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循環農業

(學術理論)

鎖定
循環農業,是指在農作系統中推進各種農業資源往復多層與高效流動的活動,以此實現節能減排與增收的目的,促進現代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通俗地講,循環農業就是運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實現較少廢棄物的生產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農業生產方式。循環農業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農作方式,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只有不斷輸入技術、信息、資金,使之成為充滿活力的系統工程,才能更好地推進農村資源循環利用和現代農業持續發展
中文名
循環農業
原    理
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應    用
農作系統
相關概念
傳統農業
目    的
節能減排與增收
技術支持
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

循環農業基本介紹

循環農業是相對於傳統農業發展提出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是運用可持續發展思想和循環經濟理論生態工程學方法,結合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生態技術學原理及其基本規律,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的基礎上,調整和優化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及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循環利用,嚴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質的投入和農業廢棄物的產生,最大限度地減輕環境污染。 [1] 

循環農業發展意義

發展循環農業是實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循環型農業是運用可持續發展思想和循環經濟理論生態工程學的方法,在保護農業生 [2]  態環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的基礎上,調整和優化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及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系統物質能量的多級循環利用,嚴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質的投入和農業廢棄物的產生,最大限度地減輕環境污染, 使農業生產經濟活動真正納入到農業生態系統循環中, 實現生態的良性循環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循環農業發展背景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農業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資源開發和化石資源投入的增加,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品,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生物多樣性減少或消失的問題、土壤板結造成的自然肥力退化問題地下水資源污染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我國農業在世界上創造了用7%的土地養活22%的人口的奇蹟,但同時,農業也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資源消耗源, [2]  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説是巨大資源的浪費源,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節能減排、降低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增長質量,農業肩負着義不容辭的責任。

循環農業特點介紹

儘量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節約資源使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2.再利用
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減少一次用品污染; [2] 
3.再循環
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後能夠重新變成再生資源
應用現代先進的農作物綜合加工利用技術與設備,依託種植業發達和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為市場提供質優價廉與商品化程度高的農作物產品,促進養殖業優質高效發展,提高農作物秸稈的利用率經濟效益,並使秸稈飼料加工、養殖業、生物有機肥、種植業四者之間形成有機的產業循環連,建立起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的集約化現代農業經濟循環體系,全面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促進和加快生態創建工程建設生態村建設。 [1] 

循環農業作用

可以實現“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進入生產和消費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達到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相協調,並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
循環農業也有一般循環經濟不具備的自身的特點。
食物鏈條 各主體互補互動、共生共利性更強。
綠色生產 對產品的安全性更為強調。
乾淨消費 農產品在“吃幹榨淨”後迴歸大地。
土、水淨化 土壤、耕地和水資源的保護至關重要,對耕地的佔補平衡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要予以特別關注。
領域寬廣 包括農業內部生產方式循環、對農產品加工後廢棄物的再利用。
雙贏皆歡 清潔增收有機結合,既乾淨,又增收。

循環農業注意事項

1.加強宣傳,形成共識 培育全社會參與意識,提高參與能力,深入宣傳發展循環農業的扶持政策,調動各方面發展循環農業的積極性。
2.制訂規劃,進入“籠子”
各地在制訂農業的遠景發展規劃時,應當列入發展循環經濟、循環農業的內容。制訂一個全面系統地發展循環農業的規劃,步步推進。
3.突出“綠色”,調整結構 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後要在深入調整上下功夫。要突出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
4.科技先行,培訓優先 循環農業實際上是一種技術模式,要研究幾種具體的循環農業模式,特別是體現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市場化之路的循環模式。
5.保護水土、節約資源 要嚴格保護耕地,重視耕地質量的保護和提高。要大力推廣生物治蟲,化工企業要研究、生產低殘留農藥和可降解塑料薄膜。要推廣噴灌、滴灌,杜絕漫灌,發展節水農業。農村發展農產品加工或其他工業,要做到防污於未然,儘可能做到低排污。
6.各級重視,部門聯動 各級黨委、政府要對循環農業的發展予以足夠的重視,組織規劃、計劃的制訂,研究扶持政策和發展措施。循環農業正在起步,必須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予以扶持。要研究制訂發展循環經濟、循環農業的法律法規行政措施,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加大對循環農業的投入,建立循環農業的核算機制,納入統計體系和考核體系。發展循環農業涉及農業、工業、科技、環保、財政、金融等部門,各部門聯動,才會得到較快的進展。

循環農業重點環節

循環農業要進一步發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應着力抓好以下六個重點環節:
要突出“綠色”,調整結構。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後要在優化調整上下工夫,突出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要注意保護水土,節約資源。
要保護耕地,提升質量。堅持推廣秸稈返田與保護性耕作技術,實現種地與養地有機結合,加強耕地質量工程建設。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相關企業要研究、生產低殘留農藥和可降解塑料薄膜。要推廣噴灌、滴灌,杜絕漫灌,發展節水農業
要項目帶動,企業參與。農村發展農產品加工或其他工業,要做到防污於未然,做到低排污與達標排放。
要發展沼氣,有效轉化。近年來,各地以户用沼氣工程為重點,結合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大力推廣以“豬—沼—菜(糧—果—漁)”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模式,實現村莊、庭院廢棄物再生利用的良性循環。隨着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以及測土配方施肥等生態循環生產方式的推廣,農產品質量得到提高。實踐表明,循環農業與科技、經濟與環保可以實現相互支持、良性互動。
要優化佈局,整體規劃。發展循環農業首先要制訂發展規劃。一方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有選擇、有重點地分別制定省、設區市、縣(市、區)、鄉、村等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循環農業發展計劃,實現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穩步推進。要特別強調根據不同區域和不同層次農牧業的生產現狀和實際需求,建立適宜的循環模式,並依照不同模式的特定優勢,進行佈局配置、結構調整,延長產業鏈,確保循環農業模式中各流通量與接口間的相互匹配、協調運行,促進循環農業健康、安全、有序生產。
要正確引導,有序推動。循環農業事關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政策引導。同時,循環農業發展又涉及種植、養殖、加工、能源和環保等多個部門,要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強化多元扶持,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保證其持續發展。

循環農業四個原則

一是“減量化”,儘量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節約資源使用,減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再利用”,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減少一次用品污染。三是“再循環”,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後,能夠重新變成再生資源。四是“可控化”,通過合理設計,優化佈局接口,形成循環鏈,使上一級廢棄物成為下一級生產環節的原料,週而復始,有序循環,實現“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再循環”,最大限度地利用進入生產和消費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有效防控有害物質或不利因素進入循環鏈,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達到經濟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相協調,並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