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田鎮

鎖定
廖田鎮位於湖南省衡南縣南部,北接向陽鎮衡陽市,南接耒陽市,東傍耒水,西伴湘江,西南隔茭河與常寧縣相望,水陸交通便利。耒水、湘江、茭河環鄉而流,京廣複線鐵路和107國道平行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總面積110.24平方千米。1995年5月撤區並鄉時將原相西鄉、黃獅鄉、廖田鄉合併為廖田鄉,1995年10月1日改鄉建鎮。1996年5月原黃獅鄉併入廖田鎮的11個村又劃歸向陽鎮轄管。全鎮轄26個村、2個居委會、3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726人(2017);耕地面積28168畝,其中稻田26533畝、旱土1615畝。
中文名
廖田鎮
外文名
liao tian Town
別    名
舊名廖田鋪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
地理位置
衡陽市南部偏東
面    積
110.24 km² [1] 
下轄地區
26村2居委會
電話區號
0734
郵政編碼
421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4726人(2017) [1] 
著名景點
土谷塘航電樞紐,江口鳥洲
機    場
西北距衡陽南嶽機場20公里
火車站
衡陽站衡陽東站耒陽站耒陽西站
車牌代碼
湘·D
地形地勢
低丘陵地區
主要河流
耒水

廖田鎮歷史沿革

鎮址
玉米 玉米
廖田墟舊名廖田鋪,因有一廖姓財主在此置田開店,逐漸形成圩場而得名。該鎮原屬向陽區,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原相西鄉、黃獅鄉併入廖田鎮。

廖田鎮革命老區

廖田鎮是革命老區,廖田人民是英雄的人民。1927年9月27日,衡陽縣委在此舉行農民暴動。位於廖田墟中心的文昌宮,北伐戰爭時期,葉挺獨立團路過此地,曾在此發展革命武裝。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火熱的革命鬥爭,孕育着廖田代代英雄和傑出人才。該鎮曾誕生過革命烈士:衡陽縣農運組織部長資歌鋏,老紅軍、先後擔任海軍航空兵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劉克述,國家藝術劇院院長、著名戲劇作家兼導演餘侶朋等知名人士。

廖田鎮自然資源

經濟作物 經濟作物
境內屬低丘陵地區,兼有江河、溪谷平原,土地肥沃,地下礦藏較豐富,已探明的有稀土瓷泥等。歐陽海灌區西支幹渠由南向北流徑該鎮。農作物以水稻為主,是縣內主要產糧鎮之一;烤煙、棉花柑桔西瓜、反季蔬菜、魚、禽全面發展。開山造林工業成效顯著,在江桂、大眾、楊合、陽光黃石、平山六個村已連片建立萬畝杉木林基地。境內有機磚廠、裝卸隊、林場、冶煉廠等企業。教育文化衞生等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廖田鎮經濟發展

會議 會議
農業一直是廖田的強項,豬、魚、家禽歷為廖田的拳頭商品,聲名遠播。其它農副產品,如相西的桃李西瓜、烤煙,廖田、黃獅的湘蓮、花生、柑桔、茶油等久享盛名。集鎮建設很有特色,尤以沿107國道兩旁以廖田墟為中心南北延伸的這條“長街”最為突出,沿街數百幢住房、飯店、旅館、汽車修理店等,房連房,店挨店,鱗次櫛比,生意興隆。
鎮黨委、政府同心同德,全面推進廖田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努力使廖田真正成為衡南縣南部的“重鎮”。

廖田鎮衞生事業

由於基礎差、底子薄,廖田鎮鎮計劃生育工作管理混亂、裹足不前,還一度被列為衡陽市計劃生育重點監管鄉鎮。2002年12月,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後,從轉變計生對象思想觀念入手,多輪驅動,紮實推進計生綜合治理,經過努力,廖田鎮計生工作徹底摘掉落後的帽子,躋身衡陽市一類鄉鎮,成為計生工作後進轉化的先進典型。
面對嚴峻的計生工作形勢,新班子深入廖田鎮15個村(居委會)瞭解情況,制定了詳實的工作方案:轉變觀念,攻心為上。兩年來,先後以“三八”婦女節、“5.29”計生協會活動日、母親節等節假日集中宣傳8次,向羣眾分發宣傳品13000份,贈送避孕知識小冊1720份,計生文藝演出光盤150張。2003年,廖田鎮在全市創造性地製作了30Q餘幅室外計生牆體標語,形成了強有力的計生宣傳氛圍,受到了前來視察的時任省計生委主任盛茂林等領導的交口稱讚。
大宣傳帶來了大轉變。隨着宣傳教育的不斷深入,廖田鎮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羣眾越來越多,一批生育一孩的育齡羣眾紛紛要求申領獨生子女證,相當一部分生育兩女的育齡羣眾,也相繼自願落實絕育措施。春季計生集中活動期間,毛田新塘等村還出現了婆婆主動送兩女户兒媳前來計生服務站落實絕育手術的喜人局面。生男生女一個樣、少生快富奔小康的婚育新風正在竹市鎮悄然興起。廖田鎮政府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撥出20萬餘元,對鎮計生辦進行重新裝修,裝配空調4張,添置手術器械1套,購進多功能綜合產牀4個,還在全市率先給康復室配備了家庭影院,為計生對象提供了舒適的服務環境。

廖田鎮文化教育

廖田鎮 廖田鎮
開展遠程教育以來,鄉、村黨組織改變了傳統的聽報告、讀文件的學習方式,充分運用遠教“天網”、“地網”和光盤播放等形式,運用視頻點播、網絡查詢等手段,組織黨員幹部學習政治理論和政策法規。黨的十七大三中全會後,各站點組織黨員幹部羣眾學習傳達黨的十七大三中全會的精神。為了配合抓好乾部作風轉變,組織黨員幹部觀看《黨課一小時》、《黨員風采》等電教片。通過學習,提高了黨員幹部的認識,增強了黨員的認識,增強了黨員參加黨建活動的積極性,黨員幹部思想作風有了明顯轉變。二是注重與拓展富民強鄉相結合。
首先,利用遠程教育促進了鄉農業產業化。通過“遠教+基地”、“遠教+大户”,全鄉形成了一批依託遠教站點的特色產業羣。積嶺、上丹田、灘頭、湖德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指導烤煙生產,成為種煙千畝村。全鄉種植烤煙1萬餘畝,共收購烤煙2.5萬多擔,每畝純利潤達1500元,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力軍。
其次,利用遠教平台培訓農民,並收集和發佈勞務信息。市遠教中心購買了一套《優質烤煙生產應用技術》教學光盤,並刻錄20套下發給各遠教站點用於組織種煙户學習,並組織農業局的總農藝師和煙草局的技術骨幹為廣大種煙户講授煙田翻耕起壟、漂浮育苗栽培技術、平衡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烘烤技術、煙葉保存等技術,全面的提升了種煙户的種煙技術水平,促進了烤煙生產的增產、提質,該鄉平均產煙達3.8擔左右,煙葉均價達8.5元每斤以上,創產值達2千萬以上。
三是注重與豐富羣眾文娛生活相結合。在全面抓好遠程教育學用、提高黨員幹部政治理論水平和致富技能的同時,還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台,播放中央、省、市優秀文藝節目,倡導健康向上的文娛生活。山田村利用遠程教育播放計劃生育影片,使廣大羣眾在娛樂中受到教育,該村被市裏評為計劃生育村為主先進村。

廖田鎮桐梓山革命根據地

很多人不知道,衡南縣也有一個像韶山一樣的紅色革命勝地,它就是坐落在廖田鎮內的水口山工人運動桐梓山革命根據地,朱德同志曾經在這裏住過幾宿。
廖田鎮扼守衡南之南部咽喉,距離衡陽市區30公里,107國道和京廣鐵路從這裏穿境而過,美麗的耒河流經青衝、陸堡等一半以上的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裏歷史文化悠久,革命鬥爭火熱,曾經孕育着資歌鋏等革命烈士和李克如、餘侶朋等知名人士。大革命時期,由朱德同志率領的工農游擊隊起義失敗後,遭到國民黨圍追堵截,輾轉來到桐梓山修整蓄勢。在這塊美麗而淳樸的土地上,有全國災後重建示範點陸堡新村,有全省村民自治示範村江桂村,有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青衝村。
因為是革命老區,地理位置偏僻,這裏發展相對落後,羣眾生活貧困。隨着改革開放之風的吹拂,廖田鎮化資源為優勢,變壓力為動力,後發趕超,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近年來,該鎮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農業特色品牌,推廣種植烤煙、優質稻、棉花等品種,形成了優質稻、烤煙、時鮮瓜果、棉花、林業、生豬等6個專業種養規模產業,特別是通過大力推行“雙萬致富工程”,家禽等養殖業規模迅速擴大,財政税收穩步提升。同時,突出發展工業經濟,大力招商引資並初見成效,引得鴻福源花炮廠、華鑫禮品盒包、俊傑毛衣廠、瓦元電子廠、鋭廳皮具、一帆運輸公司相繼落户投產。各項社會事業平衡發展,支持和規範彭飛文武學校、小銀杏幼兒園辦學,曙光小學實現整體搬遷。在2006年的迎戰“碧利斯”形成的特大洪災中,廖田鎮被評為省、市、縣三級抗洪救災先進單位,陸堡新村成為全國災後重建示範點,國家民政部和兄弟省市領導前來參觀取經。
為讓外界瞭解廖田,鎮黨委、政府特別策劃了“走進廖田”新聞採風活動,並熱情邀請市、縣兩級新聞媒體參加。6月20日,採風團一行來到廖田鎮。在青衝村的耒水防洪堤壩上,鎮黨委書記李建國如數家珍,娓娓而談,向採風團描繪了他們計劃在耒水河畔建設“十里長廊”休閒觀光農業風光帶的宏偉藍圖。截至目前,他們已開發完成100畝梨子、300畝煙田,引進的湖南怡人園林公司500畝的花卉苗木基地建設也已完成項目洽談、土地整理等前期準備工作。擁有600多年樹齡的古樟、500多年曆史的重陽木和400年曆史的古銀杏仍生機勃發,枝繁葉茂,讓採風團一行飽覽了廖田農村的山水田園風光;而農民朋友送來了的香瓜西瓜清甜解渴,更甜了記者們的心頭。

廖田鎮棉花高產創建基地

棉花是該縣的主要經濟作物,在該縣的農業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種植面積持續增加,產量、質量不斷提高。廖田鎮12個村建立棉花高產創建基地1.02萬畝。縣財政每年投入棉花高產創建經費35.7萬元。其中,翻耕補貼每畝20元,棉花病蟲害統防統治農藥補貼每畝15元;並且按照“誰種棉、誰受益,不種棉、不受惠”的方式及時足額髮放國家對棉農種植棉花的良種補助。積極加快土地流轉培植大户,創新種植模式促增收,該縣共有種棉合作社13個,種棉大户31户。切實保護棉農利益,2012年該縣以20400元/噸的倉儲價格敞開收購農户手中的棉花,解決農民“賣棉難”的問題。進一步強化高產創建棉花栽培技術服務指導,該縣重點推廣了“兩膜栽培”和“三增一減”技術,即:地膜覆蓋、營養缽育苗移栽,增加種植密度、增加優質鈴數、增加霜前花數、減少蕾鈴脱落,着重抓好品種優化,突破性推廣了緩控肥示範技術、棉花高密度栽培技術。預計萬畝棉花高產創建片單產達135公斤,比上年增產10公斤,增幅7.4%,高產丘塊畝產將超過200公斤。2013年該縣繼續被農業部確定為棉花高產創建基地示範縣。

廖田鎮糧食生產

廖田鎮黨委、政府想奇法、出新招,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鎖定“一個目標”,運用“兩種途徑”,調動“三支隊伍”,強化“四項措施”;力促雙季稻發展,積極推進全鎮糧食生產上台階,確保2013年糧食生產“十年豐”,穩固產糧大鎮地位。
一、鎖定“一個目標”,為了夯實糧食產業基礎,鑄造特優農業航母。黨委、政府利用“耕地拋荒清零”行動積極創建“一線四片七區”農業生產新格局:“一線四片”雙季稻生產示範區,“七區”特優農業種植基地。全鎮早稻種植23665畝,進行集中育秧示範種植6500畝,折算秧田810畝。以“107線”為中軸,創建長力、上寶、西里坪、正光、曙光、郭市為相連的四個鎮級雙季稻種植示範片。示範片內雙季稻覆蓋率達90%,確立23個集中育秧點,秧田面積472畝,可蒔插大田3918畝;每個村創建一個村級示範點,每點8—10畝秧田,可蒔插大田2582畝;大力倡導農民自發分散、組連集中育秧。
二、運用“兩種途徑”,行政推動與農民自耕相結合,土地流轉包耕與土地入股代耕相結合。黨委、政府轉變往年方式,行政推動改財政全程買單為獎補代投,最大化激勵農民自覺耕種。“授人魚不如授人漁”,該鎮計劃財政買單負責送一批農民進職業院校接受農業科技培訓,或請農技專家上門實地培訓,打造培養一批現代新型職業農民,以引導廖田傳統農業向輕簡化、科技型、高效率農業轉變。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社,培養種糧大户。加大土地“拋荒清零”力度,全包乾制進行土地流轉。目前,全鎮已流轉土地伍千餘畝。嘗試利用“土地入股代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雙季稻生產。(“土地入股代耕制”就是對勞動力缺乏、技術落後的個別農户自耕效益低,又不願將土地流轉,則可用耕地入股,由政府組織,農技站配套技術進行耕種。農事管理由農户承擔,資金安排由政府或承租合作社代墊,耕作技術由農技站指導。定田、定本、定工、定管、定收,責任落實到人,實行三方承險分紅)。
三、調動“三支隊伍”,建設鄉鎮幹部主動、農技幹部協動、村組幹部配動的緊密相連、榮辱與共、責任共擔的糧食生產梯隊。明確“一點三人”責任台帳,分別成立了行政領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
四、強化“四項措施”就是強調“四個結合”來抓糧食生產。一是結合轉變作風抓糧食生產,貫徹執行“十八屆黨大”、“十二屆人大”會議精神,結合“幫窮親、扶貧户”及“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狠抓黨政、部門幹部作風建設,嚴格幹部廉政勤儉作風制度,嚴格上班考勤制度,嚴格聯點幹部下村助農制度。實行幹部月住村十五個工作日,周住鄉鎮四個工作日。3月12日晚八點,倪明鎮長就親自帶領農業分管領導陽志平,駐村幹部歐陽禮,農技站站長劉菊生到上寶村召開村幹部關於早稻生產調度會,聽取村委對雙季稻生產所做的工作及遇到的難題。細分該村集中育秧及早稻生產的癥結,對症定策,部署該村下步工作。二是結合幹部待遇抓糧食生產,該鎮把幹部津補貼發放及評先評優考核第一項定為糧食生產,村兩委工作考核第一項也是糧食生產,村幹部待遇直接與糧食生產掛鈎。三是結合項目建設抓糧食生產,圍繞糧食生產爭取項目,幫扶糧食生產調整項目,把項目資金整合,服務糧食生產。對糧食生產先進村優先安排、優先落實;合格村適時安排、適量落實;後進村拒絕安排、嚴格督查。對支持農業生產、響應黨委政府號召的新型農民享有政府科技培訓、優先納入組織及村干政升等特權。四是結合惠農政策抓糧食生產,充分運用“誰種糧誰受益”、“種一季補一季、種兩季補全年,拋荒免補代罰”的“兩補”政策調控糧食生產,以組統籌、村代管的形式,合理調整惠農資金,獎補響應黨委政府號召,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或合作組織、種糧大户。巧用其他惠農政策激勵農民與黨委政府同走一步棋,共耕一畝地。穩用農險政策確保農民種有收、耕有保。活用村幹人才儲備政策讓新型農民經濟上有實惠、政治上有榮譽。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