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

鎖定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是廣西民族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學院是初創於1960年的中文系,為廣西民族大學首屆招收本科生的院系。2000 年由原廣西民族學院中文系、民族語言文化系、對外漢語教學中心和大學語文教研室合併為中國語言文學學院,2006年更名為文學院。
文學院有4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漢語國國際教育、壯語言文學、瑤語言文學;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美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學科(語文);4個研究所:生態美學研究所、嶺南民族文學研究所、壯侗語言文化研究所、廣西古籍研究所。 [1] 
中文名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Literature,GXUN
創辦時間
1960年
校    訓
厚德博學,和而不同
所屬地區
廣西
類    型
民族
屬    性
省屬重點大學
現任校長
謝尚果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學院簡介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歷史沿革

廣西民族大學坐落在南寧市西郊,始建於1952年。校園內有一泓清澈秀麗的湖水,湖畔是一片茂密的相思樹,風景十分迷人。20世紀50年代,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老詩人謝覺哉到廣西民族學院(即今廣西民族大學前身)視察時 ,即興賦詩一首,其中有一句:“還從湖畔覓相思。”相思湖便因此得名。半個世紀以來,文學院伴隨着相思湖誕生、成長、壯大。 文學院(原中文系)初創於 1960年,為廣西民族學院首屆招收本科生的系。次年廣西教師進修學院歸併到廣西民族學院,中文系增招師訓班。1963 年廣西教師進修學院分出,南寧師範專科學校併入,其文科教師歸入中文系。1964 年南寧師專又分出。2000 年廣西民族學院中文系、民族語言文化系、對外漢語教學中心和大學語文教研室合併為中文學院。2006年,廣西民族學院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為適應新的形勢,中文學院更名為文學院。
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著名學者十分關懷重視廣西民族學院的成長。 20世紀60年代初,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元帥到廣西民族學院視察時,對院系領導説:“你們有這樣優美的環境,應該多出詩人、作家。”郭沫若常與中文系教師朱棠通信,並接受朱棠的請求,為廣西民族學院題詞。中國著名女作家丁玲曾來中文系講學。中國著名詩人藏克家為學生社團組織相思湖文學社題寫刊名。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 81 人,其中,專任教師 73 人。教師隊伍中,教授 32人,副教授2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9人,2位教師兼任校外博士生導師;2位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6位教師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文藝創作最高獎銅鼓獎;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6人(另有10名教師正在攻讀博士學位),近10位教師為海外留學歸來的學者或具有博士後研究經歷。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在院學生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外國留學生共2230人,另有地方性研究生班學生、函授本、專科學生1700餘人。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辦學成績

近半個世紀以來,文學院 為國家培養了一萬多名優秀的各類建設人才,孕育了引文壇矚目的“相思湖作家羣”。文學院就像相思湖一樣,在祖國南方乃至東南亞一帶頗具影響。 2003年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壯語言文學)為教育部財政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對外漢語專業為自治區級優質專業;寫作學、古代漢語、民間文學三門課程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科為“十一五”期間自治區重點學科,生態審美與文藝學研究基地為“十一五”期間自治區人文社科基地。2008年,獲批建立了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
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學院培養和湧現出了一大批頗有成就的教授、專家、學者、黨政軍領導幹部,特別是一大批詩人、作家、評論家的廣泛影響,形成了令文壇矚目的“相思湖作家羣”。2003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走特色發展道路,積極申報博士學位授權點,力爭把學院建設成為在國內和東南亞地區有較大影響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學研究型文科院系。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學院榮譽

繼1997年獲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職工模範小家”光榮稱號以後,2003年文學院又獲“全國五一獎狀”
1994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模範職工小家
2000-2001年度科研管理“先進集體稱號”
2001-2003年度“先進黨總支”
2002年度愛國衞生先進單位
2008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授予的“廣西五一巾幗標兵崗”光榮稱號
在五十週年校慶活動中獲“先進集體”稱號
學院榮譽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人物
黨委書記/副教授
陸喜培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助理研究員
範瀟瀟
副院長/教授、語言博物館館長(兼)
康忠德
副院長/副教授
何山燕
副院長/教授
陸曉芹
參考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