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楷

(清乾隆朝大臣)

鎖定
張楷(1670—1744),字瞻式,號蒿亭。直隸長垣(今河南省 長垣縣)人。屬漢軍正藍旗。康熙四十一年(1702)舉人,授山東東阿知縣,歷安慶知府,江蘇、陝西、安徽巡撫,官至户部尚書。所至有政聲,在江蘇請將歷年欠賦分年繳納,以蘇民困,尤受人稱道。 [1] 
本    名
張楷
字    號
字瞻式,號蒿亭
出生地
直隸長垣
出生日期
1670年
逝世日期
1744年

目錄

張楷生平

張楷生於康熙九年(1670)正月十七日,卒於乾隆九年(1744)二月二十七日,享年七十五。
張氏一族自其先祖孟興從山西洪洞遷長垣後,遂世居長垣之大黃集。自始遷祖孟興之後,數傳至其曾祖張成福,於明末曾任山東、河北總兵,後 順應時勢,歸附清廷,隸正藍旗漢軍籍,且以軍功世襲騎都尉,授榮祿大夫、都督府右都督。其祖父張世能承襲父爵,亦官至佐 領,授通議大夫。乃父張源洙,候選州同知。張楷幼即篤志好學, 勤儉自律。康熙壬午中舉,丁亥(1707),選授東阿縣令。上任伊始,便勒石自誓:“詞訟不受一錢,親友不徇一情。”出任東阿六年,始終堅持處己以敬,待人以禮,撫民以惠,三載考績,每稱“卓異”,東阿人以“名宦”視之。康熙五十二年,晉升朔州知州,未及履任,旋即特簡升授為安慶府知府。安慶作為府一級的政府基層機構,明清二朝均備受關注。一是因為知府這一級官員“乃親民之官,吏治之始基”;二是安慶自古乃屬江南要衝、中江鎖鑰之區。因此,其政之治亂,財賦之豐儉息耗,均直接關係全省之利病,非徒一郡而已。故自建府以來,朝廷每選重臣建閫其地。
雍正元年,安慶任滿,遷江西按察司副使分巡饒九南道,改浙江督糧道。雍正二年正月,升為江蘇按察使,是年秋改任江西布政使。是年十二月奉詔入覲。三年擢任江蘇巡撫。四年秋奉詔入覲。是年九月,因處事不合聖意,遂被雍正下令“革職鎖?”,直到乾隆登基以後才被重新啓用。
乾隆登基之初,即召張楷“赴部引見”,併為其做了平反,乾隆認為張楷當年“獲罪之由,尚非貪婪犯贓者可比,且尚有可用之才,曾經皇祖 皇考、錄用任使。朕今格外施恩,蠲棄前愆,特加拔擢,……張楷著署理禮部侍郎。”時因張楷丁憂未滿,故到任後三日,便遵例疏請終制。次年九月服闋後,便命張楷“署理湖北巡撫印 務”,十月,實授為湖北巡撫。乾隆三年二月,因陝西巡撫辦理鑿井灌田時,“苟且興工,只務多井之虛名,未收灌溉之實效”,“不便仍留西安之任”,遂將張楷與崔紀對調,乾隆告誡説:“汝其勉力察吏安民,以副朕望。 至崔紀開井一事,汝更宜因地制宜,體貼民情,必期實有益於百姓,方佳。”三月己卯蒞任。乾隆六年六月調離陝西前往安徽署理巡撫印務,九月,實授為安徽巡撫,駐節安慶。這是張楷再度與安慶結緣,因其前任安慶知府時曾有功於民,因此本次故地重來,頗受歡迎,有“塞道歡迎,聲動城郭”之景。乾隆七年十二月,乾隆念張楷已年逾七十(時年七十三歲),恐其精力不周,遂以喀爾吉善接任張楷為安徽巡撫。乾隆八年二月,詔補張楷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八月,再遷為總督倉場户部右侍郎。次年正月,因大學士陳世倌徐本病假,令尚書史貽直補授為大學士,吏部尚書由户部尚書劉於義改任,户部尚書之缺便以張楷接任。不幸的是,未及履任,張楷便因積勞成疾而一病不起,二月二十七日卒於京師裏第。 [1] 

張楷政績

張楷處理事情非常果斷,有訴訟者立即當場決斷,沒有一例積案發生。以其才華升朔州知州,擢安慶知府。
皖口居七省要衝,橋樑毀壞常有溺水者。他選了新址重建,讓開了江水湍急的地方。城西南二里許的張家港,怪石林立,舟觸輒碎。給航運帶來了嚴重困難。他察看了路線,組織力量開挖了數十里的內河,避開了行船險惡的地方。他執政十年政績顯著。雍正元年擢江西饒九南道,改浙江督糧道,升江蘇按察使,轉任江浙布政使。
他每到一個地方,均有一定的建樹。三年後,擢江蘇巡撫。又任禮部侍郎。補湖北巡撫,旋調撫陝西。
到陝西后,他認為此為邊陲重地,必須屯積糧草,以備戰事,這些恰恰是歷任官員做不到的。在他的努力下,儲糧二百八十萬石,貯兵二十餘萬。受到了朝廷的嘉獎。
後又調撫安徽安慶,老百姓萬人空巷,夾道歡迎,聲動城廓。
乾隆八年,召補內閣學士,遷倉場總督,户部侍郎。
乾隆九年正月晉户部尚書。未蒞任而卒,終年七十五歲。 [2] 
參考資料
  • 1.    熊鼕鼕. 以無竟之心盡必盡之事——安慶知府張楷[J]. 北方文學(下旬), 2012(4):118-120.
  • 2.    張楷  .長垣縣政協[引用日期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