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學銘

(全國政協原委員)

鎖定
張學銘(1907/1908-1983),遼寧海城人。張學良胞弟。東北講武堂畢業。後留學日本,任中國駐日使館見習武官。1929年回國,曾任天津市警察局長、市長。七七事變後旅居歐、美、香港。1941年回到內地,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國民黨政府東北長官部參議室中將主任、行轅參議室副主任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天津市建設局副局長,市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委員,天津市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政協常委。1983年3月9日在北京病逝。 [1-2] 
中文名
張學銘
別    名
張西卿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8年(一説1907) [1] 
逝世日期
1983年
畢業院校
東北講武堂
華北人民革命大學
出生地
遼寧海城

張學銘人物生平

張學銘,字西卿.遼寧海城人,張作霖次子 、張學良胞弟。張學銘早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1928年進入日本陸軍步兵學校學習。 [2] 
1929年張學銘回國,就職於東北軍。1930年10月,就任天津市公安局局長,1931年3月,出任天津市市長,兼任公安局局長和東北政務委員會財務整理委員會委員。 [2] 
張學銘上任後,任用王一民等整頓天津保安隊。保安隊本是警察部隊,《辛丑條約》規定天津城外圍10公里內不得駐中國軍隊,因此保安隊肩負保衞天津、維護社會治安的責任。但此時的保安隊紀律廢弛,武器陳舊,難以履職。 張學銘從東北軍中抽調骨幹分子,將保安隊兵力增加到3個團,更新舊式武器,配齊彈藥,加強軍事訓練和愛國保土教育,整頓軍風軍紀提高了保安隊的戰鬥力。同時,張學銘還加強了對日本租界的情報工作,在保安隊內成立特務隊,隨時瞭解掌握日本人的動向。 [2] 
張學銘(右)和張學良(中)張學思(左)
張學銘(右)和張學良(中)張學思(左)(2張)
九一八事變後,11月8日,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香椎浩平和特務土肥原賢二發動了便衣隊暴亂事件。早有準備的張學銘迅速做出反應,11月9日凌展,天津保安隊擊潰了便衣隊的進攻,奪回了被佔領的重要地點。但日軍並不死心,11月26日晚,帶領便衣隊再次從日租界出發襲擊中國軍警,訓練有素的東北軍保安隊再次將暴亂隊伍擊潰。 [2] 
張學銘照片 張學銘照片
便衣隊兩次暴亂失敗,日本人惱羞成怒。 在日本人的壓力下,南京國民政府妥協退讓,迫使張學銘辭職出國考察。他先後到英、法、德、美等同遊歷。在德國,他遇見了前北洋政府代總理朱啓鈐的女兒朱洛筠。在天津時他們就是好朋友。此次異國相逢,兩人交往更加密切,終於結為夫妻。 [2] 
抗日戰爭初期,張學銘住在歐洲和香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淪陷,張學銘返回內地,住南京。1943年被迫接受日偽政權軍事委員會委員職。抗戰勝利後未被追究。 [2]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任命張學銘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參議室中將主任、東北行轅參議室副主任及中將總參議等職。1949年前夕,他拒往台灣,留在天津等待解放。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學銘一家得到了黨和政府的熱情關懷。1950年,張學銘進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並參加了土地改革運動。畢業時,他希望能做一名真正的勞動者,自食其力,並提出願意管理公園。於是,政府任命他為天津人民公園管理所副所長。就職後張學銘始終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與公園建設。 [2] 
1954年國慶節前夕,人民公園前門樓修建工程竣工在即,張學銘等人赴京轉託章士釗請毛主席題字。 第二天即收到了毛主席親筆題字“人民公園”並一封覆函,張學銘十分高興,馬上回天津,將題字放大刻板,製成匾額懸掛於公園正門上方。這四個黑底金字,氣勢豪放,氣貫長虹。這是毛澤東主席為全國園林、公園親筆題寫的唯一匾額。 [2]  [7] 
張學銘曾擔任天津市政工程局副局長,還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文革”期間,由於受到周恩來總理的保護.張學銘一家沒有受到衝擊。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張學銘對周恩來總理感念不已。 [2] 
1976年以後,張學銘先後擔任天津市政協常務委員、民革天津市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每每憶及大哥張學良,他便禁不住情緒激動,熱淚盈眶。每年6月張學良生日時,張學銘總會按照傳統習俗,在家裏擺上壽桃,舉行壽宴,領着全家人吃長壽麪,遙祝大哥平安健康。1983年4月9日,張學銘病逝於北京,終年75歲。 [2] 

張學銘親屬成員

張作霖(1875-1928),張學銘之父,奉天(今遼寧)海城人,字雨亭,綠林出身。1902年被清政府收編,曾任新民府遊擊馬隊管帶、東北巡防隊前路統領。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被任為二十七師師長。1916年升任奉天督軍兼巡按使,後改奉天督軍兼省長。1918年任東三省巡閲使,成為奉系軍閥首領。1920年聯合直係軍閥,推翻皖系段祺瑞政府,與直系共掌北京政權。1921年兼蒙疆經略史,節制熱、察、綏三特區都統。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失敗,退回東北自任東三省自治保安司令,宣佈東三省獨立。又與段祺瑞和解,並聯絡孫中山,組成反直三角聯盟。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打敗直系,把持北京政權。1926年出任安國軍總司令,宣言反共討赤。1927年殺害共產黨人李大釗等。同年被孫傳芳張宗昌擁為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1928年同蔣介石作戰失敗,乘火車退回東北經過皇姑屯(今屬瀋陽)車站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彈炸死。 [3] 
張學良(1901-2001),張學銘之兄,遼寧省海城縣(現為海城市)人。1928年6月,張學良任東北三省保安司令。同年12月,毅然宣佈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被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1935年10月,開始出任西北“剿總”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務。面對全國人民要求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影響下,曾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但都遭到拒絕。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將軍,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送蔣介石返回南京,卻被蔣介石扣留、判刑,先後被囚禁於浙、贛、湘、黔等地。1946年被押送台灣繼續監禁,1994年移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5日逝世,享年101歲。 [4] 
朱啓鈐(1872-1964),張學銘之岳父,字桂莘,亦作桂辛,號蠖園,中國著名學者、實業家,愛國民主人士。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1月12日生於貴州紫江(今開陽)。清末,曾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監督、任北京外城巡警總廳廳丞、津浦路北段總辦。辛亥革命後,先後任北京政府交通部總長、內務部總長,並一度兼代國務總理。後任山東中興煤礦公司總經理。他既是古物陳列所的發起人之一,也是中國營造學社的創辦人,是中國營造學社的社長。民國時期,他曾親自主持京城的改造,如改建正陽門、打通皇城、開放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改建新華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文史館館員、全國政協委員。1964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著有《李仲明營造法式》、《存素堂絲繡錄》、《蠖園文存》、《芋香錄詩》等。 [5] 

張學銘人物軼事

聽戲和美食是張學銘的兩大愛好,尤其是在美食方面,他更是地道的美食家,張學銘喜歡吃、講究吃,更喜歡自己下廚。張學銘家宴的菜單經常是他親自推敲擬定的,逢年過節、迎送親友,張學銘都要親自到廚房掌勺獻技。 [6] 
同時,他也是京津兩地眾多廚師心中的“上帝”,因為只要經過他的指點,廚師的手藝定會大增。京津飲食業有名望的廚師及他們的專長、拿手菜,張學銘都能一一詳述,甚至那些名師所烹調的拿手菜、主副料配比和調味品的投量以及操作工藝也都清楚。他能嫺熟地介紹全國各大菜館的主要特點及主要菜的烹調技術,詳述當年津門的名館、名師、名菜,連當時天津許多有特色的小飯館、小吃店他也能品出長短來。 [6] 

張學銘人物故居

天津張學銘故居
天津張學銘故居(3張)
張學銘故居位於睦南道50號,英庭院式建築風格,建於1925年。該樓為前後兩幢,分為前樓、後樓,有過街樓相通。外牆為紫紅色機磚,大筒瓦多坡頂。室內硬木雙槽窗,菲律賓細木人字地板,細線圓光頂棚。大門朝東,門前有帶玻璃鋼網的扇形雨廈,十分獨特。 [7] 
一樓進門處有整容鏡和整容台,有門廳、客廳和飯廳。上樓梯拐角處為小型樂池,打開一樓的各扇門,可成一個大舞廳。一樓主客廳有雙柱英式壁爐,門廳凸出,坐北朝南,有四扇落地式玻璃門。形成直角的還有兩扇,分佈朝東、朝西。這裏共有六扇門,有非常好的採光、通風效果。張學銘在1931年住在這裏,前樓為客廳、飯廳和辦公室;後樓為卧室、起居室和書房。現為天津市房產總公司。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