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廿一行

鎖定
張宏偉,字懷一,筆名廿一行。1982年生於遼寧綏中。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的發起者和實踐者。北大中文論壇小説原創版、文藝學版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版版主;新千年文化運動博客圈圈主。新千年文學系列叢書《新千年文學》(2008,遠方出版社)和《生命的沉思》(2010,人民日報出版社)主編之一。
中文名
張宏偉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遼寧綏中

廿一行新千年作家

2010年10月新千年文學全國高校巡迴演講 2010年10月新千年文學全國高校巡迴演講
主要致力於新千年文學與文化的理論建構,新千年思想啓蒙的宣傳實踐,新千年文學長征的高校巡講和新千年小説、散文的創作。提出立足新千年文學革新,團結新千年志士同仁,開展新千年思想啓蒙,推動新千年文化復興,築造新軸心時代文明的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總路線。

廿一行出版作品

《王小波十論——精神遊牧與詩意還鄉》(2013年,西苑出版社,配有近百幅插圖及按語),廿一行著。
廿一行作品 廿一行作品
新千年文學第二輯:《生命的沉思》 新千年文學第二輯:《生命的沉思》 [1]
新千年文學第二輯:《生命的沉思——北大中文論壇小説精選》(2010年出版,人民日報出版社),廿一行、海汐子、儒帥哲師主編
新千年文學第一輯:《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説精選》(2008年出版,遠方出版社),廿一行、儒帥哲師、餘途主編
新千年時代文學應向何處去
文/廿一行
新千年文學第一輯:《新千年文學》 新千年文學第一輯:《新千年文學》 [2]
在當今一個現代性話語的時代,必須以現代式的語詞重新書寫傳統,才會為現代人所理解和接受。所以不在於思想的外在形式是西方還是東方,真正的傳統不是照搬仿古,而是骨子裏有沒有傳統精神,更不能全盤西化,因為這個千年是東西方融合,人類必須向第一個軸心時代迴歸的千年。
尼采和海德格爾恰恰站在東西方在新千年時代大融合的焦點之上。尼采完成了對西方的批判和總結,海德格爾開始了東西方融合對現代文明的拯救。選擇尼采和海德格爾作為復興傳統精神、實現東西方在新千年時代大融合的中介,正在於他們對傳統精神的迴歸和對西方現代精神的超越,以及在這種迴歸和超越之上的面向我們時代和未來的重新整合。
我們正處在一個怎樣的時代?上帝之死、信仰缺失、精神危機使世界陷入一個無根基性的時代深淵;理性至上,技術崇拜,人之物化,使科學技術的白晝刺瞎了人類心靈的雙目,世界陷入一個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人性隔膜、生命虛無、精神頹廢使現代人的靈魂流離失所,漂泊無根。
在這樣一個神聖之光移離大地,人類精神漂泊無根、頹廢虛無主義氾濫的時代,知識分子必須承擔起強行解除時代遮蔽的責任和重塑時代精神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有理由把魯迅和薩特作為一面偉大的行動旗幟,憫懷時代,積極介入,勇於批判,推動革新。
而在我們的時代,哲學、詩歌、任何單一化的學科都幾乎已然窮盡了它的可能性而停滯不前,或則因為其專業性、晦澀性而無法得到廣泛的普及和傳播。唯有小説,因其形式自由、容納力廣、易於傳播理解,而具備了巨大的影響文化、革新思想的優勢。
但是小説要擔當起它的解除時代遮蔽,建築詩意棲居,引領時代潮流,促進東西方思想融合,呼喚新軸心時代的新千年文學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向詩與思、百科全書化、崇高精神、改造人生、勘探存在、解蔽時代、開放形式的方向開拓發展和不斷完善。以小説的革新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思想的革新,無疑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2007年10月18日)

廿一行代表著作

廿一行長篇小説

廿一行 廿一行
《在世界與人生之外》(18萬字)
廿一行 廿一行
追憶我的少女情人》(20萬字)
《着魔獵人奇幻之旅》(配有插圖)
廿一行 廿一行

廿一行中短篇小説

《虛無邦》(14萬字)
廿一行 廿一行
《側身眾生之間》(16萬字)
《生成女人、生成孩子、生成動物》(12萬字)
廿一行 廿一行

廿一行文藝理論

《新千年文學與文化》(16萬字)
廿一行 廿一行
《王小波十論——精神遊牧與詩意還鄉》(18萬字)

廿一行散文童話

《愛與夢的漂泊》(散文)
廿一行 廿一行
推開天空的月亮門》(微型童話,100篇)
廿一行 廿一行

廿一行作品簡介

廿一行三十歲前的十部作品簡介
1、在尼采、福柯、德勒茲等的影響下開始了從現實時空向迷幻時空的叛逃。叛逃的路線便是《生成女人、生成孩子、生成動物》。
2、後來,又受到海德格爾、禪宗、易經等的啓迪,開始了向神秘時空的敞開。敞開的起點便是《側身眾生之間》。
3、而從現實時空到迷幻時空再到神秘時空的旅程,便是《着魔獵人奇幻之旅》的冒險、迷路與還鄉。
4、藉助《王小波十論——精神遊牧與詩意還鄉》,我探索了新千年文學在哲學和文藝領域的重要先驅與精神特徵。
5、只一小羣人的精神遊牧與詩意還鄉不足貴,我們進一步呼喚深度解蔽、重塑價值的“新千年文化”。然後,終於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新千年文學與文化》。
6、《追憶我的少女情人》試圖在詩意與思悟中,尋回被現實時空蠶食的懵懂年華和純真生命;
7、《在世界與人生之外》試圖揭示出畸形文化造成的符號迷霧矇蔽了“人生在世”,進而導致了人性浮躁和社會病態之鬧劇;
8、《虛無邦》試圖反思在時空問題上陷入迷誤的當今世界時代之種種荒誕、矇昧與迷惘,並探尋和憧憬可能的出路;
9、《愛與夢的漂泊》試圖印證一旦遠離神秘之光和迷幻之火,人們的愛與夢將如何痛失根脈與翅膀;
10、《推開天空的月亮門》也即推開現實時空的囚籠之門,好去窺探其它時空的風景與沉思。

廿一行網上評價

網友評論《在世界與人生之外》
swordon
發表於 2009-4-26 19:11
我讀樓主的小説,會覺得胸口很悶,心態沉重,神思無主,原因就是因為我也親身經歷過這樣的荒誕。但我仍然不相信這是整個時代的悲哀。也許這只是極度膨脹的城市的混亂吧,不知道這樣去理解這部小説的背景,是否恰當?
燈火詩客
發表於 2009-6-14 23:07
大開眼界!始終覺得,在看似調侃之中有一種深切的關懷,在嬉笑之中有一種無法擺脱的悲劇感,是一種偉大。越來越感覺韋己行就是我們時代很多人的精神肖像。在現實中,我們總是帶有他一種或者多種的狂想或者生活態度。這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這也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的悲劇。
散鷗
發表於 2009-7-7 23:52
看這樣惟妙惟肖地刻畫荒誕的時代與人生的悲哀的文,我本該深沉地嘆氣才對(尤其是我自己也是這荒誕世界裏堅持荒誕理想的瘋子中的一員),可我卻大笑起來了,笑得前仰後合捶胸頓足地,……一邊笑一邊哀叫,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實在是太太太好玩了,也許這一事件可以作為人類情感帶動身體反應背叛理性思維的一個有趣的例證。
煙霞
發表於 2009-8-27 15:54
我深深為這部小説感動,也為作者的一片冰心而感動!不知是否確切,我覺得一行是在把着我們時代青年的脈搏忍着心痛寫一部靈魂的診斷書。小説由松到緊,由散到合,由嬉戲到嚴肅,由學校到社會,由個性到共性,層層展示出一個時代大環境中的眾生相來。讀來有喜有悲,喜的是作者的眼光深入時代的心臟,悲的是我們的青年正在嚴重地病着。
青騎士
發表於 2009-10-12 15:23
韋己行等人恐怕在社會中是非常典型的,隨波逐流,追名逐利,不惜一切,難以置信地瘋狂和荒唐,一個個浮躁人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有一點誇張,倒也更真實。喜劇手法表現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悲劇,味道酸澀苦辣都齊了。
吉虎佛兒
發表於 2010-4-5 10:25
我個人更願把小説的主人公們,比作不利辨識細部與質感的剪影!然而,將這些林林總總的剪影編輯成集!又何嘗不是一部鮮活的人生縮影!它是那樣的真切!那樣的無需修飾!感謝你能夠用洞察世事的雙眸,清新犀利的筆觸,幾多感懷又幾多期許的心路歷程,為世人呈現了一幅盡顯百態人生際遇的靈動畫卷!
冬櫻發表於 2010-11-28 21:09
這些太真實的生活片段是如此的可氣可笑又可悲。這是一個茫茫然的世界,一個特別需要自省的世界,一個看似很樂觀的世界。韋己行與布艾世的瘋狂荒誕是可悲的,更可悲的是施曼由彌天大謊背後的無可奈何,最可悲的是這樣的荒誕悲哀還在如火如荼地繼續……並不在世界與人生之外。
網友評論《追憶我的少女情人》
遊絲舞虹 發表於 2008-5-17 21:33
行雲流水般的敍述,沒有技巧和刻意的修飾,我讀過勞倫斯和莫泊桑的一些作品,感覺這部小説和他們的風格很近!人性的至誠、至真是不會帶有情色的,就像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樣!
煙霞 發表於 2008-5-18 08:54
在你的文字中,感覺的是一種純美的性愛和一場純真的愛情。你的文字,讓人讀來感覺對性與愛情有了更深入和更和諧的理解!也許也有不少男人與自己的初愛有過與此相同的經歷,但是能用這樣樸素真實而又不矯情的文字敍述出來,又能讓人不僅不覺得厭惡,反而感覺如此美好的人,恐怕只有先生一人罷!純潔的少女,真如無暇的天使,如此閃着最自然無邪之美的聖光,令我想到了《失樂園》裏的夏娃……
襲音 發表於 2008-5-22 18:39
突然悲傷來襲,欲哭無淚。一行兄寫的這部小説,觸及了我內心最柔軟處,憂傷由此氾濫了。無以發泄,寫亂文字。有些羞怯,因你所寫的事似乎也發生在我的身上;又有些期待,因你所表的情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一行情感細膩至極,而你的筆又能將這種極致的細膩抒寫出來,每一處都在撥動心絃。
文學傅興 發表於 2008-6-10 14:32
一個精靈古怪的小姑娘。性細節不迴避,但寫得很純淨,有一種特別的美感。這個形象非常獨特,非常鮮明,有可能成為人人傳誦的小説主人公。
王發雷 發表於 2008-6-28 01:54:27
《追憶我的少女情人》真是一部無比美妙的作品,在藝術上恐怕比屠格涅夫《初戀》要精彩。《追……》是那麼的純粹,那麼的可以遺世而獨立,美的叫人覺得這世上這樣的初戀有沒有?
VNN 回覆日期:2008-7-6 16:40:09
也許大多數男人都有或多或少的loli情節。作者的文筆很細膩,也像是那種多愁善感之人。我一度以為作者是個女人。我一直以為只有女人才有這種文筆和敍事方式。作者對小女孩的瞭解也很讓人驚詫。即便是寫小説,作者也應該是玩過很多次早戀的那種。
林幽月 回覆日期:2008-8-1 12:12:29
你寫得很細緻,把私密的東西寫得很美好。對於愛情對於性,兩個人若是都從朦朧無知開始,到慢慢一起摸索到熟知,那種美好,初戀的人都會刻骨銘心的。初戀中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到每一個步驟,都會令人回味無窮。
尚福臨的馬甲 回覆日期:2008-8-7 17:27:15
簡直就是中國版《情人》!

廿一行理論建構

廿一行命名

廿一行在《從新千年文學到新千年文化》一文中講述了新千年文學的源起:
新千年文學”這一稱呼始自2006年,是我和儒帥哲師在一次討論中偶然得來的。後來,我們又將這面旗幟拓展到新千年思想啓蒙、新千年文化復興、新千年軸心時代等各個方面。在前後三四年的閲讀、創作、實踐、反思中,新千年思想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深化豐富、積累創作宣傳方面的實績,為越來越多人認同的發展歷程。
“新千年”作為一個名稱,雖然是從個別人口中命名,但作為一種精神事件和文學文化潮流,卻有其內在的淵源和歷史必然性。新千年文學文化思想是對時代精神召喚和文化歷史使命的傾聽和響應。作為這種傾聽和響應的主體的新千年作家,要想融入這種精神召喚和歷史使命,同樣需要一個不斷領悟、更新、提高的發展歷程。
大約是2006年下半年的一次散步中,我和儒帥哲師在討論中經由“新世紀文學”、“新百年文學”,不約而同地呼出了“新千年文學”這一名字。這一命名的最終確定可能的確受了卡爾維諾《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的影響,不過,那本書的另一個譯名新千年文學備忘錄》卻是直到2009年才首次出現的。而我們不但早在2007年我受邀出任小説版版主之後就開始以北大中文論壇為中心,在網絡上宣揚新千年文學;而且在2008年10月結集出版了第一本書《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説精選》;2008年12月又赴浙江的部分高校展開了新千年文學全國高校巡迴演講的第一次嘗試。

廿一行宣言節選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宣言》中對新千年文學的內涵作了如下的界定:
新千年文學是面向人類新的千年,總結上個千年的經驗教訓,在世界黑夜的貧困時代裏尋找克服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的道路的文學。它試圖通過對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融合,突破與超越,用思與詩的精神觀照生命、勘探存在、築造人類的精神家園。新千年文學既要肩負解除時代遮蔽,摧毀邏各斯話語霸權,解放生命自由的後現代主義使命;又要以現代主義文學的求索精神,引領人類疲憊的精神走向還鄉之途,在精神的遊牧和還鄉中築造大地上的詩意棲居。
新千年文學應該是一個多元的,開放的,鼓勵創新,博採眾長,促進東西方融合的,意義深遠,視野廣闊的創作潮流。它允許多種文學流派的共存和爭鳴,允許不同的文學羣體和個人尋找適合自己的克服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的道路。事實上,它更應該成為一場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文藝復興的自覺性運動。新千年文學摒棄以創作者出生的年代劃分作者羣的轄域化做法,它反對脱離時代精神和民族靈魂的飄浮式、虛假介入式、形式主義式、媚俗式創作,但允許任何作者突破自身的創作侷限,加入到新千年文學的多樣化建設中來。
(全部宣言內容詳見於2008年10月由遠方出版社出版的新千年文學第一輯:《新千年文學——北大中文論壇十作家短篇小説精選》)

廿一行第二次宣言節選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第二次宣言》第14條和第21條中對新千年文化運動和新千年文學運動作了如下表述:
14、新千年文化運動
新千年文化運動是在本原和終極問題被拒斥,真、善、美之價值不斷隕落,人類陷入虛無主義和生存異化,並且日益走向極端的21世紀,反思和解救文明病痛的思想啓蒙運動。
它以差異、敞開、包容、通變的精神,廣泛借鑑文明變遷中的經驗教訓,通過向以孔子、柏拉圖、佛陀、基督耶穌為代表的上個軸心時代的差異性復歸,開啓第二軸心時代文明,重新築造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關係。
新千年文化運動是以21世紀初首先發起於中國的新千年文學運動為先鋒和重心,逐漸帶動全世界思想、藝術、文化、價值領域全面革新,促進東西方融合的一場廣泛而又深刻的歷史性文化變革。
21、新千年文學運動
新千年文學運動是21世紀初期發起於中國的一場面向價值虛無與生存異化的世界黑夜貧困時代大語境,要求思想啓蒙和民族文藝復興的自覺性文學革新運動。
它以介入時代、健全人性、融會貫通、靈活多樣的精神關注我們的世界、歷史與人生。在存在之思中進行深度解蔽,並經過精神遊牧,最終築造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和諧一體的詩意棲居。
新千年文學運動是新千年文化運動的先鋒和重心,它以文學特別是小説為中心,力圖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思想、藝術、文化、價值領域的全面革新,引領人類文明第二軸心時代的到來。
(全部宣言內容詳見於2010年4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新千年文學第二輯:《生命的沉思——北大中文論壇小説精選》)

廿一行運動總綱領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總綱領》的大學講演中提出了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的總綱領:
這個總綱領由一個軸心、兩種精神、三大方向、四項原則、五步歷程、六個關鍵所組成。
一個軸心即新千年軸心時代;兩種精神是指詩與思;三大方向分別是新千年文學革新、新千年思想啓蒙、新千年文化復興;四項原則就是深度解蔽、精神遊牧、重塑價值、詩意棲居。五步歷程是立足新千年文學革新,團結新千年志士同仁,開展新千年思想啓蒙,推動新千年文化復興,築造新軸心時代文明;最後還有六個關鍵:世界語境、民族大音、時代心聲、存在之思、兼容博採、別開新宗。
這個總綱領又被廿一行稱為新千年文學與文化運動的二十一點綱要。

廿一行革新的宗旨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十大核心理念》一文中指出了新千年文學的宗旨:
新千年文學要做的就是,主要依靠真正體驗到價值虛無和生存異化的時代大語境,理解新千年文學深度解蔽貧困時代、關注現代人的生命存在和自由、構築精神還鄉和詩意棲居道路的文藝追求,並致力於新千年文學創作、新千年文化啓蒙、新軸心時代建構和民族文藝復興的創作者,團結一切支持、贊同新千年文化運動的開明人士,兼容包並各種生命意識覺醒的個性化文學,共同與一切脱離時代精神、虛假關懷現實、生命價值淪喪、審美趣味低下的病態的非人的文學做鬥爭,創建一種關注人的存在、表達人的體驗、拓展人的自由、重塑人的價值、憧憬人的理想的健康的真人的文學,以解蔽時代、啓蒙人心、挽救孩子、樹立新人、影響未來、創造文化、振興民族,引領新的軸心時代。
新千年文學21世紀的新啓蒙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一場新型的啓蒙運動》一文中強調了新千年文學與精神啓蒙的關係:
在這個棄絕神聖的時代,人們以權欲為追求,以低俗為本性,以利益為理智,於是戰爭與掠奪不斷上演,人的精神退化成猿猴和蟲豸,超真實把人生變成滑稽劇。在今天,全人類都迷失在理想的,高尚的、健康的世界與人生之外。在這個遺忘本真的時代,人們把世界、自然、情感、物質、名利統統當成要征服和追逐的對象。於是異化開始了,自由喪失了,精神愈加貧困、心靈愈加孤獨。在今天,每個人都漂流在詩意的、自由的、充滿愛的世界與人生之外。今天的世人,生活在一個思想貧乏卻自以為掌握真理的新矇昧時代。我們的時代,正呼喚一種解除時代和人心之遮蔽的新型的精神啓蒙。文學終究是人學,它要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世界與人生?是要一個低俗的、獸慾的、庸常的、封閉的世界與人生,還是要一個高貴的、真人的、詩性的、開放的世界與人生?今天,必須有人率先勇敢地撥亂反正,改造我們的世界與人生。我們今天的新千年文學仍然是改造人、為人生的文學。新千年文學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內部的事件,它與每一個現代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總之,介入貧困時代,參與文化歷史,關注生命時空,這就是新千年文學21世紀的新啓蒙。

廿一行新千年文化復興

廿一行在《從新千年文學到新千年文化》一文中論述了新千年文化復興的意義:
人類文明是由豐富多彩的文化來構成的。新千年思想啓蒙正是新千年文化運動的先鋒,新千年思想啓蒙要帶動整個人類文化領域的全面復興。通過新千年文化復興,開創新千年軸心時代文明。新千年軸心時代是與德國哲學家亞斯貝爾斯所説的上一個千年軸心時代,即以孔子、老子、佛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猶太教先知等為代表的時代遙相呼應的。作為上個千年軸心時代文明的開創者,他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式探求了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問題。新千年文化復興便是要借鑑他們這種開放、廣闊、深邃的眼光,以和而不同的方式介入價值混亂的時代,建築新的和諧一體性關係。這就是軸心時代的差異性復歸。
新千年文化與新軸心時代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解惑篇》第7條中指出了新千年文學與新軸心時代的密切關係。
7、新千年文學是欲將聯結着新軸心時代的文學。德國思想家雅斯貝爾斯在二十世紀中期預言,人類即將出現一個與老子、孔子、釋迦牟尼、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猶太教的先知們為代表的第一個軸心時代相對應的思想文化的新軸心時代。新軸心時代並非是要恢復任何神和宗教統治人的時代,而是要在文藝復興以來人性解放的基礎上,破除科技、理性、權力話語等新型上帝的精神異化和變相統治,開闢一個生命解放,心性澄明,人與神聖、世界、萬物、社會、文明、自身和諧共存的真正自由時代。同時,在當今,全球化、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新軸心時代無疑將是一個東西方思想真正走向融合與新生的時代。也許尼采以重估西方價值和復興希臘精神的姿態已經成為新軸心時代的思想先行者;海德格爾則跳出西方哲學的對象化思維,聯結東方的道家禪宗,成為走向新軸心時代的重要轉折。20世紀後半期的各種終結和消亡理論,幾乎窮盡了西方哲學的一切可能性。今天,西方哲學停滯不前了,反而東方思維越來越凸顯出適應新時代的包容性和靈動性。新千年文化既不是要全盤西化,也不是以東方取代西方,而是倡導東西方的互補融合。新千年文化即不遺棄傳統,也不厚古薄今,而是立足時代精神,廣泛借鑑一切思想、文化、藝術資源,迎接一個天人合一、社會和諧、精神超越、心靈自由、詩意棲居成為主題的新文明時代。

廿一行十大關鍵詞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十大關鍵詞》一文中總結了新千年文學的十大關鍵詞,後來又將其中的四個關鍵詞上升為新千年文學與文化的四項原則:
新千年文學的十大關鍵詞是:世界語境、民族大音、重塑價值、時代心聲、深度解蔽、存在之思、精神遊牧、詩意棲居、兼容博採、別開新宗。其中,深度解蔽、重塑價值、精神遊牧、詩意棲居,將可能成為新千年文學最引人注目的標誌。
深度解蔽取代傳統的批判現實主義,以適應現代社會和人心迷宮般的複雜結構,文學更加註重穿透式求真而非簡單的外部寫實;精神遊牧是一種新型的浪漫主義,它是主體自我精神解放,反抗社會異化和編碼的生活美學。深度解蔽是新千年文學介入時代的歷史責任,深度解蔽的目的是為了重塑人類的精神價值。精神遊牧是新千年文學實現個體解放的重要途徑,精神遊牧是個體走向詩意棲居的前提準備。只有在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的和諧一體性中,才能實現詩意安居。
詩與思相結合的創作精神
廿一行在《我們的世界為何亟需詩與思的文學》一文中強調了新千年作家應該堅持詩與思相結合的創作精神:
如何解除存在意義的遮蔽,讓存在者差異互成、彼此尊重、以便與豐富且變化着的世界相和諧?有限的人雖然難於認知和表達完滿,但人的心靈卻可能在不斷的感應和領悟中趨近那種完滿之境。而我們正是通過詩與思去感應和領悟。詩與思正是那種特殊的語言,詩與思是引我們更真切地感應世界的橋樑和通道。通過思解除存在意義的遮蔽,通過詩感受存在的境遇,通過詩與思傾聽存在的秘密,築造人與世界、超驗、他者、自身和諧共處的美好棲居。
詩與思不必是有聲有形的語言文字。詩與思更意味着一種自由的精神境界。但在我們這個混亂的時代,詩與思幾乎聯同存在一起被人們徹底遺忘了。但道路和希望總不會滅絕,文學家有責任在這個時代自覺地擔當起將詩與思的精神訴諸語言,解蔽存在,喚起人們尋找自身獨異道路,互相尊重理解,互相成就本質的覺悟和熱忱。相比於各種語言、知識、思想、文化,文學最具有生活性、共鳴性、容納力、自由性、解蔽精神、詩性境界,最有可能把詩與思的精神結合一體,關注存在,開展一種介入時代、立足人生、啓蒙人性、築造和諧的偉大事業。文學家需要同時承當起藝術家和思想家的雙重使命,成為哲學藝術家和詩人思想家。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融合
廿一行在《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融合之後的新千年文學》一文中強調了新千年文學對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精神的融合:
新千年文學是融合、承揚現代主義文學的揭病與求索精神,及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解域與自由精神,併力爭有所突破和超越的文學。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表現和克服虛無主義與生存異化的主題依然是新千年文學最重要的文學目標。虛無主義使得人的生命存在漂泊無根,慘遭放逐;生存異化使得人的存在自由被漠視扭曲,甚至徹底遺忘。因此,解除存在遮蔽、尋找存在之根、追求存在自由成為新千年文學核心的創作使命。新千年文學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一樣,乃是一股泛存在主義的創作潮流。新千年文學融合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表現及克服價值虛無與生存異化的文學精神,廣泛借鑑一切優秀的文學思想和手法,力爭以更寬廣高遠的視域,更切實可行的方法啓迪現代人的心靈,解救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改變現代人的生活,創造詩意自由的棲居。

廿一行主要先驅者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的前驅與路標》一文中簡要介紹了新千年文學的70位先驅。而在《新千年文學第二次宣言》中,則着重強調了如下的21位:
莎士比亞——上帝死後的人性悲劇;曹雪芹——生存的幻夢與精神的頓悟;荷爾德林——尋找神聖、本原和心靈棲居;陀思妥耶夫斯基——棄神時代的罪惡與救贖;王爾德——以唯美主義對抗世俗;魯迅——思想鬥士和對末人的批判;里爾克——神聖精神與美妙事情的歌者;普魯斯特——永恆的存在之詩;喬伊斯——漂泊無根和精神癱瘓的現代人;卡夫卡——表現生存的異化、孤獨和夢魘;加謬——以大寫的人對抗荒誕;貝克特——精神世界的悲劇與拯救;博爾赫斯——冥思存在的多種可能性;納博科夫——締造遊戲、象徵與節日的藝術空間;馬爾克斯——探尋民族存在與覺醒的史詩;川端康成——在審美烏托邦中棲居;卡爾維諾——用童心創建詩意棲居;昆德拉——勘探存在與深度解蔽;艾特瑪托夫——人類墮落與末世災難的寓言;艾柯——對歷史、話語和中心的解構;王小波——反抗規訓與精神遊牧。

廿一行中國文學的三十年一轉折、十年一突變

廿一行在北大中文論壇小説版2007年度總結:《繼往昔現代文學傳統,開未來中國小説輝煌》一文中總結了百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發展規律:
第一個三十年:從1918年到1948年,是中國文學批判和戰鬥,重估一切價值的三十年。前十年以魯迅、郁達夫曹禺、冰心為代表的啓蒙的、反封建的、解放人性的新文學為主;中十年以茅盾老舍、巴金、蕭紅為代表的揭露的、反壓迫的、無產階級的文學為主;後十年以丁玲、趙樹理、孫犁為代表的抗戰的、革命的文學為主。這一時期,魯迅開啓的真正具有現代性、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文學傳統只充分發展了一個十年,在第二個十年繼續艱難的向縱深發展,第三個十年雖然又有所突破,但已經是迴光返照。
第二個三十年:從1948年到1978年,是中國文學從歌頌新時代精神風貌到淪為意識形態傳聲筒的三十年。前十年以周立波杜鵬程為代表的歌頌革命勝利的、抒情的文學為主;中十年以柳青、揚沫為代表的謳歌,表現社會主義新建設、新氣象的文學為主;後十年為文學上基本空白的文革十年。
第三個三十年:從1978年到2008年,是中國文學神性消失、人性隕落、尊嚴喪盡的三十年。前十年以王蒙賈平凹莫言韓少功、殘雪為代表的傷痕、反思、尋根、先鋒的文學為主;中十年以餘華陳忠實池莉王朔為代表的新寫實、新歷史、拆解性文學為主;後十年以安妮寶貝、衞慧、郭敬明為代表的小資情調的、下半身寫作的、迷惘青春的文學為主。這一時期,文學從反思時代到拆解時代,終於在最後十年走向感傷、頹廢和虛無。然而後十年的突變卻是對前二十年封閉的、審醜的、守舊的文學之衝擊和變新,這應該是對未來新文學醖釀、準備和帶來新空氣的十年。

廿一行新千年文化與五四精神

廿一行在《新千年文學解惑篇》的第17條中強調了新千年文化運動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17、新千年文化運動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神的繼承和發揚。當下中國的文學環境正與二十世紀初期的情形驚人地相似。文學市場化並非當今時代的最新發明,早在二十世紀初期,文壇即被娛樂、消譴、牟利的鴛鴦蝴蝶派、黑幕小説所佔據。當時的小説界片面追求市場價格,把小説降到“俳優下技”的地位,這種情形正與今日的言情、武俠玄幻、盜墓小説盛行本質無異。與新文化運動時期相比,接受新思想、世界潮流的年青一代同樣與把持文壇的老一代守舊作家衝突嚴重。在20年代初,新文學作家屢斥鴛鴦蝴蝶派、黑幕小説作家為“文丐”、“文娼”、“文妖”。今天的文壇也早已被斥為垃圾。主宰文壇的作家們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降低了作家羣體的尊嚴和社會地位,對世界文學沒有做出任何貢獻,反而成為新文學發展的攔路虎和絆腳石。歷史的潮流畢竟勢不可當,有志於新千年文學的作家們請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勝利中汲取信心、經驗和奮鬥的力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