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彩虹橋站

鎖定
彩虹橋站(Caihongqiao Station),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境內,是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管理運營的地鐵車站,也是廣州地鐵8號線的中間站。
彩虹橋站於2020年1月8日封頂8號線站層 [2]  ;於2022年1月封頂11號線站層 [3]  ;於2022年9月28日通行廣州地鐵8號線 [8] 
據2022年10月廣州地鐵官方平台顯示,彩虹橋站共開放3個出入口 [7]  ,總建築面積約8.6萬平方米 [9] 
中文名
彩虹橋站
外文名
Caihongqiao Station
車站編號
8|11
投用時間
2022年9月28日
站點佈置
地下
軌道類型
地鐵
運營線路
廣州地鐵8號線
站口數量
3個(據2022年10月廣州地鐵官網顯示)
運營時間
2022年9月28日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運營單位
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車站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及荔灣區荔灣北路與東風西路十字路口南側

彩虹橋站建設歷程

彩虹橋站A出入口立柱 彩虹橋站A出入口立柱
2014年2月,廣州地鐵8號線彩虹橋站管線遷改工作開始 [2] 
2019年1月中旬,廣州地鐵8號線彩虹橋站主體基坑施工完成 [2] 
2020年1月8日,廣州地鐵8號線彩虹橋站封頂 [2]  。7月,廣州地鐵11號線彩虹橋站主體結構第一段底板完成澆築 [5] 
2022年1月,廣州地鐵11號線彩虹橋站主體結構實現封頂 [3]  。6月17日,彩虹橋站3號出入口完成封頂 [6]  。9月28日,廣州地鐵8號線彩虹橋站隨首班車而投用運營 [8] 

彩虹橋站交通區位

彩虹橋站車站位置

彩虹橋站外立柱 彩虹橋站外立柱
彩虹橋站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及荔灣區荔灣北路與東風西路十字路口南側 [2]  ,11、13號線二期部分位於東風西路北側,而彩虹橋站位於東風西路南側 [1]  ,北側為流花湖公園、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廣州市協作辦公室、廣州市人民來訪接待廳、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西南為彩虹文化廣場、廣州市荔灣區西華路小學,東距國家税務總局廣州市荔灣區税務局、廣州市第十七中學(西校區)500米。

彩虹橋站進出設置

據2022年10月廣州地鐵官方平台顯示,彩虹橋站共開放3個出入口 [7] 
彩虹橋站出口資訊
出口編號
出口指示
建議前往的目的地
A出口
西華路
康王北路、小梅大街、駟馬湧文化廣場、國家税務總局廣州市荔灣區税務局、廣州市第十七中學(西校區)
C出口
東風西路
流花路、流花湖公園南門、流花西苑、廣州市人民來訪接待廳、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廣州市協作辦公室、廣州市少年宮
D出口
荔灣路
周門路、彩虹文化廣場、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荔灣區分局
參考資料 [7] 
彩虹橋站A出入口 彩虹橋站A出入口
彩虹橋站C出入口 彩虹橋站C出入口
彩虹橋站D出入口 彩虹橋站D出入口

彩虹橋站相鄰車站

據2022年12月廣州地鐵官方平台顯示,彩虹橋站的相鄰車站如表格所示:
上行車站
途經線路
下行車站
廣州地鐵8號線
滘心站方向
萬勝圍站方向
[7] 

彩虹橋站建築規模

彩虹橋站建築設計

  • 設計風格
彩虹橋站站廳層
彩虹橋站站廳層(13張)
彩虹橋站車站裝修充分挖掘所在區域駟馬湧、荔枝灣、流花湖深厚文化底藴,以“南越彩虹,不讓姑蘇”為設計主題,在滿足於交通功能的基礎上,與區域文化特徵相呼應,提升乘客與環境的交互體驗及人文感受的需求 [1]  [8] 
彩虹橋站站廳和站台層
彩虹橋站站廳和站台層(7張)
彩虹橋站天花設計緊扣“彩虹”主題,裝設曲線格柵和變色燈帶,可調節燈光亮度和色調,燈光開啓時如同彩虹在天上流動 [8]  ,地板地流水紋也與黃色燈帶相配合,相映成趣 [1]  。車站以“仿城牆”作為牆面的主要設計思路,將南漢時期的城西城牆元素引入到牆面設計中,選用極具歷史感及藝術感的米黃色洞石材料,加入燈光系統模擬不同的肌理效果 [8]  ,使得土黃色的牆壁與柔和的米黃色燈光相呼應,使其更富層次感與肌理感 [1]  ,以此還原彩虹橋作為南粵西關要塞的滄桑歷史 [8] 
彩虹橋站採用特殊的“高站廳”方案,形成了大體量的空間 [1]  ,並將柱子優化為18米柱距的V形柱,使視野更加寬闊,豐富車站空間層次。車站地面採用具有水波紋肌理的天然石材,與彩虹主題相呼應。設計融合對天花、牆面、柱子以及地面空間的整體構想,以在地、解構、對話、融會的理念打造車站公共空間,營造出流動、富有韻律的車站空間環境,將其打造成為一張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8] 
彩虹橋站A、C出入口地面分別利用彩色瓷磚、彩虹玻璃形成“彩虹牆”,D出入口通道利用光線折射形成“彩虹牆”。天、地、牆的“彩虹”元素設計,讓整個車站極具文化藝術特色,讓乘客從進站開始就感受到無處不在的“彩虹”華章 [8] 
  • 設計參數
所屬部分
參數
整體參數
車站建築面積約8.6萬平方米 [6] 
8號線
主體結構基坑長155.5米,深33.1米,標準段寬度為30.4米 [2]  。站廳層高度為10.4米;柱子柱距為18米 [1] 
11號線、13號線
車站全長357米,最大寬度為57.5米,標準段寬51.4米,開挖深度26.5米~37米,總建築面積約53000平方米 [3] 

彩虹橋站整體佈局

彩虹橋站車站結構為地下四層,共有五柱六跨 [3]  ,地下一層為站廳層,設有票務設施,智能客服中心等,局部設置夾層,地下二層和三層為設備層以及預留廣州地鐵11號線及廣州地鐵13號線的站台,地下四層為廣州地鐵8號線站台,設置西班牙式站台的一座島式站台和兩座側式站台,中間為兩側有列車停靠的島式站台,兩邊是單側列車停靠的側式站台,島式站台僅設置樓梯,側式站台設置電梯 [10] 
  • 換乘路徑
彩虹橋站建設有換乘通道,通過橫穿東風西路長度大約一百米來連接廣州地鐵8號線、廣州地鐵11號線和廣州地鐵13號線 [1] 

彩虹橋站運營情況

彩虹橋站運營時間

據2022年12月廣州地鐵官方平台顯示,彩虹橋站的運營時間如下:
所屬線路
行駛方向
首班車
末班車
廣州地鐵8號線
萬勝圍站
06:20
23:20
滘心站
06:08
23:35
温馨提示:請於末班車前5分鐘以上進站購票乘車 [7] 

彩虹橋站設施設備

  • 基礎設施
據2022年10月廣州地鐵官方平台顯示,彩虹橋站服務設施如下表:
服務設施
位置
服務設施
位置
衞生間
站廳A出口附近
AED
站廳D出口附近
專用電梯
站廳-站台
第三衞生間
站廳A出口附近
站廳-A出口
綜合防護機
站廳
盲道
A、C出口
自動售水機
站廳
雲購票機
站廳C出口附近
進出站扶梯
A出口
站廳D出口附近
C出口
站廳車站控制室附近
D出口
站廳東北角二層位置
輪椅坡道
A出口
自動售卡充值機
站廳A出口附近
智能客服中心
站廳付費區與非付費區之間
參考資料 [7] 
  • 智能客服中心
截至2022年9月,彩虹橋站設置全新升級的智能客服中心,乘客可通過該綜合智能化設備自助獲得票卡處理、電子發票、語音問詢、資訊查詢等服務。通過智能客服中心,市民乘客可以“一站式”辦理票卡查詢、票卡更新、購買團體票、單程票退款、硬幣兑零等票務業務,以及無需下載官方APP直接使用羊城通便可開具電子發票。此外,智能客服中心還具備“人機交互”功能,可以通過語音問詢、屏幕點選等方式,與智能機器人“YOYO”進行互動,自助查詢獲取票價、線路、換乘、車站佈局等出行信息。如遇到系統無法查詢的情況,還可以通過屏幕上方的“人工求助”按鈕,一鍵點擊連線人工客服尋求幫助。全新升級的智能客服中心還增加了高低台位設計,便於小朋友、輪椅乘客等羣體使用 [8] 

彩虹橋站客運流量

2022年國慶期間,彩虹橋站客運量為8.3萬人次 [11] 

彩虹橋站交通換乘

  • 公交線路
據2022年10月廣州地鐵官方平台顯示,彩虹橋站可換乘的公交線路如表格所示:
彩虹橋站換乘公交線路指南
出口編號
公交站名
公交線路
A出口
彩虹橋站①(北行)
彩虹橋站②(北行)
彩虹戲院站①
——
C出口
東風西路站①(東行)
廣州公交12路
廣州公交283路班車
——
東風西路站②(東行)
廣州公交276路
西華路尾站
西華路尾總站
——
D出口
彩虹橋站①(南行)
——
彩虹橋站②(南行)
——
——
參考資料 [7] 

彩虹橋站建設成果

彩虹橋站建設難題

  • 廣州地鐵8號線
在建設廣州地鐵8號線彩虹橋站時出現以下難題:
  1. 管線遷改多。地處老城區的彩虹橋站,施工區域內涉及河涌及地下各類管線,涉及的管線有污水、自來水、高壓電力、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等6大類共計35條及上千組通訊線路,影響範圍廣、改移週期長 [2] 
  2. 施工條件複雜。彩虹橋站換乘節點位於越秀區東風西路與流花路的交叉口,緊鄰東風西公交站和高架橋,周邊行人及車流量大,且基坑周邊管網分佈密集。開挖過程中,在基坑底部還遭遇了超10米厚的中、微風化泥岩層,地層呈上軟下硬狀況。如果長時間開挖容易引起上部軟弱層的軟化、崩解,導致坍槽,進一步引起周邊道路的沉降和管線基礎土體的坍塌,從而危及管線和道路行車的安全 [2] 
  3. 基坑開挖受限。彩虹橋站施工中需外運土石方26萬立方米,但根據城市管理要求,車站土方外運有效作業時間僅2小時,在施工前期運送土方的車輛每晚的工作量僅為外運一車次,且因大量卸土場調整,土方外運的距離增加,導致每天平均出土量不足300立方米,嚴重製約基坑開挖的施工進度。此外,廣州地處亞熱帶地區,每年4至9月為雨季,導致基坑開挖作業受限,全年的理想施工時間極短 [2] 
  4. 周邊影響大。彩虹橋站位於老城區,附近社區、商鋪林立。如果施工中不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防控,極容易給周邊居民帶來影響 [2] 
  5. 地質、交通等方面複雜。車站出入口等附屬工程施工部分過街通道需採用頂管、冷凍暗挖法施工。由於線路地質情況複雜,周邊交通繁忙,須懸吊保護及待遷改的管線眾多,工程進度、安全管理風險嚴峻 [2] 
  • 廣州地鐵11號線
廣州地鐵11號線彩虹橋站作為廣州地鐵首個與主變電站同步建設的地下車站,在施工過程中,車站與主變電站各樓層高度不同、結構板交錯連接、施工工序複雜、施工週期長,提高了車站整體的施工難度,安全風險高 [3] 
廣州地鐵11號線彩虹橋站施工現場

彩虹橋站技術創新

  • 引進新工法
地鐵建設者們通過引入先進的雙輪銑成槽機、採用切銑成槽工法,降低施工振動、噪音,並對基坑沉降、坍塌的風險進行了科學防控 [2] 
  • 土方外運方案
地鐵建設者們制定專門的土方外運方案,施工中,還調整施工工藝,將抗拔樁施工由人工挖孔樁變更為地面旋挖施工,從工法上解決施工效率問題,極大縮短了主體結構施工時間 [2] 
  • 應用全封閉隔音棚
為進一步降低施工帶來的影響,地鐵建設者們經過實地調研,並借鑑其他城市市政項目的實踐經驗,在廣州地鐵在建線路中首次採用全封閉隔音棚,並將噪音較大的施工項目置於棚內施工。隔音棚長58米、寬28.4米、高12.2米,採用隔音板加隔音棉材料製成,能將施工噪音控制在棚內,而對基坑其餘部位也採用隔音板全覆蓋。此外,地鐵建設者們還為臨基坑一側的居民安裝隔音玻璃,並在施工現場設置了高4米、長471米的隔音屏,將對居民的影響降至最低 [2] 
施工中,還引入了施工廢水淨化處理設備、低頻振搗器、新型電能垂直運輸機等設備,通過節能減排、降低噪音等方式實現綠色環保施工 [2] 
  • BIM施工模型
面臨着工期緊、任務重的挑戰,機電工程施工將繼續結合BIM施工模型,對現場全面推行工廠化生產及現場裝配式施工,在推動綠色施工的同時,通過優化工期安排,加快施工進度 [3] 
  • 主變電站內嵌東側
地鐵建設者們創新性地提出了將主變電站內嵌於彩虹橋站東端結構中,利用BIM技術進行設計交底,直觀地展現二維圖紙設計意圖,有效解決了由於結構板交錯連接,各方參建人員在審圖過程中容易出現錯、漏、缺等問題,確保了現場能夠按圖施工 [3] 
廣州地鐵8號線彩虹橋站施工現場

彩虹橋站文化特色

  • 藝術景觀打卡點
2022年9月28日彩虹橋站開通當天,廣州地鐵開展線下打卡活動,採用真花布景,增加3D全息投影,在車站內佈置一個集合地鐵LOGO、彩虹、鮮花元素的藝術景觀打卡點,為車站增添清新和活力的同時,象徵廣州地鐵綠色出行理念。同時,打卡點處還將設置諮詢台,增派服務人員為市民乘客提供諮詢服務。諮詢台還配有便民藥箱、宣傳摺頁、一次性雨衣等,方便有需要的乘客取用。當天到場的市民乘客,除了在車站現場直觀感受和體驗,還可以到諮詢台參與互動,瞭解彩虹橋站的特色文化、設計理念和周邊歷史介紹,現場打卡還有機會獲取地鐵紀念品 [8] 
彩虹橋站藝術景觀打卡點 彩虹橋站藝術景觀打卡點

彩虹橋站建設規劃

截至2022年10月,廣州地鐵11號線、廣州地鐵13號線彩虹橋站在建 [6]  ,芳村至白雲機場城際(廣州地鐵22號線北延段)擬在彩虹橋站設站 [4] 

彩虹橋站價值意義

彩虹橋站內部既“高”又“大”,既有顏值又有文化,開通首日便迎來滿堂“粉絲”打卡,眾多市民相擁在這裏遇見自己心中不一樣的“彩虹 [9]  ”。(羊城派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