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菖蒲

(中藥名)

鎖定
巖菖蒲,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巖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Hook.f.et Thoms.)Engl.的根莖。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健胃止瀉,生肌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胃痛,食積,泄瀉,便血,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5] 
別    名
藍花巖陀
巖七
紅巖七
蘆山紅巖七
巖參
中文學名
巖菖蒲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被子植物門
薔薇目
虎耳草科
巖菖蒲屬
巖白菜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採挖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外用:適量
毒    性
無毒

巖菖蒲入藥部位

巖菖蒲性味

味苦、澀,性平。

巖菖蒲歸經

歸肝、脾經。

巖菖蒲功效

健胃止瀉,生肌止血。

巖菖蒲主治

胃痛,食積,泄瀉,便血,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巖菖蒲相關配伍

1、治胃痛,消化不良,腹瀉,大便下血,頭痛,胸痛,腰痛,痛經:巖菖蒲3-6g。研末,開水送服。(《雲南中草藥》)
2、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巖菖蒲6g。泡酒內服。(《雲南中草藥》)
3、治外傷出血:巖菖蒲研末外撒,或用雞蛋清調勻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巖菖蒲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巖菖蒲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除去葉鞘及鬚根,曬乾。

巖菖蒲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3-52釐米。根狀莖粗壯,被鱗片。葉均基生;葉片革質,倒卵形、狹倒卵形至近橢圓形,稀闊倒卵形至近長圓形,長5.5-16釐米,寬3-9釐米,先端鈍圓,邊緣具波狀齒至近全緣,基部楔形,兩面具小腺窩,無毛;葉柄長2-7釐米,托葉鞘邊緣無毛。花葶疏生腺毛。聚傘花序圓錐狀,長3-23釐米;花梗長8-13毫米,與花序分枝均密被具長柄之腺毛;托杯外面被具長柄之腺毛;萼片革質,近狹卵形,長6.5-7毫米,寬2-4毫米,先端鈍,腹面和邊緣無毛,背面密被具長柄之腺毛;花瓣紫紅色,闊卵形,長10-16.5毫米,寬7-7.8毫米,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變狹成長2-2.5毫米之爪,多脈;雄蕊長6-11毫米;子房卵球形,長6.7-7.5毫米,花柱2,長5.3-7.5毫米。染色體2n=34。花果期5-10月。

巖菖蒲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700-4800m的雜木林內陰濕處或有岩石的草坡上或石縫中。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巖菖蒲性狀鑑別

根莖圓柱形,有時可見分枝,長約17cm,直徑0.5-1.5cm。表面黑褐色,具密集而隆起的環節,節間長6-11mm,節上殘存褐色鱗片,並有皺縮條紋和凹點狀或突起的根痕,除去外皮者淺棕色至棕褐色。質堅而脆,易折斷,斷面灰白色,粉性,近邊緣有類白色點狀維管束環列。氣微,味苦、澀。
以根莖粗壯者為佳。

巖菖蒲藥理作用

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

巖菖蒲現代應用

1、治療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
2、治療慢性食管炎。

巖菖蒲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止血生肌,健胃止瀉。”
2、《中國民族藥志》:“理氣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用於腎炎水腫。”“退熱,收斂,解肝、胃毒。用於肺炎。”

巖菖蒲附註

巖白菜為民間草藥和少數民族(藏族、維吾爾族、納西族等)用藥。
[1-4]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 :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4.    黃璐琦.《中草藥與民族藥藥材圖譜》: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年
  • 5.    範玉強,陳景林主編.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館藏藥用植物標本圖譜: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7:第3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