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瓚

(明朝左副都御史、漕運總督)

鎖定
張瓚(?~1482),字宗器,湖北孝感人,明朝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官至左副都御史漕運總督
全    名
張瓚
宗器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湖北孝感
逝世日期
1482年
主要成就
平定四川番族叛亂
主要作品
《土苴稿》《東征錄》
最高官職
左副都御史、漕運總督

張瓚生平經歷

張瓚彈劾福住

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授工部主事通敏有才。歷任郎中太原知府丁父憂起復,補任寧波知府,有政績。成化初年,市舶太監福住貪婪不法,張瓚禁止了他的下屬。福住向朝廷誣陷張瓚,於是張瓚上奏了福住的罪狀。福住被責,他的同黨大多伏法。大臣交相推薦,升任廣東參政,歷任浙江布政使

張瓚治理四川

成化十年(1474)冬,任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撫播州致仕宣慰使楊輝進言,所屬夭壩幹、灣溪諸寨及重安長官司生苗所佔據,請求王師討伐。朝廷下詔張瓚諭令生苗歸還侵奪的土地,不服則徵之。張瓚率兵討伐平定,請求設立安寧宣撫司,即授楊輝之子楊友為宣撫使鎮守。朝廷下詔允許,賜敕嘉獎慰勉。張瓚因母親年老,請求歸鄉,母親已經去世。
遇上松州(今四川松潘)、茂州(今四川茂縣)的番族入侵邊境,下詔張瓚起復視事。起初,按察僉事林璧進言:“松州、茂州曾為大鎮。都御史寇深、侍郎羅綺曾得到便宜行事,專制其地,故有功。今惟設兩參將,以按察副使居中調度。事權輕,臨敵稟報制府,千里請戰,謀泄機緩,未有能獲利者。宜別置重臣彈壓,或即命張瓚兼領,專其責成。”
成化十二年(1476)七月,命張瓚兼督松州、茂州、安綿(今四川綿陽)、建昌(今四川西昌)軍務。張瓚到達軍隊,審度形勢,改大壩舊設副使於安綿,而令副總兵堯彧駐軍松潘,參將孫暠駐軍威州(今四川汶川)、疊州(今甘肅迭部),設計夾攻。張瓚乘機修河西舊路,作浮樑,整修月城。張瓚避開了偏橋棧道,軍隊安全行進,轉餉無阻。
成化十四年(1478)六月,攻打白草壩、西坡、禪定數座大寨,斬獲無數。到達茂州、疊州,所過紛紛投降。抵達曲山三寨,攻破之,討平白草壩餘寇。先後破滅五十二寨,敵軍首領撒哈等皆被殲滅。其他一百零五寨紛紛獻馬投降,諸番盡平。張瓚留兵守衞要害之地,增置墩堡,於是班師。明憲宗嘉獎其功,徵拜户部左侍郎,張瓚歸鄉終制

張瓚晚年經歷

成化十五年(1479),起任左副都御史漕運總督
成化十八年(1482),遇到大旱,張瓚上疏請求賑濟。朝廷發銀五萬兩,覆命張瓚移駐淮安糧倉負責賑濟,而張瓚已去世。 [1-2] 

張瓚軼事典故

夭壩幹之役,有人説是楊輝溺愛庶長子楊友,想讓他封官,詐言生苗作亂,張瓚錯信而興兵,其功不無矯飾 [1] 

張瓚人物評價

明史》:瓚功名著西蜀。其後撫蜀者如謝士元輩,雖有名,不及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