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微塑料

鎖定
微塑料,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是一種造成污染的主要載體。
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實際上,微塑料的粒徑範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是形狀多樣的非均勻塑料顆粒混合體,肉眼往往難以分辨,被形象地稱為“海中的PM2.5”。與“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的危害體現在其顆粒直徑微小上,這是其與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對於環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國際上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有四大類:一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二是內分泌干擾物,三是抗生素,四是微塑料,在被排放到環境中後,被界定為新污染物。 [7] 
2018年11月30日,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王菊英副主任表示,不管是在海水中,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積物當中,都發現有微塑料的存在。 [1]  2022年3月,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了微塑料污染。在近80%的實驗受試者樣本中發現了這種微小顆粒。 [6]  4月,英國科學家首次在活人肺部深處發現微塑料。 [8]  6月,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冰凍圈》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南極洲的新降雪中首次發現了微塑料。 [9]  2023年6月,最新研究發現,當在微波爐中加熱時,包裝嬰兒食品的塑料容器會釋放出大量微塑料顆粒 [11] 
2024年1月,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市場上三個暢銷品牌塑料瓶裝水的一升水中含有約11萬到37萬顆塑料顆粒,其中10%是微塑料,其餘90%是更小的納米級塑料。 [12] 
中文名
微塑料
外文名
Micro plastics

微塑料簡介

微塑料,是一種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是一種造成污染的主要載體。微塑料體積小,這就意味着更高的比表面積(比表面積指多孔固體物質單位質量所具有的表面積),比表面積越大,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越強。
首先,環境中已經存在大量的多氯聯苯雙酚A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這些有機污染物往往是疏水的,就是説它們不太容易溶解在水中,也不容易被水體稀釋),一旦微塑料和這些污染物相遇,正好聚集形成一個有機污染球體。微塑料相當於成為污染物的坐騎,二者可以在環境中到處遊蕩。
2004年,微塑料這一概念是在發表在Science的一篇文章(Lost at Sea:where is all the plastic?)中首次提出。且由於微塑料在海洋環境中的廣泛存在以及對生物產生的各種確定的以及不確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微塑料防治工作

2007年,中國正式啓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 [2] 
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中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公里,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黑潮區域)。中國渤海東海近海海域表層水體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0.82個/立方米和0.25個/立方米,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中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 [2] 
微塑料和海洋垃圾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中國生態環境部重視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治理,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源頭減量,對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提出管理要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及2022年7月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了禁限期限;
二是替代使用,推廣使用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可降解地膜等;
三是加強回收,回收利用和處置塑料廢棄物,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規範廢舊漁網漁具回收處置;
四是開展清理,開展生活垃圾清理、港灣塑料垃圾清理、清潔海灘行動。 [13] 

微塑料主要分類

微塑料分為初生微塑料次生微塑料兩大類:
初生微塑料是指經過河流、污水處理廠等而排入水環境中的塑料顆粒工業產品,如化妝品等含有的微塑料顆粒或作為工業原料的塑料顆粒和樹脂顆粒
次生微塑料是由大型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造成分裂和體積減小而成的塑料顆粒。

微塑料存在危害

《環境署2014年年鑑》和《評估塑料的價值》報告指出,塑料污染威脅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以及旅遊業、漁業和商業的發展,引起了人們對微塑料的注意。 [3] 

微塑料生物危害

圖
(1張)
遊蕩的微塑料很容易被貽貝浮游動物等低端食物鏈生物吃掉,微塑料不能被消化掉,只能在胃裏一直存在着,佔據空間,導致動物生病甚至死亡;而如果是帶着有機污染物的微塑料被吃掉,那對於這些浮游生物的傷害更是雪上加霜,污染物在生物體內酶的作用下釋放出來,加劇它的病情。貽貝、浮游動物等處於食物鏈底端的生物會被上層動物吃掉,而微塑料,甚至微塑料和有機污染物都進入了上層動物體內,在底層動物體內有害物質只有1%,但是到上層就變成了20%,這樣會使大量的食用微塑料的生物生病或者死亡。

微塑料人類危害

食物鏈的頂端的生物是人類,人類在富集的作用下,會累積大量的微塑料在體內,這些難以消化的小顆粒對人產生難以預計的危害。
紐約大學研究發現,嬰兒大便中微塑料含量是成年人的20倍。微塑料是一種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多見於灰塵、食物和瓶裝水中。由於嬰兒喜歡在地上爬、啃咬塑料玩具以及使用塑料勺子和奶瓶,使他們更多暴露在塑料環境中。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尚未可知。 [5] 

微塑料產生來源

一般來説,生活中已經廣泛存在各式各樣的塑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這些化合物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被風吹日曬,雖不能被完全降解,但也是在逐漸變小,變成了比顆粒更小的微塑料。另外,我們使用的化妝品或者清潔用品中有大量的磨砂顆粒,這些顆粒的體積小,漂浮在水面上,城市的污水處理廠根本沒辦法處理它們,於是它們不能分解,自由離開污水處理廠。
悉尼大學沿海城市生態影響研究中心發現人口稠密地區的海岸上發現了更多的微塑料,並且認定了一種重要源頭——家用洗衣機排出的廢水。他們指出,每洗一件衣服,就會沖洗掉1900多根纖維,而這些纖維看上去和在沿海發現的微塑料殘片一模一樣。他們説,這個問題很可能會在今後加劇。
伊利諾伊大學研究發現,岩溶地貌區的微塑料主要來源於化糞池污水。地表徑流大氣沉降等也是微塑料遷移的重要途徑。 [4] 

微塑料關聯信息

2022年,南京醫科大學夏彥愷教授團隊,在人體的血栓中發現了一定數量和不同類型的微塑料和染料顆粒。 [10] 
2023年6月,最新研究發現,當在微波爐中加熱時,包裝嬰兒食品的塑料容器會釋放出大量顆粒。例如,一個冷藏六個月的裝有模擬食品的容器釋放出大約58萬個微塑料顆粒,大小從1微米到14微米不等。同一個容器在微波爐中加熱後又釋放出400萬個微塑料顆粒。 [11] 
2024年1月,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市場上三個暢銷品牌塑料瓶裝水的一升水中含有約11萬到37萬顆塑料顆粒,其中10%是微塑料,其餘90%是更小的納米級塑料。該研究報告1月8日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