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峽江三孔

鎖定
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以文名世稱“峽江三孔”,峽江三孔是孔子47代裔孫,今江西省峽江縣羅田鎮西江村人。據臨江西江孔氏族譜載:其先祖孔績,孔氏40世,唐末任吉州推官。因黃巢起義,任滿不復北歸,遂於文德元年(888)擇西江為居,為西江孔氏第一世。其文學思想與政治主張與歐陽修蘇軾黃庭堅一致。詩文注重杜甫韓愈反映現實的雄健傳統。黃庭堅有五言絕句贊“二蘇上聯璧,三孔立分鼎;夭不墮斯文·俱來集台省”。《宋史》有傳,《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和《中國名人大辭典》有載。“三孔”文章,後世先後付印286卷,大部分收入《四庫全書》.成為國家珍貴的文化遺產。 [1] 
中文名
峽江三孔
性    別
類    別
組合
年    代

峽江三孔孔文仲

孔文仲(1038-1088),字經父,文仲自幼好學,性剛直不苟言笑,工詞賦。登嘉祐元年(1056)進士,考官呂夏卿稱其“詩賦贍麗,策論深博,文勢似荀卿、楊 雄”,而擢為丙科第一。熙寧三年(1070)朝廷實行改革,翰林學士範縝舉薦文仲至神宗皇帝趙頊面前對策,對朝綱國策侃侃九千餘言,表達對王安石變法中“理財”、“訓兵”之策的不同見解,因而罷官。賦閒中,潛心研究學問和著書立説,並積極參加歐陽修的文學改革運動。元祐元年(1086)複用為起居舍人,不久拜左諫議大夫,升禮部員外郎,旋因直奏“青苗”、“免役”諸法的利弊,元祐三年改任中書舍人,同知貢舉。同年卒於汴京(今河南開封),葬江州德化(今九江縣)開元莊孟家山。文仲大殮時,在朝仕官失聲痛哭,其好友蘇軾撫其棺哀曰“世方嘉熟軟而惡崢嶸,求勁直吾經父者,今無有矣。”對其剛直不阿,不事權貴的品質作了評價,同時對朝廷用人的弊端進行了抨擊。著《孔文仲集》50卷、《唐書集註》130卷。

峽江三孔孔武仲

孔武仲(1042~1097),字常父,文仲大弟。自幼聰慧好學。嘉祐八年(1063)登進士甲科第六。初授谷城縣主薄。歷任江州(今江西九江)、信州(今江西上饒)軍事推官、湘潭縣知縣。後任國子監司業、集賢院校理時,奏請朝廷改革科舉制度,恢復以詩賦取士,選賢舉能。元祐六年(1091)七月,以寶文閣待制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洪州(今江西南昌) 知州。紹聖三年(1096),因朝廷黨派鬥爭激化被免職,定居池州(今安徽貴池縣)。從此,專事文學研究,與歐陽修、蘇軾、蘇轍、黃廷堅等人過從甚密,詩詞唱酬,信書不絕。一生著説百餘卷,主要有《書説》13卷、《詩説》20卷、《論語説》10卷、《金華講義》13卷、《孔氏奏議》3卷、《芍藥園序》及《孔氏雜説》等。

峽江三孔孔平仲

孔平仲(1044~?)字毅父,文仲、武仲之弟。治平二年(1065)進士,初授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主薄。熙寧三年(1070)後,歷任密州(今河南密縣)教授、秘書省校書郎、衢州軍事推官、秘書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贛州)騎都尉。元祐二年(1087)户部侍郎呂公著舉薦升太常博士,後歷任太僕丞校理、江浙提點京西南路刑獄。六年四月充任秘書閣校理、朝奉大夫。紹聖年間,受人詆譭降為惠州(今廣東惠陽)別駕,不久被免職,流放英州(今廣東英德)。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主兗州仙源縣(今山東曲阜)景靈宮。崇寧元年(1102)十一月任户部郎中,後改任僉部郞中、提舉永興路(今陝西長安)刑獄。平仲擅長詩學.工詩詞文章。詩詞氣勢豪放,詞句精煉。有《續世説》、《釋碑》、《詩戲》、《朝散集》、《五行璜新論》、《孔氏説苑》、《良史事徵》等近百卷付梓。
參考資料