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啓明

(原國民黨中將)

鎖定
徐啓明(1891/1893-1989), [1-2]  祖籍惠州淡水,生於廣西榴江。廣西陸軍小學堂第二期、武昌陸軍中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科、陸軍大學第十二期畢業。1917年起任廣西陸軍模範營連附,廣西邊防軍營長,李宗仁部邊防第一隊司令。1926年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五旅少將參謀長,第五師十一團團長,第十五軍第一縱隊司令。1930年起任廣西省政府政務處長,廣西綏靖公署中將參軍,李品仙第十五軍之二十五師師長,第七軍一七〇師師長、副軍長,第二十一集團軍參謀長,豫鄂皖邊遊擊總司令部參謀長,廣西綏靖公署參謀長,第七軍軍長。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1946年任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兼參謀長.1949年4月任第十兵團(重建)司令,後兵敗粵桂邊區,潛往香港居住。1954年赴台灣行醫謀生。1989年3月21日病逝台北。 [1] 
別    名
徐成
光華
出生地
廣西榴江
出生日期
1891年(一説1893) [1] 
逝世日期
1989年
本    名
徐啓明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惠州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目錄

徐啓明人物生平

徐啓明,又名徐成,字光華。寨沙鎮下龍坪村人。徐啓明14歲時入桂林陸軍小學,清宣統二年(1910年)考入武昌陸軍中學,翌年武昌起義,他加入廣西北伐部隊開赴南京。後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繼入保定軍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畢業回桂,在陸榮廷部模範營任連副。民國6年(1917年)冬,參與護法之役,翌年在龍州被提升為副司令兼營長,駐守鎮南關。 [2] 
1924年4月,陸榮廷被沈鴻英困於桂林,徐啓明奉命馳援。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部乘機取南寧,旋奉命回防龍州,因與新桂系李、黃、白等有舊誼,故率部投歸編為邊防軍任司令,隨李、黃、白討沈(鴻英),拒唐(繼堯),逐韓(綵鳳),統一廣西。 [2] 
1926年6年桂系第七軍參加北伐,徐啓明任第五旅參謀長留守後方,駐紮梧州。1927年參加“圍剿”共產黨古大存游擊隊於西江,截擊葉挺賀龍南昌起義軍於粵東。後調龍州任邊防督辦。 [2] 
1929年徐啓明任第十五軍後方指揮兼第一縱隊司令,駐紮柳州,奉命拒湘軍於三門江,柳州得以保全。6月俞作柏回廣西主政,李、黃、白等下野,徐啓明被冷落,曾一度息影家園。李、黃、白等再次統治廣西,其復出歷任參軍、政務處長、民團監督等職。1933年人南京陸軍大學12期深造,1936年秋學成返桂,出任國民黨第七軍十九師師長。 [2] 
1937年。七·七”事變後,徐啓明隨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北上抗日,任第七軍一七〇師師長,佈防連雲港。第七軍軍長廖磊升任廿一集團軍總司令,徐升任副軍長兼一七〇師師長,先後參加台兒莊和蒙城之役,徐州會戰後,調任廿一集團軍參謀長駐守大別山區。1947年任北平行轅參謀長,1948年調任國民黨第八綏靖區副司令。1949年春任第十兵團中將司令,在人民解放軍狠狠打擊下逃回廣西。 [2] 
1949年12月,徐啓明部在欽廉公路線上被人民解放軍追擊包圍繳械。徐啓明被俘後解至欽州縣小董時脱逃,1950年春到香港入香港中醫學院學習三年,後在港開藥店並行醫。 [2] 
1954年國民黨在台灣召開“國大代表”會議,台灣當局將其從香港接往台灣,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軍事組暨“重建廣西小組”召集人,1982年被選為“中華民國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理事長。徐啓明一生戎馬,甚通兵學,詩文書法造詣亦深。1989年3月21日,病歿台北。 [2]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民國廣東將領志.廣州:廣州出版社,1994:329
  • 2.    鹿寨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鹿寨縣誌.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75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