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烏

(毛茛科烏頭屬植物)

鎖定
川烏,正名為烏頭(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 Radix ),別名:鵝兒花、鐵花、五毒;被子植物門毛茛科烏頭屬 [1]  川烏為烏頭的母根,外觀呈圓錐形,頂端多有殘存莖基,根中部多向一邊膨大;表面顏色呈灰棕色或者棕褐色,可見有小瘤狀側根呈突起狀(習稱為“釘角”),子根脱離在母根表面留有痕跡;川烏質地堅實,斷面呈類白色或者淺灰黃色,形成層環多呈多角形;聞之氣微,嚼之味辛辣麻舌。 [3] 
生於山地草坡或灌叢中。栽培於平地肥沃的砂質土壤,主要栽培於中國四川。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北至秦嶺山東東部,南至廣西北部。 [1] 
川烏為臨牀常用中藥,具有祛風除濕、温經止痛之功效,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藥用歷史悠久,藥用價值高。 [2] 
中文名
川烏
拉丁學名
Aconitum carmichaelii / Radix Aconiti
別    名
鵝兒花
鐵花
五毒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毛茛科
烏頭屬
川烏
毒    性
有毒

川烏形態特徵

川烏,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少數貼伏柔毛。葉互生,具葉柄;葉片卵圓形,掌狀3深裂,兩側裂片再2裂,邊緣具粗齒或缺刻。 [1] 
川烏
川烏(8張)
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與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藍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狀,高2~2、6cm, 側萼片長1、5~2cm;花瓣2,有長爪,距長0、1~0、3cm;雄蕊多數;心皮3~5。 [1] 
蓇葖果3~5個。花期6~7月,果期7~8月。根呈不規則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莖,中部多向一側膨大,長2~7、5cm,直徑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脱離後的痕跡。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形成層環紋呈多角形。 [1] 

川烏生長環境

川烏-原植物 川烏-原植物
川烏為毛莨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根肉質黃色,呈紡錐形或卵形,外皮黑褐色,下部有許多鬚根。川烏的適應性很廣,在海拔1700~3000m地區都可栽培,屬喜温喜濕喜光一年生作物,具怕高温、乾旱、怕澇等特性。喜温和濕潤的環境,怕高温水澇;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地勢略高的砂壤土上種植,忌連作。 [2] 

川烏分佈範圍

主要栽培於中國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陝西省、雲南省等地亦有栽培。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北至秦嶺和山東東部,南至廣西北部。 [1] 

川烏栽培技術

川烏栽培方法

土壤
川烏為塊根植物,對土壤選擇較為嚴格,應選擇陽坡地段地勢較高,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水源方便,能排能灌,在海拔1800-2600米地區,中性反應的油沙土和白沙土及灰湯土栽培最為適宜。種植後生長良好,植株健壯,支根多,病害少,塊根大,產量高,質量好,但川烏切忌連作,前作最好是洋芋和玉米地塊為宜。要合理輪作,否則易產生病害,嚴重影響產量。 [3] 
川烏對整地要求嚴格,洋芋、玉米收穫後,應及時耕翻、坑土,使土壤充分熟化,增加肥力,減少病蟲害。播種前再抄犁2次。曝曬數日打垡,使土壤充分勻細、疏鬆、做到地平垡子細。理墒:按東西向每墒2米寬,拉直繩子,兩頭插穩木樁再開溝,溝寬30公分,溝深20-30公分,播種後,依次按相同方法和距離進行理墒。 [3] 
種植
根據幾年試驗結果及經驗,最佳播種節令為11月初中旬,“立冬”節為宜,最遲11月底,過早過遲都會影響產量。
川烏塊根的大小關係着產量的高低。根據幾年的試驗結果:播種塊根以每公斤150個為宜,每畝播種量100-120公斤,過大過小產量都不理想。過大收穫時單位面積產量高,但減去播種量,其產量還不如150個的,過小雖然單位面積的播種量減少,但由於母體養份供應不足,幼苗細弱,長勢差,產量低,經濟效益也不好。 [3] 
每畝以15000株為宜。具體方法是:每墒墒寬2米,播種8行,墒間溝寬33公分,行距30-40公分,株距18-20公分,過密通風透光條件差,下部葉片白粉病嚴重,個體生長髮育不良,產量低,質量也不好;過稀雖然個體生長髮育良好,但羣體產量不高,經濟效益不好。 [3] 

川烏養護管理

肥料
播種方法採用開溝條播,溝深18-20公分,塊根按大小分開播種,注意播種時塊根"倒栽"芽向下,根向上,這是高產措施之一。播種時每畝施用腐熟的農家肥1500-2000公斤,磷肥50公斤,最好是兩種肥拌合後施用,尿素6公斤,施後再蓋上一層3-5公分的細土。
幼苗有6-8片葉子時,追施第一次廄糞水,具體方法是:先把優質的羊、豬糞泡成糞水,然後以50公斤清水兑6-8公斤糞水或兑尿素0、3-0、5公斤施用。施用的原則是:濃度要稀,施用量要大,既施了肥又抗了旱。第二次追肥在植株開花前15-20天進行,每畝施複合肥30-33公斤。具體方法是:乾旱時水施,以50公斤清水兑複合肥0、5-0、6公斤,澆施在植株的根部。下雨後,地塊潮濕,可幹施,先用鋤頭將行間掏成小溝,把複合肥施入溝內,再蓋上泥土減少肥效損失,提高利用率。
灌溉
川烏 川烏
播種後出苗困難的,要合理灌水才能保證苗齊,出苗以後,整個生長髮育時期都需要經常保持濕潤環境,過幹或過濕都會使川烏生長不良,特別是在春旱十分嚴重地區,為了保證川烏生長髮育期間獲得充足的水分,應適時灌溉,但不能滲灌。 [3] 
中耕
1、幼苗出土前,應將墒面上大土塊抓入溝內,用鋤頭打碎,然後把溝內的泥土完全提到墒面上。"雨水"節前後,幼苗全部出土,如發現病株,應拔出澆毀,利用預備苗帶土移栽,時間宜早不宜遲。
2、雨水落地以後,雜草易於生長,應及時中耕除草,保持地無雜草,溝無積水。開花前中耕一次,使塊根迅速生長。
3、修根是栽培川烏的特殊管理措施,是提高產量、質量,促進塊根肥大的根本措施。一般應修根兩次:第一次是"春分"節後,株高50公分左右進行。這時植株莖稈基部已生育小川烏塊根,用心臟形鐵鏟,把植株附近的泥土刨開,露出莖基和母根,每株只留母根兩邊較大的塊根8-10個,把側生在莖基和母根上較小及多餘的削掉,然後將刨出下一株的泥土覆蓋在上一株的塘內,再修下一株,第二次修根在"芒種"節進行,但泥土不能刨得過深,必須削去基部上新生的小川烏。每次修根應注意不損傷葉片和莖杆、割斷鬚根,否則影響塊根生長膨大。
4、封頂打杈為了抑制川烏地上部分徒長,讓養份集中於地下塊根。根據幾年的試驗結果,封頂打杈的產的產量高,質量好。其具體方法是:一般在植株現花蕾時開始打尖,最遲在開花時必須打尖,每株留葉20-25個,經過打尖後的植株,又會長出腋芽消耗養份,應隨時摘除,但摘芽時不要傷害老葉,以免影響光合作用,總之應做到地無烏花,株無腋芽。 [3] 

川烏病蟲防治

川烏 川烏
川烏的病害很多,蟲害很少。發現的病害有霜黴病、菌核病、白粉病等。現將病害的主要特徵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霜黴病:苗期較為普遍,植株發病時,以葉片背面有一層霜黴層為主要特徵。黴層初為白色,後變為灰黑色,致使葉片枯黃而死。一般常見於晚秋低温多雨、多濕時,發病迅速而嚴重,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苗期拔出病株燒燬,病窩用石灰消毒後補苗,可用1:1:200倍的波爾多液噴施預防,發病時可用25%的多菌靈500-800倍液,實行葉面噴施防治。
2、菌核病:是川烏生長後期最嚴重的病害,在6至7月高温高濕的氣候條件下發病。植株受害後,莖基先呈褐色,很快長出白色系狀菌,當環境適宜時,病菌很快擴大,並逐漸形成菌核,菌核為白色小粒,在病症表現的同時,植株開始凋萎,病部軟腐,最後全株死亡。防治方法:與霜黴病相同,拔除病株,採用波爾多液、多菌靈噴施。
3、白粉病:植株葉片受害時,初期出現圓形白色狀黴斑,後擴連片,使葉片佈滿一層白麪狀的黴層。此黴層為病原菌的菌絲或分生孢子,黴層中的小黑點為病菌的子囊殼,破襲後散出了囊孢子危害植株。此病常在高温乾燥或施氮肥過量,植株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的環境發生。防治方法:發病前,用波爾多液進行預防;發病時,用25%粉鏽寧或50%的甲基託布津,1:500至800倍液噴施防治。

川烏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川烏為臨牀常用中藥,具有祛風除濕、温經止痛之功效,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藥用歷史悠久,藥用價值高。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川烏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疼痛、高血壓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川烏作為一味著名有毒中藥,其主要藥效和毒性成分皆為生物鹼類成分,在發揮抗炎、鎮痛、抗腫瘤等藥效同時,也可導致神經毒性和心臟毒性,因此,臨牀使用時常通過炮製降低其毒性,或與白芍、防己等藥味配伍達到減毒增效的目的。 [2] 
川烏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乾燥母根,常用於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症。川烏生品毒性大,古今臨牀運用中,常以炮製品的形式入藥,如蒸或煮制川烏,古籍中還記載有薑汁煮制、醋煮制、鹽蒸制等方法。川烏化學成分主要包括生物鹼類、黃酮類、多糖類、苷類以及其他成分,具有一定的強心、抗炎、鎮痛、抗腫瘤等作用。 [3] 
毒性
川烏實拍近景高清圖片
川烏實拍近景高清圖片(10張)
烏頭毒性強,因品種、採集時間、炮製、煎煮時間等不同,毒性差別很大,炮製過程中生物鹼含量可損失81、3%。疲勞、出血、飢餓的動物毒性可減弱,交感神經系統機能亢進者易中毒。中毒劑量:川烏0、1—3兩,烏頭鹼0、2毫克,中毒症狀:流涎、噁心、嘔吐、腹瀉、頭昏、眼花、口唇舌及四肢發麻,脈搏減少,呼吸困難,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壓及體温下降,心律紊亂室性期前收縮,呈二聯律;或竇性心律伴以多源頻繁的室性期前收縮和竇房停搏。臨牀應用大劑量阿托品搶救烏頭中毒,可以減輕症狀,使心電圖恢復正常。烏頭鹼在動物離體心房所引起的纖顫,可被普魯卡因,抗組織胺藥,奎尼丁,心得安等藥物抑制。
中毒症狀:流涎噁心,嘔吐腹瀉,頭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發麻,脈搏減少,呼吸困難,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壓及體温下降,心律紊亂,室性期前收縮,呈二聯律或竇性心律伴以多源性頻繁的實性期前收縮和房性停博。
預 防:①控制臨牀使用劑量,提倡使用經炮製後的川烏。制川烏常用量為1.5~3g,最大劑量以6g為宜,並注意個體及地區差異。②內服需經中醫辨證論治,並必須久煎2小時以上。③適當的配伍,用制川烏時,最好配甘草、蜂蜜或生薑,以減緩其毒性而不降低其療效。④心血管疾病慎用,孕婦忌服。
救 治:輕度中毒者,可用白蜜120g,涼開水沖服;心律失常可用苦蔘30g,煎水温服。嚴重中毒者,急救常用1:5000高錳酸鉀、大劑量阿托品搶救,可以減輕症狀,使心電圖恢復正常,利多卡因也可顯著降低動物死亡率。阿托品與中藥金銀花、甘草、綠豆、生薑、黑豆等同用,療效更為理想。
配伍禁忌:陰虛陽盛,熱證疼痛及孕婦忌服。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惡藜蘆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大鼠灌服川烏總鹼0、22g/kg、0、44g/kg顯著抑制角叉菜膠、蛋清、組胺和⒌HT所致大鼠是胼腫脹,0、11g/kg即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 0、44g/kg能明顯抑制組胺、5-HT所致大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抑制巴豆油所致肉芽囊的滲出和增生, 還能顯著抑制角叉兼膠所致大鼠胸腔滲液及白細胞向炎症灶內的聚集,明顯減少滲出液中的白細胞總數、對於免疫性炎症, 0、44g/kg可顯著抑制大鼠可逆性被動Arthus反應及結核菌素所致大鼠皮膚遲髮型超敏反應,對於大鼠佐劑性關節炎0、22g/kg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川烏總鹼能顯著減少角叉菜膠性滲出物中前列腺素E(PGE)的含量, 表明抑制PCE可能是其抗炎機制之一。
2、鎮痛作用:川烏總鹼0、22g/kg、0、44g/kg灌服,在小鼠熱板法、醋酸扭體法試驗中均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小鼠皮下注射烏頭鹼的最小鎮痛劑量為25μg/kg,鎮痛指數為11、8,東莨菪鹼可加強其作用。
3、降血糖作用烏頭多糖A 10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有顯著降低正常血糖作用, 30mg/kg即能降低葡萄糖負荷小鼠的血糖水平,但烏頭多糖A不能改變正常、葡萄糖負荷小鼠或尿嘌嶺所致高血糖小鼠血漿胰島素水平, 也不影響胰島素與遊離脂細胞的結合,但能顯著增強磷酸果糖激酶活性, 且對糖原合成酶活性有增強趨勢,表明烏頭多糖A的降糖機制不是通過對胰島素水平的影響, 而在於增強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
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川烏頭生品及炮製品水煎劑對離體蛙心有強心作用,但劑量加大則引起心律失常, 終致心臟抑制、煎劑可引起麻醉犬血壓呈迅速而短暫下降,此時心臟無明顯變化, 降壓作用可被阿托品或苯海拉明所拮抗、烏頭鹼20μg注入戊巴比妥鈉麻醉犬側腦室,5分鐘後可引起心律不齊和血壓升高並可持續90分鐘, 脊髓切斷術和神經節阻斷術均可預防和消除烏頭鹼引起的心律不齊和血壓升高、雙側迷走神經切斷術及雙側星狀神經節切除術不影響血壓,而僅提高產生心律不齊的閾值(從20μg至40μg), 因而提示烏頭鹼對心血管作用是中樞性的、預先用利血平耗竭兒茶酚胺,雙側腎上腺切除術, 胸部內臟神經切除術以及α,β受體阻斷劑, 均能阻斷和預防馬頭鹼引起的心律不齊,可以認為其心律不齊作用可能是由神經途徑釋放腎上腺的兒茶酚胺所致、阿嗎靈30mg/kg靜注, 普禁洛爾20μg/(kg·min)靜脈滴注和奎尼丁15、8mg/kg均能對抗馬頭鹼所致心律不齊、家兔靜注小量烏頭鹼可增強腎上腺素產生異位心律的作用,對抗氰化鈣引起的T波倒置;對抗垂體後葉製劑引起的初期S-T段上升和繼之發生的S-T段下降、在豚鼠還有增強毒毛旋花子甙G對心肌的毒性作用
5、對神經系統的作用:馬頭鹼小劑量能引起小鼠扭體反應, 阿司匹林、嗎啡等可拮抗這一作用、烏頭鹼有明顯局部麻醉作用,對小鼠坐骨神經幹的阻滯作用相當於可卡因的31倍,豚鼠皮下注射浸潤麻醉作用相當於可卡因400倍。
川烏-原植物 川烏-原植物
6、抗癌作用:烏頭注射液於200μg/ml濃度對胃癌細胞有抑制作用,此作用隨濃度增加而增強, 並可抑制人胃癌細胞的有絲分裂、對小鼠肝癌實體瘤的抑制率為47、8%~57、4%,對小鼠前胃癌FC和S180的抑制率為26%~46%、由川烏為主製備之409注射液對胃癌細胞也有明顯抑制和殺傷作用。
7、毒性生川烏頭煎劑小鼠灌服的LD50為18、0±0、034g/kg、家兔每日灌服生川馬頭煎劑17、27g/kg,連續15日, 未見明顯毒性反應、烏頭鹼人口服致死量約為2~5mg,小鼠皮下注射LDso為0、32mg/kg,中烏頭鹼小鼠皮下注射的致死量為0、3~0、5mg/地、烏頭鹼、中烏頭鹼和次烏頭鹼沸水或稀酸加熱水解成為苯甲酰烏頭原鹼, 毒性減少,最後水解為烏頭原鹼、中烏頭原鹼和次烏頭原鹼, 毒性為原來的1/150~1/1000。
藥方選錄
1、治病歷節不可屈伸 疼痛亦治腳氣疼痛 不可屈伸:麻黃、芍藥、黃芪各9克,甘草9克 (炙)川烏6克(口父咀 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 即出烏頭)、上五味口父咀四味 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 去渣納蜜煎中 更煎之、服七合不知 盡服之、(《金匱要略》)
2、治風痹榮衞不行 四肢疼痛:川烏頭100克(去皮切碎 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 幹蠍25克(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 以釅醋一中盞熬成膏 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 以温酒下七丸、(《聖惠方》)
3、治風寒濕痹攣痛不能步握:五靈脂、川烏(炮 去皮、臍)、蒼朮(薄切酒浸 幹)各100克,自然銅(燒熟)50克、上為細末 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漸加丸數 服之病除、(《普濟方》烏術丸)
4、治風寒濕痹麻木不仁:川烏頭(生) 去皮、尖為末 用香熟白米半碗藥末20克 同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 下薑汁一茶腳許蜜三大匙 攪勻、空腹啜之温為佳、如是中濕 更入薏苡仁末10克增米作一中碗、(《本事方》川烏粥法)
5、治丈夫元髒氣虛 婦人睥血久冷諸般風邪濕毒之氣 留滯經絡流注腳手 筋脈攣拳或發赤腫 行步艱辛腰腿沉重 腳心吊痛及上衝腹脅膨脹 胸膈痞悶不思飲食 衝心悶亂及一切痛風走注 渾身疼痛:川烏(炮去皮、臍)、草烏(炮 去皮、臍)、地龍(去土)、天南星(炮)各六兩乳香(研)、沒藥(研)各二兩二錢、上為細末 入研藥和勻酒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九空心日午冷酒送下 荊芥茶下亦得、(《局方》活絡丹
6、治風腰腳冷痹疼痛:宜用貼焙川烏頭三分(去皮、臍 生用)、搗細羅為散以釅醋調塗於故帛上敷之 須臾痛止、(《聖惠方》)
7、治癱緩風手足撣曳 口眼喁斜語言蹇澀 履步不正:川烏頭(去皮、臍)、五靈脂各250克、上為末入龍腦麝香研令細勻滴水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先以生薑汁研化次暖酒調服之 一日兩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師方》神驗烏龍丹
8、治左癱右瘓 口眼喁斜中風涎急 半身不遂不能舉者:川烏頭(去皮、尖)、五靈脂(去石)、當歸骨碎補各等分、上為細末 用無灰酒打麪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 漸加至十九至十五丸温酒下、(《局方》四丸)
9、治小兒慢驚 搐搦涎壅厥逆:川烏頭(生去皮、臍)50克 全蠍十個(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盞姜七片煎服、(《嬰孩寶書》)
10、治破傷風:烏頭(生 去皮、臍)一枚雄黃(研)0、5克 麝香(研)0、5克、上為細散、每服5克以温酒調下.(《普濟方》三味追風散)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 2.    李雙黎鋭曾勇孟憲麗温川飆鄭世超.川烏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中國中藥雜誌. 2019,44(12)
  • 3.    王瑞王秋紅.川烏炮製歷史沿革以及現代應用研究進展.中南藥學. 202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