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幼龍王朝

鎖定
幼龍王朝(IAST:Śiśunāga,或譯為龍種王朝,音譯為悉輸那伽王朝;得名於其創建者濕術那伽/悉輸那伽Shishunaga )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的一個王朝。關於這個王朝的真正歷史,糊不清,其起止年代和所包含的君主,也有幾種互相矛盾的説法。
中文名
幼龍王朝
外文名
Śiśunāga
又    稱
龍種王朝、濕術那伽王朝
含    義
古印度摩揭陀國的一個王朝

幼龍王朝簡介

幼龍王朝(濕術那伽王朝)的創建者濕術那伽/悉輸那伽(意譯為幼龍或龍種)本是前王朝的大臣。在前王朝被推翻後,他被貴族選舉為新的統治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關於這個前王朝是什麼,有幾種不同的説法。
一種説法認為被推翻的是訶黎王朝(訶黎族人的王朝),即著名的頻婆娑羅王(瓶沙王)所屬的王朝。這種説法見於一些佛教文獻,如巴利文的《大史義疏》。按這種説法,則幼龍王朝存在不到一百年(約前410年~前360年)就被難陀王朝推翻,是介於訶黎王朝難陀王朝之間的一個短暫王朝。
另一種説法則認為悉輸那伽接替的王朝不是訶黎王朝,而且頻毗娑羅本身就是幼龍王朝的成員。這種説法見於往世書。按這種説法,則幼龍王朝的開始時間要早得多,是一個從前7世紀就已存在的漫長王朝,最後在前5世紀被難陀王朝推翻。無論哪種説法都認為幼龍王朝是難陀王朝之前的那個王朝。現代研究者一般認為前一種説法更準確。
按照第一種説法,訶黎王朝的最後一個君主都沙迦(那伽達薩克)是一個無道的昏君,大約在前410年被叛亂的市民和貴族推翻。人們選舉都沙迦的大臣悉輸那伽為新的國王。悉輸那伽不是摩揭陀人;據説他的祖先來自摩揭陀的敵國跋闍國,該國在前5世紀被訶黎王朝摩揭陀君主阿闍世征服。
跋闍國的政體實質上是一個多部落聯盟,悉輸那伽即為聯盟中離車族人的後代,所以他的王朝(即幼龍王朝)也被稱為“離車王朝”。
新國王馬上展開擴張活動,征服了西印度的大國優禪尼國阿般提)。
優禪尼國摩揭陀跋闍國同為當時印度最強大的所謂“十六雄國”之一;在吞併了這些強大的鄰居之後,幼龍王朝治下的摩揭陀可能已是印度最強大的政權。
悉輸那伽的繼承者是他的兒子黑阿育王伽羅輸迦(不要把他和孔雀王朝阿育王弄混)。
黑阿育王(伽羅輸迦)是佛教歷史上頗為重要的人物,因為就是在他統治時期,印度各地的佛教僧團為“十事非法”之爭在原跋闍國的首都吠舍離(Vaishali)舉行了佛教歷史上的第二次結集第二次結集,所謂七百賢聖或七百比丘大會)。
黑阿育王可能對結集進行了干預,上座部的文獻説他本來支持在辯論中失敗的吠舍離比丘一方,而《大史》又説他在妹妹的勸告下轉而支持了“正統”的一方。無論如何,佛教在這次結集後發生了嚴重的分裂。
黑阿育王死後幼龍王朝就崩潰了。有些文獻説他死於非命。顯然發生了新的叛亂,他的年幼的繼承者們難底伐彈(據説是十個兒子)無力保住政權,王位被出身低賤的將領摩訶帕德摩·難陀篡奪,後者建立了難陀王朝亞歷山大大帝入侵印度前摩揭陀的最後一個王朝)。
幼龍王朝的都城是在華氏城摩揭陀本來都於王舍城(Rajgir),但是在優陀夷統治時代遷都至華氏城

幼龍王朝歷代君主

幼龍王朝第一種版本

悉輸那伽(幼龍王,龍種王)【約前410年~前396年】
黑阿育王/伽羅輸迦【約前396年~約前360年】
黑阿育王的幾個兒子難底伐彈(傳統説法是十個兒子)
摩訶難底(大難丁王,按照佛教文獻,這是黑阿育王的一個別名)

幼龍王朝第二種版本

悉輸那伽【約前684年~?】
黑阿育王
差摩達摩
剎多羅烏闍
頻毗娑羅(頻婆娑羅王瓶沙王,影勝王)【約前545年~約前491年】
阿闍世(未生怨王)【約前491年~約前461年】
都沙迦
難提跋達那(按照佛教文獻,這是黑阿育王的一個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