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性

(詞語)

鎖定
心性,漢語詞語,拼音是xīn xìng,意思是性情、性格;中國古典哲學範疇,指“心”和“性”。
中文名
心性
拼    音
xīn xìng
解    釋
性情

目錄

心性解釋

1. 性情;性格:~浮躁。剛強的~。
2. 中國 古典哲學範疇,指“心”和“性”。

心性出處

晉葛洪《抱朴子·交際》:“今先生所交必清澄其行業,所厚必沙汰其心性。”
柳永紅窗睡》詞:“二年三歲同鴛寢,表温柔心性。”
紅樓夢》第七一回:“ 周瑞家的雖不管事,因他素日仗着王夫人的陪房,原有些體面,心性乖滑,專慣各處獻勤討好。”
秦兆陽 《選舉》:“她是知道兒子的心性的。”
戰國 時孟子有“盡心知性”之説。其後佛教各宗盛談心性,禪宗認為心即是性,倡“明心見性,頓悟成佛”。 宋儒亦喜談心性,但各家解説亦不一。 程頤朱熹等以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故“心”“性”有別。 陸九淵則主張“心即理也”,認為“心”“性”無別。其説雖不同,而均屬唯心主義。 清初王夫之和後來的戴震等人對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義的闡説。後人亦以“心性之學”稱 宋 明 理學。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心性不異,即心即性。”參見“ 理學 ”。 [1] 
參考資料
  • 1.    心性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