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西壯族史略

鎖定
《廣西壯族史略》 由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1957年編著成《廣西壯族簡史》(廣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6月第1版)一書。
中文名
廣西壯族史略
別    名
廣西壯族簡史
作    者
黃現璠
出版時間
1957年6月
出版社
廣西人民出版社

目錄

廣西壯族史略奠基人

(編者按:2002年3月4曰,朝春的桂林迎來了一位特殊的遊客一一日本大阪國土民族學博物館教授冢田誠之。這是位日本的漢學家,專攻中國少數民族歷史。此次旅桂的目的是尋訪廣西師大已故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教授的蹤跡,搜求其著作,拜會其弟子,家屬。而當他在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圖書館桂林圖書館獲得了關於黃先生生平、學術的資料後,非常高興。作為史學界的一代名學者,黃現璠為什麼會引起外國學者的重視,並對其進行研究和探索? 為此,本報特將《廣西民族研究》雜誌上的紀念文章轉載。以紀念黃現璠這位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壯族最早的著名教授、壯族史研究的開拓者。)
黃現璠先生原名甘錦英,1899年11月13曰出生於廣西扶綏縣渠舊鎮(原扶南縣熙良鄉)渠思村一户壯族貧農家庭。先生少年喪母,與其父相依為命,生活極其貧因。1915年為求學而入贅黃家,並遵俗改姓黃,沿用乳名黃現璠。
先生天資聰敏,勤奮好學。小時因家境窘迫,衣食堪虞,更無錢入學讀書,先生便倚依私塾門外,竊聽塾師授課.所聽皆能背能解,才智往往優於入塾生徒,令塾師驚奇,遂特許他免費人塾讀書。在渠黎小學,先生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高等小學的學業。
1925年,先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8年8月,先生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後因學識優異,深得歷史系主任陳垣教授的器重,免試升人北京師範大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先生在攻讀研究生期間,在名譽導師陳垣和主任導師錢玄同教授的嚴格指導下,專研考證學和説文音韻,並博覽四庫典籍、二十四史和十通等史書,掌握了大量的史料,文史知識更為紮實深厚,使他受益一生。
1935年,先生又以優異成績,考取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研究生赴日留學,成為壯民族中較早的留學生之一。在日留學期間.先生除了研修課程和研讀大量的史籍外,還潛心於中國古代社會的研究,發表了一批史學研究論文,出版了《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兩部著作。受到史學界的關注。同時還常拜訪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共同探討中國古代社會等學術問題。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先生任廣西師範學院(今廣西師範大學)教授,直到1982年1月逝世。
貧寒的家境、艱難的生活和壯民族傳統文化的薰陶,塑成了先生勤奮好學、樸實節儉、堅定正直、自強不息、積極樂觀、敬業進取的優良品德。祖國的興衰,民族的榮辱,與先生休慼相關。先生對哺育自己成長的壯鄉有着深切的關愛之情。在舊中國,封建統治階級實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壯族和其他邊疆地民族被視為“蠻夷”,備受欺壓和歧視,沒有自己的地位和權利。漢文史籍對壯族歷史文化的記載不僅零散不全,而且頗多歧視,歪曲和訛傳,使世人難以瞭解其民族的歷史文化面貌,也給其民族研究工作帶來了困難。先生在學成之後,除了教書育人和史學研究之外,對少數民族特別是壯族歷史文化的調查到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並將其中的一部分整理成《羅城、河池縣少數民族情況調查報告》,呈報桂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為桂西壯族自治區制定各少數民族經濟,文化及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參考資料。1956年8月,先生受全國人大民委之託,參與組建“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任副組長,實際負責全組工作,領導開展了廣西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全面深入的少數民族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調查。先生以年近花甲之齡,在交通條件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帶領調查組成員跋山涉水,歷盡艱辛,深入廣西崇左、龍州憑祥、天等、德保大新等地的壯族鄉村進行調查訪問,收集了一大批珍貴資料,為開展對壯族社會歷史文化的全面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隨着壯族社會的發展與變遷,這些資料彌顯珍貴,直到現在仍然是壯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調查結束後,先生將其中一部分整理成10多萬字的調查報告,併力陳將廣西省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必要性,從理論上為廣西的民族區域自治規劃提供了依據。1956年,先生在出席全國人大一屆三次會議後,就壯族問題徵求周恩來總理的意見。在周總理的啓發和鼓勵下,開始編著《廣西壯族簡史》,並於翌年出版。這一開拓性的研究成果不僅填補了壯族史研究的空白,而且為宣傳壯族,讓世人瞭解壯族,確立壯族的歷史地位,爭取民族的自治權利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建立,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壯族史學的開拓者與研究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缺乏史料的情況下,先生把立足點和精力放在深入民間進行實地調查,以收集第一手資料。早在1934年8月,先生就帶領中山大學學生到廣西龍勝、三江等民族地區進行調查。1945年4月又帶領廣西大學學生,組成“黔桂邊民考察團”,深入貴州榕江和廣西融縣進行調查。在交通條件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先生帶着調查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盡艱辛,收集了大批珍貴的資料,並將一部分整理成《黔桂邊民教育散記》、《黔桂邊民社會組織的民主政治》等文發表。
新中國建立後,先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壯族歷史文化的調查與研究工作中。1953年6月,先生帶領廣西大學的老師和學生,組成“廣西曆史文物工作隊”,深入南丹宜山河池、羅城等地進行調查,收集......
1957年,先生雖然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但仍能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克服種種困難,執着於壯族史研究的熱情絲毫未減,不僅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而且還不斷地廣集資料,為《壯族通史》的編纂做準備。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了《壯族通史》編寫提綱及部分章節的編纂。先生逝世後,由其學生黃增慶、張一民教授根據其民族史觀進行編著,完成了長達70萬字的大著《壯族通史》的出版,從此結束了壯族沒有一部通史著作的歷史。
先生在古稀之年,仍執着於壯族歷史文化的調查與研究,直到臨終前,仍在編著《儂智高》一書。先生逝世後,該書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是第一本全面論述和客觀評價宋代壯族英雄儂智高的專著。書中以翔實的史料、嚴密的論證和科學的態度,辨正了國內外史學界對儂智高的國籍、起兵性質和歷史作用等問題的偏頗之説。先生的勤奮與治學風範,受到史學界的高度讚賞。 (本文有刪節)
〈原文刊於《桂林日報》2002年3月27日〉

廣西壯族史略序二

冢田誠之
《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是從已故壯族研究碩學黃現璠教授生 前撰述的大量學術論文中精選部分反響較大又頗有學術價值的有關社會史和文化史方面 的論文彙編而成。黃現璠教授出身壯族,作為壯族歷史研究中至今仍閃爍光輝的《廣西 壯族簡史》一書的著者名響中日學術界,系20世紀中國廣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學家和歷史學家之一。
學術界普遍認為,基於實地調查研究而撰述發表的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誌的 最初問世,大都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民族學研究興盛期的20世紀30~40年代。 在廣西,劉錫藩所著《嶺表紀蠻》(1934年,商務印書館)屬於代表作。《嶺表紀蠻》系基於少數民族地區現地調查的所見所聞實錄,著者在書中將少數民族與漢族一視同 仁、平等看待,擺脱了傳統的《地方誌》民族史觀,可謂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 但是,劉錫藩本人出身漢族,又擔任着政府的教育行政職務,其言行主張不可能完全站 在少數民族的立場。加之,書中所反映出的當時以漢族為中心的時代思潮“漢蠻同源説 ”等主張,從現在研究的成果和水平上看,明顯帶有時代的侷限性已成為學術界公認的 事實。《廣西壯族簡史》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政策以及廣西 壯族自治區即將成立的時代背景下,著者站在壯族人的立場上,基於豐富的實地調查和 嚴謹細緻的文獻考證,從而撰成的一部有關壯族自古以來針對各種歧視壓迫而奮起鬥爭 的反抗史。書中除主要敍説壯族在歷史上被封建統治王朝置於的政治和社會不平等地位 以及壯族人民對此所作的諸多不屈不撓抗爭外,著者還主張:壯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 中維持着本民族傳統的同時,一邊吸收着漢族先進文化的一面,一邊逐步形成了本民族 固有的優秀文化,以及壯族是廣西的土著民族。這些主張富有創見,以致備受學術界注 目。這不僅使《廣西壯族簡史》在壯族研究史上具有了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同時,透 過其書,也可一窺黃教授對壯族人民懷有的熱愛之心和深厚感情。
筆者從事壯族研究已有20餘年。在中國改革開放前,對外國人而言,要想來到 中國深入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極為困難。而且,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民族學 者的許多優秀研究成果多以內部發行的形式出版(例如,黃現璠遺作《儂智高》於1983 年10月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時就在內頁上印有“內部發行”。——編者注)。這又使 得海外學者深入研究中國民族史時資料入手較為不易。筆者最初開始研究黃教授,記得 是在1985年以後。當時,黃教授已成故人,無緣面受教誨。但當我仔細研讀黃教授所撰 的《廣西壯族簡史》等著作後,對廣西學術界存在這樣一位學識如此淵博的傑出歷史學 家深感震驚,再通過深入研究,繼而瞭解到新中國成立後黃教授曾在民族學界長期肩負 指導重任時,深受感銘之情,至今記憶猶新。
最近,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副館長吳偉峯先生介紹,得以結識黃教授之子甘文傑,從相互交流中進一步瞭解到黃教授的曲折人生和崇高人格,由此對黃教授產生 的敬仰之情與日俱增。再則,黃教授早期曾留學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以所深造的東洋 史學(中國史學)及其精深研究法打下了自己堅實的學術研究之基。這表明在中日兩國 學術交流史上,黃教授曾起到過重要作用。由這點而言,黃教授又像是我近在身旁的師長。
值黃教授誕辰百年之際,後輩學人將黃教授生前發表過的論文和遺稿整理成該 書出版,這無疑具有重大意義。本書所收論文,其中有不少至今仍屬難得一見之作,可 説是瞭解黃教授一生從事學術研究概貌的一本最佳學術論著。其中有些是在第二次世界 大戰前的30年代發表的有關唐、宋、元社會史方面的論文,有些是在大戰中發表的有關 中國古代社會史的論文,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儂智高起義和壯族社會發展方 面的論文,這些論文對學界都產生過重大影響。
我深信透過《廣西壯族簡史》和《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這 兩本重要學術著作,必然會使包括海外研究者在內的更多的研究者進一步全面認識研究 黃現璠教授的現實意義,更深入的評價黃教授在開拓壯學研究上的特有貢獻,從而以此 成為後輩學人從事民族學研究的動力和指南。最後期盼該書的出版能起到有力促進廣西民族學研究發展的作用。是為序。
2003年3月21日
撰於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冢田誠之,現任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教授、博士生導師,系當代日本研究中 國壯學權威,著有《壯族社會史研究》、《中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和民族關係動態》〈 合著〉、《壯族傳統節日的歷史考察》等,現正在撰寫《劉介與黃現璠比較研究》一 書。本序文原稿系日語,現收錄於後。——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