子、黃渠枴子等10個鄉(鎮)劃為石嘴山市的行政區域,其餘地區劃歸平羅縣”。(國務院1960年議字10號文件)。市政府機關駐石嘴山鎮(今惠農區北街)。同年3月市成立時,鄉已改為人民公社,時轄一個區級鎮——石嘴山鎮和尾閘、寶豐、黃渠橋3個公社。同年4月,將鎮改設2個市轄區,套用人民公社的組織形式,採取社、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做法,下轄30個居委會。北街公社(第一區)轄12個大隊(居民委員會),在新區(今河濱街)設管理區;南街公社(第二區)轄18個大隊(居民委員會),在石嘴山火車站設管理區。 [4] 
1961年5月,將原3個公社調整分置為8個公社:尾閘、下營子、黃渠橋、燕子墩、西永固、寶豐、廟台、禮和。1962年5月,將2個區合併為城區,下設6個街道辦事處:南街、北街、工人新村、火車站、鋼廠、新市區。
1963年,將大武口鎮(今石炭井)劃歸市轄,城區合併為4個辦事處:南街、北街、火車站、河濱區。是年6月,將國營園藝場改為園藝公社,將黃渠橋、寶豐兩公社劃歸平羅縣,將大武口公社劃入。時有1區(城區)1鎮(大武口鎮)和尾閘、下營子、西永固、燕子墩、廟台、禮和、園藝、大武口8個公社。
1968年,大武口鎮改設大武口。
1970年,在石炭井設區。同年7月13日,成立石嘴山市郊區革命委員會,駐尾閘公社。轄8個公社和“五七”農場、農林牧場。時有3區(城區、石炭井區、郊區)1鎮(大武口鎮)。
1971年,郊區撤銷,各公社仍由市直轄。
1975年12月,石嘴山改設石嘴山市二區。下設南街、北街、火車站、河濱街四個辦事處。下轄28個居委會,同時轄園藝公社。
1979年1月,將園藝公社交郊區。
1987年6月,將園藝鄉的一村子劃撥石嘴山區稱沿環村。
1981年4月,石嘴山市二區更名為石嘴山區。
1976年12月1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批准成立石嘴山市郊區革命委員會,為縣級市轄區,轄6個公社、32個大隊、235個生產隊。6個公社為尾閘、下營子、西永固、燕子墩、禮和、廟台。
1979年1月石嘴山市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小組決定將大武口、園藝公社劃歸為郊區管轄。轄8個公社,36個大隊、253個小隊。設置石嘴山市郊區,縣駐馬家灣,屬石嘴山市管轄。 [4] 
1983年6月,郊區農村人民公社全部實行政社分開,將公社更名為鄉,大隊更名為村,小隊更名為村民小組。全郊區轄8個鄉,63個村,351個村民小組。
1987年6月,惠農縣恢復建置,縣駐馬家灣,屬石嘴山市管轄。大武口鄉大部分劃屬大武口區,園藝鄉安樂橋以東,三排以西地區劃屬石嘴山區,全縣轄7鄉48個村,303個村民小組。
1988年底,增置馬家灣鎮,轄惠東、惠西兩個居委會和馬家灣子、中渠、西渠3個村民委員會。
1989年,轄惠農縣和石嘴山區及平羅縣的寶豐、黃渠橋、高莊、靈沙、惠北5個鄉鎮和石炭井區的部分地區。
1994年,將園藝鄉更改名為園藝鎮,全縣轄2鎮6鄉。
1995年7月23日,在紅果子地區增設紅果子鎮,全縣轄3鎮6鄉。 [4] 
2000年,南、北街辦事處各析置一個辦事處,石嘴山區轄南街、育才、北街、中街、火車站、河濱街六個辦事處,下轄50個居委會。
2002年9月,根據石嘴山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的實施,惠農縣將園藝鎮移交石嘴山區管轄。
2003年7月18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寧政發[2003]年78號文件,批准惠農縣園藝鎮移交石嘴山區,惠農縣轄三鄉兩鎮,即禮和鄉廟台鄉燕子墩鄉紅果子鎮尾閘鎮。(7月18日,尾閘鄉更名為尾閘鎮)。

惠農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惠農區轄6個街道(育才路、南街、中街、北街、河濱街、火車站)、3個鎮(紅果子、尾閘、園藝)、3個鄉(燕子墩、禮和、廟台),共38個行政村、42個居委會。 [5]  區人民政府駐北街街道。 [22] 
惠農新區俯瞰圖 惠農新區俯瞰圖

惠農區地理環境

惠農區位置境域

石嘴山市惠農區,地處寧夏最北端,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北與內蒙古烏海市接壤,是寧夏的北大門,距首府銀川市80公里。 [1]  介於東經106.70°—106.80°,北緯39.20°—39.30°之間,區域面積1254平方千米。 [2]  [15] 

惠農區地質地貌

惠農區境地貌由賀蘭山丘陵地、洪積傾斜平原、黃河沖積平原三部分組成。海拔最低1090米,最高約1300米,相對落差約200米。賀蘭山脈雄峙西北,為區境天然屏障。黃河沖積平原為銀川平原北部極端。 [2] 

惠農區氣候

惠農區屬於中温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温差大,春暖升温快,夏熱無酷暑,秋涼天氣爽,冬冷不嚴寒。年平均氣温8.9℃,年平均降水量為141 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3083.65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為70%,居寧夏之首,太陽總輻射值全年為6027兆焦耳/平方米。 [2] 

惠農區自然資源

惠農區土地資源

惠農區全區耕種土地面積88.87萬畝,在冊耕地11.6萬畝,實種耕地26萬畝。以山坡地、河灘地為主的近15萬畝可墾荒地連片開闊,地勢平坦。 [2] 

惠農區生物資源

惠農區黃河濕地綿延30千米長,面積約10.7萬畝,其中天然紅柳林5萬畝,野生動物資源59科236種,植物資源62科268種。 [2] 

惠農區礦產資源

惠農區 惠農區
惠農區境內賀蘭山是一道天然屏障,也是一個礦藏寶庫。已探明資源有煤炭、硅石、粘土、白雲岩、石灰岩、白銀、鐵礦、 燧石、雲母、方解石、水晶、長石、石英岩等2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煤炭資源保有儲量約為17.7億噸,低硫粉塵少,燃燒值高;粘土地質儲量2081萬噸,石灰岩儲量5億噸,白雲岩儲量527萬噸;硅石資源儲量13億噸,硅石的二氧化硅平均含量達98%,是生產硅系產品的主要原料。 [2] 

惠農區人口

截至2020年末,惠農區總家庭户數為72368户,户籍總人口數為177373人,其中城鎮人口119675人,鄉村人口57698人;當年新出生1102人,死亡1247人;户籍由外省區遷入惠農區1915人,户籍遷出轄區人口4190人。 [21] 

惠農區經濟

惠農區綜述

2020年,惠農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77億元,同比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4億元,同比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87.78億元,同比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73.65 億元,同比增長6.4%。三次產業比重為 4.4:52.0:43.6。
2020年,惠農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363 萬元,同比增長5.8%。其中,税收收入15380萬元,同比增長5.7%;非税收收入5983萬元,同比增長6.0%。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58289萬元,同比增長14.3%。
2020年,惠農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09元,同比增長5.6%,增速比前三季度高1.3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82.5元,同比增長8.5%,增速比前三季度高2.4個百分點。
2020年,惠農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7.1%。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投資實現增長,同比分別增長2.1倍和9.5%。第三產業投資同比下降56.7%。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佔全惠農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比重分別為1.8%、85.9%、12.3%。從項目登記註冊類型看,私營個體完成投資佔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比重為88.7%。
2020年,惠農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54億元,同比下降17.4%,降幅比前三季度季度收窄2.7個百分點。
2020年,惠農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9.95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住户存款118.17億元,同比增長9.1%;非金融企業存款14.86億元,同比增長0.5%。各項貸款餘額85.15億元,同比下降1.6%。其中,住户貸款24.35 億元,同比下降31.4%;企事業單位貸款60.8億元,同比增長19.0%。 [26] 
2021年,惠農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億元,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7.4億元,同比增長1%;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95.4億元,同比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80.6億元,同比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2.83億元,同比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3億元,同比增長40.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4%、10.9%。 [25] 

惠農區第一產業

2020年,惠農區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7.61億元,同比增長2.0%。第一產業增加值7.34億元,同比增長2.1%。分行業看,農業產值同比增長9.9%,林業產值同比增長1.3 倍,牧業產值同比下降1.8%,漁業產業同比增長2.9%。 [26] 

惠農區第二產業

2020年,惠農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7.8%,增速高於自治區13.5個百分點,高於石嘴山市9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6.3%,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分行業看,惠農區六大支柱產業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5%;金屬製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6倍;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4%;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同比下降 37.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 2.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7.3%。從數據顯示,2020年惠農區煉焦、黑色金屬、金屬品生產為主導產業,主要因下半年焦炭、鋼鐵行業企穩回升,其他行業重點企業同比有所下降。從產品產量看。統計重點監測的25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16種產品增速同比增長,9種產品增速下降。其中,增長較為顯著的有:粗鋼302.88萬噸,同比增長94.7%;生鐵264.23萬噸,同比增長1.34倍;純鹼29.91萬噸,同比增長1.9%;硫酸8.05萬噸,同比增長31.4%;燒鹼23.67萬噸,同比增長10.8%;硅錳合金43.23萬噸,同比增長8.1%。碳化硅87.66萬噸,同比增長10.2%。降幅明顯的有:活性炭1.79萬噸,同比下降71.6%;化學試劑28.83萬噸,同比下降16.6%;殺蟲劑0.24萬噸,同比下降62.6%;鋼絞線9.98萬噸,同比下降29.3%。 [26] 

惠農區第三產業

2020年,惠農區第三產業增加值73.65 億元,同比增長6.4%,增速比前三季度高0.5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01億元,同比下降4.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0.59億元,同比增長7.8%;住宿餐飲業增加值0.97億元,同比下降21%;金融業增加值8.77億元,同比增長1%;房地產業增加值2.25億元,同比下降10.1%;其他服務業增加值44.4億元,同比增長10.3%。 [26] 
2020年,惠農區鄉村旅遊和生態旅遊項目馬家灣村、銀河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簡泉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大地天香成功創建3A級旅遊景區,實現了轄區A級旅遊景區零的突破,寧夏煤炭地質博物館、石嘴子公園、石嘴子碼頭公園相繼建成開放。西北礦產品交易中心、保税物流中心期貨交割庫項目建成投運;預計全年發運各類貨物1100餘萬噸,同比增長19.6%;引進外資、港澳台企業2家。 [21] 
2020年,惠農區全年減免税費2.68億元,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6454.96萬元。“三爭”工作成效明顯,爭取各類資金9.88億元,增長24.6%。全年實施招商引資項目59個,實際到位資金111.09億元,增長19.9%。新引進外資企業2家,淨出口額6.93億元,增長30.2%。 [21] 

惠農區政治

職務
姓名
石嘴山市副市長、惠農區委書記
惠農區委常委 政府副區長
統計截至2022年6月,參考資料來源: [6] 

惠農區交通運輸

包蘭鐵路京藏高速公路和109、110國道以及濱河大道橫貫惠農區全境。 [2] 

惠農區社會事業

惠農區文體事業

2018年,惠農區煤炭地質博物館布展有序推進,舉辦全區性體育賽事8起。建設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區,共建黃河國際數字電影小鎮、電影公園、電影大學。 [3] 
2020年,惠農區爭取各項資金274萬元,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展廳分為非遺展示廳和體驗廳兩部分,展廳面積217平方米,精選出3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出圖片、實物300餘件。共接待參觀市民近600餘人次。舉辦暑期青少年剪紙班和親子插畫培訓班2期,參加人員40人;對圖書館自習大廳進行提升改造,接待讀者1萬餘人次;建設數字智慧書法教室,於8月初建設完畢,投入使用以來開設培訓班1期,參加學習人員30人;提升改造電子閲覽室,8月初建設完畢並投入使用,接待讀者500餘人次。 [30] 

惠農區教育事業

2021年,惠農區有中小學(幼兒園)40所,其中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18所,在校學生14408人(小學13所,在校學生9369人;中學5所,在校學生5039人);高中2所、在校學生3670人;在園幼兒4345人。 [27] 

惠農區醫療衞生

2020年,惠農區按照“三個一批”精準識別患病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人,救治進度100%;核實救治34種大病患者15人,重病兜底保障74人,慢病簽約服務103人。
2020年,惠農區基本醫療有保障的標準,重點向服務生態移民、勞務移民、低保殘疾等重點人羣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傾斜,採購短缺設備20餘種,投入資金9萬餘元。28家村衞生室基本醫療設備配備均達32種以上,依託“愛加健康”“雲心電”等平台,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累計上傳診斷影像病例1826例、心電病例11842例、會診病例2675例。 [31]   

惠農區科學技術

2017年,惠農區14家企業與浙江大學等11所國內高校合作建立了14家技術研發中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1%。8家企業科技創新項目獲自治區科技創新補助,石嘴山市電子商務惠農創業孵化園獲評自治區級眾創空間,新增自治區級創業創新示範基地1家、市級創業創新示範基地6家、市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15家。 [7] 
2020年,惠農區有研發活動的規上企業達到40家,比“十三五”之初的2016年增加28家,增長3.3倍;預計2019年全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可達到1.35%以上,比2016年的0.54%增長2.5倍。 [29] 

惠農區社會保障

2021年,惠農區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會21場,發放貼息創業擔保貸款150户4211萬元,創業培訓960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714人,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987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115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18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9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8%。 [28] 

惠農區風景名勝

石嘴山惠農區東大街夜景 石嘴山惠農區東大街夜景
惠農區人文地理獨特,距5A級景區沙湖50公里,西夏王陵100公里。境內有西夏遺址、長城雄關、賀蘭山岩畫記載着古老的文化和歷史淵源;黃河濕地和萬畝紅柳園形成了塞上江南的奇異景色;省嵬古城遺址和古生物化石向人們揭示了這片古老土地的蒼桑歷史。
石嘴山石嘴子公園 石嘴山石嘴子公園
石嘴子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黃河邊巍然挺立着如嘴巨石,俗稱石嘴子;此處即石嘴山地名來歷。
石嘴子公園沿黃河西岸呈帶狀分佈,南起煤業橋,北至石嘴子,南北長7000米,東西寬50—200米,佔地面積1.5平方千米。公園採用了現代開放式園林的模式進行設計,集防汛、生態、旅遊、休閒、愛國主義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
舊北長城
舊北長城位於惠農區紅果子工業園區的賀蘭山腳下,通常稱為紅果子長城。舊北長城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弘治以前,《寧夏風物誌》、《塞上江南》和《寧夏旅遊指南》都有記載。據《九邊考》載“寧夏北,賀蘭山、黃河之間,外有舊邊牆一道。”説的就是紅果子長城。《嘉靖寧夏新志》卷首圖標出的位置,舊北長城正好是鎮遠關的關牆。鎮遠關,修築於明朝早期,是寧夏北部最早的主要防線,地處賀蘭山盡頭,與黃河相接,自古就有“山水相交,最為要地”之稱。 [9] 

惠農區特產美食

  • 髮菜
髮菜 髮菜
髮菜,是一種類因風乾的髮菜形狀、色澤酷似婦女的頭髮而得名。它大多生長在乾旱草原、荒漠、平灘荒地和低山小丘,寧夏生產的髮菜色澤烏黑、絲長柔韌、質地優良。寧夏不僅是髮菜的生區,而且是最主要的交易集散地,年成交量達到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髮菜還有搖用價值助消化,解積膩,清腸胃,降血壓,治療婦女病、鼻,能加速傷口癒合。 [10] 
油香是回族民間傳統的食品,是回族對油餅的一種特殊稱謂。當家裏來了貴賓,或給孩子過滿月,過百日、割禮、結婚等,要炸油香慶賀。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聖忌節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除了自己吃以外,還要饋贈鄰里鄉親,互相品嚐,祝賀節日。 [23] 
  • 蓋碗茶
蓋碗茶是寧夏回族羣眾男女老幼普遍飲用的一種茶。蓋碗,又稱三泡台,民間叫盅子,上有蓋,下有托盤,盛水的花碗口大底小,精緻美觀。每到炎熱的夏天,喝蓋碗茶比吃西瓜還要解渴。到了冬天,回族羣眾早晨起來,圍坐於火爐旁,烤上幾片饃饃,或吃點饊子,總要“刮”幾盅蓋碗茶。 [24] 

惠農區榮譽稱號

2015年3月30日,惠農區入選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11] 
2015年04月03日,惠農區被教育部評為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11] 
2019年1月3日,惠農區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12] 
2020年6月2日,惠農區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8] 
2021年3月,惠農區被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評為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13] 
2021年9月8日,惠農區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7] 
2021年12月16日,惠農區入選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名單。 [18] 
2022年6月,惠農區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名單。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