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恐嚇

(漢語詞語)

鎖定
恐嚇,漢語詞語,讀音:kǒng hè,意思是威脅人,使害怕;嚇唬
中文名
恐嚇
拼    音
kǒng hè
近義詞
嚇唬 威脅 威嚇 勒索 恫嚇 威懾 唬人 震懾 驚嚇 [2] 
反義詞
安撫 安慰 慰藉 [2] 
注    音
ㄎㄨㄙˇ ㄏㄜˋ
解    釋
威脅人,使害怕,嚇唬

目錄

恐嚇釋義

[menace;terrify;threaten;intimidate] 威脅人,使害怕;嚇唬
他恐嚇破產的人 [1] 

恐嚇出處

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院長不須相恐嚇。” [2] 

恐嚇例句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七:“虜以虛言相恐赫耳,未必敢來。”
明·李贄《復焦弱侯書》:“終身之交在此,半路絕交亦在此,莫以狀元恐赫人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四回:“魯僖公覽書大驚,正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明知楚使獻捷,詞意誇張,是恐嚇之意。”
明·顧炎武《書吳潘二子事》:“ 莊氏既鉅富,浙人得其書,往往持而恐嚇之,得所欲而去。”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一回:想是翟家這奴才,走下鄉狐假虎威,著實恐嚇了他一場。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一回:有叫他在內趁錢的,也有造作謠言恐嚇的,種種不一。 [3] 
魯迅《南腔北調集·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這詩怎麼樣,有辱罵,有恐嚇,還有無聊的攻擊:其實是大可以不必作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