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鎖定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Chinese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1] 
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以及與專業有關的新聞、歷史、哲學、藝術、計算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行政管理學、文書學、邏輯學、民族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學修養和鑑賞能力,能閲讀古典文獻,掌握有關民族文獻資料的查詢方法,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 [2] 
中文名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外文名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專業代碼
050104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文學
專業類別
中國語言文學類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文學學士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發展歷程

1986年,在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及畢業生使用方向介紹》中,設置了蒙古語言文學、朝鮮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哈薩克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專業,屬文史類專業。 [3] 
1989年,在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本科專業目錄與專業簡介》中,設置了蒙古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朝鮮語言文學、哈薩克語言文學、哈薩克語言等專業,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為社會科學本科專業。 [4] 
1993年,教委高等教育司編寫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中,設置了藏語言文學、蒙古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朝鮮語言文學、哈薩克語言文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育等專業,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為文學門類專業。 [5] 
1998年,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佈)》,將原藏語言文、蒙古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朝鮮語言文學、哈薩克語言文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育、壯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西雙版納傣語、德宏傣語、彝語、景頗語、傈僳語、拉祜語、佤語、維吾爾語言教育、哈薩克語言教育、壯侗語族語言文化等專業合併調整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可註明藏、蒙、維、朝、哈等語言文學),專業代碼為050104,屬文學門類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 [6] 
教育部於2012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和2020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為文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50104,屬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7-8]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培養目標

教育教學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紮實的中國語言文字基礎和較高的文學修養,系統掌握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文學感悟能力、文獻典籍閲讀能力、審美鑑評能力和運用母語進行書面、口語表達的能力;掌握1門以上外語,有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能力和人際溝通、交往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夠以專業優勢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所長;可繼續攻讀研究生,也可在行政機關以及文化教育、傳媒機構、對外交流等各類企事業單位工作。
在制定、修訂具體培養目標及培養方案時,應處理好守正與創新之間的關係,既考慮到基礎學科的特點,又關注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注意創業就業的導向,建立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的新機制。 [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學制:基本學制為四年,各高校可在四年制模式基礎上,實行彈性學制,但學生修業年限不少於3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參考總學分或學時:總計130~140學分,2200~2600學時(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調整)。 [1] 
  • 素質要求
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較高的審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體質;掌握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瞭解國家關於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及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備適應社會發展主動獲取和更新專業知識的基本素質。 [1] 
  • 能力要求
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語言文學現象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鑑賞、評價文學作品和相關文化現象。在母語和國家通用語的閲讀理解、口語表達、文字表達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1] 
  • 知識要求
牢固掌握專業知識,例如語言知識、文字知識、中國文學史知識。一定程度上了解相關知識,例如歷史學、哲學、藝術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邏輯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數據庫應用、文獻檢索等工具性知識;同時對學科前沿信息有一定了解。 [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課程體系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總體框架

專業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綜合教育課程三部分構成。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礎、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體育、實踐訓練。專業教育課程包括該學科基礎性課程、相關專業的專業性課程以及專業實習實踐。綜合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學術活動、文體活動以及其他自選活動。
專業知識覆蓋範圍包括:中國語言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文學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語言文學理論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以及相關知識領域,如外國文學。 [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理論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中華文化典籍導讀等。
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體育、軍事理論與軍事訓練等。
專業基礎(必修)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分民族、語族)、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大學寫作。
專業(選修)課程: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層次、教育目標及學科條件自主設置。以下僅為舉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概論、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中國少數民族古文獻概覽、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比較、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專題研究、民族語言專語(語族)研究、古文選讀、比較文學概論等。 [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實踐教學

  • 教學實習及實踐活動
學生的教學實習及實踐活動應當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自身條件,靈活多樣,妥善安排,在指導教師指導下有組織地進行。
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學實習、少數民族文字書寫、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翻譯口譯及筆譯、少數民族語言田野調查、少數民族語文寫作、基於漢民族及相關少數民族跨文化現象的觀察分析、漢語言文學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的比較研究等。 [1] 
  • 畢業寫作
(1)選題要求:畢業寫作選題的確定須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應結合專業學習的實際,有利於對學生的專業思維和寫作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培養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內容要求:畢業寫作一般採用論文形式。寫作內容應完整、充實,表達順暢,具有專業特點,能夠體現該學科人才培養目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
(3)指導要求:專業教師對學生的畢業寫作進行全程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在相互交流中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以保證畢業寫作質量。 [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學條件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的具體人數根據專業的學科地位、招生規模、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因素確定。生師比應符合教育部的規定。承擔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少於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
  • 師資隊伍結構
教師應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研究生學歷。師資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且相對穩定,擁有學術造詣較高的學科帶頭人。適當考慮學科內部的專業平衡和學緣結構,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低於30%;擁有海外求學、訪學經歷的教師應占有一定比例。 [1] 
  • 教師水平要求
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職業操守,熱愛中華文化;具有堅實的專業素養和開闊的視野,系統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方法;具備獨立從事教學科研的能力,能夠適應中文學科人才培養的需求,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 [1] 
  • 教師發展規劃
學校和院系應當鼓勵和組織教師圍繞教書育人的工作要求制定個人發展規劃,並在時間、經費、國際交流等方面提供支持,使教師能夠有計劃地以多種方式參加相關培訓或訪學研修,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能和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應增強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提升相應的教學能力。 [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設備資源

專業所在高校的基本辦學條件,須達到教育部公佈的指標要求。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積極改善教學條件,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和支持。
  • 教學設施
辦學單位應擁有公共圖書館或中文資料室。專業圖書、期刊,文獻資料、數字化資源和檢索工具等配備充分。新開設的專業,公共圖書館或資料室的生均專業圖書不少於100冊,教學行政生均用房面積不小於14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不低於5000元。教學活動場地的使用須有基本保障。 [1] 
  • 信息資源
教師結合課程性質制定教學大綱,編寫講義,為學生提供參考文獻。注重教材選用的質量。基礎課程教材應為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優質教材或省級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正規教材,專業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教材。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嘗試利用網絡優質資源(例如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古典文獻庫、愛課程網中文學科精品資源等),拓展學生的專業學習。 [1] 
  • 實踐教學
結合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為學生在校內、校外開展實踐教學提供必要條件。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校內專業實驗室建設,精心設計實驗內容,維護實踐教學秩序,建立健全實驗室的規章制度,為學生按計劃使用實驗室提供切實保障。
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簽訂合作協議,指派專任教師負責學生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的管理,引導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校外實踐教學的目標。 [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學經費

按照教育部的統一要求,保證教學經費數量充足,規範使用。學生人均教學經費須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生均年教學日常支出不低於1000元;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高校的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 [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質量保障

  • 質量管理目標
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積極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鼓勵教師開展啓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測試和評估。
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與帶有一定專業內涵的課外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多種方式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升整體素質。 [1] 
  • 質量保障規範
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各自的實際以及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的特點,規範管理,強化人才培養的質量意識,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畢業生情況跟蹤反饋機制以及社會評價機制,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內涵,提高教育質量。 [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培養模式

  • “一干多枝”的“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
以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為主幹,形成了“1+3”學程分段、方向分流的人才培養基本模式。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的少數民族學生進校後先完成學校要求的基礎課、公共課和通識課的學習,再按分民族和雙向選擇的原則進行不同語種的分流學習。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需要,設納西語、藏語、佤語、拉祜語、彝語、西雙版納傣語、德宏傣語、傈僳語、景頗語、哈尼語、苗語、壯語等多個語種教學方向,並開設這些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學、雙語翻譯理論與實踐、文獻古籍、新聞採訪與寫作等課程。還根據社會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及文化人才需求的狀況,在以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為主幹的基礎上不斷增設社會所需要的語種方向,以適應邊疆民族地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9] 
  • 民漢雙語人才培養模式
(1)成立專家小組制訂改革方案。成立“學校+政府”訂單式培養模式專家小組,由相關領導和教研室主任組成,負責制訂改革整體規劃、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配套措施等文件;制訂專項資金的使用方案;制訂階段性工作計劃;定期組織專題研討與評估,出台整改措施並組織落實;及時向領導小組彙報實施進展情況。
(2)適時增加新語種,培養更多合格雙語人才。在“學校+政府”訂單式培養模式改革的推動下,根據社會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及文化人才需求的狀況,在以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為主幹的基礎上不斷增設社會所需要的語種方向,對人才需求暫時處於飽和狀態的語種方向,將採取隔年招生或暫時停招的方式來及時調整語種方向,適應邊疆民族地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確立研究型、複合型和應用型並存的多元化培養目標,形成本科教育和碩士研究生教育並重的辦學格局。
(3)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建設。在保留原有專業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專業方向和民族地區的社會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改革與課程體系建構。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為學生開設與專業方向相關的特色課程,形成了該培養方向的一個課程羣,為培養藏文化發掘、整理和研究人才,有針對性地增加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
(4)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實行“一干多枝”的“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以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為主幹,形成“1+3”學程分段、方向分流的人才培養基本模式。該專業學生進校後先完成通識課、基礎課階段的學習,再按不同民族和雙向選擇的原則進行不同語種的分流學習。
(5)重視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初步形成按不同語種設置實習基地,專業實習與擇業、就業相結合的實習模式。根據實習任務的要求,每個語種設置3~4個實習基地,以滿足學生集中實習的需要。
(6)建立學生、學校、社會三方參與的監控與評價機制,在長期堅持學生評課的基礎上,強化學校教學質量的監控與保障,充分發揮學校、學院督導團的監督評價作用,較好地規範教學秩序。注重以用人單位、報刊媒體為主的社會評價方式,通過對畢業生就業後表現的跟蹤調查,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
(7)雙語人才培訓。為民族地區培養大批雙語師資、雙語法官、雙語科普、民漢翻譯、民族語播音、民族文字出版編輯、民族語影視配音等人才,發揮其兼通民漢雙語的優勢,為當地發展文化旅遊,挖掘、整理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10] 
  • 新形勢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創新教學模式
(1)互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以“教”作為主體,增加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充分展現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交流合作中不斷學習。師生教學關係從單向式走向交互式,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積極互動的雙向關係。在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的教學上,教師要先根據學習的內容做好備課,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好課堂內容。在整個上課過程中,教師要掌控班級的氛圍,引導學生積極討論,防止課堂出現冷場的情況。其次,教師要讓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讓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學習中引導學生思考、提問,讓學生敢於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在有不同想法時敢於與教師展開辯論。
(2)情景教學。情景教學是現代化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調動課堂氣氛的有效方法,通過某種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能力。情景教學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這樣才能達到與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在學習中。通過情景的再現,提高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能力與實際的運用能力。
(3)文化帶入。在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帶入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少數民族發展的進程,在歷史中尋找對少數民族的認同感,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少數民族的語言。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結合古今,在語言的應用上,既要符合生活、具有現代化價值觀文化觀的常用語句,又要注重傳統的文化中的精華所在,結合古時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藝術情操等代表性文化,二者結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每一個民族的精神氣節。 [11]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發展前景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考研方向

可報考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民族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等學科的研究生。 [2]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少數民族教育文化部門及相關單位從事有關少數民族語、文字、文學、文獻的教學、研究、編輯、翻譯、新聞、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工作。 [2]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
----
西藏
西藏大學
----
廣西
廣西民族大學
----
新疆
喀什大學
新疆師範大學
雲南
雲南民族大學
楚雄師範學院
塔里木大學
新疆農業大學
紅河學院
----
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
貴州
貴州民族大學
----
新疆理工學院
昌吉學院
四川
西昌學院
西南民族大學
新疆財經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民族學院
內蒙
河套學院
赤峯學院
青海
青海民族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呼倫貝爾學院
黑龍江
黑龍江大學
----
內蒙古師範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吉林
延邊大學
長春師範大學
甘肅
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1年6月15日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