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磊

(抗日戰爭時期第21集團軍總司令兼安徽省主席)

鎖定
廖磊(1890—1939),中國國民黨抗日愛國將領,字燕農,廣西陸川人。1907年入廣西陸軍小學堂。1911年入湖北陸軍第三中學堂。1914年入保定軍官學校。1916年畢業後任湖南湘軍第1師中尉連附,後漸升任營長、團長。1926年6月,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副師長,參加北伐戰爭。佔領武漢後,第8軍擴充為4個軍,任第36軍第1師師長。1927年夏,參加桂唐戰爭。失敗後所部被改編,任第36軍軍長,參加第二期北伐。1929年1月,第36軍縮編為第53師,任師長。3月,蔣介石派唐生智策動舊部李品仙、廖磊脱離桂系。不久廖磊辭職赴香港。11月,李宗仁等組織護黨救國軍第8路軍總司令部,任命廖磊為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1931年1月,任第7軍軍長,曾率部鎮壓中共領導的右江起義和興安、全州等地瑤民起義。1937年抗戰爆發,任第21集團軍總司令。1938年10月兼安徽省政府主席、保安司令、豫鄂皖邊區遊擊兵團總司令。 [1]  1939年10月因腦溢血病逝於安徽立煌(今金寨)縣。 [2] 
中文名
廖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職    業
陸軍上將
主要成就
抗擊日寇
出生地
廣西陸川

廖磊人物簡介

廖磊 廖磊
廖磊(1890—1939),1907年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堂,1911年進入湖北陸軍第三中學堂,參加武昌起義。1914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投湘軍趙恆惕師任連附、連長、營長、團長。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四師少將副師長兼第三團團長,第三十六軍第一師師長,第三十六軍副軍長軍長蔣桂戰爭時辭職去香港。1929年後回廣西投新桂系反蔣,任“護黨救國軍”前敵指揮部參謀長,第七軍副軍長兼第二十一師師長、軍長,廣西航空學校校長。1931年、1932年兩次率部進攻右江革命根據地,在百色、龍州、東蘭等地圍攻紅七軍、紅八軍。1934年率部在桂北堵截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任安徽省主席。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建立大別山抗日遊擊根據地,任鄂豫皖邊區遊擊總司令。
1939年10月23日因腦溢血逝世於安徽。追晉二級上將。

廖磊人物事蹟

廖磊發跡湘軍

廖磊早年加入湘軍。他勤於練兵,不苟言笑,賞罰分明,待士兵如手足,能同甘苦,其部屬不奉其命令不敢任意進退,而他自己刻苦耐勞勇敢,在前線身先士卒,用兵不只勇敢,且堅忍不拔,自當排長起遇危險時絕不請援,未奉令不退,因此屢次能完成任務。廖磊本人也因治軍有方,在湘軍中不斷得到提升,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等職。
1928年,湖南軍閥唐生智李宗仁打敗,廖磊與何鍵、葉琪、李品仙等湘軍將領投降桂系,後隨白崇禧繼續北伐,打到華北。1929年1月南京政府編遣軍隊,第三十六軍縮編為第五十三師,廖磊任師長,仍駐唐山。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唐生智赴華北活動湘軍舊部,幾個湘軍旅長準備拘捕白崇禧,蔣介石也派特務企圖捕殺白崇禧。廖磊親自護送白崇禧到塘沽港,讓他搭乘日本輪船經香港回廣西。之後廖磊本人也被迫辭去軍職,到香港居住。

廖磊內戰逞兇

1929年12月,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重新統治廣西,成立護黨救國軍總司令部,受白崇禧邀請,廖磊於1930年初回廣西,任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後歷任第七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第七軍副軍長兼二十一師師長、第七軍軍長等職。1931年1月,廖磊升任第七軍軍長,駐守柳州,積極訓練軍隊和民團。
1931年4月,廖磊奉白崇禧之命,率軍圍攻右江革命根據地東蘭、鳳山等地。根據地軍民頑強戰鬥,迫使廖磊的部隊退回柳州。1932年7月,廖磊第二次率領軍隊圍攻東蘭,將根據地西山附近縱橫三四百里的弄場重重包圍,逐山搜索。紅軍機智靈活,化整為零,與敵周旋。廖部搜索了兩個多月,毫無所得。9月,白崇禧、葉琪親臨東蘭與廖磊計議,決定“懸賞東毫一萬元緝拿韋拔羣”。因叛徒出賣,韋拔羣為敵所獲,壯烈犧牲,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慘遭殺害。
1933年2月19日,興安、灌陽、全州、龍勝一帶爆發了瑤民武裝鬥爭,起義軍提出“殺財主佬,殺官兵”的口號。廖磊奉白崇禧之命,率軍鎮壓,一方面命第十九師師長周祖晃和副師長陳恩元,先後領兵四萬之眾到興安、全州、灌陽等地圍攻起義軍,同時還派桂林民團區參謀長虞世熙率領民團開進龍勝堵防;另一方面,請求派三架飛機散發傳單,分化瓦解起義隊伍。廖磊則坐鎮桂林指揮。3月4日,廖磊親臨興安督戰,終將起義軍鎮壓下去。
1934年秋,紅軍開始長征,廖磊奉命負責桂北全線的阻擊。廖調周祖晃赴恭城龍虎關、灌陽永安關、雷公關一帶及興安、全州佈防,並調桂北各縣民團協助防守,防堵紅軍進入廣西。9月,蕭克率領紅六軍團從湖南進入廣西清水關,擊退周祖晃、陳恩元部桂軍的阻截,進入灌陽文市,經石塘、界首,向興安唐家市前進。廖磊急忙派兵到興安唐家市阻擊。紅軍機智靈活,很快就進入資源。廖磊部隊尾追不捨,但紅軍已到達貴州。這時廖磊又親自率第二十四師和獨立團趕到貴州,企圖截擊紅軍,結果也落空了。11月,中央紅軍迫近湘桂邊境,廖磊在貴州聞訊,立即出動十個團兵力,分別在桂林、興安、灌陽等地防堵,均被紅軍擊潰。紅軍很快越過廣西,經湖南進入貴州,廖磊的堵擊以失敗而告終。 [3] 

廖磊出省抗戰

抗日戰爭爆發後,廖磊被任命為第二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七軍軍長,同年10月升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七軍軍長,率第七軍、四十八軍開赴第五戰區抗日。在淞滬戰場大塘戰役中,指揮所部與日軍激戰幾晝夜,消滅敵軍6000之眾,收復70餘村莊。1938年6月,率部以大別山為依託,截斷日軍交通線,在黃梅廣濟地區給日軍重大打擊。
1938年9月,桂系第七軍、四十八軍為主幹,加上一些地方團隊,組成鄂豫皖邊區遊擊部隊。廖磊以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身份兼任豫鄂皖邊區遊擊總指揮、安徽省主席、省保安司令、省軍管區司令。
廖磊一生最出色的一件事可能便是對大別山根據地的經營。之前,在敵後建立遊擊根據地被認為是一件苦差,李宗仁不好意思説讓誰去,便在召見廖磊與李品仙時沉默不語,廖磊主動説由他去。沒想到廖磊在大別山搞得有聲有色,對安徽的經營成為桂系在抗戰時期的最大“收穫”。
廖磊上任後,發佈《告全省民眾書》,指出要切實做九件事:1、徵辟地主紳耆,延攬人才,共濟時艱;2、妥籌難民生計,成立難民救濟會,設立難民工廠;3、蠲免淪陷區域田賦;4、推行農村合作貸款,改正農村經濟,活動金融流通;5、保障法幣流通;6、撲滅漢奸及偽組織;7、重行整編民眾武力,寇來大家出擊,無事各自歸農;8、剷除貪污;9、肅清盜匪。同時向民眾提出三點希望:1、堅定必勝信心;2、協助軍隊作戰;3、幫助政府除奸。之後,又擬成《安徽省戰時施政綱領》,於1939年1月正式頒佈。
在軍事方面,武漢失守、第五戰區主力自鄂東向鄂西撤退後,大別山孤懸敵後。但日軍隨着佔領區的擴大,兵力也日益分散。廖磊趁機對根據地四周之敵作有力的驅逐和抗禦,先掃清大別山外圍,次第收復了一些為敵所佔的縣份,對武漢市方面則建立強固的防禦線,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遊擊基地初具規模。由於大別山遊擊基地的創建和支持,安徽62縣中,能保留完整者35縣,縣境有敵蹤者有7縣,縣城為敵盤踞者僅19縣(1939年皖南收復4縣,皖中收復8縣、皖東及皖東北收復7縣,皖北收復2縣)。
政治方面,廖磊狠抓民眾的組織與發動,健全安徽動員委會各級機構,派出工作團、政工隊,深入各部門,推行動員工作,從政治思想上動員羣眾起來配合軍事行政工作。如幫助軍隊運送糧食、彈藥、傷員,以及防奸、宣傳、組訓等,使羣眾團結愛國,不為敵人所利用。省動委會秘書長朱子帆曾指出:“全部動員過程中的主要階段,便是廖公兼主皖政開始的。”
此外,廖磊還採取措施救助難民,開辦難民工廠、設立難民救濟會。同時運用合作貸款,供給農民生產獎金,剷除貨款為豪紳把持的弊病;撥款辦理購屯統運,解決農產品滯銷、價格低落問題。發動軍隊在農忙時幫助農民耕作。以此爭取民心。
對安徽原有的地方武裝,如省保安隊、各路人民自衞軍、抗日人民自衞軍和一些民眾自發組織的游擊隊,均進行了新編訓練,改編為國民兵團,在各縣組織縣司令部,轄常備隊、後備隊。常備隊視各縣財力,編為若干大隊。後備隊則由區鄉、保、甲之壯丁編成,為無給制。
廖磊還要求各專署,在有敵蹤各縣及淪陷各縣建立遊擊根據地。縣境有敵蹤的縣份,縣府仍在縣城或郊區辦公。失陷各縣,縣府在縣之根據地設署辦公,如此處再陷,則更遷至另一根據地。如全境淪陷,則於縣的邊境或鄰縣接近處設置臨時辦事處,指揮鄉、鎮、保各級人員,仍在區內,秘密進行組訓、宣傳、偵察、除奸等工作。
廖磊還對安徽的行政機構進行調整,貫徹“政治與軍事合一,政府與民眾合一”的政策,具體有:各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任區保安司令,專員公署與保安司令部合併辦公;縣長兼領軍務,縣內黨務人員及一切地方團隊武力,歸縣長統一指揮,民眾抗敵機關和團體,歸民眾動員委員會統一指揮;各迂緩、重疊、冗雜的機構一律裁撤或合併。基層鄉、鎮、保、甲按“政教合一”原則,將聯保辦公處、鄉村教育、自衞隊合併為統一機構。以鄉(鎮)保長兼任學校校長和自衞隊長,甲長兼保預、後備隊班長,公所、學校、隊部合併辦公。
財政方面,進行財政整頓。發動民眾交納原有賦税,清除苛捐雜税。狠抓財政清理,打擊貪污,剔除中飽;厲行節約;實行税收統支,確定省縣預算,樹立超然會計制度,嚴禁自收自支。由於方法具體,措施得力,安徽在戰時財政收入不降反升,自1939年起有大幅度增加,這在國統區是不多見的。
在人事方面,廖磊堅決貫徹“行新政用新人”的政策。原來安徽的基層行政組織是一種聯保制度,所有聯保主任和保長都是一些年紀老大的豪紳,組織渙散,不能掌握民眾,也無法配合軍事行動。為此,廖磊決定訓練一批知識青年充當縣、區、鄉各級幹部,成立省政府政治軍事幹部訓練班,他親自兼班主任。又於各區專署成立分班。本部先後舉辦六期,結業學員4929人,分班培訓次數一至四次不等,結業學員4913人,分發各級機關任用。省政訓班內特設財政會計組,先後開辦三期。對基層行政人員,訂立保甲人員訓練辦法,由各縣設班訓練。因小學師資缺乏,又在省軍政訓練班中特設小學師資組,結業學員139人。省特命各縣採取鄉(鎮)、保小學教師短期訓練的辦法,訓練教師1998人。省裏還開設合作指導組、無線電組、諜報工作組等,培訓各類人才。
省軍政訓練班的黨員,為從各地招考來的優秀青年,廖磊對這些學員加以重用,分派到各地任職,還曾從幹訓班中選拔優秀者數人充當縣長。廖磊指示各級行政機構,對幹訓生,要讓他們“切實參加行政機構的工作”,並稱要把愛護幹訓生作為“各縣長主要考績之一”,“如果藉故不用幹訓生,則連縣長都沒他的份”。對幹訓生,廖磊則勉勵這些青年人:“各位回到鄉間工作,一定要和舊的腐化的鄉、村長有斷然的分別”,“不要做變相的新土豪”。在廖磊的支持下,幹訓班的勢力在各級行政機構中日益增長。新桂系又號召幹訓生組織幹訓生同學通訊處,使他們在新桂系掌握下團結起來。因為幹訓生受到重用,一般知識青年,爭入幹訓班之門,時人有“要做官,幹訓班”之謠。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廖磊與新四軍曾一度合作,邀請新四軍參謀長張雲逸到幹訓班講演,宣傳抗日。當國民黨當局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時候,廖磊受到國民黨CC系和新桂系內一些高級將領的責難。廖磊本已患有高血壓症,加上受了各方面的刺激,竟至一病不起,於1939年10月23日因腦溢血去世。 [3] 

廖磊人物評價

李宗仁晚年提到廖磊時也回憶説:“廖磊在大別山苦心孤詣經營的結果,竟形成令人羨慕的小康之局。······廖君死時,大別山根據地內的軍政設施已初具規模。” [6] 
廖磊逝世後,周恩來、葉劍英贈的輓聯:百戰仰勳勞,當時江右聯鑣,共誓澄清窮極塞;一瞑為寂寞,此日山陽聞笛,遙看涕淚滿江淮。 [4-5] 
參考資料
  • 1.    李松林 主編.中國國民黨史大辭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第559頁.
  • 2.    劉景泉 主編.中國抗日戰爭人物大詞典.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第591頁.
  • 3.    李新等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第三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 第1990-1991頁.
  • 4.    中共柳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柳州歷史上的今天,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06,第212頁
  • 5.    柳州歷史上的今天  .柳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26]
  • 6.    武漢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 武漢抗戰史料[M].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07. 第1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