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

鎖定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簡稱延吉市二中,地處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一所朝鮮族高級中學。吉林省的一所普通高中
中文名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
外文名
Yanji Number 2 High School
簡    稱
延吉市二中
創辦時間
1927年
校    訓
博學 厚德 篤志
主要獎項
延吉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學校
延吉市教育系統創先爭優表彰先進基層組織
所屬地區
吉林省延吉市
類    別
公立學校
類    型
高級中學
現任校長
韓哲石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學校簡介

學校正門 學校正門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是吉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近年來,學校獲得許多榮譽稱號:全國培養體育人才試點優秀學校,全國中學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吉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省教育系統“五五”普法先進學校,全州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朝鮮族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州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州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延吉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等。 [1]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歷史沿革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創建於1946年9月,其前身是建於1927年的延吉中學,1938年建校的高麗女中和1941年建校的光成中學。初名為吉林省立延吉第二中學校,後改名為延吉市中學、延邊大學附屬中學、延吉市七五戰校等。1988年正式恢復校名為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
學校現有32個教學班、1768名學生、160名教職工,其中中高級教師10名、中級教師84名。學校在狠抓師魂、師德、師觀、師能教育為中心的繼續教育,開展多種教學研究活動,全面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投入大量資金,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2] 
1946年9月25日由延吉中學(1927年10月1日創建時校名為延坪和汪聯立職業學校,1945年11月1日改名為延吉中學)、高麗女中(1938年3月28日創建時校名為延吉女子國民高等學校,1946年4月1日改名為高麗女中)和光成中學(1941年創建時校名為王道書院間島支院,1945年8月25日改名為光成中學)合併成立吉林省立延吉第二中學校。建校時有16個教學班1049名學生(光成中學405名、延吉中學387名、高麗女中257名),教職員33名。第一任校長為李浩源。校名由於歷史的變遷,更名多次:1948年初,由於省政府遷到吉林市,為密切與地方聯繫便於領導,省政府決定將校名改為延吉縣立第二中學。1956年招收高中4個班,由單一的初級中學改為初高中完全中學。1956年8月由於學生多,校舍不足,分出18個班,成立延吉市二中,並將校名改為延吉市中學。1959年8月改名為延邊大學附屬中學,1962年恢復原名延吉市中學,1963年8月改名為延吉市第二中學。十年浩劫中,1968年11月25日,延吉市二中、延吉市紅衞兵小學(太平小學)、延吉市紅旗小學(朝陽小學)合併,校名為延吉市五七戰校,成為民族聯校。1970年8月29日兩個小學分出,恢復原名延吉市第二中學。1973年1月漢族師生調入四中,四中朝鮮族師生調入二中,恢復單一的朝鮮族中學。從1985年起停止招收初中學生,1988年7月改名為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由初高中完全中學改為單一的高級中學。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創建55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從創建到現在,經歷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社會主義建設及改革開放的漫長曆史時期,在廣大人民羣眾的大力支持和歷屆師生員工的努力下,培養了無數的少數民族人才,為黨的教育事業,為祖國和民族地區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6年到1952年是學校創建時期。1946年學校一創建就被延邊教育專署定為重點學校,為延邊辦學起到示範作用。這一時期,學校在黨的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指引下,徹底肅清日帝殖民主義的奴化教育影響,從教育思想、教育體制到課程設置及教材教法,實現根本性的轉變。在資金短缺、缺少師資、校舍簡陋等困難條件下,以艱苦創業的革命精神,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創建了這所少數民族學校。學校高舉“為解放戰爭服務”、“為土地改革服務”、“為生產服務”的旗幟,掀起愛國青年踴躍參軍的熱潮,第一批9名學生參軍後,1947年6月又有申鍾哲等131名學生參軍,其中包括全部參軍的兩個畢業班91名學生。除參軍的學生外,在校學生組織“前線慰問團”、“護理隊”,到前線慰問東北民主聯軍。據統計,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參軍的學生達342人(男307名,女35名)。同時絕大部分畢業生奔赴生產第一線,到工廠去,到農村去,投入國家建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1月,學校內大力開展抗美援朝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先後有100餘名學生報名參軍,其中1個班48名學生全部報名參軍。同月騰出校舍,朝鮮人民航空學校借駐。
1953年到1966年是學校穩定發展時期。學校全面加強德育、智育、體育及綜合技術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成功地引入蘇聯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經驗,逐步脱離自來式傳統教學方法,使教育教學有較大的發展。
建國後,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1956年8月學校第一次招收高中4個班級,全校有32個教學班。由於學校規模大,學生來源多,校舍不足,管理不便,在1955年設分校的基礎上,1956年8月分出18個班,成立延吉市第二初級中學,學校改成初高中完全中學。
1958年至1963年,教育大革命和三年調整時期。1958年學校內掀起“三勤”(勤工儉學、勤儉生產、勤儉辦學)熱潮,片面強調學生參加勞動、學校同社會結合等,3月起大部分高中學生參加天寶山勞動和煙集鄉新昌溝勞動,10月起全校師生參加大鍊鋼鐵、八福線鐵路鋪設勞動。
1959年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73%的學生考入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
1960年10月,在省委“一條龍”(小學、初中、高中連結線)指示精神,學校同第二完小、六一幼兒園為一條龍學校,學制改為十一年一貫制。
1965年5月31日,根據全日制高中與半工半讀高中並舉的要求,全日制高中招電氣班、鍛壓班、鑄造班共204名學生,它的教學課程設置是中等專業學校使用的專業教材,學校從廠礦企業單位招聘專業教員,學生實習基地是農機廠、電氣廠、拖拉機配件廠。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工作隊進駐學校,學校成立文革小組,正常教學工作全部停止;1967年5月解放軍支左部隊進駐學校;1968年7月工人、解放軍宣傳隊開進學校;1968年9月4日成立校革命委員會;同年10月66、67、68三屆畢業生下鄉;同年11月25日,延吉市二中、紅衞兵小學、紅旗小學合併,成立延吉市五七戰校革命委員會,12月初復課鬧革命。
“四人幫”被粉碎之後,經過撥亂反正,使學校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1978年8月取消校革命委員會,實行校長制,由裴恆鎮任校長,並實行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分段制。1982年高中畢業生實行3年制,恢復了初中、高中各3年段的學制。1978年3月15日被定為吉林省重點中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尤其是全面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進入教育全面發展,取得輝煌成果時期。
1984年11月起實行校長負責制,大膽地啓用有知識、有魄力、有能力,能開創教育新局面的年輕幹部,學校內部實行崗位責任制、崗位聘任制、結構工資制,進行優化組合,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員,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的積極性。
從1985年8月開始,學校進入一個往單一高級中學發展的過渡期,不再招初中生,經過3年的過渡,於1987年7月改製為單一的高級中學——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 [2]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辦學條件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硬件設施

教學樓 教學樓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有着得天獨厚的優美自然環境。它位於延吉市國家森林公園帽兒山腳下,學校佔地面積71079平方米,宿舍面積為6037平方米,體育館面積為2379平方米,有可供36個班級同時上課的面積為8039平方米教學大樓和麪積為4557平方米的綜合實驗大樓,有設施先進、現代化、標準化的實驗室、圖書室、閲覽室、多功能報告廳,每間教室均建為多媒體化教室,學校走廊各處都從內容到文字都體現出朝鮮族民族學校的韻味。精心設計的綠化使校園內綠草如茵。今年教育局擬建成有標準綜合運動場。未來的二高中,將成為現代都市中最為獨特的花園式校園。 [1]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師資力量

建校70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按教育規律全面育人,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教師隊伍。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名、吉林省勞動模範1名,省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4人,省級教學新秀8名,州級學科帶頭人5人,州級骨幹教師18人,市級名師4人,市級骨幹教師69人。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辦學特色

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大力促進學生人人成功、個個成才”,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教育環境優越、教師隊伍優秀、教育質量優良的研究型、學習化的省級示範性高中努力,不斷提高辦學品質,在辦學歷程中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了“文明誠信,求真務實,生動活潑,開拓創新”的教風和“學會學習,善於思考,積極實踐,學有特長”的學風,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動手,學會健體,形成了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
學校擁有女排、男足代表隊是學校的體育特色,先後兩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學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為國家女排青年隊、吉林省隊輸送了大批排球運動員和足球運動員,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和學校體育工作做出了較大貢獻。女排自五十年代組隊以來一直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在全國比賽中榮獲過4次冠軍、2次亞軍、2次季軍,近年多次在省級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男足堅持科學訓練,在長期的訓練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多次在全國、省級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九次獲得“州長杯”冠軍。學校不僅開足體育課程,還積極開展羣眾體育。
在民族教學方面,作為朝鮮族學校,設有朝鮮語文與漢語學科,這兩門學科教學及科研都處於延邊州先進水平。朝鮮語文教研組是一個務實高效、充滿活力、魅力四射的團隊,突出“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的理念,注重特色教學,提升民族語言教學水平。高考成績尤為突出,特別是最近三年,朝鮮語文學科得高分率以及平均率穩居全州前列,輔導學生參加各類作文競賽獲獎幾百人次。漢語教研室教師教科研能力強,全員參加了國家級課題研究,在延邊州首次提出“撒網式高中漢語學習”概念,得到州教育學院認可,獲得州內同級學校高度評價。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
學校狠抓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更新教育理念,促進課程改革,堅持科研治校,始終走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列,學校創建以來,多次被評為高考先進學校,曾經湧現出全州文科狀元,多名學生考取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一流大學。學校的工作屢次受到了上級部門的表彰。 [1]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 延吉市第二高級中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