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暉

(北宋將領)

鎖定
張暉(914~964),幽州大城(今河北省大城縣)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將領。五代時期由普通士卒升任為懷州、郢州、耀州、沂州刺史。沂州任期滿後由於政績突出,當地官吏百姓上書保舉留任。不久改任冀州刺史。入宋後,張暉隨宋太祖親征澤州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他率兵捷足先登,衝鋒陷陣,叛亂平息後,升為華州團練使。建隆二年,宋太祖召張暉詢問有何計策平太原,因回答中肯,賜給襲衣金帶鞍勒馬匹等物。朝廷伐蜀前,任命他為鳳州團練使兼緣邊巡檢壕寨橋道使。他把進軍路線的地形、道路、險關、易徑都搞清楚後密報朝廷,宋太祖看了非常高興。乾德二年宋軍徵蜀,張暉任行營先鋒指揮使,領兵開闢通往大散關的道路,由於疲勞過度,十二月卒於青泥嶺。張暉雖在亂世居高官,然清正廉潔,家無餘財。《宋史》有張暉專傳。 [2] 
本    名
張暉
所處時代
五代至北宋
出生地
幽州大城
出生日期
914年 [2] 
逝世日期
964年
主要成就
著名將領

張暉人物生平

後唐末帝清泰初年(934),隸控鶴軍,累遷奉國、弩手都頭
後晉出帝開運末年(946),與武行德奪契丹甲船於河陰。武行德領河陽,以張暉為弩手指揮使,復令引兵趣懷州。契丹將遁去,因領州軍。
後漢高祖劉知遠入汴京,張暉迎於滎陽,授懷州刺史。乾祐初年(947),郢州刺史慕容業治多不法,以張暉為緣漢都巡檢使,領唐州,屯兵至郢州,即代慕容業。還京,改郢州刺史。
後周太祖廣順初年(951),劉崇入侵晉州絳州,召張暉為步軍左廂排陣使。師還,改沂州刺史。廣順三年(953),吏民詣闕舉留,俄改冀州。會詔築李晏口、束鹿、安平、博野、百八橋、武強等城,命張暉護其役,逾月而就。從後周世宗淮甸,充壕砦都指揮使。既拔楚州泗州,即授泗州刺史。未幾,改耀州,俄為西南面橋道使。
宋初,從徵澤州潞州,為行營壕砦使,先登陷陣。事平,遷華州團練使,在郡頗有治狀。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太原未下,詔入覲問計,張暉對曰:“澤、潞經李筠之叛,瘡痍未復,軍旅一興,恐人力重困。不若戢兵育民,俟富庶而後為謀。”乃賜襲衣、金帶、鞍勒馬,令還州。朝廷方議伐,遷鳳州團練使兼緣邊巡檢壕砦橋道使。張暉盡得山川險易,因密疏陳之,太祖覽之大悦。
乾德二年(964),大軍西下,乃以張暉充西川行營先鋒都指揮使。督兵開大散關路,躬撫士卒,且役且戰,人忘其勞。十二月,至青泥嶺,卒。
張暉雖在亂世居高官,然清正廉潔,家無餘財。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張暉妻年105歲,家貧,詣闕自陳。詔賜束帛,錄其孫張永德三班借職 [1] 

張暉人物評價

脱脱宋史》:暉於危時則有陷陣之功,平日則獻息戎之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