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學良

(2002年劉勁主演的電視劇)

鎖定
《張學良》是由中央電視台影視部、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影視中心、遼寧電視台、北京自度母影視藝術科技中心聯合攝製的22集傳記電視劇。該劇由宋業明、張仁川執導,王朝柱編劇,劉勁主演,於2002年12月5日在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播出 [1] 
該劇講述了從“西安事變”到溘然長逝的生命歷程中,張學良先生與三位重要女性的愛情、友情以及漫長軟禁日子的心路。
中文名
張學良
作品類型
傳記
出品公司
中央電視台影視部、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影視中心、遼寧電視台、北京自度母影視藝術科技中心
製片地區
中國
首播時間
2002年12月5日
導    演
宋業明
張仁川
編    劇
王朝柱
主    演
劉勁
集    數
22 集

張學良劇情簡介

暮年的張學良坐在夏威夷海灘邊,遠眺大海,回首往事,想起影響他後半生的西安事變,感慨萬千。
1936年12月,張學良與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為了保證蔣介石的安全,宋美齡力排眾議,力主和平解決,並請端納與黃仁霖去西安遊説。爾後在宋美齡、宋子文、端納、周恩來等人的斡旋下,經過艱難曲折的談判,於12月24日上午,終於商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案。
張學良將東北軍與抗日聯軍的指揮權交給於學忠和楊虎城,與宋美齡等人一同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表明自己願意負西安事變的全部責任。
蔣介石返回南京之後,南京軍事法庭由軍界泰斗李烈鈞出任審判長,原西北軍干將鹿鍾麟、滇軍名將朱培德為審判官,開庭審判張學良。對張學良處十年有期徒刑,並予赦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
蔣介石安排張學良到溪口讀書、學習、休養。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召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張學良的公權,允許原東北軍的部屬探望張學良,也同意于鳳至、趙四小姐去溪口陪住。
上海失守後,張學良由溪口相繼被轉移到湖南郴州、湘西沅陵城外鳳凰山、貴州修文縣陽明洞、黔靈山麒麟洞等地。在此期間,張學良潛心研讀明史,同時仍關注着抗日救國的大業。
抗戰勝利後,張學良被轉移到台灣,他仍舊潛心批閲明史。後國民黨中常會與國民政府一致同意解除對張學良的管束,同時蔣經國在北投區復興崗幫助張學良修建了新居。
1964年在於鳳至的成全下,張學良與患難與共的趙一荻舉行了簡單而又隆重的婚禮。
蔣介石因心臟病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張學良到靈堂祭奠,悲從心起,腦海中回想起和蔣介石交往的歷史畫面,並送了輓聯。在張學良過完九十華誕之後,首次被批准離台赴美探親。後定居美國的夏威夷,安度晚年。然而就在兩岸三地為他慶百歲壽誕不久,趙一荻卻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不久,張學良將軍也走完了他悲壯的一生,於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溘然長逝,享年101歲 [2] 

張學良分集劇情

    第1集

    暮年的張學良坐在夏威夷海灘邊,遠眺大海,回首往事,想起影響他後半生的西安事變,感慨萬千。1936年12月的西安,張學良站在父親張作霖的遺像前為東北三省失陷於日寇的鐵蹄之下痛心不已,趙一荻接到楊虎城夫人謝葆真打來的電話,二人一起去止園拜訪寫生到此的老朋友張大千先生。蔣介石請英國顧問端納陪同他借避壽為名去西安,並部署新的剿共計劃.寧夏的馬鴻逵送給張學良一匹叫“蓋西北”的千里馬,説東北軍中無人敢騎。趙新華在眾人前制服“蓋西北”,張學良大喜。張學良陪同到達西安的蔣介石、宋美齡觀看“蓋西北”與火車賽跑。


    第2集

    楊虎城勸張學良先下手為強,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張學良感到為難。蔣介石宴請東北軍、十七路軍的將領,並在華清池召開高級將領參加的剿共會議。張學良與楊虎城部署準備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張學良要趙一荻做好失敗後潛往國外的準備,趙一荻表示不離開張。張學良安排東北軍團長劉桂五假意向蔣介石辭行,探看華清池的環境。並下令封鎖機場,將蔣的專列火車頭調離了潼關,最後決定在十二月十二日清晨發動事變。張學良叮囑劉桂五萬不得已不要傷害蔣介石。


    第3集

    蔣介石被捉,扭傷腳踝和脊椎。蔣介石要求張學良送他回洛陽。張學良向被捉的中央大員宣讀了致全國的八項抗日主張,要同意的人簽名,馬占山等大員紛紛簽名。蔣介石堅持要張學良送他回洛陽,張學良請蔣看在押中央大員簽名的通電,蔣介石愕然。譚海向張學良報告中外各方對西安事變的態度,趙一荻建議張聽聽中共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意見。南京政府中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決定軍事討伐西安,宋美齡力主和平解決,斥責了何等人的險惡居心,並請端納與黃仁霖去西安勸説。


    第4集

    周恩來到達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一起商討,決定邀請孔祥熙、宋美齡到西安商談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方案。宋子文以私人身份到達西安,告訴蔣介石時下真正的威脅是來自南京政府的親日派,蔣介石的態度有所鬆動。宋美齡飛赴西安,臨下飛機前交給端納一隻手槍以備軍隊無法控制。張學良到機場迎接宋美齡,隨後陪同她看望蔣介石,二人相見百感交集,蔣告誡美齡不要為了他的安全隨意向張學良做出承諾。宋美齡、宋子文、張學良、楊虎城與蔣介石商談解決方案,蔣介石要求由宋美齡和宋子文作為談判代表,宋美齡同意與周恩來會商。


    第5集

    宋美齡與周恩來會面商談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經過艱難曲折的談判,於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終於商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十條協議。張學良堅持釋放蔣介石,並將東北軍與抗日聯軍的指揮權交給於學忠和楊虎城。張學良辭別趙一荻,與宋美齡等人一同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表明自己願意負擔西安事變的全部責任。


    第6集

    蔣介石與宋美齡一起出席洛陽的聖誕晚會,邀請張學良參加,表示希望張革面洗心,重新做人。張學良寫下悔過書,由宋美齡轉交蔣介石,並請閻寶航將手諭帶到西安交給楊虎城。何應欽向蔣介石喊冤,指有小人撥弄事非,誣陷其與戴季陶謀權篡位,投降日本。蔣介石十分平靜,宋美齡怒氣未消。何應欽在軍事委員會宣讀了蔣介石的請辭信並決議將張學良交軍事委員會,準備對張學良進行軍法審判。


    第7集

    在南京的軍事法庭,由軍界泰斗李烈鈞出任審判長,原西北軍士將鹿鍾麟、滇軍名將朱培德為審判官,開庭審理張學良。法庭判決對張學良處十年有期徒刑,並予赦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身在英國倫敦的張學良夫人于鳳至致信宋美齡為張學良求情,希望蔣介石同意把張交給她送到國外看管,蔣介石沒有同意。此時,趙一荻與于鳳至分別由西安和倫敦動身到南京看望張學良,蔣介石派戴笠安排張到溪口讀書、學習、休養。


    第8集

    宋美齡陪同蔣介石到溪口拜祭蔣母之墓。趙一荻與于鳳至在上海見面,于鳳至決定不回英國,留下來照顧張學良。銀行家貝祖貽及夫人到溪口看望張學良,三人登上山崖,十分盡興,張學良感謝夫婦二人給他帶來的歡樂。戴笠轉告蔣介石,孔祥熙希望他蒞臨五屆三中全會,由於很多人想借西安事變大做文章,如果蔣到會就可以封住有些人的嘴。蔣介石答應參加。張學良託貝祖貽夫婦轉告于鳳至和趙一荻,請她們二位保重並照顧好兒子閭琳。


    第9集

    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召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張學良的公權,允許原東北軍的部屬探望張學良,也同意于鳳至、趙四小姐去溪口陪住。宋美齡陪同于鳳至到達溪口,張學良與于鳳至相見,難以剋制自己的情感。宋美齡轉告了蔣介石的指示:要張摒除一切雜念,專心讀書。並同意于鳳至、趙一荻輪流到溪口陪伴。蔣介石會見楊虎城,安排他前往歐美參觀。張學良到千丈巖借放鞭炮發泄內心的憤怒。從劉乙光處得知蔣經國帶俄國妻子回鄉省親。


    第10集

    蔣經國在豐鎬房認母后。隨即到中旅社看望張學良,並與張學良成為書友和知心朋友。日本軍隊大舉進攻盧溝橋,中國全面抗戰開始。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講演,號召全國團結一心,共同抗日。宋美齡到溪口看望張學良,傳達蔣介石的口諭:要張好好讀書。並同意安排趙一荻、張學思到溪口。張學思在黃仁霖的陪同下與張學良兄弟相逢。張學良讓趙一荻帶閭琳去香港,由親戚撫養。于鳳至請趙一荻放心,答應照顧好張學良。中秋佳節,蔣經國請張學良夫婦賞月。中國旅行社失火,蔣經國請張學良夫婦搬到他的住處暫住。劉乙光通知張:蔣電示讓張學良撤離溪口。張學良與蔣經國依依惜別。


    第11集

    上海失守,張學良和于鳳至到達湖南,張學良請于鳳至催促趙一荻帶閭琳儘快離開上海,南下香港。趙一荻帶閭琳到郴州,張學良驚喜萬分。張學良得知張大千生死不明的消息十分焦急,不禁回想起與這位畫壇奇人的友誼。張學良得知日軍攻陷了南京,燒殺搶掠,屠殺人民的消息,十分傷心。囑託趙一荻一定要把兒子養大成人。戴笠轉告張學良,由於南京陷落,湖南也受到影響,蔣介石指示將他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第12集

    張學良夫婦到達湘西沅陵城外鳳凰山,于鳳至身體不適,張學良決定親自去沅江划船打魚。張學良在漁民李老大的指導下終於捕到一條金色鯉魚。這時劉乙光帶來了國軍在台兒莊取得輝煌勝利的消息。恰逢端午節,為慶祝台兒莊大捷,張學良與李老大商量組織附近幾個村的百姓舉行龍舟比賽,看管張學良的特務們也參加了比賽。八月十五張學良帶着水果、月餅等禮物到李老大家和村子的百姓一同過中秋節。張學良觸景生情又唱起《九·一八》之歌。回到鳳凰山後劉乙光告訴張學良以後不準見李老大。湖南省主席張治中前來探望,張學良請他轉交寫給委員長的親筆信。


    第13集

    深冬,張學良和于鳳至在雪地上奔跑,不禁回想起當年在長白山滑雪的情景。張學良勸于鳳至儘快到重慶檢查身體,二人依依不捨。貝夫人陪同于鳳至檢查身體,查出患的是乳腺癌。宋美齡得知後要于鳳至到美國就醫,于鳳至希望回到張學良的身邊。于鳳至回到湘西,張學良勸她儘快就醫。趙一荻寫信決定替大姐陪伴張學良,並將閭琳送往美國寄養。日本開始進攻湖南,鳳凰山不安全,張學良偕于鳳至再次轉移到修文縣陽明洞。趙一荻到達陽明洞,于鳳至向張學良、趙一荻告別。


    第14集

    張學良與趙一荻繼續在陽明洞生活,談古論今。此時宋美齡成功訪美,大大提高了其國際地位。同時參加了開羅會議,成為世界關注的政治明星。張學良在趙一荻的陪伴下,決定在陽明洞潛心研讀明史。張羣宴請張大千,祝賀其舉辦的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展覽獲得成功,二人談起早年張大千與張學良購畫的一段軼事。張羣請張大千收宋美齡為關門弟子。


    第15集

    1944年貴州黔靈山麒麟洞,張學良偕趙一荻在此生活,張學良突發急性盲腸炎,入醫院動手術。張學良由收音機得知抗日戰爭即將贏得勝利的消息,分外激動。蔣介石擔心張學良被中共利用,不同意釋放張學良。東北政壇的元老莫德惠來到洞梓小西湖畔看望張學良,張學良與莫德惠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忍不住潸然淚下。二人談論起家鄉終於從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光復了,都非常高興。蔣介石致電軍統局重慶辦事處主任張嚴佛,要他立即和劉乙光洽商將張學良轉移至台灣。


    第16集

    1947年的台灣發生百姓羣集滋事,張學良和趙一荻臨危不亂,安然無恙。蔣介石將張嚴佛調往台灣代劉乙光監管張漢卿。張學良的好友張治中將軍到台灣休假,張學良請張治中轉告蔣介石,希望恢復自由,做一個普通老百姓。莫德惠再次探望張學良,張學良夫婦非常高興。在競選中,李宗仁擊敗孫科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副總統。


    第17集

    1949年,蔣介石派蔣經國與陳誠到台灣,建立好大本營,並把國庫的黃金、白銀、外匯以及戰時必需品運抵台灣。此時的張學良仍舊潛心批閲明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平成立的消息傳來,張學良思緒萬千。蔣介石密派周養浩到貴陽把楊虎城和兒子楊丞中槍殺。蔣經國轉告張學良待蔣介石從大陸返回台灣的時候,請他遷到台北草山居住。


    第18集

    蔣介石同蔣經國又回到重慶見張羣,張羣親自到昆明勸盧漢跟着蔣介石走。蔣經國勸蔣介石離開成都。20世紀50年代的台北,張學良精心養植了各種名貴的蘭花。張羣送給張學良一盆當歸蘭。宋美齡勸蔣介石和張學良談一談,二人時隔多年後相見,感情十分複雜。蔣介石要求張學良將西安事變寫成材料,作為史料保存。


    第19集

    張學良寫的西安事變材料傳到大陸。周恩來和鄧穎超看後,決定組織大家安排一次追懷張學良的活動。北投復崗新居建成,蔣經國夫婦前來賀喜,年過七旬的張羣也送來花籃,並帶來張大千先生近期抵台舉行畫展的消息。張學良欣喜萬分,但不知是否能與之相見。張學良獲准與張大千見面,二人重逢,緊緊擁抱在一起,都禁不住地老淚縱橫。張學良將當年那幅珍品贈送給張大千,大千體會到了他的良苦用心,情不自禁地落下熱淚。趙一荻突然昏倒,張學良堅持她去美國醫院作檢查並探望兒子。蔣介石同意趙赴美檢查身體。


    第20集

    貝夫人抵台探望張學良,二十五年未見,二人一起回憶往事,張學良託貝夫人把張羣送給他的當歸轉送給於鳳至。並告訴貝夫人在他的心中,于鳳至、趙一荻和貝夫人這三個女性是永駐的。趙一荻回到台灣,在於鳳至的成全下,與張學良舉行了簡單而又隆重的婚禮。張學良和趙一荻設家宴款待宋美齡、張羣、張大千以及其他的賓客。


    第21集

    蔣介石病危,臨死前叮囑蔣經國謹防有人在台灣搞獨立。張學良與趙一荻得到消息不免驚愕,百感交集。張學良到靈堂祭奠,悲從心起,腦海中回想起和蔣介石交往的歷史畫面。蔣經國決定委派馬安瀾陪張學良夫婦去金門前線參觀。張學良站在高倍望遠鏡前遙望離別多年的大陸河山,感慨萬千。張學良在台灣度過了九十大壽的生日,並接受了日本記者的採訪。首次被批准離台赴美探親。于鳳至得知張學良就要來美國探親,異常興奮,卻突然辭世。張學良和趙一荻聞知後非常悲痛決定立即赴美。


    第22集

    張學良在美國開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兩岸三地為他慶百歲壽誕不久,與其患難與共的趙一荻卻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不久,張學良將軍也走完了他悲壯的一生,於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溘然長逝,享年101歲。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5-7] 

張學良演職員表

張學良演員表

張學良職員表

出品人 張海潮李剛、黃書鋭、周美珍
製作人 尹詩、張華、孟慶春
監製 魏平、程洪明、尹廉釗、張斌
導演 宋業明、張仁川
副導演(助理) 姚居德、張琳
編劇 王朝柱
攝影 董亞春
配樂 陸祖龍
剪輯 梁莎、王戈
道具 施化林、呂光
配音導演 牟雲
美術設計 崔志、李太平
造型設計 王希鍾、任宜工
服裝設計 李敬平
燈光 張耀武
錄音 宋寧寧
劇務 賈長森、仉鳳海、沈大成
場記 谷曉麗
佈景師 白春海、林友春
展開
總顧問:逄先知金衝及
總策劃:楊偉光、何靜修
文學顧問:李準、仲呈祥、鄭伯農、黃允升
責任監製:彭明商、張迎秋、劉進
執行製片人:李長江、賈曉晨、王朝柱
責任編導:張志敏、王丹弋、李小兵、徐廣順
製片主任:彭軍
製片副主任:姜世民、黃金城
製片:馬力、鬱臻、常彤
副攝像:孫滿良、楊棟樑
攝像助理:張嘉興、常立軍
照明組:李明、張金城、孫利國、真國陽
副美術:劉志剛
化妝組:王玉玲、胡朝紅、馮文利
服裝組:趙菁、陳玉玲、李太來、王秀艾
道具組:黃凱、李海金、喬大海、高維朋
劇務主任:孫連柱
策劃:許凡、程誠、梁馨文
配音指導:潘耀華
視頻技術:白世傑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4] 

張學良角色介紹

  • 張學良
    演員 劉勁

    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1936年12月12日,為挽救民族危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他與楊虎城將軍實行“兵諫”,扣留蔣介石,發動“西安事變”。其後,被囚禁在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等地,1946年被送到台灣,1995年僑居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離世。

  • 于鳳至
    演員 宋曉英

    張學良的第一任夫人。在張學良被囚禁時,身在英國倫敦的她致信宋美齡為張學良求情,希望蔣介石把張交給她送到國外看管,蔣介石沒有同意。於是她由倫敦動身看望張學良,並決定不回英國,留下來照顧張學良。後被查出患上乳腺癌,1940年到美國就醫。1964年,在她的成全下,趙一荻與張學良舉行了婚禮,1990年病逝。

  • 趙一荻
    演員 何琳

    張學良的第三任夫人。在張學良準備發動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要她做好失敗後潛往國外的準備,她表示不離開張學良。在張學良被囚禁時,她與于鳳至輪流陪伴張學良。在於鳳至因病前往美國後,她一直陪伴張學良,並於1964年,在於鳳至的成全下,與張學良舉行了婚禮。2000年,與張學良患難與共的她走到了人生終點。

  • 蔣介石
    演員 吳京安

    1936年,他與宋美齡前往西安,張學良與楊虎城為挽救民族危亡、勸諫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發動“西安事變”。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釋放了他。全面抗戰開始後,他在廬山號召共同抗日。1944年,抗戰勝利,但他不同意釋放張學良,並下令將張轉移到台灣。1975年病危,他在臨死前叮囑謹防有人在台灣搞獨立。

  • 宋美齡
    演員 牟雲

    1936年,西安事變後,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決定軍事討伐西安,她力主和平解決,並與周恩來會面商談,經過艱難曲折的談判,商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十條協議。在抗戰中,她成功訪美,還參加了開羅會議。後在台灣,她撮合蔣介石與張學良會面。張學良去世後,僑居美國的她十分悲痛,委派專人代她向張學良將軍的遺體告別。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2]  [5-7] 

張學良音樂原聲

類型
歌曲名
演唱
演奏
合唱
音樂錄音
音樂編輯
片頭曲
《松花江上的歌聲》
北京首席樂團
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
周曉明
王小明 [4] 
片尾曲
《雪花雪花紛紛飄》
插曲
-

張學良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獲獎情況
2003年8月26日
長篇電視劇三等獎
《張學良》
獲獎 [9] 
優秀女演員
宋曉英
提名 [9] 
2003年9月16日
最佳編劇
王朝柱
獲獎 [8] 
長篇電視劇作品
《張學良》
提名 [10-11] 
最佳歌曲
《松花江上的歌聲》
觀眾喜愛的女演員
宋曉英

張學良幕後製作

2001年12月,原定20集的電視劇《張學良》在西安開拍。在張學良先生生前居住過的地方西安建國路的張學良公館舉行了簡短的開機儀式,並在楊虎城生前的寓所楊公館開始拍攝第一場戲。隨後劇組奔赴南京、上海、以及寧波溪口和湘西等地拍攝 [13] 
此前,張學良的人生經歷是除了編劇王朝柱(著有《説不盡的張學良》)外,沒有任何作家涉及過的,也沒有在影視作品中表現過。《張學良》將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首次見諸熒屏 [1] 
為了能夠演繹好劇中年齡跨度長達65年的張學良,演員劉勁在看過王朝柱寫的《説不盡的張學良》後,才對飾演角色有了信心 [1]  [12]  。劇中角色蔣介石,原是編劇王朝柱為唐國強量身定做的,因此戲份很重。但開拍之前,唐國強因故不能出演,便由吳京安接任 [14] 

張學良劇集評價

電視劇《張學良》以張學良將軍愛國的一生為主線,熱情歌頌了愛國主義精神,其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結合得比較好,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又一部佳作。
該劇熱情地謳歌了愛國主義精神,從“西安事變”寫到張學良被蔣介石囚禁,選擇這樣一個歷史切入點,非常富於戲劇性。電視劇藝術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該劇對主要人物張學良的塑造非常成功,從張學良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劇組主創始終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並且深刻地表現了這個主題。
《張學良》在寫人和敍事的關係上都有突破。該劇不但用張學良的回憶來凝聚每一個故事,有戲則長、無戲則短,更主要的是“以人帶事、以人帶史”,突出寫他的性格、他的精神、他的情感、他的人格魅力,並以此來推出故事。有深度,不概念化,不臉譜化,寫出了特定環境下典型人物的思想、心態、情感變化、人生感悟,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的新收穫。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有一個要求就是重要史實要準確。要求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故事要編得生動感人。該劇主要的史實都經過核對,是準確的,體現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大事不虛”的原則,同時又編了符合當時歷史氛圍和張學良個人性格特徵的故事,體現了“小事不拘”的原則。該劇在人性的刻上寫出了不同的神韻,這是對歷史偉人性方面的探求。
《張學良》的播出,海內外的華夏子孫都會受到啓迪,對實現祖國統一將產生重要影響 [15] (《當代電視》仲達、志敏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