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桑寄生

鎖定
川桑寄生(學名: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 Danser)是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灌木,高可達1米;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葉近對生或互生,革質,葉片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頂端圓鈍,基部近圓形,側脈在葉上面明顯;葉柄無毛。總狀花序,生葉腋部或葉腋,具花,密集呈傘形,苞片卵狀三角形,花紅色,花托橢圓狀,副萼環狀,花冠花蕾時管狀,裂片披針形,果橢圓狀,兩端均圓鈍,黃綠色,果皮具顆粒狀體,被疏毛。6-8月開花。
分佈於中國雲南、四川、甘肅、陝西、山西、河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台灣。生海拔500-1900米山地闊葉林中,寄生於桑樹、梨樹、李樹、梅樹、油茶、厚皮香、漆樹、核桃或櫟屬、柯屬,水青岡屬、樺屬、榛屬等植物上。
該種是《本草綱目》記載的桑上寄生原植物,即中藥材桑寄生的正品;全株入藥,有治風濕痹痛,腰痛,胎動,胎漏等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2] 
中文名
川桑寄生
拉丁學名
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 Danser
別    名
桑上寄生
寄生
四川桑寄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檀香目
桑寄生科
鈍果寄生屬
川桑寄生
亞    綱
薔薇亞綱
超    目
檀香超目
命名者及年代
(Lecomte) Danser,1929
異名1
Loranthus sutchuenensis
異名2
Loranthus sutchuenensis
異名3
Scurrula seraggodostemon

川桑寄生形態特徵

一種半寄生附生植物。灌木,高0.5-1米;嫩枝、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葉近對生或互生,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長5-8釐米,寬3-4.5釐米,頂端圓鈍,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絨毛;側脈4-5對,在葉上面明顯;葉柄長6-12毫米,無毛。
川桑寄生
總狀花序,1-3個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或葉腋,具花(2-)3-4(-5)朵,密集呈傘形,花序和花均密被褐色星狀毛,總花梗和花序軸共長1-2(-3)毫米;花梗長2-3毫米;苞片卵狀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紅色,花托橢圓狀,長2-3毫米;副萼環狀,具4齒;花冠花蕾時管狀,長2.2-2.8釐米,稍彎,下半部膨脹,頂部橢圓狀,裂片4枚,披針形,長6-9毫米,反折,開花後毛變稀疏;花絲長約2毫米,花約長3-4毫米,藥室常具橫隔;花柱線狀,柱頭圓錐狀。果橢圓狀,長6-7毫米,直徑3-4毫米,兩端均圓鈍,黃綠色,果皮具顆粒狀體,被疏毛。花期6-8月。 [1] 

川桑寄生生長環境

海拔500-1900米山地闊葉林中。 [1] 

川桑寄生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雲南、四川、甘肅、陝西、山西、河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台灣。 [1]  中國、日本、韓國。 [5] 
川桑寄生分佈圖 川桑寄生分佈圖

川桑寄生生長習性

寄生於桑樹、梨樹、李樹、梅樹、油茶、厚皮香、漆樹、核桃或櫟屬、柯屬,水青岡屬、樺屬、榛屬等植物上。 [1] 

川桑寄生近種區別

廣寄生
川桑寄生
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
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 Danser
廣寄生 廣寄生
川桑寄生 川桑寄生
帶葉莖枝圓柱形,有分枝,長30-40cm,粗枝直徑0.5-1cm,細枝或枝梢直徑2-3mm。表面粗糙,嫩枝頂端被有鏽色毛絨,紅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數圓點狀、黃褐色或灰黃色皮孔和縱向細皺紋,粗枝表面紅褐色或灰褐色,有突起的枝痕和葉痕。質堅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薄,深棕褐色,易與木部分離;木部寬闊,幾佔莖的大部,淡紅棕色;髓射線明顯,放射狀;髓部小形,色稍深。葉易脱落,僅少數殘留莖上,葉片常捲縮、破碎,完整者卵圓形至長卵形,長3-6cm,寬2.5-4cm,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成寬楔形,茶褐色或黃褐色,全緣,側脈3-4對,略明顯,幼葉有鏽色絨毛,近革質而脆,易破碎;葉柄長0.5-1cm。花、果常脱落;花蕾管狀,稍彎,頂部卵圓形,被鏽色絨毛;漿果長間形,紅褐色,密生小瘤體。氣微,味淡、微澀以枝細、質嫩。紅褐色。 [4] 
帶葉莖技圓柱形,有分枝,長30-50cm,粗枝直徑約1cm,細枝和枝梢2-3mm。表面粗糙,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縱向細皺紋、裂紋和點狀的黃褐色皮孔;小枝及枝梢上密被黃褐色或紅褐色絨毛。質堅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薄,棕褐色,易與木部分離;木部寬闊,幾佔莖的大部,黃褐色或黃白色;髓射線明顯;髓部色稍深。葉多數已脱落,葉片大多破碎或捲縮,完整葉片長橢圓形、長卵形或卵形,長5-8cm,寬3-4.5cm,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成寬楔形,茶褐色或黃褐色,全緣,側脈3-4對,略明顯,幼葉有鏽色絨毛,近革質而脆,易破碎;葉柄長0.5-1cm。花、果常脱落;花蕾管狀,稍彎,頂部卵圓形,被鏽色絨毛;漿果長間形,紅褐色,密生小瘤體。氣微,味淡、微澀以枝細、質嫩。紅褐色。 [4] 

川桑寄生下級分類

灰毛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 var. duclouxii (Lecomte) H.S.Kiu)。 [1]  該變種的嫩枝、葉、花序和花均密被灰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成長葉卵形或長卵形,下面被灰色絨毛,側脈6-7對;花序具花3-5朵。花期4-7月。分佈於中國雲南東北部、四川、貴州、湖北西部、湖南西部。海拔600-1600米山地闊葉林中,寄生於青岡樹梨樹油茶三年桐柳屬等植物上。 [3] 

川桑寄生主要價值

該種在長江流域山地較常見,是《本草綱目》記載的桑上寄生原植物,即中藥材桑寄生的正品;全株入藥,有治風濕痹痛,腰痛,胎動,胎漏等功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