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有為大傳

鎖定
《康有為大傳》是張耀鑫、劉媛創作的傳記,首次出版於2013年1月。 [1] 
該傳記根據傳主康有為平生所行、所著,剖析其背後的性格、心態、思想等。該傳記肯定了康有為思想的前瞻性,雖然其思想多不合時宜,其選擇從來沒有踩在歷史的節拍上,但總是在成功地預見着歷史,他的思想被時間逐漸地證明。 [3] 
作品名稱
康有為大傳
作    者
張耀鑫、劉媛
文學體裁
傳記
字    數
291千字
首版時間
2013年1月

康有為大傳內容簡介

《康有為大傳》對近代中國改革思想家康有為作多側面全景式研究,梳理其少時求學、聯名上書、推動變法、流亡海外、參與倒袁運動和張勳復辟、與梁啓超分道揚鑣等重要經歷,展示其維新思想從醖釀、傳播到實踐的過程,剖析其思想特色,也兼涉其家庭情感生活。 [3] 

康有為大傳作品目錄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二章 維新思想的醖釀與傳播
第三章 維新思想的實踐
第一節 延香老屋香自延——少時的家世薰陶
第二節 禮山草堂學九江——從學大儒朱次琦
第三節 秋風每賦感知己——政治啓蒙張延秋
第四節 大違謬俗不裹足——婦女解放的先驅
第一節 落魄空為梁父吟——上清帝第一書未達天聽
第二節 只是江湖志未灰——南歸講學
第三節 萬木草堂播火種——開時代先聲的教育
第四節 新著兩部聲名起——《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
第一節 公車上書動京師——維新思想掀起的第一次巨浪
第二節 合羣議政學會興——首創維新團體強學會
第三節 涓涓灕水自生風——桂林講學創辦聖學會
第四節 鹹思自憤保國會——保國、保種、保教的努力
第四章 維新變法的主角
第五章 戊戌政變的重犯
第六章 海外流亡
第一節 舌戰羣儒西花廳——膠州灣事件後的政治生涯大轉折
第二節 面見聖主進忠言——維新伊始的破格召見
第三節 報權爭奪內耗多——《時務報》改為官報的隱情
第四節 科教革興碩果存——京師學堂的建立及廢科、譯書問題
第五節 新制難酬人事彰——制度局的擱淺及人事上的重大變動
第一節 “圍園捕後”泄機宜——政變突發
第二節 去留肝膽兩崑崙——志士臨變的抉擇
第三節 十一死裏求一生——險象環生的逃亡
第四節 得失寸心未盡知——關於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第一節 感戴聖恩拒革命——與革命黨的關係
第二節 愛國忠君倡保皇——保救大清皇帝會始末
第三節 出師未捷身先死——失敗的自立軍起義
第四節 身居佛國衍大同——在印度完成《大同書》
第七章 歸國後的政治沉浮
第八章 最後的日子
第九章 康有為的情感世界
第一節 惶惶不忍尊孔心——康有為的文化自衞
第二節 神機默運撫金甌——倒袁運動
第三節 是非難雲孤忠存——參與張勳復辟
第四節 “逢蒙彎弓專射羿”——師徒分道揚鑣
第一節 “老而不死是為賊”——西安盜經事件惹來的罵名
第二節 餘暉慷慨鍍英才——愛才養士廣結名流
第三節 天遊學院天遊人——最後的教育生涯
第四節 唯將談藝擅千秋——康有為的書畫成就
第五節 為壽謝恩曲終盡——七十大壽後的離奇謝世
第一節 憂勞不曾聞嘆怨——賢淑大度的正太太張雲珠
第二節 偶做瀛台仙眷屬——相伴相隨的二夫人梁隨覺
第三節 此恨綿綿無絕期——來也驚魂去亦匆匆的三夫人何旃理
第四節 天憐幽草晚情濃——晚年的三位妾室
附錄
附錄一 康有為大事年表
附錄二 康有為先生著述要目
附錄三 上清帝第一書
附錄四 公車上書
附錄五 孔教會序言 [1] 

康有為大傳創作背景

康有為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一座“富礦”,然而在較長時間裏近代史上的戊戌變法並沒有被人們充分地解讀,身為一代改革家的康有為,他的生平和思想也就並不廣為人們所知。對康有為的思想和生平感興趣的多是研究型的學者,他們對康有為的研究頗有價值,但是多比較專業,學術性強,非專業人士讀來難免有些吃力。鑑於此,作者希望通過創作《康有為大傳》,使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對康有為這個人物和他的思想有一些瞭解。 [3] 

康有為大傳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傳記肯定了康有為思想的前瞻性,雖然其思想多不合時宜,其選擇從來沒有踩在歷史的節拍上,但總是在成功地預見着歷史,他的思想被時間逐漸地證明。康有為對世界局勢有着深刻的預見,早在第一次上書時就預言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所以在膠州灣事件爆發,中國即將被瓜分豆剖時,身為帝師的翁同龢追悔當年沒有代為呈遞康有為的上書,並在皇上面前竭力保薦這位政治新鋭。又如康有很早就指出,和中國正面交戰過的英國和日本比俄國更可靠,俄國是毗鄰中國剛剛通過改革走向富強的大國,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威脅。英國雖然勢力廣大,但是畢竟離中國路遠迢迢,而且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積累了一定的近代資本主義文明。而日本,雖然通過改革已經走上了富強的道路,但畢竟是一個彈丸之地,在與列強的角逐中,它依然需要在亞洲尋找政治同盟,中國和日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所以他一直反對親俄政策,但是朝臣中大多數人還是依據最直接的戰爭經驗而不是對局勢的透徹分析,而輕信了俄國的政治許諾,直到俄國的背信棄義使中國陷入空前的外交危機、親俄派觸怒龍顏之時才追悔莫及。在對中國道路的選擇上,他堅定地主張君主立憲而非民主共和,他認為沒有君主的共和會使中國長期處於羣龍無首、爭權奪位的混戰局面。事實上中國在走向共和的道路上確實經歷了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以及後來的軍閥混戰局面。對現代人而言,這些預見可以在掌握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推斷而出,但對於一個處在歷史裂變中的人來説,作出這樣史無前例的判斷和抉擇卻是難能可貴的。 [3] 

康有為大傳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康有為大傳》
2013年1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978-7-5609-8174-1 [2] 
參考資料
  • 1.    康有為大傳  .清華大學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02-02]
  • 2.    康有為大傳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02-02]
  • 3.    張耀鑫,劉媛.康有為大傳[M].武漢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序言頁,後記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