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蘭山岩畫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鎖定
賀蘭山巖畫,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賀蘭山東麓。沿賀蘭山自北向南,包括衞寧北山在內,在黑石峁、賀蘭口、苦井溝、大麥地等27處都有巖畫遺存,總計約有組合圖畫5000組以上、單體圖像2.7萬多幅;已被記錄的巖畫單體圖像有19752幅。 [5] 
賀蘭山岩畫記錄了遠古人類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征戰、娛舞、交媾等生產生活場景,成為研究遠古人類文化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順着這個多彩的巖畫萬花筒,可以窺見古代遊牧人一幕幕富有生氣的社會生活,喚起對人類一致性的認識,理解人類的發展歷史。 [9] 
1996年,賀蘭山岩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2006年1月,賀蘭山岩畫被建設部列入首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6] 
中文名
賀蘭山岩畫
外文名
Rock Art Helan Mountain
地理位置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賀蘭山東麓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8:00--18:30
著名景點
賀蘭山岩畫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60.00元 [6] 
建議遊玩時長
2-3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4-10月適宜
編    號
4-0193-4-00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賀蘭山岩畫歷史沿革

最早發現賀蘭山岩畫並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人,當屬中國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旅遊家酈道元(約472~527年)。
酈道元在其專著《水經注》卷三“河水三”中有這樣的記載:“河水又東西逕渾懷障西……又東北歷石崖山西。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戰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又北過朔方臨戎縣西。”
據後世的學者考證,《水經注》中所説的“河”,是指寧夏境內這段西來北流的黃河;“渾懷障”和“臨戎縣”,是黃河沿岸、賀蘭山近旁的原寧夏陶樂縣和內蒙古磴口縣;那類似戰馬圖畫的“畫石山”,可能就是賀蘭山上刻下的馬或其他動物的巖畫。這可能是中國和世界上有關巖畫的最早的文獻記錄。
賀蘭山岩畫大規模地被發現、紀錄,始於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陸續大規模發現賀蘭山岩畫的,是勞動生活於賀蘭山及其周邊地區的廣大農牧民羣眾。隨着改革開放進程中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農牧民羣眾已經初步認識到發現賀蘭山岩畫的文化意義,他們紛紛向村、鄉、縣和自治區級有關部門寫信、上訪反映發現巖畫的情況,引起區、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責令區、市、縣級文化、文物部門開展普遍調查。這期間,也有非文化文物部門的巖畫研究愛好者,克服困難考察巖畫,收集資料研究巖畫,奔走呼號宣傳巖畫,推動了賀蘭山岩畫探索研究工作的深入並取得可喜的成績。
20世紀80年代初,根據國家文物局和自治區政府領導的指示,在自治區文化廳、文管會的部署下,從1984年起,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各市、縣文管所組織力量,從北向南對賀蘭山一帶遺存的巖畫分區域進行了普查、建檔的初步工作。
1987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再一次組織專業隊伍,由有關縣、市文物普查隊配合,沿賀蘭山自北向南對巖畫進行全面考察,對巖畫作現場勘察、編錄、拍攝、臨摹和製作拓片,初步摸清了賀蘭山岩畫的底數,揭開了賀蘭山岩畫的神秘面紗。 [5] 

賀蘭山岩畫遺址特點

賀蘭山岩畫與中國北方其他地區已被發現的巖畫一樣,一般採用敲鑿、磨刻、劃刻三種方法制作圖像,其中又以敲鑿法為主要方法。
敲鑿法,是作圖者用錐尖部經過加工的工具,在石面上直接錘打出鑿點,由鑿點勾劃組成圖像輪廓的作圖方法。據考察分析,用敲鑿法制作的圖像,如果作圖多步進行,先敲鑿或刻劃出輪廓線,再繼續用敲鑿法成圖,這樣鑿點較小而且較密,圖像也因此清晰一些。
磨刻法,是用工具在岩石硬度較低的石面上來回磨擦而製成圖像的方法。賀蘭山地區岩石硬度普遍較高,磨刻法制作成的巖畫比用敲鑿法制成的少。
劃刻法,是作圖者用堅硬的工具在岩石石面上刻劃出圖像輪廓作畫。這種方式製作的巖畫在整個賀蘭山岩畫中數量很少。
賀蘭山岩畫中很少有用單一方法制作的圖畫。創作者根據需要,往往把三種方法混同使用,這樣與用單一方法制作的圖像比較起來,線條勻稱流暢,圖像清晰美觀,表現能力較強,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性。 [5] 
賀蘭山岩畫

賀蘭山岩畫文物遺存

賀蘭山岩畫綜述

賀蘭山岩畫分佈成點成片,數量很多,題材、內容豐富。
賀蘭山岩畫中較大量的是動物圖像。根據古生物學家分析統計,共有野牛、野豬、野馬、鹿、山羊、馬、驢、狗、駱駝、虎、豹、狐、狼、熊等及禽類共35種,其中野生動物數量不少。動物棲息、捕食、嬉戲、交鬥各有表現,構圖簡練,栩栩如生。在回回溝有一幅牛的巖畫堪稱“巨牛圖”,長2.01米、高1.01米,與真牛一般大小,刻於40多米高的巖頂上。三道複線準確地勾劃出“牛”的輪廓,在輪廓線內外,非同一次又刻有幾隻小山羊,大小映襯,使畫面顯得既神武又活躍。賀蘭山岩畫中有些動物圖像怪異,形名莫辨,想必是業已消失的古代野生動物。
人物巖畫數量很多。有不同正面和側面人像,人和動物組合圖像,人的面部圖像和人面裝飾圖像。人物圖像多無完整五官,但因其線條洗練且構圖準確,給人以形神兼備之感。其中,尤其是賀蘭口的人物畫像最為集中。在這條長約540米,平均寬度不足50米的山谷兩側,共有708具構圖奇特、形象怪異的人面像或類人面像。在世界各地巖畫遺存地,賀蘭口是人面像巖畫最多的地方。這708具人面像形態各異,各具表情,很少雷同。對於這些表現怪異的人面像圖像,巖畫研究專家普遍認為是史前原始社會時期盛行巫術的產物,表示對神靈和圖騰的崇拜和賓服。如有一幅刻畫細緻的人面畫像,研究者和旅遊觀光者形象地稱它為“太陽神”。畫面用放射狀線條代表太陽的光芒,向外誇張凸起兩腮,怒睜一對環眼,十分威嚴甚至恐怖,使人看到它便會產生強烈的衝擊和震撼。
賀蘭山岩畫裏有一部分表現天體的圖像,有太陽圖、星辰圖、雲像圖和天體組合圖,都以太陽為中心,星月相伴,反映出先民對大自然的認知。
一幅幅放牧狩獵的圖畫,也是一場場艱苦的搏殺,一幕幕激烈的征戰,一曲曲久遠的牧歌。狩獵圖表現了多人獵虎,羣犬逐鹿,彎弓勁射,策馬奔馳等各種場面,觀之彷彿耳邊聽到了野獸的吼叫、烈馬的嘶鳴和獵人的吶喊,場景激烈壯觀。苦井溝有一幅獵虎的大幅巖畫,整個畫面由幾組圖像構成。畫面上方並排有數只岩羊,對面的獵人正彎弓搭箭,岩羊似將應聲倒地;左側上方獵人側身而立,舉弓射殺迎面奔來的幾隻北山羊;下方,一頭狼正緊追一隻亡命的盤羊;畫面中央,一隻老虎張牙舞爪,形象誇張,困獸猶鬥,蓄力反撲,三個獵人彎弓持弩相搏,幾隻箭鏃已射中老虎的頭部,四周還有幾隻獵犬圍着老虎狺狺狂吠;畫面下方,鹿、馬、羊、犬東奔西突,而守在遠處的獵人正高舉着棍棒等着它們呢!
交媾是賀蘭山岩畫中一個鮮明的主題。表現男根女陰、男女擁媾、動物交配的畫面時有所見,還有一些可能是象徵生殖、生育、生息的符號圖形。交媾圖突出顯露男女生殖器官,碩大而堅挺的男根,簡略但很誇張的女陰,十分搶眼。交媾在熱烈地進行,它是遠古先民對生殖繁衍的崇拜和憧憬,是對生命延續的嚮往和謳歌。
賀蘭山岩畫中舞蹈和祭祀的畫面,表現出熱烈、歡快、隆重。那一幅幅舞者圖形,單人獨舞,雙人對舞,多人羣舞,觀者彷彿看到舞者的頭飾、衣袖隨舞而動,耳邊彷彿響起節奏歡快的歌聲。 [5] 
賀蘭口巖畫
賀蘭山岩畫的分佈,因自然條件的差異,可分為山地巖畫和山前草原巖畫兩種類型。 [7] 

賀蘭山岩畫山地巖畫

山地巖畫主要分佈於賀蘭山中北段、大武口區和平羅縣境內,大多鑿刻在深山腹地的山谷巖壁上,如黑石峁巖畫,歸德溝、白芨溝巖畫,還有分佈於溝口兩側的溝崖上,如韭菜溝巖畫、大西峯溝巖畫。山地巖畫分佈集中,巖畫點周圍地勢相對開闊。畫面大小有別,最大的有幾平方米,最小的僅幾平方釐米。 [7] 
  • 黑石峁巖畫
黑石峁巖畫位於大武口區西北10餘公里處,黑石峁是賀蘭山小棗溝北側的一個山頭,海拔1432米,山頭上大小石塊質地堅硬,呈褐黑色,表皮細膩光滑,像塗抹了油彩,遍佈山頭,故名“黑石峁”,巖畫鑿刻於黑石上。黑石峁上的黑石頭民間一説為天外來客隕石散落,一説為“外星人所為”。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曾報道過黑石峁這方神秘的巖畫,所以黑石峁巖畫被人們稱為市境最神秘詭異的巖畫。巖畫分佈相對集中,主要內容為放牧、羣鹿、雙人舞、狼、狗等圖形。巖畫主要採用敲鑿的方法,也有鑿刻的,個別的採用畫刻法。黑石峁巖畫首次發現於1984年6月23日,共計59幅。最大的是第9幅《羣羊圖》,長1.23米、寬1.085米;最小的是第23幅,長8釐米、寬7釐米。黑石峁巖畫已被寧夏回族自治區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歸德溝巖畫
歸德溝巖畫位於大武口西南10餘公里,南距韭菜溝1公里。巖畫分佈在溝谷兩側山坡的岩層上,南北綿延約1公里,共有巖畫58幅。主要內容有馬、狗、羊等,還有人物騎馬出牧圖和野鹿。巖畫使用鑿刻法。在巖畫中有一些題記,如“大喜大吉”“天坤有神地下人”等,推測與古代的巫術和占卜有關。因巖畫面朝西向,保存較差,有部分脱落或看不清楚,圖像粗糙且不規範。
  • 白芨溝巖畫
白芨溝巖畫位於白芨溝西口平羅縣崇崗鎮杏花村南1公里處,距汝箕溝10公里。它是賀蘭山岩畫中唯一的一處彩繪巖畫,採用了南方巖畫的塗繪方式。巖畫以紅色塗繪,計有37組100餘幅。人物圖像有徵戰的乘騎者和狩獵的獵人,動物形象有北山羊、蛇、狗等,尚有表現生殖崇拜和太陽崇拜的內容,還有手印、標誌和符號。
  • 大西峯溝巖畫
大西峯溝巖畫位於平羅與賀蘭兩縣交界處。距溝口約15公里處有西夏皇城遺址。巖畫分佈於溝谷兩岸的石崖斷壁上,綿延10公里,向陽坡的巖畫數量較多,巖畫分佈於溝口、馬場、東溝門子一帶,內容主要是人面像、人物和動物等,聞名於世的野牛巖畫就位於大西峯溝內,巖畫多為研磨而成。
  • 韭菜溝巖畫
韭菜溝巖畫突出的特點是有虎的造型,且體態強健,身上飾有條紋,為雙勾刻線,另外有塔的造型。

賀蘭山岩畫山前草原巖畫

山前草原巖畫主要分佈在賀蘭山東麓洪積扇上的荒漠草原中。這裏屬於賀蘭山洪積傾斜平原,地勢較平緩,有沖溝分佈,溝谷出口處有礫石堆積,植被稀疏,風蝕強烈。巖畫鑿刻在亂石叢中,或佈於山溝兩側的岩石上,巖畫畫面較小。這類巖畫主要分佈於賀蘭山北段的大武口區和惠農區境內,如麥如井、翻石溝、大樹林溝、小樹林溝、紅果子溝等地。據統計,這類巖畫有上千幅,但由於採石原因,數量有所減少。巖畫內容以北山羊和馬為主,其次有黃羊、岩羊、牛、駱駝、大雁、虎、狼、豹、人物和符號等。構圖較簡單,以單一型構圖為主,組合圖案較少。製作方法有磨刻和鑿刻兩種。
  • 麥如井巖畫
麥如井巖畫是石嘴山市最北端的一個巖畫點,位於惠農區西10公里處,巖畫刻制在黑色岩石上,巖畫分佈不均,朝向多數面南。其畫面較小,多為個體圖案,組合圖案少。內容以動物居多,有馬、北山羊、岩羊、野牛、狗、鷹等,也有少量人物和植物、符號圖案。鑿刻方法是敲擊與畫刻並用。
  • 翻石溝巖畫
翻石溝巖畫位於麥如井南側3.5公里處,這裏溝谷深邃,亂石廣佈。巖畫分佈相對集中而又雜亂無章,畫面朝南居多。個體畫面較多,組合圖案較少,內容有北山羊、岩羊、羚羊、馬、犛牛、狗等動物。製作方法用敲鑿和刻畫兩種,以敲鑿為主。
  • 大樹林溝巖畫
大樹林溝巖畫位於大武口區西北約25公里,翻石溝南側1.4公里處。巖畫分佈範圍,北到賀蘭山正義關口,南到賀蘭山紅果子的明代長城,南北延5000米。這批巖畫分佈面積廣,主要分佈在賀蘭山山前洪積扇溝口外的亂石叢中,估計有千幅以上,刻畫的主要內容有鹿、羊、狗、驢以及人物狩獵等圖形。採用敲鑿和畫刻法制作,以敲鑿為主。
  • 小樹林溝巖畫
小樹林溝巖畫位於大樹林溝南側500米處,處於一狹窄的山谷中,巖畫數量較少,內容有北山羊、岩羊和馬等動物圖案,尚有圍獵圖、獵人繫有尾飾。巖畫的鑿刻方法與大樹林溝巖畫相似。
  • 紅果子溝巖畫
紅果子溝巖畫位於惠農區西南10公里處,溝內有小片灌木,巖畫分佈於溝北側的洪積扇上,數量較少,呈稀疏狀,內容與樹林溝巖畫相似。
黑石峁巖畫

賀蘭山岩畫文物價值

賀蘭山岩畫鐫刻於曠野,以類似於環境藝術的宏大形象展示於現代觀眾面前,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們以強烈的震撼。賀蘭山岩畫以寫實主義的風格為主,表現方式單純而樸實,洗練而粗獷,其中許多的動物圖像大多從現實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巖畫創作者在描繪它們時,能以簡略的“筆法”勾劃出對象的基本輪廓,而又敏鋭地把握其突出特徵,如鹿和盤羊的角、馬和山羊的腿、野豬的鬃毛、虎豹的斑紋等等,甚至誇張地在羣圖中突出其體位,在細部中突出其特徵,整體稚樸簡練,觀之靈動鮮活,顯示出遠古藝術家驚人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巖畫中表現出的象徵主義風格,則是對描寫對象最具特徵性的部位作誇大處理,使之產生出抽象的意義,其中以人面像、面具神最為突出。賀蘭山岩畫諸多人面圖像,人物面部往往沒有細緻刻畫,有的軀幹也予以忽略,而其面部大多綜合太陽的圖形,突出表現其雙眼和太陽的光芒,給人以莊嚴、肅穆、神秘的感覺。這些形式荒誕的圖像,象徵着遠古先民原始的自然觀、宇宙觀,多是宗教意識和巫術行為的反映。
賀蘭山岩畫的裝飾性風格比較集中地反映在許多的符號圖形中,表現出有對比、對稱、連續、重疊、交叉等等變化,它可以説是巖畫創作者將自然形象加以昇華後創造的新形象,以簡略的抽象變形,集中反映出創作者對該物象、對某事物的強烈關注和極度重視。有的圖形是將某種動物的某個部位,以高度概括後抽象變形,形成類似幾何圖形的組合,同新石器時代彩陶器上的“魚形紋”“蛙形紋”和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非常接近。 [5] 

賀蘭山岩畫歷史文化

  • 賀蘭山岩畫製作年代
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證明,3萬年前後的舊石器時代,寧夏銀川平原就有先民活動生息;商周及春秋戰國至秦、漢、唐、宋,包括寧夏在內的北方地區一直是西戎、月氏、匈奴、羌、鮮卑、突厥、吐蕃等眾多少數民族放馬遊牧、狩獵逐鹿的沃土;公元11至13世紀,党項貴族建立的西夏王朝,曾統治這裏長達近200年。賀蘭山岩畫,就是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誕生的文化瑰寶。
但是,要準確判定出巖畫製作的年代和它的作者所屬的民族,還是相當困難的。自上世紀80年代起,巖畫斷代就成為世界巖畫學者致力研究的課題,認為確定巖畫製作年代,是研究巖畫內容、巖畫風格、創制民族、社會功能等問題的基礎,相應提出了文物考古綜合斷代方法,和運用自然科學方法對巖畫刻痕、裂隙、顏料以及覆蓋沉積物等年代測定的冰川擦痕測定法、陽離子比率法、14C測定法、AMS-14C斷代法、草酸鹽斷代法、微腐蝕斷代法等,主要是通過不斷髮明的科技新手段對碳14元素半衰期特性測年法的運用和發展。從其運用的實踐看,自然科學的斷代方法,對於“崖畫”(繪製巖畫),從對其繪製顏料中的礦物質成分進行物理和化學分析判定巖畫製作年代是可行的,並已有成功的先例;但對於鐫刻於岩石上的巖畫要準確地“直接斷代”,仍然是相當困難的。這是因為刻制巖畫不同於其他出土文物和地上文化遺存,它數千乃至上萬年裸露於自然,日曬、風吹,冰雪侵蝕,地質變化,致使巖畫圖像漫漶,用常規的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檢測方法難以測出它準確的生成時間;巖畫被發現時,在其周圍也很難發現與其同時期的其他文物遺存可用以資證和參考,從而判斷出巖畫產生的年代、環境。
對於這個學術界尚無法準確定論的問題,中國著名巖畫專家蓋山林先生在其重要論著《陰山岩畫》中,曾提出過綜合考察分析判斷的意見。蓋山林先生認為,對於巖畫斷代,應該多學科綜合比較、多方面綜合分析,綜合考察10個方面的依據:一、根據文獻記載;二、巖畫保存情況;三、刻痕和石垢的顏色;四、巖畫的製作方法;五、巖畫的風格;六、巖畫的題材;七、巖畫的疊壓打破現象;八、同多種學科進行比較;九、利用畫面的題刻;十、對畫面上動植物屬、種的鑑定。蓋山林先生提出的綜合判斷的10條依據,是中國巖畫專家多年來實踐經驗的總結,具有很強的啓示作用。
這些年來,文博考古專家充分利用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地質學、生物學、藝術學等學科的科研成果,對賀蘭山岩畫進行綜合考察,基本的結論是:賀蘭山岩畫的製作年代,少量屬舊石器時代,大部分屬中、新石器時代,延續到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也有的出自秦、漢,近至宋、元、西夏;主要產生在距今6000年前後的氏族公社時期。 [5] 
  • 銀川世界巖畫館
銀川世界巖畫館坐落於賀蘭口巖畫風景區內,總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106平方米,展區面積2000平方米,連續戰線長556米。整個巖畫館主要由序廳、中廳、世界巖畫展廳、中國巖畫展廳、賀蘭山岩畫展廳、原始藝術展廳、專題展廳及巖畫資料信息中心等8部分組成,並附設報告廳、專家研究室、修復室。集中展示全世界31個國家、200多個地區546件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巖畫圖錄、拓片、脱模複製品、油畫仿製品、實物,以及與巖畫同時代產生的原始藝術品。 [6] 
  •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位於賀蘭山岩畫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展示區,佔地總面積15868平方米,建築總面積6694平方米,主要包括展廳、互動區、創作區以及遊客服務區,集參觀、教學、展覽、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全館現有“五廳二室一廊一谷”,其中包括序廳,1、2、3、4號展廳,手稿廊以及太陽峽谷,展品共1000餘件,集中展示了韓美林先生以巖畫為題材的繪畫、書法、雕塑、陶瓷、染織等各個門類的藝術精品。 [6] 
  • 賀蘭祭
大型體驗式實景演出《賀蘭祭》是由賀蘭山岩畫景區全新推出的一部以賀蘭山·賀蘭山岩畫祭祀遺址區為表演地,以賀蘭山獨有的祭祀文化和原始的古老禮儀為創作源泉,深入挖掘賀蘭山的古老民間傳説、神話,並通過動態演繹進行實景再現,與遊客互動體驗,着重還原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狩獵場景、祈福祭祀場景等,將賀蘭山最原始的祭祀禮儀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藝術體驗盛宴。
《賀蘭祭》全長30分鐘,以賀蘭山山體為背景,賀蘭山祭祀區為舞台,山神廟、祭壇、圖騰柱為舞美元素。演出分為“狩獵”“生命”“祭祀”三幕場景,以人與自然融合、與自然抗爭、對未來的嚮往為主線,通過近40名專業演員的表演,藝術再現了史前遠古先民依賴自然的同時又對自然深深敬畏的情感,以及不屈不饒、堅強勇敢敢於與困難鬥爭的精神。
《賀蘭祭》於2017年7月16日首演,7月17日10月15日每日4場,可根據遊客量臨時增加1場。 [4] 

賀蘭山岩畫保護措施

1996年,賀蘭山岩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2006年1月,賀蘭山岩畫被建設部列入首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6] 
2021年1月,寧夏通過數字化技術對賀蘭山岩畫進行多方式、多維度、高精度的記錄,此舉既能將瀕臨消亡的巖畫永久留存,也為後續保護利用提供數據支撐。 [3] 

賀蘭山岩畫榮譽稱號

2006年4月,賀蘭山岩畫被中國30多家都市報及多家網站媒體聯合評選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 [6] 
2008年,賀蘭山岩畫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同年被2008第二屆中國休閒經濟發展論壇組委會評定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閒旅遊景區”。 [6] 
2014年,賀蘭山岩畫被國際巖畫峯會組委會確定為“國際巖畫峯會永久會址”,同年被《光明日報》評為“中華文化溯源地”,並榮獲寧夏著名商標。
2016年,賀蘭山岩畫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被國家社科組委會評為“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基地”。 [6] 
2018年,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賀蘭山岩畫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1] 
2018年,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賀蘭山岩畫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 [2] 

賀蘭山岩畫旅遊信息

賀蘭山岩畫地理位置

賀蘭山岩畫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賀蘭山東麓。

賀蘭山岩畫交通信息

1、銀川市旅遊專線:遊二(星月廣場-賀蘭山岩畫)
(1)運營時間:每年4月20日-10月20日。
(2)發車時間:
週一至週五每天兩班,8:30由新月廣場發車,15:30由賀蘭山岩畫返回;9:30由新月廣場發車,16:30由賀蘭山岩畫返回。週六、週日增加一班,8:00由新月廣場發車,15:00由賀蘭山岩畫返回。
全程約50.8公里,耗時約2小時。
(3)途徑主要站點:新月廣場、興慶區政府、太陽神大酒店、人民廣場、銀川火車站、寧大南門、滾鐘口、蘇峪口、賀蘭山岩畫。
(4)單程票價:約為15-30元。
2、寧夏旅遊直通車
(1)發車時間:
每天三班次,發車為9:00、11:30、14:30,返程時間為13:00、15:30、17:30。
(2)乘車地點:銀川火車站遊客集散中心 [6] 

賀蘭山岩畫票務信息

一、賀蘭山岩畫門票價格:成人60元/人
二、景區開放時間:8:00--18:00
三、免票優惠:
1、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兒童免票(初中高中學生購買學生票)
2、持老人優待證的老人或憑身份證60週歲(含60歲)以上免票
3、軍官憑證免票(持本人證件)
4、離休人員(持本人證件)
5、殘疾人(持本人證件)
6、記者(持本人證件)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